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33章 余興節目

唯有張女乃女乃那兒學來的《八月桂花遍地開》,馮美芹會哼,但記不全歌詞。

清苓就說︰「要不吃過飯你來我師傅家,我教你。對歌比賽你去參加,我嗓子不好,就不獻丑了。」

秋社放假半天,下午還是要照常上工的。

下了工大隊干部還要組織大伙兒堆篝火,不管忙不忙,都得去曬谷場那邊搭把手。因此能抽出空閑的也就午飯後這點時間。

馮美芹眼楮一亮,繼而又黯了下來,絞著辮梢難為情地說︰「那是你會唱的歌,我學了再去唱多不好啊。」

「沒事兒,我又不喜歡跟人對歌。而且就這一首,多也沒了。」清苓笑著道。

「那成!吃過中飯我來找你。」馮美芹咧著嘴開心地笑著,和清苓揮手道別。

張家二老得知她只要了一份肉,另一份換成了骨頭,表示無語︰

「不是喜歡吃紅燒肉嗎?骨頭咋炖出紅燒肉的味道來?」

「是不是殺豬勇欺負你?我找他算賬去!」

「師傅!」清苓哭笑不得,「大勇叔沒欺負我,再說,社長就在旁邊,他能做什麼呀!骨頭是我特地要的,這不前兩天看書,書上說上了年紀之所以腿腳不好,是因為骨頭力不足,像咱秋收後的地一樣,得施肥養護,明年春耕才能接得上力,不然容易骨質疏松。喝大棒骨熬的湯,就是給咱們身上的骨頭施肥。師傅您別告訴我,您不懂這個理?」清苓佯裝生氣地瞪老大夫。

張有康哪會不曉得這個道理,只不過,「年紀大了腿腳不好,這不正常的麼。難得分一次肉,干啥浪費地換條骨頭回來,排你後邊的人指定笑死了。」

清苓才不管別人怎麼想,只知道人對她好、她對人好。

反之,像舒老太那樣,平時百般不待見她,見到好處了又想黏上來,休想!

「你呀!」張女乃女乃沒轍地笑指了指清苓,接過籃子,去灶房忙活午飯。

祭完土地廟,張家二老就先回來了,一個淘米煮飯,一個翻曬藥材。因此清苓領了肉回來時,就差一道紅燒肉沒做了。

張女乃女乃著手燒肉,清苓則把做好的菜一一端上桌。

中午除了紅燒肉,還有一道張女乃女乃的拿手菜咸魚蒸茄鯗。

咸魚是跟著向剛去後山那次,在泉眼潭叉的。腌了曬成魚干,大半分給了向剛和張岳軍,剩下小半,平常拿來做菜。

當然,也就在胃口不開時打打牙祭,畢竟就這麼幾條小魚干,天天吃馬上就沒了。

另外還有一大碗咸菜湯。

張女乃女乃腌的咸菜也很好吃,酸酸脆脆很爽口。無論是煮湯還是撒幾滴油拌一拌下粥吃,都很不錯。

紅燒肉還沒上桌,香味就傳來了。

清苓吸吸鼻子,吞了口唾沫。

張有康笑了︰「看你饞的,這下後悔了吧?拿什麼骨頭嘛。」

「沒後悔。」清苓搖搖頭。肉有肉的美味,骨頭湯有骨頭湯的營養。中午吃肉,晚上炖骨頭,日子賽神仙。

紅燒肉上桌,三人開始吃飯。

清苓說起兩個生產隊對歌的事。

張女乃女乃鼓勵她去,張有康卻說︰「這種場合,不參加也罷。人多鬧哄哄的,姑娘家臉皮薄,鬧過頭了影響不好。」

清苓點點頭︰「我不參加,我把您教我的那首歌,教給美芹,她想參加。」

正說著,馮美芹嬌憨的嗓音響起在院門口︰「盈芳!盈芳你飯吃好了嗎?我找你來了。」

清苓一愣,繼而失笑。這姑娘,對歌的積極性夠高的呀。

張家二老每天中午都要小睡一會兒,清苓便拉著馮美芹去了屋旁的田野上,正兒八經地學了起來。

直到張有康背著藥箱準備上工,才把她們喊回來。

「咋樣?學會了嗎?」清苓問。

馮美芹一甩辮子,信心十足地道︰「**不離十了。」

清苓笑著朝她豎豎大拇指︰「厲害!」想她當初,可是前前後後听師娘哼了好幾遍、才勉強會唱的。

下午上工的時候,清苓發現許丹也在練歌抱著一個發黃的記事本,靠在窗前小聲地哼著,大概是在記歌詞。

清苓搖搖頭,想不明白這些人,為啥對對歌這麼感興趣。

半天一晃而過。

下工後,社員們成群結隊地往曬谷場走。

清苓也被興沖沖跑來的馮美芹攆回家搬了條凳去曬谷場。

放好條凳,兩人一組,背著竹筐,幫各自的生產隊撿柴禾。

燃篝火離不了柴禾。

村里沒幾家用煤球,就連閨女嫁到城鎮的書|記家,燒火也依然用的是麥秸稈、稻草、枯枝。也就正月里、嫁出去的閨女回門探親,才用煤球生個爐子、燒個火盆,彰顯對閨女、女婿的疼愛。

柴禾撿來後,由生產隊長帶頭壘好,不能太實,實了不容易燃、反而多煙,燻眼楮。也不能太松,松了火太旺,火苗亂竄太危險。別看只是一堆篝火,其實也是一門學問,很有考究的。

壘好台子,生產隊長繞了一個火把,先點燃火把,再舉著火把「轟」得點燃篝火。

瞬間,現場爆出熱烈的掌聲,代表一年一度的秋社行進到了尾聲。

「對歌!對歌!對歌!」

江口埠生產隊,因為有三名知青鎮場,信心十足,喊得尤其響亮。

「對就對!怕你們不成!」近山坳的社員,也不甘示弱地喊回去。

書記笑呵呵地抬手一壓︰「好好好,同志們別激動,有你們表現的時候!現在,我宣布,雁棲公社秋社最後一道環節對歌比賽,現在開始!」

不知誰,從公社倉庫搬來一面陳舊的大鼓,揮舞著鼓槌制造氣氛。

劉繼紅早就想一展歌喉了,昂首挺胸站起身,嗓門響亮地唱起《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好!」有听沒怎麼懂的江口埠社員,嘩嘩嘩地帶頭鼓起掌。

近山坳的婦女同胞撇撇嘴,看向三個女知青的眼神,都透著一股子厭煩味。

相比之下,漢子們的心態要好一些,秋社的余興節目嘛,對歌不對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