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和他的徒弟翰林院庶常徐光啟,」朱常洵垂眸想了想,眼眸一眯道,「據說是由利瑪竇從西洋帶過來的洋文書譯出來的,原書叫什麼歐幾……歐幾里得原本」
「……歐幾……里得原本?」低聲重復一遍這個名字,江抒表情不由一僵。
難道……在這個時候,或者說更早,西方人就已經有了對角、線、圖形等的研究?
過去她雖知道幾何學是從西方傳過來的,但卻一直以為那是清朝滅亡之後的事情,怎麼都沒想到會是如此之早,害得她還以為這里另有其他的穿越者,白白心驚了一場。
「怎麼樣?可喜歡?」不待她多想,朱常洵眸光微動,含笑問道。
「嗯,」江抒有些好奇這個時代世上對幾何的研究發展到了哪個地步,重重地點點頭,「這形學倒是有幾分意思,你得空把其余幾冊也給我拿過來吧。」
「等孩子出生之後再說吧,」朱常洵目光柔和地看著她,「你如今臨產在即,不宜勞累。」
「……也好,」江抒也無意一口氣將一套書全部看完,淡淡一笑,隨口道,「不知這套《幾何原本》共有幾冊呀?」
「六冊,每冊一卷,即是六卷,」朱常洵略一沉吟道,「不過听說並不齊全,那歐幾……里得原本共有十五卷,後面九卷並未譯出。」
「為什麼?」江抒眉頭一擰,下意識地問。
「據說,編譯歐幾……里得原本是五年前徐光啟向利瑪竇提出來的,」朱常洵頓了頓道,「師徒二人用了一年的時間,將前面的六卷譯出後,徐光啟原想一鼓作氣,將後面的九卷接著譯完,利瑪竇卻主張先將前六卷刻印出來,投放市面,看看反響再說。」
「你不是說當年在京城的市面上廣為流傳嗎?那為何沒有接著譯下去?」江抒有些不解。
「就在他們打算繼續譯下去的時候,徐光啟的父親突然去世,他便回了老家松江府去丁憂守制。」朱常洵輕嘆了聲道。
「四年前是萬歷三十五年,守孝要三年,守孝期滿也就是去年,」江抒掰著手指頭數了數,面色不由得一驚,「利先生是去年五月十一過世的,就是說,在他回來的時候,利先生就已經過世了?」
「不錯,」朱常洵點點頭,「他是去年十月返京重入翰林院的。」
「這沒有利先生,他可以自己去接著譯呀!」江抒忍不住蹙了蹙眉,「一個人是比不上兩個人合作來得順利,但譯好譯差,總比半途而廢強啊!」
「別忘了,他是大明的人,」朱常洵有些好笑地看著她道,「他雖拜了利瑪竇為師,也只是跟他學學天象、形學、測量、水利之類的東西,對于洋文至多也就略通皮毛,獨自怎麼譯得了洋文形學?」
「這倒是」江抒若有所悟地點點頭,朝他舉了舉手中的書冊,「這個已經給我了,你快回去吧,這里有雲茯苓伺候就可以了。」
「……也好。」此刻不便在此多待,朱常洵稍作沉默,含笑再次點了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