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百家盛典》的明旨一下,果如姜伯庸猜測的那樣,天下士林都瘋了。

自發的站出來為姜元羲正名,就只抓著九龍歸一這個天降異象來為姜元羲高歌贊頌,又對自打姜元羲起事之後一舉一動都極盡贊賞,手下是這樣對姜伯庸回報的︰「他們把陛下夸得如同三皇五帝一般,世間罕有。」

姜伯庸覺得自己還是低估了士林的臉皮,之前能極盡詆毀,轉過身就好像忘了自己曾經做過的事,夸起人來連他都臉紅。

想是這般想,姜伯庸還是很滿意的,在這群士林的努力下,把百姓們唬的一愣一愣的,除了北地的百姓自始至終都不怎麼信那些流言之外,其他地方的百姓相對來說更信任當地的文人墨客。

對那些大字不識的老百姓來說,讀書人是非常厲害的,更不用說名氣大的文人墨客,听那些人使勁的的吹捧女帝是上天神明親自選擇的皇帝,是能給百姓們帶來繁華昌盛、海晏河清的存在。于是這些百姓們倒是漸漸開始信服,風向一時開始往另一邊倒。

「你們說說接下來該怎麼辦?」

在一個屋子里,有人沉聲問道。

「你們收到鎮北王讓人送來的東西了嗎?」另一個人不答反問。

「這麼說,你也收到了?」第三個人說話。

「我也收到了。」

「我也有。」

「我亦是。」

屋子里坐著的人全都異口同聲的說道,這下子屋子里頓時沉默下來,一股讓人覺得窒息的氣氛慢慢蔓延。

「這麼說來,女帝已經知道我們暗中所作之事了?」有人艱澀的問道。

又是一陣沉默,眾人腳底不由自主竄起了一股涼氣,明明初春已至,他們卻覺得猶如置身三九寒天。

女帝的耳目到底有多少?竟然一個不差的把他們都查清楚了,要知道今日之前,他們當中還有些人不知道有其他世家參與呢。

「想來鎮北王送過來的世錄譜,是女帝授意了。」

沒人能反駁這話,有人從自己懷里掏出一本世錄譜,翻開了其中一頁,「這里,被撕掉了幾頁紙。」

而被撕掉的,正是他本家祖宗的發跡史,亦即是他們家在世錄譜上的記載。

這人環視一周,片刻後又道︰「看來你們跟我一樣。」

又回到了一開始之前的問題。

「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

半響之後,有人果斷的站起身,「我張家退出。」

惹得其他人齊齊看向他,中年男子收起那本世錄譜,「我不信你們看不懂女帝這背後的意思,我張家全族上下三千多人,恕我不再奉陪了。」說完轉身就走。

又有第二個人站起身,「我程家也退出,《百家盛典》一出,我們家的老一輩心心念念的就是想參與其中,他們護女帝護得緊,也說即便是真的參加科舉,相信家族中的子弟也不會落榜,流言已經沒用了。」

同樣的說完也走。兩個人干脆利落的走了,在場其他人去意更甚。

「走吧,還不如現在開始就好好敦促家中子弟讀書,爭取在一個月後的科舉中拔得頭籌。」

屋子里的世家紛紛低頭,一個是姜元羲的耳目眾多讓他們心寒,二是姜元羲無聲的威脅讓他們忌憚不已,每個人其實心中都不甘,卻不敢自己出頭,想要等著其他人繼續在前頭沖鋒陷阱,試探女帝的反應。

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貧道,可惜沒有人做那個出頭的傻子,有一人退縮,其他人也就萌生了退意。

「就這點膽子?」姜元羲覺得無趣得很,若是那些人還能繼續下去,興許她還會高看他們一眼,贊一聲他們勇氣可嘉,不過是送了一本世錄譜就退卻了,讓她頗有一種難受的感覺。

姜伯庸聳了聳肩,他也沒想到世家會雷聲大雨點小,虧得他還嚴陣以待呢。

俗話說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世家這回自己退縮,日後怕是更難成大事。

世家不足為患,姜元羲就把這事拋之腦後,轉而說起其他事,「《百家盛典》工程浩大,自數百年前百家著說被毀,各家傳人逐漸湮滅在百年間,就很難再找到他們的著說了,要重現數百年前百家齊鳴的盛況,難度甚大。傳旨下去,只要有人能獻出百家的著述,都可以在《盛典》里頭掛個名兒。」

掛名這種事,姜元羲還是采納了顧以丹的意見提出來的,用在《盛典》掛名的這種巨大的名利,誘惑那些人把收藏起來的百家著說獻出來。

「若是獻書的人有真才實學,讓段公考校過之後,可以讓他參與其中的編纂。」姜元羲又補充道。

姜伯庸點頭應諾,姜元羲又頗是憂心的問道︰「《盛典》不是一日兩日能編纂好的,可能需要耗時甚久,段公的身體可撐得住?」

她听說段公忙完了登基大典之後太過勞累,還差點感染了風寒,故有此一問。

姜伯庸搖頭失笑,「陛下有所不知,自從盛典的明旨昭告天下,段公就好像變成了青壯小伙子一樣,說話的嗓門都大得很,走路都能帶著風,臉色紅潤,天天打一套五禽戲不在話下,前天我去探望他,他還嘲笑我說我這個年輕人的身體,還比不上他這個老人家的好。段公還說無論如何都要在有生之年把盛典編纂好。」

姜元羲同樣失笑,「這麼說來,段公身體甚好,如此朕就不擔心了。讓段公不要著急,有個好身體,才能總覽全局。」

姜伯庸笑著道︰「陛下放心便是,我已經囑咐了大夫,每三日上門給段公把脈,他身邊也放了兩個長隨,會隨時注意他的身子骨和作息飲食。」

姜元羲放心了,她相信有段公在,盛典絕對不會有問題,于是有問起另一件事︰「朱先生的稻谷種子我們存了多少?」

「足足有五萬石。」談起正事,姜伯庸神色正經起來。

五萬石看著多,可只要一想起是他們這些年陸陸續續攢下上來的,就不覺得多了。

姜元羲吩咐道︰「春耕快到了,讓虎賁軍、血狼軍、陌刀軍、黑蛇軍分別往東南西北四路運送糧種,一定要分發到各郡城、各縣城的百姓手中,今春的糧種務必要換上朱先生的稻谷種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