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二章 去秦淮

太安城十分熱鬧,但是在大魏三面邊關上,大軍壓境,戰事吃緊,處處狼煙乍起。

李元櫻的鴕鳥心態不得不面對鮮血淋灕的現實,每日她都要去軍機處批閱邊關奏章,不知為何,唐宗飛每次看到她穩坐在軍機處內,心頭莫名心安,好像天塌下來,這一名女子帝王都能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來似的。

就像當年皇帝陛下北去盛京城營救小王爺李秀策那般,許多人都覺得她會被永遠留在草原,唐宗飛卻覺得她肯定能平安回歸太安城,而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是牽引張元讓出古涼州,做出大決戰的樣子,一為古涼州之戰做準備,為鎮北軍和鎮西軍的聯合作戰提供一個契機,二是為皇帝陛下南下騰出一條直通太安城的道路。

每天都會有源源不斷的訊息從三面邊軍傳到太安城,加上路途遙遠,訊息到達會有一日的滯後性,李元櫻看到的所有邊關奏章都會比現實晚一天,所以她不僅要看奏章,而且要推測驗算當前的實際情況,如果不是沈凝兒經營多年,建造了一條條直通四面八方的驛路,訊息的傳遞會更加緩慢。

在北方,鎮北軍經營多年,打造出了兩條防線,一是長城一線,二是北防五鎮,當初宋君毅設定第二條防線並非無的放矢,而是經過精確計算,綜合考慮了多方面因素。

北方兩條防線之間間隔著一百二十余里,形成重要的戰略緩沖地帶,在草原上,匈奴鐵騎可以策馬揚鞭,縱橫馳騁,一日行軍百里並不稀奇,但是跨過第一條防線,中原山川丘陵的地形,會大大延緩匈奴騎兵的行軍速度,一百二十余里的緩沖地帶可以有效減緩行軍速度,為鎮北軍爭取兩日左右的應對時間。

兩條防線中,第一條長城一線是一條可以舍棄的防線,每年冬季,宋君毅都會命令大軍後撤到第二條防線,死守北防五鎮,寸土不讓,但是此次草原南下,是張元率軍,郝連勃勃只是作為後續供給部隊。

這位中原出身的將領用中原攻城略池的法子,每走出的一步都極其穩固,完全沒有以往秋風掃落葉一般的風卷殘雲,即便延誤時間,折損兵力,張元也要將中原大地上的每一個城池都連根拔除,不留一點後顧之憂。

太陰時刻之後,宋君毅南下太安城,坐鎮主持大局,鎮北軍群龍無首,只能硬抗張元連續不斷的攻擊,而且此時天下人才清楚,原來整個匈奴草原的有生戰力達到了駭人听聞的五十萬,其中少不了那位坐在輪椅上的中先生從中謀劃。

于是,長城一線淪陷,草原鐵騎踏入中原,北防五鎮中四鎮淪陷,匈奴彎刀指點江山,只有孤零零武川鎮坐落其中,成為五十萬匈奴鐵流中一塊頑固的石頭。在宋君毅回歸鎮北軍之後,武川鎮以一點之勢,和退軍到承德一代的鎮北軍形成點和面的掎角之勢,暫且阻擋了匈奴鐵騎南下的步伐。

這是李元櫻接到來自鎮北軍的最後一封奏章,如今看來,武川鎮的得失直接關系到整個北方戰線的勝敗,奏章中還提了一件小事兒,溫志謙和張大彪皆在武川鎮死守,正面對抗張元。張元!李元櫻心里一咯 ,溫志謙「心心念念」的那個人,保不齊這位南陽公子哥會做出魚死網破、你死我活的蠢事!

另一方面,在鎮西軍,大將軍洪龍甲背傷復發,臥病在床,反反復復的傷勢已經跟隨鎮西大將軍幾十年了,根除不了,這一次背傷復發來的不是時候,期間偶有幾次托病指揮軍隊,但是不久又暈倒在大帳中。

鎮西軍和西楚暫時沒有大規模軍隊交戰,偶爾小的規模短兵相接,更多的是雙方修行高手之間的戰斗,更加確切地說,是鎮西軍副將洪熙官單挑整個西楚修行界,蘇明川、西楚九劍和樊小快連番大戰,戰在兩**隊大戰之前。

