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感謝吟白和學者提供的西方女帝史︰伊麗莎白一世資料

伊麗莎白一世

于1533年9月7日出生在倫敦的普萊斯提亞宮,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個王後安妮博林唯一幸存的孩子。

由于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規結婚的,天主教認為她是一個私生女。

伊麗莎白出生時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她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後來的瑪麗一世)成為她的服侍者。

1536年5月19日,伊麗莎白三歲時,她的母親安妮博林被判叛逆罪處死。伊麗莎白被宣布為私生女,從「伊麗莎白公主」變成了「伊麗莎白都鐸小姐」。

1546年,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個王後簡西摩生了一個男孩︰愛德華(後來的愛德華六世)。

伊麗莎白和瑪麗都成了愛德華的佣人,但是姐姐瑪麗沒有善待童年至少女時期的伊麗莎白。當愛德華接受洗禮時,伊麗莎白為愛德華獻上白色洗禮服,將聖油涂抹在愛德華的身上。

1543年,伊麗莎白年邁的父親亨利最終娶了在宮廷任職的凱瑟琳帕爾為他的第六任妻子。

凱瑟琳帕爾王後對瑪麗和伊麗莎白兩個公主都很好,讓她們受到很好的教育,有可靠的朋友和同齡的伴侶。

受到王後影響,亨利八世和兩個女兒瑪麗、伊麗莎白和解。伊麗莎白的教師包括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人文主義者羅杰阿斯坎。她受到古典、歷史、數學、詩歌和語言的教育。她可以說和寫六種語言︰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和希臘語。

伊麗莎白在王後凱瑟琳帕爾和其他教師的影響下成為了一個新教徒。

在凱瑟琳帕爾王後的勸解下,1544年,亨利通過第三次繼承法案,重新賦予瑪麗和伊麗莎白王位繼承權,位置在愛德華王子之後。但兩人仍然是法律上的私生女。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愛德華六世繼位。由于當時愛德華年紀尚幼,政權落在以新教徒為多的攝政議會中,這些新教徒嘗試使新教成為英格蘭的國教,因而伊麗莎白的王位繼承人地位比較穩定。但是1553年,愛德華得知自己的生命已到末期後,與議會擬定了「繼承案」,試圖阻止國家再度落入天主教勢力。

愛德華任命他的表親珍格蕾(簡格雷)為王位繼承人,將他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和伊麗莎白都排除在外。

這個背景很像女主的背景,父王不愛,母後早年死亡,女主寄養在吳王妃身下,不過女主沒有伊麗莎白的幸運,是一條被養廢的人生。

姐妹霓牆

1553年7月,瑪麗一世在愛德華六世死後,廢黜了伊麗莎白,繼任的簡格雷,成為英格蘭的女王。

瑪麗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她逼迫伊麗莎白改信天主教。伊麗莎白表面上雖然皈依,但內心仍然是一個新教徒。瑪麗對此非常不滿。

1553年年末,托馬斯懷逸以擁立伊麗莎白之名,發動叛變,率領軍隊從肯特郡一直到倫敦才被打敗。雖然伊麗莎白堅持自己沒有參與起義,但她被監禁于倫敦塔兩個月,隨後伊麗莎白被釋放,但被軟禁在一處莊園中。

1555年4月,伊麗莎白被解除了監禁,奉詔入宮,陪伴自稱懷孕的瑪麗一世。而瑪麗的妊娠反應一直到1555年7月,證實她並沒有懷孕。

1558年3月,由于瑪麗一世婚後長期無子,不得不接受伊麗莎白為自己的合法繼承人,英國國會重申了亨利八世國王規定伊麗莎白作為繼承人的安排。

前世,羋昭登基為女王,性格比較殘忍,從前文可以看出來,她經常把宮人全部喂蛇,和血腥瑪麗很像。

而女主今生,改變了羋昭登基的可能性,我有一個猜測,秦紅一直很小心地服侍羋昭,而作者在文中也說羋昭胖的有點費夷所思。

正常的妹子會胖嗎?

