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九十九章 港片的逆襲

時間進入到十一月下旬,吳良的日子也開始變得更有規律起來。

每天吃飯,睡覺,直播,欺負吳小二,生活悠閑又舒適,簡直樂無邊。

由于上了各大綜藝節目的黑名單,他最近也很少出現在電視機里面了,隨著他的新聞越來越少,關注他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少。

娛樂圈就是如此現實,只要一段時間不露面,很快就會被人們給遺忘。

不過到了十二月,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又讓吳良重新進入了眾人的視野之中。

那是一部電影。

一部叫做《馬行貞之男兒當自強》的港產電影。

說起港產電影,還有一段不得不說的故事。

港產電影曾經是華語片的驕傲,在上世紀5,60年代至2000年之前,港產電影可謂是整個華人電影界的中心跟焦點。

當時的大陸,封閉而落後,正是靠著港產片,才撐起了華語影壇的一片江山,好多其他國家的民眾,也正是通過港產片,才認識了華人和華人世界。

甚至當時好多人都以為,港產片當中的華人世界,就代表了當時整個華國的生存狀態。

港產片也曾擁有一段無比輝煌的時期,那時候,從泥轟到韓國,從新越到馬萊,幾乎整個東勝神洲的大屏幕,都曾被港片攻陷過,每年港產片的外埠收入,至少能達到好幾個億。

不過隨著大陸市場的逐漸開放與發展,祖國大陸重新成為整個東勝神洲的經濟與文化重心,港產片也迎來了它的衰落與頹敗。

和大陸電影相比,港片最大的劣勢,就在于它沒有祖國大陸那麼廣闊和深厚的市場。

港城人口只有700萬,哪怕全城的人都去看一部電影,也不可能超過大陸的觀影人數,因為大陸人口可是有十幾個億,就算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去電影院,也足足是港城的兩倍有余。

很多人都認為港片的衰落,是因為他們的資金、技術、理念,乃至港人精神的逐漸衰退與落後,但其實真正最大的原因,還是在于它的市場,容量太小,就無法經受起更大的風浪,稍有風吹草動,這個市場就會面臨崩潰。

而大陸市場的逐漸興起,則已經漸漸取代了港片的輝煌,成為如今整個華國影壇的代表。

所以這些年,港片無論是產量還是數量,都在逐步下降。

當年港片最輝煌的時候,每年的市場產值可以達到二、三十個億的港幣,但這些年來,華國影壇越來越強盛,港片的產值卻在越來越縮減,2016年,整個港片的市場產值還沒有超過2個億。

好多人都認為港片已經徹底完蛋了。

可是這部低調上映的純正港產電影《馬行貞之男兒當自強》,卻給這種論調來了狠狠的一記耳光,它在最初排片量只有不到5.6%的情況下,一路逆襲,票房也從第一天的700來萬,一直漲到1000萬,1300萬,1800萬,最終突破兩千萬。

上映五天,這部電影的排片量逆市上揚,達到了13.6%,而它的票房,也來到了2360萬/日,各大電影網站上的評分,紛紛超過8以上的良好口碑。

很多媒體開始注意到了它,然後紛紛進行報道,稱它為今年華國影壇最大的一匹「黑馬」。

那這匹黑馬,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

《東方日報》稱,這部電影,成功的最大原因,就在于它保留了港片原汁原味的武打環節之外,還將國仇家恨,為國為民的俠義精神,很好的融入到了影片之中,具備了其他爆米花電影所不具有的深刻內涵,因此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並不會讓人們感到空虛和無聊,相反,它會引起人們的思考,給人們帶來心靈上的震撼。

因此,它有可能是近十年來,港產武俠電影中最成功的一部經典之作!

《東方日報》的原文是這樣的︰

「近日觀看了一部名為《馬行貞之男兒當自強》的電影,深感震撼,因此特撰文以表對此片的感慨。馬行貞何人也?上世紀初期華國武人,因抵抗七國聯軍入侵長平(當時的長安舊稱),力戰五國力士,被稱為一代宗師,其人其事,已經多次被翻拍為影視作品,至今至少也有近百余部與之相關的電影電視。

但這百余部作品中,唯有此《馬行貞之男兒當自強》,最為讓人熱血憤慨,國仇家恨,民族大義,于此片中展現的淋灕盡致,讓人觀賞之後,不由為之擊節贊嘆,卻又為之扼腕嘆息。

此片最大的特色,乃是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港產武俠片精彩的打斗場面,其中兔起鶻落,身手矯健,自不必多言,但最為令人心折之處,則在于這部電影中,展現出了一種與以往港產武俠片所完全不同的大氣、俠義。

