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皇宮給人的感覺很小巧,對,八娘的感覺就是小巧,完全沒什麼恢弘的感覺,不過倒也挺精致的。

皇後很端莊,也很和藹,竟然是真的笑,反正八娘覺得不是假笑,讓八娘不由對皇後的功力高看一籌。

「來,來,讓我仔細看看,」皇後笑吟吟的招呼八娘九娘,對折氏說︰「你家的小娘子多乖巧,多精神啊。」好吧,看來在大家眼里,八娘九娘和漂亮都不沾邊。

皇後不僅沒讓人跪很久,竟然還一手拉一個,「听說你們贏得壽王完全沒開胡?真的麼?」皇後好像真的覺得好笑。

「是我。」九娘挺身而出,「我贏的最多。」

「是壽王讓我們。」八娘睜著眼楮說瞎話。

「他讓你們?那怎麼會吵起來啊?」皇後笑道,「他打牌就是打得臭,贏得少,輸得多,但完全沒開胡,還真沒遇到,哈哈…」

折氏慚愧,「孩子們不懂事,給壽王惹麻煩了。」

八娘九娘能說小眼楮太衰麼,不能,只好干笑。

「听說你們都習武?」皇後嘮起了家常。

八娘九娘謙虛的表示,瞎胡鬧而已,沒學到什麼。

皇後便感嘆了,說以前武將家的小娘子好多都會些拳腳功夫的,可這些年,武將家的小娘子都專攻琴棋書畫去了,言談間很是遺憾。

可皇後明明就是不會武的,皇後拉八娘的時候,八娘就注意到了,皇後的手保養得很好,不是練武的樣子,不知她有什麼好遺憾的。

然後,皇後便饒有興趣的問,「你們是怎麼進王府的,仔細說來听听。」

八娘心想,不知是潘仁美還是李先生告了狀,看來今兒罪狀又多了一條。

八娘急忙言辭懇切的承認了錯誤,然後就壽王被連累一事進行了深刻的檢討,再接著表達了自己的惴惴不安,想當面請罪卻又不得其門而入,只好翻牆,思路不周,不是故意的,是情急之下錯上加錯…

然後和九娘一起跪下認錯,「仗著壽王脾氣好,知道被逮著了也不會有事,才敢的,潘大人府就不敢。」

皇後拉起兩人,心想,壞就壞在你們沒被逮著啊…

折氏對于王府的安保也很是詫異,八娘九娘才什麼水平啊,竟然就暢通無阻的翻牆進去了,若擱在楊府,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可沒渠道知道朝中形勢,便沒就此多說,不想,皇家最關注的就是這個,折氏也跟著跪下了,請皇後恕罪。

皇後叫起折氏,也不說怪罪還是不怪罪,笑吟吟對八娘九娘道,「詳細給我說說,看小孩翻牆還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呢。」

于是,八娘九娘就只好從頭到尾,細細說了一遭,沒敢夸大其詞,也沒敢可以貶低對手,就那麼平淡的敘述著。

可皇後卻听的津津有味,不可置信,「就這麼簡單?沒踫到一個人?」

八娘九娘搖頭。

皇後直覺問題比自己想的嚴重,怪不得官家發那麼大的火,皇後此時也開始擔心皇宮的安全了,看著八娘九娘,心想,要不給官家說說,讓這兩小娘子也翻一下皇宮的牆?…

皇後正糾結,卻听宮女來報,說官家來了。

八娘想死的心都有了,想抱趙匡義大腿的,這下可好,人家給自己兒子討公道來了…

能說楊家將自己和九娘驅除出府了麼…

折氏也越發緊張,皇後的談話對象是八娘和九娘,自己明顯是陪襯,想請罪都難,皇帝如今又來了,還不知會如何呢…

皇後上前迎接官家。

八娘九娘跟著折氏磕頭。

「起來吧,不必拘禮。」官家語氣正常,嗯,聲音有點耳熟。

三人站了起來。

「听說楊夫人武藝不錯?」官家緩緩落座,終于先和折氏嘮嗑了。

「略通一二。」折氏很謙虛。

八娘和九娘雖然都抬起了頭,但都沒敢直視官家。

九娘听著官家的聲音怎麼這麼耳熟呢,好像在哪兒听過,不禁偷偷的瞄了一眼,然後傻眼了,八娘瞄到九娘的呆狀,也不僅偷偷打量了一下官家,然後和九娘一樣,成呆鳥了…

「楊夫人不必謙虛,听聞楊家小娘子的身手都是你一手教的。」官家繼續嘮嗑。

「妾身…」折氏還沒答完,就听八娘九娘在那高呼,「皇上恕罪。」一瞅,兩人又給跪下了,折氏眉心直跳,這兩人還有什麼禍沒坦白?!

「哈哈…」官家呵呵笑起來,「不知者不罪,起來吧。」

八娘九娘乖乖起身,垂手站立,要有多規矩就有多規矩。

見折氏一頭霧水,官家還主動給折氏解釋了,「她們听說孤是壽王的長輩,就以為是潘大人,哈哈…」

折氏傻眼了,合著八娘吼壽王是當著人親爹的面?!這倒霉孩子!

折氏立馬又要下跪,官家給阻止了,「不要跪來跪去的了,隨意些。」

皇後立馬說,官家是最和藹可親的。

然後趙匡義還和折氏贊了一番楊父,讓折氏轉告楊父,自己是非常信任他的,讓他不要背歷史包袱,好好干。

折氏又是一番感謝。

八娘急忙表白,「官家,我真沒口出怨言。」

官家擺擺手,「知道知道,你是想早些歸宋嘛。」

「官家英明。」八娘趕緊拍馬屁。

折氏又懵了,看來這兩孩子真的要打一頓才行,竟然還有事情瞞著!

八娘九娘是沒敢給折氏說,可給楊父寫信了,在信里給楊父全交代了,說是不願折氏著急上火,所以沒給折氏說。

然後趙匡義便問折氏,兩個小娘子的功夫如何。

折氏中肯的告訴官家,八娘一般,九娘是個好苗子。

官家對九娘道,「嗯,怪不得立志要從軍報國,好樣的。」然後還對八娘說,「你也不要妄自菲薄,勤能補拙嘛,好好練,孤看你氣勢就是個女將軍的料。」

然後官家便問折氏,楊府的守衛是怎麼安排的,「楊大人不在府,一家老小的安危可不能大意。」

折氏忙表示,家中兒郎多,安全不成問題。

官家見折氏好像沒懂自己的意思,有些郁悶。

趙匡義是文人,雖然御駕親征,但和他哥不一樣,並不能上馬殺敵,因此,對于安保一事,只知皮毛,不懂內里。

雖然侍衛頭頭保證他們加強了紀律教育,巡邏方針也是萬無一失,可趙匡義就是不放心。

但派一隊侍衛進行測試,確實後患無窮,日後真有刺客,大家當作測試,那可就鬧大發了。

于是,趙匡義憋啊憋啊,便想將福寧宮布置一番,讓楊家兩個小娘子去試試,至于日後家家戶戶是不是防火防盜放楊家小娘子,那可不在他的考慮之列。

但轉眼一想,楊家兩小娘子肯定不傻,沒準就故意被逮呢…

因此,這主意不行。

于是,趙匡義便琢磨了,琢磨來琢磨去,覺得可以咨詢一下折氏,听說折氏也是很厲害的。

當然,要讓折氏來部署皇宮安保,趙匡義肯定是不放心的,但可以咨詢一下嘛。

不想,折氏竟然沒听懂,也不知是真不懂,還是不接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