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秀見她回來,說︰「如何?」
她也是心中有氣。巧兒走後,就一直在等著。
巧兒就如此這番話說了,又攤開手中那片燕盞說︰「您瞧,就是這樣的。」
郝明秀眯了眼楮,仔細端詳,果是一樣的成色。
明太妃。
宮里的老人,除了鄭容外,如今最是體面的一個太妃,與太後一直交好,是個公認的老好人。
這樣的人,怎麼會被怠慢?
「你說,那新晉的主子用的是與咱們先前一樣的上等燕盞?」
郝明秀轉動著手上的杯子,問。
巧兒點頭,肯定︰「是的。奴婢親眼見的,白白的,與咱們先前用多一樣的。」
見郝明秀皺了眉,又補了一句︰「莫非是那听得寵的主子,才能有那樣的燕盞?」
又忙改口︰「不過,這明太妃都沒有的。這司膳房可一向是皇後娘娘管著,沒道理會怠慢太妃呀?」
她見郝明秀的臉色稍霽,這才繼續︰「奴婢問過了,說一直用著。好幾年了。還說太妃夸不錯。」
她也是納悶,看著郝明秀︰「您看,我拿了點,比過了,確實是一樣的。難道說,那個新近的小主拿錯了?或者說咱們現在這個就是好的?先前的是差的?」
巧兒也糊涂了。
郝明秀端著個杯子,沉吟不語。
巧兒也收了聲,不再說活動。
「叮」地一聲。
郝明秀忽然放下了手中杯子︰「巧兒,去,打听一下,皇後宮里用的是什麼燕盞?小心些。」
她看著巧兒,眼里閃閃發亮。
巧兒眼楮一亮︰「是了,皇後是這宮里最尊貴的,她用的必是那最好的。」
巧兒點頭,這得需要時日,皇後宮里和太後宮里,都是司膳房那邊直接派專人送去的。
這個打听起來費勁。
郝明秀卻是等不得的樣子,催促巧兒,快去。
眼看巧兒轉身出去,她才撫了撫胸口,長長地呼了一口氣。
眼里眸光閃爍
屋子里。
蘇暖正盤腿坐在暖榻上,看雯月繡一條衣帶。
瞧了一會,雯月咬了線頭,遞了過來︰「小姐。」
蘇暖接過來,開始下針輕拈細挑繡一朵梅花。
雯月已給開始劈線,一根細線,用根針細細地剖了,凝神。一旁小荷悄悄立在雯月身後,伸長了脖子看蘇暖繡那朵花兒。
屋子里一時沒有聲響,只有幾人輕輕淺淺的呼吸聲
門口木青探一探頭,見幾人在忙,就又縮了回去,對王媽媽搖手。
王媽媽就轉身,重新往那灶下去了。
約莫半個時辰,蘇暖揉了揉眼楮,把那繃子遞給了雯月,說︰「好了,拿去用清水略過一過,陰干,就成了。」
小荷早搶了過去,嘖嘖稱贊︰「小姐就是小姐,這一手針線功夫出神入化,比那老太太還要好呢。奴婢真是開來眼了。」
蘇暖笑一笑︰「那你就跟我學,我可以教你。」
小荷忙搖了手說︰「快別取笑奴婢了,奴婢倒是想學,也得學得著才行。前兒奴婢倒是繡了,可這繡著三不像,明明想繡一只鴨子,雯星姐姐都說了,你繡的莫不是那花鴛鴦?」
她說著,自己也就笑了起來。
蘇暖也掌不住笑,說︰「我不是教過你?那深淺不同的線配色,要求的是自然。你不注意自然成了花鴨子了。」
她看看小荷,還是舌尖轉了一個彎,吞下了口中的話。
這手亂針繡,講究的是悟性,還有這手下功夫,甚是耗費眼力和精力。
蘇暖很少繡,小鄭氏不許她熬著。因為白日里她基本上都在鋪子里,要繡也得晚間得空了,才能做上一回。
這回還是因為與鄭卓信定親了,要準備嫁妝,兩家說好了,等過完年,明年的冬月就發嫁,實在是鄭卓信等不得了。
過了年,他二十了。
按照金氏的說法,鄭卓信的命相是二十過了,就一切都順了。
所以,這個親事是第一等大喜事。
小鄭氏也說不出推辭的話。
就連周霓裳也說︰「妹妹就嫁了吧,我也放心些。」
就在幾笈的幾天里,兩家就正式下了定。
蘇暖這才知道鄭卓信那日哄自己插上那根簪子了,原來就等在後面哪。
這及笈插上他的簪子,可不就是宣告她是名花有主了麼?
難怪小鄭氏會那麼高興答應。
蘇暖前世的及笄在宮中草草度過,哪里知道這些。
這條腰帶是禮服上要用的,雯月他們起針縫制,這上頭的花樣卻是要蘇暖自己來縫制,總不能讓人瞧了出來。
「小姐。」
木青一掀簾子近來,快步走到蘇暖身邊,輕聲說了幾句話。
「真的?」
蘇暖開心,忙站了起來。
兩人匆匆走到外面,說︰「人在那邊麼?」
「是,在等著小姐呢。」
木青點頭。
兩人趕緊上了馬車,一路向銅子街而去。
到了那里,果然見一個灰衣老者站在那里,正在院子里舉目打量。
見得蘇暖走來,說︰「公子,這宅子什麼時候能騰出來?」
送走老者後,蘇暖雙手一合,「好了!回家。」
她站在院子里,看了一下堂屋的門楣,上頭掛的牌匾依舊閃亮。
宅子出手了。
十一萬兩,除去雜七雜八的粉刷,等于是空忙了一場。
不過,總算是手中又有了銀子。
她心中雀躍,
她轉身,掏出一串鑰匙,給了木青︰「明日叫張成過來看著,這四五日給人騰出來,也好盡早結了。」
兩人這回直接從正門出,剛邁出門子。
隔壁一聲響。
門內走出一個人來。
周長豐望著蘇暖,驚愕又一笑︰「你,回來看看麼?」
自搬走後,蘇暖這還是第一次再見周長豐。
見他愈見清瘦,一身玄色勁裝,腰扎寸寬的腰帶,似乎正準備出去。
蘇暖就緩緩綻開一個笑容︰「周大哥!」
微微頜首,抬腳向巷外走去。
周長豐站在那里,看著不時回頭一望的木青,沒有動。
蘇暖走得不疾不徐,一身藍衣,漸漸隱入巷角不見。
耳听得馬車聲遠去,漸漸也听不見。
周長豐方動了動身子,回首向隔壁望一望,寂靜無聲,一如之前。
回頭,小廝牽著馬過來,他翻身上馬,向另一頭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