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四章 應答

不是對答的這套流程有問題,而是對答的話,在這個境地下,怎麼看怎麼不對。

之前問的一句,「高文興唐,內有竇孫之助」,這個其實是沒問題的,說的是唐高祖竇皇後、太宗長孫皇後,匡贊二君,以成帝業。長孫後尤其賢明,是歷史上的賢後,具體事跡數不勝數,張昭華相信問這一句的妃子絕對是馬皇後的死忠粉,因為本朝的馬皇後就是和長孫皇後比肩的賢後,連皇帝都拿兩位皇後作對比,馬皇後對皇帝的事業就起的是「匡贊扶助」的作用,所以這一句,本質上沒什麼錯誤。

錯在張昭華不得不接的下一句了,所謂「暨夫宋室之宣仁,可謂女中堯舜」,這說的是誰,是宋朝歷史上一個赫赫有名的太後,宣仁高太後。

這個人是宋英宗的皇後,宋神宗的生母,宋哲宗的祖母,在做太皇太後的時候垂簾听政八年時間,算是實際意義上的國家執政,勤儉廉政,勵精圖治,因此宋哲宗時期是北宋最後一個經濟繁榮、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國勢強大的時期,時人認為這與高太後的賢德是分不開的,高太後也被因此譽為「女中堯舜」。

女子之中,也有堯舜一樣的人物,當然學過一點歷史的張昭華知道,高太後執政時候,是推翻了王安石的新法,所以舊黨的老臣是一定要對她歌功頌德的,「女中堯舜」就是舊黨領袖司馬光對她的稱贊,書是人寫的,對于精于文筆的人來說,想寫成什麼沒有固定的準繩。

但是這要放在朱元璋統治的朝代下皇帝從民間選秀,為的什麼,就是為了防止宮妃和外戚專權干政,這個教科書里的高太後干了什麼呢,以母改子,用孝道的名義,推翻了兒子的新法。

要知道,為了防止女禍,皇帝不僅從民間選妃,而且還訂了這麼多制度,弄進來這麼多女官,就是讓這些女官轄制宮妃,不讓她們趕出逾矩的事情。而且還有最能看出皇帝心意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南京的皇宮,根本沒有修建給太後居住的地方!

沒有給太後的宮殿,真的是皇帝忘記了麼是因為自己的母親死得早,所以沒有太後可以奉養,就沒有修建麼?

這樣想就太幼稚了,自己沒有母親了,難道下一代的皇帝會沒有麼,那讓皇帝的母親住在哪兒呢?

張昭華有理由相信,皇帝是想過讓所有宮妃都殉葬的,甚至包括皇後。

據說皇帝曾有疑難私自問過文淵閣的小官,不知道問了什麼,但是之後太監將書史收走的時候,發現書里有一道折痕,是北魏的後妃傳。

北魏什麼風俗,殺母立子。

中國歷史上的**皇朝在皇位繼承過程中,母以子貴固然多有,殺母立子的現象也曾存在過。此種作法濫觴于漢武帝,形成制度的,卻是北魏拓跋氏。魏宮廷為了避免外戚干政、母後擅權,在約一百年的時間里一直實施殘酷的子貴母死制度。後妃生了皇子,皇子將被立為太子或已立為太子,她們就會被賜死,而將皇子交由乳母看護。

所以皇帝這樣疑心重的人,又是從民間選取勢力單薄的秀女,又是規定皇後只可干預內事,詔令不能在宮廷之外使用,就是為了不蹈漢唐女權過盛的覆轍,在張昭華看來這就是張揚男權為主,壓抑女性的權力,蔑視女性的存在,嚴防因女性非正式權力的膨脹而威脅封建政權的穩定

這個時候你提一個「女中堯舜」出來,皇帝會怎麼想?開什麼玩笑,張昭華覺得自己快要完蛋了好嗎。

剛才問出上一句的是余妃,她問了這句之後就慌了,在自己的簾子後面打哆嗦,皇帝看不到,但是郭寧妃看得清楚,心里也跟著戰戰兢兢起來。如今皇帝春秋已高,而太孫還年幼,皇帝當年對懿文太子說的話現在活生生地實現了,他要為下一代的皇帝把路鋪好,誰敢擋路誰就死,外廷那些功勞卓著陪伴日久的功臣都不能保全,那麼這些身在內廷的妃子們呢,如果皇帝認為她們有可能掣肘皇太孫,是不是也一樣毫不留情地拔掉這些他認為的「荊棘」呢?

「女中堯舜,」洪武帝的語氣很值得玩味︰「你說說,宣仁後為什麼被人稱為女中堯舜?」

「民女以為,」張昭華慢慢回道︰「宣仁高太後杜絕內幸,以恢復祖宗法度為先務,盡除弊政,是以能稱之女中堯舜。」

這句話張昭華是絞盡腦汁想出來的,有很大的玄機。

高太後什麼功勞,功勞多了,比如說任賢使能,去讒不疑,她召回被變法派排斥在外的老臣司馬光,將因為不支持新法而被下放貶謫的舊臣都召回京師,分別重用,這其中就有一直被貶斥在外的蘇軾。雖然這當然有政治上的考究,但不能不說,這些人確實是國之棟梁。

但是這都不是最主要的,因為高太後廢除了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而這個新法在當時是普遍被認為是禍國殃民的政策法令,就是現在這個時代,也是被認為是奸人奸法,直到後世才對王安石的變法有了徹頭徹尾的重新認知所以高太後廢除新法,恢復的是宋仁宗以來的政策,這就是恢復祖宗法度的意思,其實張昭華想說的就是這個,撥亂反正,一切遵循祖宗法度。

宋神宗做了「錯事」,高太後當權之後就把錯誤的改正回來,回到祖宗立下的規矩上,張昭華意在影射當今,作為國朝第一位皇帝的朱元璋,定下許多條條框框來,單看一個祖訓錄,就規定了那麼多的規矩,為的是讓後世子孫奉為寶典,事事照做。

總會有不肖的子孫的,這個子孫當了皇帝,他改變了洪武帝定的規矩,要弄得天下大亂的時候,如果有一個像高太後這樣的人出來,恢復祖宗法度,挽救國政,難道不是洪武帝想看到的麼?

還有一點,張昭華不說高太後如何聖明地處理朝政的事情,就是隱去了女人在政務上表示出的才華,只說她杜絕內幸什麼意思,就是說高太後極力阻止皇帝給她的家人封官封爵,宋神宗曾三番五次要提高母親家族的待遇,打算為高氏家族修建豪華的宅第,高太後始終不肯答應。最後,還是由朝廷賞賜了一片空地,由高家人自己出錢,建造了房屋,沒用國庫一文錢。

這就是杜絕外戚幸進的典範。

皇帝怕的是什麼,不就是怕外戚掌握朝廷大權麼?不就是怕子少母壯,女人要禍亂朝政嗎?在張昭華的嘴里,高太後兩個都沾不上,反而謹守禮法,忠心為國,不謀私利,一切為了國泰民安,這下皇帝還有什麼說的呢?

果然皇帝非常高興,甚至讓人把簾子卷起來,讓張昭華近前來。

「你說的很好,」皇帝道︰「是個懂道理的。」

張昭華眼楮垂下,她很想看一眼皇帝,但是還是忍住了。

「寧妃以為如何?」皇帝問道︰「余氏、楊氏、周氏以為如何?」

「皇爺,」郭寧妃笑道︰「難得這孩子機敏,可是還有才藝沒有展示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