在北魏,修行巔峰高手很多,真正能夠成為比肩匈奴戰神拓跋龍野的人物只有北魏拳神洪熙官一人而已,世人以為北魏拳神比拓跋龍野落後半個身位,此次兩國之戰人們恍然發現,原來兩人孰強孰劣都是未知數,特別是戰場之上,洪熙官有明悟,以純粹的武夫體質跨過神天境,出現在更高的位置上,更是讓人嘆為觀止。

世間跨過神天境的在世之人不在少數,但是那些跨過神天境之人更多是對世界的明悟,比如孔鈞瓷以棋道跨過神天境,以棋盤為天地可以召喚人間龍脈,周夢一步跨過神天境,那是多年厚積薄發,蘇明川身具紫竹大陣,跨過神天境也自然而然,郝連勃勃自創金剛三十二品,如今成就大金剛境界,本是另一種全新道路,雖然也玄妙至極,可是總歸有點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唯獨洪熙官是腳踏實地以存粹戰力跨過神天境,顯得尤為難能可貴。

所以鎮西軍的生死存亡全都在洪熙官身上,連番大戰之後,洪熙官越戰越勇,人力終歸有窮盡之時,哪一日洪熙官敗了,鎮西軍危在旦夕,兩國之戰,除非到了巔峰澹台國藩那般,修行高手很難改變大局,但是沒有修行高手,勝算會大大下降,若是最終洪熙官勝了,傾滅整個西楚修行界,鎮西軍勝算會大大增加。

西楚也沒給北魏戰神絲毫停歇時間,一天十二時辰,洪熙官始終站在大軍之前,只有在對方一波進攻退去的間隙,掏出懷中的牛肉啃食兩口,仰頭喝一口提神的烈酒。

整個西線戰事的勝敗,不在于兩**隊,不在于兩國實力,在于洪熙官是否能夠戰到最後,在于北魏拳神的肩膀是否能夠抗住西楚修行界的連番轟擊。

而在南方戰場上,隨著南梁新任大都督林陌行摔死在甲板上,南梁軍隊空有戰力上的優勢,反而被鎮南軍佔據了上風,南梁朝廷遲遲沒有委派新的統帥,張牧之可不會讓如此大好時機悄悄溜走,組織了幾次夜間突襲,八艘船城被硬生生鑿爛了兩艘,巨大的船體光是下沉就需要足足兩個時辰,雙方軍隊便在甲板上進行了一場短兵相接的陸地遭遇戰,傷亡極其慘重,不過比起南梁的損失,鎮南軍的損失完全可以接受。

三面戰場中,北魏唯一佔據優勢的便是南方戰場,張牧之回頭想起皇帝陛下獨身入南梁的舉動,越發覺得皇帝陛下肯定經過深思熟慮,殺和不殺林陌行之間有著天壤之別,雖然林陌行是南梁大都督,但是殺了不一定不不殺好,陛下卻殺了,應該是料定一個林陌行的死的,不會讓陳石秀啟用陳法格,這是一招險之又險的險棋,陛下賭贏了,鎮南軍便有了勝算。

不過,這份上風沒有持續太久,南梁海防軍隊和南疆鎮邊大軍沿著中原海岸線開闢了第二戰場,以大江入海口為界限,南梁海防軍隊在蘇浙一代的雲港登陸,從北向南橫掃而過,而南疆鎮邊軍隊神出鬼沒,放棄南疆各部落,沿著陸地從南向北逼近大江,兩者以合圍之勢攻克了北魏最為富庶的兩浙一代,掐斷了鎮南軍的糧草供給,這一出釜底抽薪、暗度陳倉,不但讓南梁跨過了長江一線,而且讓大江一線勝利的天平傾向于南梁。

謀劃整個第二戰場的不是他人,正是南梁朝廷如日中天的佘余佘先生,這位書生出身的帝師不但整體規劃了第二戰場的部署和行軍,而且親自指揮軍隊,登船南下,將南梁軍隊的軍旗插遍了兩浙一帶。

若說有什麼不完美的地方,那就是秦淮河畔突然出現了一個冥頑不靈的龍虎幫,軟硬不吃,誓死守衛秦淮河一線,寧死不降。即便南梁海軍和南疆鎮邊軍合圍一處,龍虎幫也未曾有投降的跡象。佘余命人將龍虎幫的訊息取來,粗略翻看了幾眼,女子幫主陸琳瑯?和那位女子帝王倒是有異曲同工之處,世間以男子為尊,能出現一兩個光彩奪目的女子也不錯,特別是當女子認了死理兒,展現出來的決絕比之大多數男子都要強。

