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三章 滹沱麥飯

建文三年三月,捷報傳到北平,燕王在夾河大敗盛庸。

這也早在張昭華的意料之中,經過東昌那一役,燕軍慘敗,且折大將,眾將士無不欲復仇血恥,故人人奮勵。而獲勝的盛庸頗有驕意,認為必能摧滅燕軍無疑。朝廷諸將隨身攜帶了金銀器皿及錦繡衣服,準備攻破北平時大舉宴會,及至戰敗,這些物品盡為燕軍所得。

燕王有句話說得好「懼死者必死,捐生者必生」,就像白溝河之戰,南軍先怯懦,見戰即走,所以燕軍得而殺之;而夾河這一戰,刀鋸在前面不懼,鼎鑊在後面不懼,燕軍臨陣舍死,奮不顧身,所以竟然能出百死,全一生。

而最奇妙且不可解釋的地方是,有兩到三次的時候,燕王和南軍作戰膠著,或者南軍快要獲勝了,就會有狂風驟起,而燕軍恰值順風,這次夾河之戰,本來燕軍自辰時至未時,屢進屢退,勝負未決,雙方將士皆已疲憊不堪,忽然東北風大起,塵埃漲天,沙礫擊面。南軍逆風,咫尺不見。燕師順風大呼,追擊南軍,追至滹沱河,踐溺而死者不可勝計。這就非人力所能逆料了。

燕王率三千騎兵,循河西進,又與南軍相遇,于是便在 城再次激戰。這次戰役的經過,正由薛祿為高熾和張昭華講說

「平保兒當真是好幾次都差點追上了燕王殿下,」薛祿道︰「殿下的鎧甲都被平保兒的矛槊刺穿了,萬幸沒有傷著皮肉。」

「平安軍中,豎有用木頭綁縛的望樓,有好幾丈高。」薛祿道︰「平保兒這廝登樓指揮官軍發強弩射殺俺們。萬箭如雨,俺們躲避不及,死傷了好多人。」

他說著將一面旗幟攤開,道︰「燕王殿下讓俺把這旗子送給世子,說要謹慎收藏,留給後世子孫看,讓他們知道今日御禍艱難。」

張昭華低頭一看,只見這王旗上箭集如同刺蝟一般,一根根數清楚,居然有六十二支箭矢。

都督顧成坐在高熾下首,他看到這面戰旗,不禁感動得潸然淚下,道︰「臣自幼從軍,經歷了大大小小不知道多少戰陣,這麼多年了,卻從沒有見過如此激戰。」

顧成是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他從小便隨高皇帝起兵,見過各種激戰,卻也為燕王今日靖難之艱難,感動流涕,何況高熾和張昭華,都不由得泣不成聲。

張昭華將箭矢和王旗珍而重之地收藏起來,她對這面旗的養護,超過了任何一樣珍玩,甚至包括她最珍愛的洪武釉里紅瓷器。

而燕王得勝歸來,第一件事就是召見張昭華,笑著對她道︰「滹沱麥飯,厚意久不報。」

原來燕王這一次打仗,有了張昭華制作的炒米,和專門訂做的火爐,就再也沒吃過冷飯。各處營帳中,都有了點點光明和溫暖,雖然這小炭爐做飯不成,只能燒開水,但已經足夠讓每個官兵,吃上一海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糊糊了。

燕王在營中生了火,喝了幾碗米糊糊,頓覺月復中暖意洋洋,站起來巡視各營,發覺官兵們和他一樣,都有這樣的供應,不禁大為高興因為燕王深知與官兵同甘共苦的重要性,平常每次出征,也只啃粗面大餅,唯一比官兵優待的地方,就是有點熱水喝。如今看到全營的人,都有了熱水喝,不由得大喜過望。

所以燕王對張昭華說的這一句,其實是將她比之于漢朝的馮異,《後漢書》里記載,劉秀稱帝前,自薊東南馳至饒陽無蔞亭,又累又餓。而此時馮異做了豆粥給他喝了。而劉秀之後到南宮,遇到大風雨,馮異又一次給他做了麥飯,讓他有了力氣,竟然從滹沱河行進到了信都。

