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二章 刀筆

張府之中,鄭氏送走了人,叫身邊的丫鬟給她捶背,她這幾天本來有些感冒,各家夫人都派人過來看望,不過這些人她都不用見,只有這個英國公府張的小妾蕭氏,是登了她的門,執意要見她。

鄭氏身體不舒服還不得不見客,不過蕭氏和她說了不到半個時辰的話,也沒說什麼要緊的事,也就走了。鄭氏也是知道蕭氏這個人的,雖然是個小妾,但是也是出身大戶的,是個精細人,察言觀色是最熟諳的,怎麼可能做出如此不體貼的事情,在明知她生病不想見客的時候來見她,見了也沒什麼事情說,只是東拉西扯一番就走呢?

她剛剛抿了一口姜湯,就听見身邊的丫鬟「哎呦」一聲,驚訝地不得了。

原來蕭氏帶來的禮物之中,竟有一盒貓兒眼,最大的一個有如龍眼大小,渾圓飽滿,晶瑩洗濯,珠面竟然出現短短的一層毫光來,顏色一明一暗,像極了鄭氏曾經在宮中貓兒房見到的暹羅貓的眼楮。

饒是鄭氏見識了不知多少好東西,也不由得「嘖嘖」了兩聲,拿起了盒子里的貓兒眼看了看,道︰「這東西指甲蓋大的一顆,價值百金呢。銀樓里面我原打算做幾款貓兒眼的頭面,只是二弟都說這貓兒眼原石,不太好尋,只有錫蘭國產出,我想著湊不齊,也就罷了。」

倒是張升的小妾手上帶了貓兒眼的指環,鄭氏瞧見了也作不知道,這小妾不過是仗著生了個兒子罷了,張升也就是瞧著這個讓她進了門。不過她見到的那貓兒眼指環,也還比不過這盒子里的任意一顆。

「這樣貴重的禮物,」鄭氏道︰「自然不會是蕭氏能給得起的,大半是張,或者是老太太的意思,張叫咱們娘娘給抓了,只說是咆哮不敬,具體也不清楚,但看這勛貴都回去了,只把一個張圈起來,想來也是有問題的。」

「那夫人要進宮去嗎?」丫鬟問道。

「如今局勢,可不是我們這些婦人瞎摻和的時候。」鄭氏是個有見識的人︰「為了貪這一盒貓兒眼,搭進去的東西可就不是我能承受的了。」

她說著要將手上的貓兒眼放回去,眼楮一瞟,卻教她看出了一點不同尋常。

「是我看錯了嗎,」她撿起這盒子里的最大的那一顆寶石,對著光源仔細看了一會兒,指著其中細如發絲的一道黑線道︰「這是有一道裂縫嗎?」

她覺得張家不太可能用這樣的次品來糊弄她,果然當她循著裂縫輕輕扭動的時候,貓兒眼就一分為二,里頭出現一個小小的白色蠟丸,捏開蠟丸,就出現了一張薄如蟬翼的信紙,展開後不過銅錢大,疊起來只有一粒大米大小。

這信最終在王度的手中,他仔細看過了一遍,沉吟了一會兒才道︰「張說鷹揚衛指揮孟賢策劃嘩變,煽動京營圍攻部堂。」

「孟賢是誰?」張昶是沒有見過這人的,也怪他雖然身在錦衣衛衙門之中,卻老神在在不問世事。

「現在不管他是誰,」王度道︰「而是他是誰的人。我看張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他果然是個賭徒的性子,一把全壓在了一注上,但是不得不說,他投機對了。」

對于張的投誠禮物,王度和張昶都有些驚訝,而王度認為張的指認,應該是有實據的。

「趙王高燧,總是不安分,」王度道︰「有趣,漢王倒是一直沉得住氣,任由老三上躥下跳。」

「那還不是因為他們兄弟兩個,是一體的,」張昶搖頭嘆氣道︰「漢王搞定了一幫勛貴武將,趙王拉攏了一批中下軍官,這倆將武官都包圓了。」

張昶雖然是個莊稼漢不錯,但是經過王度這幾年的燻陶,倒也懂得了朝中局勢,然而在王度看來,這家伙還是不可教的榆木腦袋。

「他們若是一體的,」王度呵呵道︰「就不會有這一次的嘩變了。」

短時間內,這倆人也許處在一個陣營,那就是拉倒太子陣營,但是太子之位只有一個,趙王這個不安分的野心家,能眼睜睜看著漢王坐上去嗎?當漢王做了太子,趙王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歷朝歷代,還沒有兩次廢太子的故事。

趙王非常清楚,他的兩個兄長,任意一個都比他現在所擁有的力量大,他所使且也只能使出驅虎吞狼、鷸蚌相爭的辦法來,這方法其實一直很好用,比如這一次的嘩變,太子吃罪,而太子要想挽回聖心,非常有可能鐵腕處置勛貴,而勛貴恰恰是漢王的人,更給皇帝造成了兄弟鬩牆的印象,不得不說,趙王的確是躲藏在黑暗之中的陰謀家,他的陰謀暗傷上不得台面,且居然還叫張這樣的聰明人發現了蛛絲馬跡。

「那現在怎麼辦,」張昶道︰「要把這孟賢抓起來除掉才是!」

「什麼理由呢?」王度道︰「叛亂業已平息,首惡脅從如數被誅,這時候人心剛剛平靜一點,又沒有理由地抓了一個京衛指揮,京衛難道不搖動嗎?這人就算是被抓了,供出了趙王,皇上會信嗎?太子也沒有隨意誅殺京衛兵馬指揮的權力。」

「況且殺了他,趙王還會有新的黨羽,我們卻不得而知,」王度道︰「倒不如留著這一個,今後做一個大局。」

北京行在,隨侍的內閣學士胡廣和楊榮頭湊到一起,對著南京新到的奏疏仔仔細細看了一遍。

「戡亂了,」胡廣松了口氣︰「總算可以放下一顆心。」

他說著也點點頭道︰「這處置方法,我看很穩妥,皇上那里,可以有個交代了。」

胡廣是真的寬松許多了,之前傳來嘩變的消息,皇帝又是憤怒又是焦慮,當著他們的面,不知說了幾遍太子無能的話,甚至提出,想要漢王高煦回到南京處理叛亂當然叫他們三個給攔住了。

他們來到北京,非常確定在北伐的要緊關頭,皇帝是不可能處置勛貴的,早就想通這一場肯定是要文官背鍋的,這雖然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但是若是能犧牲一些人,穩固太子的位置,是他們心甘情願的。

然而楊榮卻眯了眯眼楮,道︰「一個死了的黃國光幾乎就能負了全責,而且這人是被手捶棍打活活毆死,這可是戶部侍郎,三品的官兒呢,顏面何在?朝廷顏面何在?」

胡廣就道︰「你說的不錯,可是人都死了,還能如何?」

「這奏章一切都盡善,」楊榮輕描淡寫道︰「只在這兩人的死法上,其實還可以改一改。比如,遭受亂卒手捶棍打之後,二位侍郎義不受辱,自盡全節。」

「把他殺改成自殺?」胡廣睜大了眼楮,這種死法就帶著剛烈和氣節了,義不受辱的二位侍郎自然可以得到輿論的同情,即使背負了罪責,皇帝卻也肯給一個寬大處理,而且他們的家人,總算不用顏面掃地,無疑會減輕各方面的責難。

胡廣也不由得暗暗稱嘆,然而面對奏疏卻道︰「只可惜再也改不得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