它以庚辛變法失敗,七國聯軍入侵長平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普通的武館館主,從一個生活平淡,每日里百無聊賴的尋常武人,最終走上救國救民,俠之大者的不尋常旅程,其中穿插著庚辛義士,篡**閥,沒落政府,入侵外寇等各種元素,雖雜而不亂,雖悲憤卻不絕望,令人猶如在縱觀一部清末民初的歷史長卷,讀完之後,感慨萬千。

港片歷史上,極少有如此具備憂國憂民情懷的巨著,更難得有能把打斗和家國情仇結合的如此出色的影片,余竊以為,這可能是近十年來最好的港產武俠電影,哪怕放到七八十年代港片最輝煌的時期,這部影片也足以載入經典史冊,觀賞之後,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順帶一提,本片的音樂也是相當出色,總管華語樂壇數十年來,恐無出其右者,不得不為之打一個滿分,熱忱向各位觀眾朋友推薦。」

《東方日報》是港城最著名的綜合報刊,最高峰時期曾日銷50萬份,哪怕今時今日,他也是眾多港城居民最喜愛閱讀的尋常報刊之一。

這篇報道,立刻為《馬行貞之男兒當自強》引來了一大片關注的目光。

上映一周之後,這部電影的排片量再次增長,已經來到19.7%,票房也到了3200萬/日,平均上座量超過了50%。

稍有眼光的人都知道,這部電影即將迎來一輪巨大的爆發。

雖然說華語影壇時至今日,每年都不乏有一些小成本的電影突然冒尖,成為媒體口中的「黑馬」,但那些影片,始終因為宣傳、拍片等眾多原因,沒能走到太遠,1、2億的票房,就已經是它們的終點。

可這部《馬行貞之男兒當自強》,上映一周後票房堪堪過億,接下來,它的成就將不可估量。

最難得的是,這部電影的口碑還相當高,無論在哪個電影網站上,它的評分都在8以上,在幾個大眾電影網上,它的評分竟然一度超過9分。

要知道,這個分數,一向是一些文藝電影才能達到的標準,以賺錢最目的的商業電影,可是很少有得到這樣的評價的。

當年著名導演陳長攀的《武道》,國內國外拿了十幾個億的票房,斬獲獎項無數,可最終留在這幾個網站上的評分,也才不過區區7點幾分而已。

這部港產武俠片,是要逆天啊!

有些人注意到了這部電影的票房,與此同時,也有些人注意到了這部電影當中其他的細節。

比如說,它的音樂。

一首《男兒當自強》,不但極其符合電影的主題意境,還唱出了華語樂壇少有的熱血陽剛,在大眾媒體的評論中,這首歌更是時常被提及。

當一檔名為《電影扒一扒》的采訪類節目被播出後,關于這首歌的驚呼,更是響成一片。

《電影扒一扒》,是京視電影頻道的一個采訪類節目,主持人常雨,算不上太出名,而這檔節目,收視率也不敢說有多高。

不過這檔節目針對的全是時下話題性最強的新電影,經常有很多正在熱映的劇組做客節目,進行宣傳,因此它也擁有一批死忠粉。

這一期節目,他們正好邀請了《馬行貞之男兒當自強》的劇組上節目。

結果在節目中,主持人常雨問這部戲的導演岑叔,「你這部戲的靈感來自于哪里」,哪知道岑叔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岑叔說︰「這部戲原本的劇本不是這樣的,我們拍了三分之一,結果當時主題曲來了,我一拿到主題曲,頓時就懵了,有一種感覺涌上心頭,我對自己說,這部戲必須要重拍,因為我突然有了一個新故事,我認為按著這個新故事來拍,我將拍出一部經典,所以我就把原來的鏡頭都廢掉了,花了一夜的時間,重新寫了一個故事,最後大家看到的,就是現在的這部電影了。」

主持人很驚訝,問到︰「這麼說,這部戲的靈感,完全來源于這首主題曲?」

「沒錯。」岑叔很坦然地回答道︰「寫這首主題曲的,是個後生,叫做吳良,當時我把劇本拿給他,告訴他按照這個劇本來創作,結果他花了幾十分鐘,把《男兒當自強》的歌寫了出來,我听了這首歌,馬上就有了靈感,然後就開始重寫劇本。」

「吳良?」主持人驚訝地張大了眼楮︰「你說的吳良,就是那位在三國歌友會上大出風頭的吳良嗎?」

「是他。」岑叔微笑著說道︰「我很感謝他,而且我已經想好了,這部戲的續集,我還要請他來寫主題曲。」

「嘶。」主持人倒吸了一口冷氣,問到︰「你已經開始準備拍續集了?」

「沒錯。」岑叔點點頭道︰「我想,這次他一定會再給我另一個靈感,我已經迫不及待了!」

主持人看著岑叔精光閃閃的眼楮,陷入了無限的遐想之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