劉秀稱帝後,詔賜馮異以珍寶錢帛,「倉卒無蔞亭豆粥,滹沱河麥飯,厚意久不報。」

而危難之中送食物的恩情,就稱為「滹沱麥飯」而這樣的事情,卻並不只發生在漢朝,本朝的太祖高皇帝,還未發達之前,曾被郭子儀懷疑,郭子儀的兩個兒子並不給高皇帝吃的,而馬皇後就從灶下竊了兩個剛剛熟的炊餅,放在懷中,送給高皇帝吃,路上遇到人盤問,時間長了,馬氏胸前一塊肉都被燙爛了。而高皇帝做了皇帝,就常常對群臣提起這事,將之比為「滹沱麥飯」。

燕王也說「滹沱麥飯」,但是張昭華卻不敢當了,她是能比于馮異,還是比于高皇後?只能道︰「兒不過是婦人本事,惦念著父親在外風霜勞苦,想著有什麼辦法能叫父親吃上熱飯罷了。」

燕王要賞她,只是府庫里的東西,本來就歸張昭華管著徐王妃早就將鑰匙交給了她,而燕王行軍打仗,每到一地,只收攏輜重糧草,並不擄掠百姓,也就沒什麼其他珍玩賜給她。他思來想去,就道︰「張氏,你有什麼想要的呢?」

張昭華還真有,她先問道︰「父王,兒听聞建文派使者來了北平,可有此事?」

是燕王先派了使者去應天上書,請求「隆親親之義,復諸王之爵,休息兵馬,銷鋒鏑為農器,以安天下之軍民,使各遂其生,其恩莫大也」。方孝孺認為這正是緩滯燕兵的機會,他向建文帝提議對朱棣的上書給予回答,可以用來松懈燕兵的斗志。因為書信往還至少也需一兩個月時間,這期間官軍各路兵馬已逐漸集中,只待遠路的雲南軍隊來到,便可對燕軍展開大戰。

所以建文帝派遣大理少卿薛岩帶著詔書到北平來,宣布休兵。

薛岩來到北平是四月十六日,恰好是一天之前。提到這事兒燕王就冷笑一聲,因為這個薛岩,使的全是見不得人的鬼祟手段,他隨身攜帶了數千張用小黃紙印的旨意,到保定、大名這幾個地方秘密散發,要使燕軍將士百姓都知道朝廷的欽令,不要再追隨燕王。

而他帶來的建文帝的詔書,燕王看過了,大致說赦免燕王父子及諸將士之罪,使歸本國,勿預兵政,仍復王爵,永為藩輔。

燕王就忍不住仰天長笑,末了對冷汗津津的薛岩道︰「宗藩傾危,禍難不已,社稷深憂,我之願望,必欲執奸臣獻于我皇考太祖高皇帝靈前,跟隨我靖難的將士們,我得之于皇考,如今詔書讓我解甲釋兵,是讓我徒手待縛,此奸臣之計,非天子本意也,雖三尺童子,不為所欺也!」

諸將隨著燕王的話,持刀按劍,喧嘩不已,紛紛要求殺死薛岩。燕王冷眼看著時候差不多了,才攔住憤怒的將士說︰「奸臣不過數人,薛岩是天子使者,與之無關!」

在怒目環顧之中,薛岩戰栗不已,流汗被體,根本沒有舌戰群儒的氣魄和膽量,等他退下之後,燕王對諸將說︰「我見薛岩獐頭鼠目,言辭虛浮,他並不是來求和,而是來刺探我軍虛實我欲大閱,耀武以示之。」

張昭華也听到了燕王要大閱兵的事情,她想要請求燕王允許,將自己的娘子軍也排在方陣之中。

燕王本來張口就要回絕,卻不知想到了什麼,又同意了她的請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