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什麼?我準備把郭淑儀的名字也增補進去。你快去幫我找一本最新的《閨範》來,我要好好瞧瞧里頭寫了些什麼。」
「你增補郭淑儀的名字作甚麼?那閨範里頭寫的可都是歷代皇後,她一個淑儀可夠不著。」蕭齊嗤之以鼻。
「蕭齊,這你就不懂了,你快去尋來給我,我現在就琢磨琢磨該怎麼動筆。傻愣著作甚麼?你快去找啊!」
明姝推他出去。
這事是現成的,也是非常緊急。
她要借著江南的這股東風,吹到京城來,讓《閨範》這本書變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直到傳進宮里,傳進某些人的耳朵里。
要讓郭淑儀變成人人稱贊的貴妃娘娘,風頭甚至要蓋過皇後李婉。
沒錯!
開寫!
明姝越來越清醒,一掃前些天被指婚蘇澈的陰霾。
蕭齊不再多問,當真立刻吩咐下人去尋這最新版的《閨範》一書。
只半天時間,蕭齊的人在街市的舊書攤找見一本,派人送到明府,恰好那人認得蕭賀,他便交于蕭賀。
蕭賀拿了《閨範》去找明姝。
行至她的門外,他在外面道︰「主子,您要的書蕭公子派人送來了。」
明姝在里頭回道︰「拿進來我瞧。」
書到明姝手上時,她只看到書面,竟然有些驚疑道︰「楊希武,怎地這人名如此熟悉?」
蕭賀也瞧見了那名字,笑道︰「如今便是朝中的大官,楊希武出生山西,是著名的大儒,此前還擔任過山西按察使,如今在京中做事,主子可有印象?此前楊獻的佷子科考舞弊案,也是主子派我去楊府送的考題,這楊希武與楊獻是出自一門,不過是隔了代的堂兄弟,听說祖祠供的是同一位先人,這書是楊希武的再版補添,這書是早幾年楊希武所作,采輯了歷史上賢婦烈女的事跡,用的不知是誰的原版,增補了東漢的明德皇後,還有西漢的張嫣皇後,以及唐朝的長孫皇後三位,這里頭共十一位。」
「你怎麼知道得這麼清楚?你看過?」明姝隨口問,已經翻開了書。
「這書如今在江南很流行,不巧我前幾天剛看過,要知道你要的是這本書,我可以找給你。」蕭賀呵呵笑起來。
「那我也不知道你那里有這本書啊。」明姝眼楮一目十行,迅速掃完上面的篇目,大致了解有哪些賢後。
蕭賀呵呵傻笑,也不接話。
「你笑什麼?剛才我不是讓你賠蘇瑜玩嗎?他人呢?」
「睡著了,我把他送去房里睡下才出來的,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有多能睡,一時半會醒不了。」
「好,你再替我去辦一件事,你去蕭齊那邊走一趟,跟他說,幫我找一個文采斐然,但要極其可靠的人,速度要快,不然會耽誤我的事。」
「好,我這就過去,蘇瑜那里,你找個丫鬟過去守著,我怕他醒來不見我,哄不好。」
「去罷,我會安排。」
蕭賀一走,她便走到書架前,左翻右翻,惦著腳往書架上找什麼書,零零散散取下十來本,一一仔細打開好好研讀。
直到天黑盡,采雯進來道︰「小姐,怎地不點燭火,黑燈瞎火的,您看得見嗎?」
明姝沖她敷衍了一句︰「嗯。」
采雯瞧見她借著窗戶在看書,忙點上蠟燭,今日府里待客,幾個丫鬟出去忙了一個晚上,也沒顧得上明姝。
還以為她帶著蘇瑜藏在房里,不教人瞧見,誰知剛才蘇瑜醒來,自顧去找蕭賀,才知明姝不與他在一處。
她還以為明姝出府未歸。
「采雯,你點好蠟燭就出去好好看著蘇瑜。」
明姝催人走,采雯听話退出去。
這一夜,房里燃盡了五支蠟燭,明姝看完五本書,並且將一些能用到的詞句典故都抄了下來。
天色大明時,采雯拿過來的最後一只蠟燭燃盡,她打了個哈欠,起身活動筋骨,又喝了水,接著繼續研讀一些歷史皇後的典故。
這一夜,她累得眼楮都腫起來,可是依然很精神,書越看越多。
采雯實在看不過去,勸她吃了早膳,好歹睡一會子,不然身體可怎麼吃得消。
明姝拗不過她,吃完早膳,睡下,醒來時,恰逢午膳,又吃了小半碗,回到房里繼續研讀。
她這樣沒日沒夜的,衣衫不換,也不洗漱,簡直讓香蓮和秋槿笑話了好幾回。
她們家的小姐什麼時候這般用功讀書過,只怕說出去也沒人會信。
第四日,蕭賀終于帶來了好消息︰「主子,蕭府那邊說人已經帶過來了,請小姐過去瞧瞧是否滿意,說是替蕭公子打理店鋪的一個堂兄弟,平日只會死讀書,文采那是想當出眾,正好這幾日來投奔他,在店里幫忙,听說小姐要找,便跟來了,蕭公子已經考過他一些,只等你過去瞧。」
明姝立即起身,讓三個丫鬟替她梳洗,換衣裙,裝扮一番,要了一輛馬車,拉著幾十本書風風火火地去了蕭府。
蕭齊見明姝進來,手里抱著很多書,便抬手去接。
「車上還有,去全都搬下來。」明姝扭頭對著馬車道。
蕭齊吩咐下人去搬馬車上剩下的書,自己火急火燎的跑進蕭府。
見堂屋里站著依著四十上下的中年人,蕭齊便道︰「這位就是我給你找的學問文采皆上乘的郭先書。你是要找教授讀書的老師?听說,你這幾日閉門不出,十分喜歡讀書。」
明姝抬眼打量屋內的中年人,長相清瘦,看上去沒什麼精神,眼楮好像不大好?
他也在看明姝,眼楮卻是始終覷著,可能是看多了書,傷了眼楮。
明姝見禮道︰「明姝見過郭先生,不知郭先生對歷代皇後可有了解?」
「略知道些,極其個別討厭的倒是沒怎麼讀過,不知小姐想知道哪位皇後的事?」
「我問你武則天算不算賢後?」
她問的是武則天,其實這是一道有陷阱的問題,因為武則天後來是皇帝,是歷史上獨一的女皇帝。
「前半生是為賢後,後十多年功過參半,算不得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