簡體版

第五百五十四章 龍生九子

「阿嚏!」

萊城市修行界城主府中,竹林掩映,流水潺潺,秦遠靜坐蒲團之上,身前驚雷碑凌空懸停,起起伏伏,忽然忍不住打了個噴嚏,頭上竹枝間幾只跳躍的鳥兒受此驚嚇,撲稜稜飛起。

「肯定是十方宗那群王八蛋,又在想什麼陰謀要害老子!」秦遠擦了擦鼻涕,長身而起,罵道︰「總有刁民想害朕,真該千刀萬剮。」

誤打誤撞之下,把金多幾人收入麾下,一通轟炸傳播,竟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短短不到一月時間,便已經將那十方宗自認掐住的要害收拾齊整,來城市修行界也是在將近二十年中,修者人口數量第一次破萬。

據苗百統計,現已有一萬零八十七人。

也是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夠偷得浮生半日閑,周嘯虎苗百等人忙碌的腳不沾地,他還能在此靜謐之所,心無旁騖,獨自靜修。

他已經在此間靜坐十余日,幾乎日夜不停的溫養驚雷碑,前幾日勇猛精進,他與驚雷碑的聯系急速加深,可是後來幾日,進展漸趨緩慢,直到最近兩日,竟是停滯不前,沒有絲毫進展。

「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這溫養本命法寶也是如此。」

秦遠感慨一聲,把驚雷碑收入儲物手環中,快步往竹林之外走去。

他是個閑不住的人,大好時光在眼前,白白浪費是可恥的,既然本命法寶的溫養告一段落,那就要再去尋一些其他有意思的事情做。

對目前的秦遠來說,最有意思之事,莫過于提升修為。

而且因為某些原因,秦遠對修為的提升很是急迫,不想有絲毫耽擱,更不敢有絲毫懈怠。

「以地為師,效仿厚土,經絡為龍,丹田為海,海納百川,龍騰蛇躍……」

秦遠在心中默念著《地師真經》中的法訣,越是隨著修為的不斷加深,越是覺得這《地師真經》博大無比,精神玄妙,更是對辛午祖師佩服的五體投地。

在數千年前的那個蒙昧的時代,幾乎沒有太多玄妙功法的情況下,辛午竟然能夠獨闢蹊徑,通過自己的天才與韌性,硬生生走出了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道路,也為後世無數人開闢出了一條可以不斷鑽研不斷前進的道路。

闢海境,顧名思義便是開闢湖海河川之意,而丹田便是身體之中的「海」,經絡便是身體內的「川」,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丹田需要不斷擴張,靈力需要不斷壓縮,同樣匯聚溪流的河川也要不斷拓展加強。

在闢海境以下,吸收靈力大多需要呼吸吐納,氣由口鼻而入,經肺部腸胃提純精煉靈氣,經絡吸收,匯聚至丹田氣海,再從丹田氣海之中流淌而出,進而滋養四肢百骸,內髒器官。

即便是可以口服丹藥寶物,也需腸胃參與。

而闢海境則是完全不同,他沒有月兌離肺部以及腸胃,但卻多了身體的七百二十個穴竅,闢海境修行至大成,這七百二十個穴竅便如同七百二十座黑洞,同時運轉,去蕪存菁,吸收靈力的效率那可不僅僅是高出了肺部和腸胃一籌,那相差何止雲泥。

各大門派都有各大門派的修行法門與路徑,據世間廣為流傳,昆侖修習元神,以元神為根本,主動控制身體經絡穴竅,元神越強大,可以隨心控制的經絡與穴竅也越多,吸收靈力的速度便越強,因此擴大丹田的速度也就越快,綜合說來,便是修行速度的一日千里。

蜀山派較為特殊,據傳言蜀山老祖曾在春秋戰國時期,與法家韓非子相交莫逆,相互引為知己,韓非子從蜀山老祖那里學到了極多修行法門,而蜀山老祖則是從韓非子身上學來了「緣法而治」,並且成功將其作為了蜀山派後世修行的「核心思想」。

只不過與韓非子主張的「一斷于法」不同的是,蜀山老祖是將「法」為己用,在保留蜀山傳統玄奇劍術的基礎上,又開闢了術法一途。

當然,韓非子的法乃是「律法」,治理人間世俗所用,蜀山老祖的法為「天地之法」,修者勇猛精進所用。

也正是因為如此,蜀山派核心的法門皆是在穴竅中修法,以「天地之法」的力量,吸收靈氣為己用,這麼多年下來,只是差了世間第一大門派昆侖一線而已。

其他各大流派或者門派也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優勢特殊之處,比如說儒家的修者,修習「一口浩然氣」,心中浩然氣在,修為便永修不輟,再結合翎毛丹青之法,繪畫描摹名山大岳之神與形,不斷提升浩然氣的質量與數量,也便是在不斷的提升修為。

