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村的人知道山莊的人要在一起過年,黃大叔和村長昨天一大早就過來問了,端午節也一起那樣過,沒道理過年撇下他們,還說以後過年過節時都照老規矩來老地方來,八仙桌椅各家各戶都有,到時搬過來就行,只是這個天氣和端午節不能相比,天陰陰的偶爾還飄點小雨雪,露天吃飯根本不行,不過小孩子不喜歡,大人卻高興得不得了,瑞雪兆豐年,是個好彩頭。
這里可沒有前世的帆布,好在為采蓮藕弄的連體褲和雨鞋的牛皮布落花工坊的倉庫里有許多,再砍伐一些竹子搭架,人多力量大,大半天棚子就搭好了,包神醫讓人在棚子兩邊掛上兩排氣死風燈,昨晚點上看時紅艷艷的十分熱鬧,惹得一大幫小孩子在里面亂竄。
那些士兵再次發揮野外做灶的本事,不一會兒就地搭了十八口大灶,廚子都是公認煮飯好吃的,很多人前來幫忙,顧春衣看到亂哄哄的不是辦法,便問清各人擅長事項,切菜的切菜,掌勺的掌勺,什麼都不行的就負責洗菜洗碗,幾個人負責一道程序,搞起來象流水線作業。
海蠣煎蛋、紅糟炸魚塊,炖紅蘿卜、炸豆腐、鹵大小腸和鹵蛋,大骨湯里熬一個時辰後又放了蓮藕同煮,那些蓮藕也是早上陶大有叫幾個年青小伙子現采的,不得不說吃貨都是偉大的,這麼冷的天、即使是有牛皮連衣褲,下水只怕也冷得過嗆。好在底子好,那些小伙子下水後臉色發白,上岸後一人一碗姜湯就繼續活蹦亂跳了。
且不說食棚那邊熱火朝天,顧春衣等人在八仙桌那邊也忙得不可開交,紅紙早就裁好了,幾個夫子也都過來幫忙,顧炯新和宋錦瑜這里最為搶手,一個將軍一個舉人,邵屹的探花身份沒人知道,但人長得好,不時也有幾個小姑娘小女人紅著臉過來,對聯還沒寫就有人訂了,上面的墨跡還沒干就在搶了。
顧春衣發現對聯從古到今都沒什麼變化,無外乎就是,上聯︰天增歲月人增壽,下聯︰春滿乾坤福滿門,或者是上聯︰爆竹一聲除舊歲,下聯︰桃符萬戶迎新年這一類的,有點文采的上下聯就是春回大地百花爭艷,日暖神州萬物生輝。
顧春衣前世的父母都是讀書人,家里每年的對聯都是父親寫的,他都是把他的名字和母親的名字拆開,做成藏頭藏尾聯,而且對聯年年不一樣,可惜當時顧春衣年紀小,不懂得抄起來,等到懂事了,父親走了,除了父母的名字,她一個字也記不起來了。
和前世不同的是,前世的對聯都是機器印刷制式的,這里的對聯都是根據要求寫的,有人要求按姓寫,有人要求按情景寫,或者根據家里的情況,顧春衣這時很佩服這些人,只听要求就很快下筆了,拿到對聯的喜笑顏開。
顧春衣也想試寫一幅這樣的對聯,把她和宋錦瑜的名字串在一起,可她想了半天,都沒什麼好的,可見對于這種對對子什麼的她實在沒有天賦。
她絞盡腦汁想了半天,最後還是想起前世別人的一個對子,臘盡春歸山村添喜氣,牛肥馬壯門戶浴春風。
在她看來,這幅對聯既應景又接地氣,可以掛在山莊大門上,可是沒想到沒幾個人欣賞,他們認為今年是龍年,又不是牛年馬年的,這幅對聯一點也不應景又不大氣,只有黃大媽看後勉強說要拿回去貼在牲畜棚上。
這真真是暴殄天物,想當時她寫的字包神醫還求了半響了,現在一起住那麼久,他看到她寫的字畫的畫都是目不斜視不回頭,糧賤傷農呀。
山莊的大門對聯最後一致推定宋錦瑜寫,上聯是龍啟吉祥雲蒸霞蔚,下聯是花開富貴人壽年豐,這詞不也是中規中矩的嗎,至少在顧春衣心里和她那幅對聯不也是差不多。
忙完對聯的事正好吃面,碗都是一疊疊的海碗,有小臉盆大,水開的時候放下面條,三、四分鐘時撈起,加上上述的佐料,小青菜過油水淖起,再放點芹菜絲,加入大骨蓮藕湯,再放點鹽和胡椒粉。
顧春衣原來還擔心桌子椅不夠,沒想到很多人明明有椅子也不坐,尤其那些老兵,端著碗蹲在角落曬太陽唆面,認為這樣才好吃。
顧春衣也覺得好吃,她比平時多吃了小半碗。
「你知道那些鹵蛋是怎麼煮出來的嗎?」魏少陽過來用肘子捅一下顧春衣,那笑容有點不懷好意,甚至有點猥瑣。
楚葵跟在他後面一直笑。
顧春衣看到魏少陽嘴角那一抹促狹的笑意,不由搖頭失笑。半大的小子,正是雞飛狗嫌的時候,擱在學校里,也就是抓抓毛毛蟲嚇唬女同學。
倒是楚葵這孩子,來了這麼久,好象活過來了,臉上開始有了朝氣和笑容,人也曬黑了,穿的衣服也就是大戶人家的水平,山莊的人都不以為意。
前天顧春衣還看到他蹲在地上看牛糞,看了一會兒竟然上去踩牛糞,他倒是踩得不亦樂乎,顧春衣還以為他想當屎克郎了,還是豆粒兒看到後告訴他,他嚇得把鞋子扔掉了,那鞋子還是全新的,第一次穿,被一佃戶家的老婆子撿去給孫子穿了,那小孩子舍不得,說要留著過年穿,此時正套在腳下呢。
怎麼煮的,當然是水煮蛋了,顧春衣翻個白眼,這些都是她教的,她怎麼不知道,尤其是水煮蛋,撈上來稍微敲破,加茶枝、桂枝、香葉、八角換水煮嘛,這有什麼難的,也只有這種終日無所事事的少爺才會好奇這種事。
「可是第二遍並不是用水煮,而是用一項你永遠猜不到的東西,不只那些蛋,晚上要吃的豬肉都是用那種煮的。」魏少陽神秘地說。
用哪一種煮?顧春衣想了一下也不明白,還是只能求解。
這事和包神醫折騰宋錦瑜去打獵有關,前兩天他就讓讓陶大有的弟弟,也就是山莊私塾的夫子每天早上要求去讀書的小男生都要了一泡童子尿,弄到了五大桶。
據說有一千泡童子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