既然你陸琳瑯選擇了死,我佘余沒有理由不成全你的美名,若是她李元櫻舍不得給你贊譽,日後大梁一同天下,我佘余告老還鄉,寫《列女傳》的時候,必定有你陸琳瑯濃厚的一筆。

第二戰場已經完全在佘余的掌控之中,習慣做事兒滴水不漏的佘先生不會讓一只蒼蠅飛回太安城,所以第二戰場的消息全部封鎖,但是還是有一封密信穿過層層封鎖送到了楚人鳳手中,然後轉交給李元櫻,書信是龍虎幫內大供奉孫彪所寫,他曾經和李元櫻有過接觸,兩人鬧得不太愉快,李元櫻是看不上孫彪的,孫彪對李元櫻也無感,未曾表露粘桿郎的身份,自然也不知道當時化名李慶元的李元櫻就是當今北魏的天子陛下。

李元櫻讀罷密信,不曾說話,抿著嘴唇,緩緩起身︰「唐愛卿。」

唐宗飛趕忙放下手中毛筆,心頭一顫,頭皮發炸,有一絲毛骨悚然的預感涌上心頭,皇帝陛下一句「唐愛卿」這是要任性胡為的前兆。

「陛下,太過分的事情,還是不要說的好,微臣是不會答應的。」

「不過分,朕只是準備去一趟秦淮河。」李元櫻淡淡說道。

唐宗飛心里暗嘆一聲,下意識月兌口而出︰「陛下,再也沒有比這更過分的事情了。」

李元櫻一笑︰「朕去意已決。」

唐宗飛開口道︰「若是微臣極力阻攔,以死相諫,比如以頭撞死在此處,陛下能否改變心意,不去秦淮河。」

「不行,不過你可以安心去死,朕到時候會給你一個文正的美謚,追封你為大學士,官階世襲,成為天下臣子的楷模,供後人敬仰,史書之上也會贊譽不斷,千古名臣,百世賢良,八個字是少不了的。」

唐宗飛嘆了一口氣︰「微臣想了想,還是活著得好,陛下此去秦淮河要一切小心。」

「嗯,唐愛卿深知朕心,朕很欣慰。」李元櫻點點頭,突然開口問道︰「對了,唐愛卿,朕還算是個從善如流的明君吧?」

「那是自然,陛下明擇達听,擇善從之,所謂無為而治不過如此,大魏朝廷上下都以陛下為則。」唐宗飛信誓旦旦說道。

李元櫻點點頭︰「唐愛卿是個實誠人,朕對愛卿的話深信不疑,太安城諸多事宜都仰仗唐愛卿了,朕馬上去準備一下。」

唐宗飛低頭︰「陛下萬事兒小心,微臣會妥善處理好朝堂諸事,請陛下放心。」

李元櫻款款離開軍機處,衣袖飄搖。

唐宗飛等到周圍沒有聲音之後,緩緩抬頭,伸手恨恨地指了指李元櫻離去的方向,就好像皇帝陛下還在身前一般︰「任性胡為,自以為是,不听人勸,你哪里有一國之君的風範!君子不立于危牆之下,你堂堂皇帝陛下難道還不知道這麼淺顯的道理,孤身深入敵軍之中,你是大宗師就了不起啊!不知道刀劍無眼的道理!我唐宗飛還是兩遼無敵小霸王呢,我顯擺過嗎?我炫耀過嗎?沒有,我低調,我不說!哼,還什麼從善如流,真敢說!既然都決定了,還詢問我什麼意見,當年中堂大人、大學士都沒攔住你南下大江決戰孔道佛,我唐宗飛算哪根蔥,呸,連根蔥都不算!真該讓胡漢斌呆在太安城,撞死在你面前,就問你怕不怕,怕不怕!」

唐宗飛越說越氣憤,激動地直跺腳。

孫景初剛進軍機處就看到唐宗飛氣急敗壞的樣子︰「唐大人,您這是?」

唐宗飛馬上換上一張笑臉︰「啊,孫大人啊,沒事兒,沒事兒,我這正鍛煉身體呢。」

「鍛煉身體?的確該鍛煉一下了,不然這奏章能壓死人。」孫景初走到李元櫻的座位前,將已經批紅的奏章整理好,看到皇帝陛下的字,不住贊嘆︰「陛下這字真心不錯,瘦而不弱,有筋骨,強韌。」

「是啊,是啊,陛下的字不錯,還是個從善如流的明君呢。」唐宗飛附和道。

孫景初愣了愣,低頭看不清表情,嘴里同意道︰「唐大人這話說到點子上了,令人心悅誠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