無論如何,萬變不離其宗,所謂修行,不是修身便是修神,亦或是神身共修。

《地師真經》也逃難此窠臼,畢竟身與神乃是人體最重要的兩個根本,舍棄了便等于一無所有,回歸虛空,然而與它們不一樣的是,《地師真經》更加玄奧,它的法不是自己開創的法,而是師從地脈,這大自然進過億萬年風吹雨打,滄海桑田磨礪而存留下來的無上之法。

它對修者資質的要求極高,但也極低。

說它要求高,那是因為地脈太多太雜,能夠進入地師一道本就艱難,若是再想要研究透徹合適且強大的地脈,引為自身所用,那是難上加難。

而說它低也是有原因,若只是讓修行快速一些,對自身要求不高,只要入了地師一道,那地脈千千萬萬,隨意甄選,總要好過尋常法門,未來的成就也不會太差。

秦遠進入修行界時日不久,見過的龍脈不多,也就那三三兩兩,然而這並不妨礙他選擇適合自己的龍脈,因為在他的腦海中,有著辛午無數次的點龍經歷,而秦遠想要從中找到幾處供自己提高修為用的地脈實在不難。

思來想去,秦遠決定以辛午當年在南海深處,見到十六道大漩渦為基礎,闢海修行。

當年辛午修行以甄化境,縱橫天下幾無敵手,山川大地幾乎被他以雙足踏遍,窮極無聊之下,架一葉扁舟,南渡出海,行至數萬里處,在一個深夜之中,那地下忽然出現了九個大漩渦,本來平滑如鏡的海面之上,忽然波瀾洶涌,呈眾星拱衛之勢,將辛午圍在了中間。

當時以辛午的修為,仍舊差點被吞噬下去,扁舟破碎,變成木屑,他一人狼狽而逃,沖上高空,這才不至于被那九道旋渦吞入海底深處。

那九個大漩渦說來也奇怪,僅僅存在了不到一個小時時間,待得潮汐來臨,便消失無蹤,再難尋找。

辛午推斷這有可能是海下地脈活動異常所致,于是趁此時機,深潛入海底。在斬殺了數頭海獸,又進過一番艱難的深入探查之後,辛午終于找到了這九個旋渦出現的緣由。

原來那旋渦是由海底之下九道奇異的力量絞動所致,而那九道奇異力量則是因為海底深處地脈移動產生,那里的地脈也是十分奇異,辛午在陸地之上從未見過。

一龍生九子。

一條大龍脈生出九個分支,如同九個孩子般圍繞在主脈周圍,每隔三天那地脈之力便會爆發一次,從而形成了那九股巨大力量,可以隔著數千米的海水,直將海面攪動的波濤翻涌,旋渦連連。

後來辛午追根溯源,沿著那條龍脈繼續尋找,又發現了奇異之處,那條大龍脈是另外一條龍脈所發出,而那條超級龍脈同樣生出了九條小龍脈。

獨自一人,經過兩年多的勘測與探查,辛午終究將所有龍脈研究通透,那是一個復雜無比的地勢,因為深處海洋,山海相合,陰陽共生,神異無比,不僅是其中力量玄奇,其孕育的生物也是繁盛。

那里珊瑚成林,海草如浪,大魚小魚不計其數,更不乏凶狠貪婪的鯊鯨章魚之屬。

「機緣啊機緣,當真讓人無可奈何。」在結束了這場辛苦的勘察之後,辛午又是喜又是惱地說道。

他本以為世間大小龍脈已被他完全看遍,山川之中與大海之下,地方不同,但形勢沒有太大差別,可是大自然造化太神奇,出海幾月,便給了他一個下馬威,讓人既喜且驚。

而說起惱火,他那是相當惱火,如若早早遇到這處龍脈,那他在闢海境時的選擇就完全不同,當年他以長江一段水域為根本,強經絡闢丹田,霸道無比,可是跟此時遇到的「龍生九子」相比,還是要差了一籌。

沒有人會拒絕讓自己變得強大的機會,哪怕是辛午這種幾近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

當然也只是感慨一番,若真是在闢海境遇到此番異景,別說能將這「龍生九子」查看清楚,就是能不能從九道漩渦之中活下來都是個未知數。

此時再做這般感慨,只不過是一番悵悔情緒作祟。

然而,他應該想不到,自己引以為恨,沒能抓住的機會,在千百年之後,一個他從未見過面的傳承者,卻是借著他的經歷,想要抓住這個機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