應該是懷孕的女子才會胖,所以這里羋昭像血腥瑪麗一樣懷孕了,我覺得這個懷孕是偷偷生下來的,肯定後面會出現問題。

加冕女王

1558年11月17日,瑪麗一世逝世,伊麗莎白繼位。

伊麗莎白于1559年1月15日在西敏寺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為女王,是為伊麗莎白一世。

大主教將王冕戴在伊麗莎白的頭上。

伊麗莎白一世即位時,英格蘭處于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為了鞏固統治,緩和國內外的壓力,女王采取了對天主教和新教兼容的政策,穩定了政治基礎。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一個頂峰,涌現出諸如許多著名的人物,包括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

伊麗莎白一統治期間出現了很多航海家,其中包括弗朗西斯德雷克、沃爾特雷利和漢弗萊吉爾伯特,促進了英國航海業的發展。

英國的國力日漸強盛,在北美洲建立了殖民地。

再看女主,和姐妹羋昭泥牆,成為太女後,最大的問題和伊利莎白的情況相似,英國是一個天主教國家,有宗教信仰的,春秋時期,楚莊王時期,道家還沒有形成,老子還沒有出生,佛學肯定都還沒有傳入過來,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世家分權,王權被各大世家共享,因為就連國家出征的軍隊都是各個世家出的,自然而然,就連君主也要受其制約。

所以現在的問題應該是女主怎麼解決若敖氏與羋姓王族分權而立的局面。

否則她現在的困境根本不可能突破。

而且很明顯,感覺女主現在的隱忍,我也終于有了答案,是一種維護當前政權穩定的妥協,你不能和他們硬來,現在國家正在對外打戰,一旦內部問題爆發,很可能楚國再次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

我現在終于理解女主為什麼那麼快原諒男主了。

因為不原諒,還能怎麼辦,向楚王告發若敖氏,然後楚國兩大政權打起來?

但是還是覺得女主為了國家的穩定,讓自己陷入困境,看的很郁悶。

但是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你不忍怎麼辦?

只能等待新的時機,還有契機來解決這個問題。

只能先迷惑敵人的視線,讓他們以為自己和他們是一路的,甚至和若敖子琰是一路的,認同他的政治理想,再從他這邊獲得機會,拿回政權。

伊麗莎白一世為人謹慎,她的座右銘是「我觀看,而且我沉默」。

她經常騎在馬背上參觀國家地區,而不是坐著馬車參觀。

由于伊麗莎白一世終身未婚,沒有子嗣。英國議會曾多次懇求女王盡早擇婿,期望她為王室生養繼承人。

是她說︰如果她選擇了外國王子,他會讓英國無法保持中立的外交政策(如姐姐瑪麗一世和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婚姻);嫁給一個英國人會加劇宮廷內的宗派斗爭。

伊麗莎白一世執政期間,英國******王權和民族國家得到鞏固,資本原始積累迅速發展,初步奪取了西班牙的海上霸權,這些都對英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死于倫敦的里士滿王宮。由于伊麗莎白從未結婚,她的死結束了都鐸王朝。

伊麗莎白一世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右面。

她的繼承人是詹姆士一世。

都鐸王朝為斯圖亞特王朝取代。

伊麗莎白一世為人謹慎,她的座右銘是「我觀看,而且我沉默」,這點和女主的性格驚人的相似,女主的隱忍何嘗不是一種在沉默中等待爆發的狀態,先觀察清楚了局勢,甚至她已經明了現在的局勢,若敖子琰離京,越椒必反,所以她把凰羽衛帶在身邊,以防不測。

可是這次臨時出行竟陵城卻給了越椒殺她的機會。

所以成嘉要以刺殺成氏家主的名意敲打越椒,而這兩個人終于對上。

前面從來沒有正面交手過。

就連武則天登基後,雖然年紀很大了,有男寵,印象中是沒有立妃的吧。畢竟女裝帝國已經讓男權社會倍受壓力了,除非這本書準備寫到女主一統春秋,無敵了,那就可以開後宮了,但是唐朝武則天時期也是鼎盛時期,甚至推向了一個更鼎盛,也沒有改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