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七章 只好無賴

李景隆的大軍迎著朝陽趕到了北平城下,在進入宛平的時候,河上的盧溝橋引起了他的興趣。

這座建于金朝大定年間的石橋,從東到西一共有十一孔,而橋兩邊護欄間的二百八十跟壁柱上,雕刻著千姿百態的小獅子,十分靈秀。

李景隆騎馬過河的時候,還下令大軍在這里停頓了許久,仔細觀賞了這座名橋。「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李景隆不由得哈哈大笑道︰「此橋不僅是觀景佳處,而且還是必守之地,如今卻無一個燕兵,本將就知道他們城中空虛,無兵可派啊!」

李景隆志得意滿地笑著,然而他的笑聲卻沒有人附和和搭腔。因為在抵達德州的時候,李景隆就頒布了軍令,什麼「夫鼙鼓金鐸,所以威耳;旌旗麾幟,所以威目;禁令刑罰,所以威心。耳威于聲,不可不清;目威于色,不可不明;心威于刑,不可不嚴。」

听他訓話的將領們莫名其妙交頭接耳,李景隆就把臉一變,疾言厲色地抓了個姓徐的千戶出來,說他在軍營里博戲賭錢,不由分說就請了尚方寶劍出來,殺雞給猴看,對那些輕視他的老將們提個醒兒。然而這個徐千戶就十分冤屈了,他並沒有博戲賭錢,只是有一次喝醉了酒,說了一些李景隆這個主帥的閑話而已。

李景隆既然威重令行,將士們也就听他指揮,來到了北平城下,排了陣出來,準備攻城然而還沒等火炮對向城樓,卻見麗正門上的守將似乎嗡嗡亂了起來,不多時就有一面白旗豎了起來,晃晃悠悠地揮舞著。

李景隆不由得驚訝了一下,他下令先不要攻城,果然城門上有人朝下喊著︰「不要打,我們要談判,要交涉!」

李景隆眯著眼楮往城樓看去,果然見到人影萎縮,幾個士兵甚至盔甲都不整齊,而白旗搖了一會兒,旗下的士兵又道︰「南邊的,說你們呢,你們派個人來,跟俺們好生談談。」

很快覘視彰義門、安定門的士兵回來稟報,說兩座城門也同時舉起了白旗,這就不是一座城門守將的擅自決定了,應該是北平城中如今坐鎮的燕王世子高熾的意思了。

「不能談判!」瞿能立刻道︰「這必然是詐!」

李景隆冷哼一聲,慢條斯理道︰「什麼詐?他們城中,不過老幼病殘幾千人,朝廷大軍壓境,他們扛得過幾時?就算是詐,本將不過派一人去勘探虛實,于大軍何損?他若敢有詐,我大軍如風靡草,無堅不摧,不消一時半刻,就讓他北平城,人城俱亡!」

李景隆內心很相信自己的判斷,他認為朝廷滅燕之戰,輕而易舉,他手上可有五十萬兵呢!之前耿炳文敗北,不過是人老昏庸了,燕王僥幸地了一時,怎可僥幸一世!他來燕地,在盧溝橋那里更是堅信了北平如今空虛的判斷,燕王去馳援永平,帶走了精銳,留在城里的,不是老弱,就是女流,這些人對上朝廷十萬軍隊,還不是立時束手就擒嗎?而且他還知道,守城的燕世子高熾,身軀肥大,未經戰陣,不如燕王遠甚,見到天兵壓境,應該早就嚇得神魂俱亡了,早早服帖不出自己所料。

況且他認為兵法之中,攻城為下,攻心為上,若是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那他這一次的成就,豈不是能和古之名將相提並論了?

「大將軍,」瞿能忍不住道︰「末將昨日攻城時候,還遭到逆賊格頑抗,昨日還沒有絲毫投降之意,今日怎麼就要結城下之盟?此中定有蹊蹺,還望大將軍明察!」

李景隆十分泰然自若的樣子,心里卻道,你不過一介前鋒,怎可與本將相比?燕軍降服的是我,可不是你這個只知道一味攻城的人!

