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微言也沒想到徐若瑾會這麼不留情面。
面露尷尬之色,干咳了兩聲,夜微言道︰
「你也知道,最近發生了不少事,朕好不容易處理好手頭的麻煩,才騰出空出來轉轉。若是被人知道朕的行蹤,總歸是有些不方便。」
言外之意,是從大局出發,才會微服私訪來到郡主府。
夜微言說的話也不全是敷衍。他這二十來日的確沒有閑著,一直都在忙宮內外的事。
夜微瀾死了之後,夜微言連下三道聖旨,這只是一個開端。
宮內外的大清理才剛剛開始,郡主府內雖然絲毫感受不到,但外面正在經歷血雨腥風的洗禮。
于普通老百姓來說,並無多大影響,頂多就是經常能在街上看到御林衛和大理寺眾的身影。
終于在今日,夜微言騰出空來,也覺得自己應該放松一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到郡主府來看一看。
他這次微服私訪不只是來看一眼就走那麼簡單,他自然是有話要說,不只是對徐若瑾。
「皇姑母的葬禮之後,你們也是第一次見?」夜微言漫無目的地寒暄著,隨口問了一句。
熙雲公主怕徐若瑾不耐煩,就主動接過話茬,回道︰「回皇兄的話,正是。」
「那可真是無巧不成書,沒想到你與朕兄妹二人,居然想到一塊去了。」夜微言說著笑了兩聲。
但除了他之外,其他人都沒什麼表情。
徐若瑾不想接夜微言的話,反而很想問問他到底是來做什麼的,有話直說,這麼不知所雲地聊下去只會讓人不耐煩。
夜微言卻沒有猜到徐若瑾的心理活動,仍在沒話找話地寒暄著。
熙雲公主和嚴弘文都會接話,負責調節氣氛。
蔣明霜則是默默地站在徐若瑾身側,低垂著頭不輕易抬頭,也不多言。
徐若瑾眼看著因為一個夜微言,把所有人都弄得不自在,不由心里一陣憋悶。
熙雲公主懷里抱著言言來不及放下,就這麼一直抱著回話。
言言很乖,就安穩地在熙雲公主懷里待著,既不亂動,也不會隨便亂叫。
這時,夜微言好像突然注意到什麼似的,先是看向徐若瑾,在看到徐若瑾懷里抱著的悠悠之後,眼中好像放光似的看向熙雲公主懷里的孩子。
熙雲公主察覺到夜微言熾熱的視線,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但她只是稍稍一頓就是一驚。
皇上莫不是把自己懷里的孩子當成小皇子了吧?
熙雲公主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但她還不敢完全確認,只好試探著動了動胳膊。
結果夜微言的視線就牢牢集中在言兒的身上。
熙雲公主的心跟著「咯 」地沉了一下,猛然意識到真的被自己猜中了。
想通之後,熙雲公主的神情不禁微微一緊,頓時有些無所適從。
熙雲公主糾結了半天不知該怎麼開口,只能求助似的看向嚴弘文。
可嚴弘文還不知發生了何事,看到熙雲公主復雜的神情也很是疑惑。
徐若瑾早早就察覺到夜微言不對勁,這會兒也明白過來。
夜微言則是忍不住主動湊近熙雲公主,語氣興奮地問道︰「這是朕的皇子?」
他邊說著,還不等熙雲公主回答就要上手去抱過來。
小家伙瞪大一雙烏溜溜的眼楮看著突然出現在他視野里的大人,一臉好奇,同時靠得熙雲公主更緊。
夜微言的手一頓,那一句「朕是你父親」已經到了嘴邊,卻被熙雲公主接下來的話堵了回去。
「皇兄,這是明霜為駙馬所生之子,並非小佷子……」
熙雲公主邊解釋邊不著痕跡地動了動胳膊,拉開和夜微言之間的距離。
夜微言的笑容頓時僵在了臉上,手指一縮,氣憤變得有些尷尬。他隨即干笑了兩聲,「原來是這樣,朕,鬧了個大笑話。」
嚴弘文眉頭微皺,忙上前道︰「皇上,臣的兒子比小皇子要晚些時日出生,看起來差不多大也是自然。」
更重要的是,皇上這麼長時間以來根本連小皇子的面都沒見過,自然不知小皇子長的相貌如何。
嚴弘文幫夜微言化解尷尬,夜微言順勢道︰「原來如此,嚴卿你的兒子與你眉眼之間甚是相似,而且朕看其性子沉穩,不錯不錯。」
嚴弘文一喜,「多謝皇上夸獎,臣替犬子謝過皇上。」
夜微言深吸一口氣,趁這個機會收回手,轉而看向徐若瑾的方向。
方才他的表現再明顯不過了,徐若瑾要是看不出來他想見雲貴人和小皇子才是奇怪。
只是夜微言不提,徐若瑾自然不會主動提起。
夜微言猜到徐若瑾的心思,也不再拐彎抹角,直接對徐若瑾問道︰「他們母子還好麼?」
「托皇上的福,都很好。」徐若瑾答得干脆。
夜微言在開口之前就已經料到徐若瑾會是這種反應,所以並不意外。
只是熙雲公主和嚴弘文,還有蔣明霜在一旁替她捏了把冷汗。
夜微言先是點頭,「那就好。這也要多虧了你和梁霄,他們母子在你這里,朕才放心。」
徐若瑾沒有接話。
差不多的話,嚴弘文不久之前才說過,徐若瑾反而心情有些復雜。
「朕此行,特意來此,就是想見見他們母子。」夜微言終于說出口。
徐若瑾心中隱隱有幾分詫異。
她雖然已經猜到夜微言是為這件事而來,卻沒想到他這次會如此干脆地說出意圖。
若是夜微言還要顧左右而言他,徐若瑾那點耐心恐怕就被磨沒了。
「朕這些日子,無時無刻不在想念他們。」夜微言動情地說道。
徐若瑾與夜微言對視,看著他臉上隱忍的神情,難免有幾分動容,但也僅此而已。
「朕不是要立刻接他們回宮,朕只是想看看他們,看看雲秀,看看朕的兒子。」夜微言言辭誠懇,對一國之君來說,這已是極難得的事。
或許也是因為之前險些喪命,讓他臉上浮出一抹滄桑無力。
若不是因為不合時宜,嚴弘文恐怕也要勸徐若瑾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