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說來,倒是我們誤會了諸位了。在下給諸位道歉。」邵屹赤誠坦然,急忙道歉。
他原以為夏圭是因為剛才王一羲的態度看不起他們一行人,故生氣回罵,此時知道是誤會,倒也干脆認錯。如此大方行事更讓夏圭高看一眼。
「邵屹兄是赤誠君子,今日諸位高賢到我崆峒書院,也是一件盛事,而且我們書院成立至今,也只有顧山長一位女山長前來訪問,在下做主,打開正門迎接諸位高賢,請!」夏圭說道,邊引領在前,來到正門。
「禹玉你,南宮山長的規矩……」王一羲攔在夏圭身前,不讓他開正門。
「畢竟顧山長既是千古以來第一位女山長,又是開宗立派之祖,此舉也不算違反我們書院院規,山長有怒,我來承擔,你還不退下,今日丟人還不夠嗎?」夏圭從年齡上看,比王一羲要小,但是一怒之威,王一羲頓時氣衰,但他還不死心,嘀咕著,「誰知道她那畫技是不是真有那玄妙,說不定只是虛名呢。」
當時史道凌回來很是推崇,但今天看這女子,雖有幾分姿色,卻只不過一個干瘦的女子,怎麼看也不可能自已弄一個西洋畫技,莫非史道凌被書買了?
夏圭看到王一羲的臉色,暗自搖了搖頭,史道凌是書院下一任山長人選,辦事圓滑穩妥,不大可能會砸自己招牌,他出自武林世家,自知在道上混的,單獨一人的女子,老頭,小孩,殘疾者都是不可得罪之人,有志不在年高,有天賦者也不會拘泥年紀或男女身份。而且他做人也有幾分眼力,否則也不可能成為夫子之首,而且他還是少數知道方若望和顧春衣有過節的人,能讓帝師忌憚有除去的人豈會是無能之輩?
只是王一羲為書院山長的女兒愛慕,極大可能成為女婿,若無必要也無須為一不相干外人得罪于他,故他小聲地在王一羲耳邊低語,「她若敢進我們就開,如果她沒那個本事,站得越高就算得越慘。」
今天要開正門的是她們,比賽過後,是龍騰飛時人家會說他慧眼識英豪,若是蟲子嘛,也會有人看到今天這事,到時出口出手的自有人。
「讓諸位見笑了,請!」夏圭對邵屹諸人微微一笑,請眾人從正門進入。
崆峒書院的環境非常好,花樹成海,綠樹成蔭,雲風之中,五里一廊,十里一閣,廊角飛檐,宮牆院落,鱗鱗之瓦,青色之牆,又有宮柳數株,碧波清水,假石嶙峋,青石小路蜿蜒而行,亭台樓閣隱現在綠樹花海之中。
「不是說原是寺廟嗎?這格局根本不象寺廟,倒象是皇宮了。」顧春衣捅了捅楚葵,他家的風格和這里實在太像,若不是這里還有海水的腥味,顧春衣都以為是在京城了。
「顧山長有所不知,我們書院第一任山長本是前朝皇子,當時是按照前朝皇宮別院所建,只有太廟供奉佛像,後來成了書院也不需要做大調整,其他地方都是眼前景像。」
不說不說這前朝余孽還挺囂張的,只是這屆皇族心真大,不打壓還放任,顧春衣不由地夸贊︰「你家大人有大量。」
楚葵笑了笑,與有榮焉。天梁國能三百年不倒,靠的就是量大福大。
夏圭等人前邊帶路,時不時還講解一兩處典故。他們走到一個月門,漢隸題名曰︰華園。入園之後,華園非常之大,皆是熱帶植物,疏疏密密,大大小小,曲曲直直,約有千余種。多見的熱情如紅衣美人的扶桑花,多種顏色層層次次開放的三角梅,這里的三角梅和別處不同,同株的顏色卻是不同,神韻味異的紅︰莊重典雅的朱紅,輕俏靚麗的桃紅,沉靜素雅的玫瑰紅,活潑跳動的西洋紅,潔白嫻雅的純白色,在夕陽中尤見嫵媚。
「那是什麼?香蕉樹嗎?有點像孔雀開屏呢。」豆粒兒看著一株株有點像香蕉的植物,不確定地問邵屹。
「這是族人蕉,也叫救命樹,那長長的葉柄的基部有一個能貯水的葉鞘,像一個瓶子貯滿了雨水。只須在葉鞘上挖一個洞,甘泉便汩汩而出,一解旅人干渴,被稱為旅行者的「救命樹。」江輕語有個兒子和豆粒兒差不多大,一直在老家,今年到現在已經八個多月沒見了,所以一見豆粒兒,他便多了幾分耐心。
「這是吊燈樹,每年三、四月正當花開時節,瓖著黃色邊緣的紫花,宛如一只只脆響的風鈴,飄曳在風中,十分迷人。可惜你們來得不是時候,如果是春天來的就能見到了;這是檀香,也被稱為情侶樹,因為它必須和洋金鳳一類的寄主植物種在一塊才能正常生長而得名,其心材可以提煉白檀油,用作健胃、止血藥,也可制成身價不菲的工藝品,著名的檀香扇就是其中之一。」
畫畫的人對風景和植物有著天然的興趣,即使是江輕語這樣看起來如糙漢子的人,說起這些植物來如數家珍,而個別樹下,或依,或立,或坐,或行,隱隱有人影,或寫真,或撫琴,或對飲。
穿過華園,再走了幾條小路,夏圭安排顧春衣一行人住的地方是崆峒書院最為僻靜的榕園,那榕園里只有一棵大榕樹,五個人手拉手才勉強地圍住主干,它的胡須佔地就有幾間房屋大,每每看到這種植物,再想起盆栽里的它,顧春衣就有點不舒服,如同看到女子裹腳,硬生生地催殘,所以她從來就不喜歡盆景,也慶幸這里沒有這種陋俗。榕園的屋子倒有點意思,是用海蠣殼和碎的紅磚建成牆壁,頗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韻味,幾個人又圍著參觀評論一會兒才各自回去休息。
書畫比賽也許是所有比賽中最悠閑的比賽了,所以來崆峒書院的人,沒有人躲在房間里臨陣磨槍,多的是起來參觀游玩,顧春衣一行人也不例外,一大早起來,江輕語已經在榕樹下候著,一行人梳洗完畢,從園中踏出小路,眾人緩行,很快便行至一株巨柏樹下。此柏高約五丈,樹圍足足有兩丈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