「要談可以,叫你們燕軍派個人下來,」瞿良材對著城上的人道︰「最好是燕世子朱高熾親自來,這樣顯得有誠意不是?」

城頭翕動了一下,緊接著就有個宏亮的聲音道︰「去你、媽、的俺們跟你誠心誠意地談呢,你這沒卵子的龜孫,敢這麼涮人!」

瞿能父子怒火賁張,而李景隆卻哈哈大笑道︰「我們人多,他們抵擋不住,沒有人城俱亡的心,要談也是正常的嘛!」

他說著也對城頭道︰「本將便派一人去,爾等若是敢生詐,便叫你北平城,一夜化為齏粉!」

不多時南軍大營果然派來一個人,此人來到麗正門門下,燕軍守將又呼喝南軍離遠一點,然後才小心翼翼從城牆上吊下來一截粗繩,把這人縋了上去。

此人腳還沒有粘上城池,眼楮就被蒙上了黑布,推推搡搡地帶到了高熾那里。

「臣軍中書記羅賢,」這人似乎認出了高熾的身份,還文質彬彬地行了個禮︰「見過燕王世子殿下。」

高熾十分溫和,臉上甚至還有安撫的笑容︰「你是軍中書記,千里顛躓,往來辛苦。」

「若能消弭兵禍,」羅賢道︰「臣就是赴湯蹈火,也心甘情願。」

高熾慰問了一下,出乎羅賢的意料,高熾還詢問了皇帝並皇太後的身體狀況,沒有絲毫不敬的意思,用詞甚至十分謙恭,仍稱呼天子為「主上」,這讓羅賢覺得,大將軍的判斷是正確的,就算燕王謀逆不臣,但是燕境之內,和燕王不是一條心的人多了,眼前這位燕世子,似乎就是個深明大義的人,不然也不會決意歸降朝廷。

「昔年主上為太孫時,」高熾陷入了回憶之中︰「我與太孫共讀于大本堂,朝夕听講。大儒劉本展的課,是我最愛听的,也是太孫最愛听的。太孫仁明孝友,為高皇帝屬意,即位以來,天下歸心。」

羅賢不知道燕世子說這些話的意思,但是他恭敬地听著,只見高熾道︰「只是主上與我年紀一般大,潛心向學又要處理政務,每事紛雜,不得不倚賴左右朝臣輔佐。這朝臣之中,有高皇帝遺留的賢人,卻也有許多不實之輩,此輩日日在主上面前,橫說宗藩不法之事。主上難以辨明,一年之期,禍及五王。我父王于親最重,卻也最受逼迫。」

「造反謀逆,就是宗親,也罪在不赦,」高熾道︰「若不是被逼到無路可走,燕境如何敢做不順之民?只是此路也是絕路,父王與朝廷對抗,乃是為了將奸臣繩之以法,而我今日決意歸順朝廷,也是想為父王和我燕境百姓,求得不死,不知羅大人,是否能體會我心。」

羅賢立刻道︰「臣自然明白,天子嘗諭眾將士,不願背殺叔之罪名,亦是對燕王厚德,若世子真心歸順,罷南北之戰,則是百姓社稷之福。」

高熾避重就輕,又忽然說起了和李景隆的幾次會面,話里話外盛贊李景隆深諳兵法,有乃父之風。羅賢陪著高熾說了將近一個時辰的話,什麼正題都沒切進,而高熾命人款待羅賢,自己卻以疲累為由離開了。

羅賢莫名其妙地被灌了酒,還被留在了城中住宿,這樣一天一夜過去了,卻再也沒有見到高熾。

他兩次請見,而沒有人回答他,正急得跟熱鍋螞蟻一樣的時候,卻忽然听見門口兩個人嗤笑他,他不由得問道︰「你們笑什麼?」

這兩個燕軍守將道︰「你真是好笑!李景隆派你來,干什麼來了?」

「自然是勸降。」羅賢道。

「對啊,勸降,」這守將道︰「是個人都知道你是來勸降的,可是條件呢,這勸降條件是什麼,這守城的兵卒要怎麼辦?燕王的三師怎麼辦?燕王一家老小怎麼辦?你們敢保證進入北平,能不侵擾,能不擄掠,秋毫無犯嗎?」

這一連珠炮似的問題,把羅賢問得愣住了。他很快就明白了自己使命的缺陷之處,當即就道︰「快稟報世子,送我回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