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收拾了周王後就暫時消停了,沒敢急著對其他叔叔下手。
他在等朱棣的反應。
周王可是朱棣一母同胞的親弟弟,朱棣總不可能什麼反正都沒有吧?
只要朱棣有個什麼反應,讓他揪住小辮子,他可就有理由抓朱棣了!
然而,讓建文帝意外或者失望的是,朱棣硬是什麼反應都沒有!
仿佛被抓的只是個無關緊要的人,不是他親弟弟似的。
建文帝也不知道是郁悶還是不甘心,總之他等了又等,眼看始終抓不住朱棣的小辮子,他干脆磨刀霍霍,朝其他叔叔下手了。
朱棣是個硬茬子,他思來想去沒敢踫,所以還是繼續挑軟柿子捏。
有了決定,他就開始挑挑揀揀,看哪個叔叔好下手。
一番挑揀後。他很快挑中了目標代王朱桂。
罪名嘛,隨便找找總能有的。
于是同年十二月,代王朱桂就因為「貪虐殘暴」的罪名被抓了。
建文帝在這件事上表現出了十足的正義感,明君派頭擺得足足的。
一番「悲痛」過後,建文帝非常干脆地大義滅親,把親叔叔貶成庶民,然後送到「蜀地」看管起來。
顯然,建文帝也是非常有想法的人,知道什麼叫做防患于未然。
周王去的雲南尚未開化,特別原生態,代王去的蜀地道路艱險,去了那里,兩人休想再舉旗造反!
更關鍵的是,周王是朱棣一母同胞的親弟弟,代王既是朱棣的兄弟,又是他的連襟,總之跟其他人比起來,他們和朱棣的關系總要更親密些。
建文帝不動別人,先挑著他們下手,意圖太明顯了!
分明是防著朱棣,怕他登高一呼後兩人紛紛回應,所以先把他們給收拾了。
既能試探朱棣的態度,又能提前斬去朱棣的左膀右臂。
算盤打得特別好。
這麼明顯的針對,朱棣不可能看不出來。
可惜他現在時機沒到,只能繼續忍耐。
他就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只顧著逗自己的小兒子。
姜明華卻知道,朱棣早就在磨刀了。
雖然身為女人,朱棣不會將這些事情告訴她,可朱高煦身為她名義上的丈夫,每天跟她住在一起,難免要抱怨幾句,說點什麼。
而且,朱棣還秘密搜集了大量止血散和藥浴丸的原料,希望她幫忙煉制。
止血散有著非常好的止血效果,藥浴丸能夠間接提升實力,朱棣準備這麼多,用意一目了然。
姜明華假裝什麼都不知道,該幫忙的時候幫忙,剩下的時候依舊淬煉肉身,偷偷除掉陣法。
代王被抓後,她就偷偷走了一趟,把代王府的陣法給毀了。
這一次她換了種方法破陣,然而鬧出的動靜依然有點大,最後又被歸為冤魂作祟。
這下,大義滅親的建文帝更像明君了。
因為這事,朱高煦沒少在姜明華面前抱怨,特別耿耿于懷。
「他算什麼明君?連自己的親叔叔都不放過,倒是整天捧著那幫酸儒!皇爺的臉都要被他丟盡了!」
「寶兒,你說冤魂作祟是怎麼回事?難道周王府和代王府真有冤魂嗎?」
姜明華︰「……」她默默心虛。
好在朱高煦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問道︰「寶兒,你有沒有覺得父王特別喜歡小弟?」
本來他還沒怎麼覺得,可朱高燧最近經常找他抱怨,說是小弟出生後他們就失寵了。
這話听得多了,朱高煦自然有了心思。
姜明華繼續沉默,她總不能告訴朱高煦,朱棣是做了個美夢,把小兒子當成繼承人了吧?
朱高煦對那個位子未必沒有想法,不然他也不會看親哥朱高熾不順眼。
若是讓他知道,朱棣看中了小兒子,想讓他當繼承人,朱高煦還不知道會不會干出什麼傻事來。
她想了想問道︰「你不覺得小弟很可愛嗎?他那麼小,又可愛又聰明,父王會喜歡他也是應該。」
「他哪里可愛了?」朱高煦頓時不爽了,雖然他也挺喜歡這個小弟弟,可姜明華怎麼能覺得小弟好呢!
他明明比小弟可愛多了!
朱高煦異常堅持,反正他就是不準姜明華喜歡小弟,姜明華有他就夠了。
他看了眼姜明華,忍不住說道︰「你要是喜歡孩子的話,我們可以自己生!」
想得美!
姜明華暗暗月復誹,決定以後再也不在朱高煦面前提朱高 。
解決了代王後,建文帝並沒有因此收手。
此時的他已然將親叔叔們當成了心月復大患,所以一直磨刀霍霍,逮著機會就解決一個。
次年五月,岷王朱就因為「不法事」的罪名被抓了。
奇葩的是,這「不法事」究竟是什麼也沒說清楚,純粹就是隨便捏了個罪名。
可惜建文帝坐在龍椅上,他是老大他說了算。
他說要抓岷王,誰敢有意見?他那些待宰的叔叔們都不敢有意見,何況是文武百官。
解決了岷王,建文帝覺得不過癮,又把爪子伸向了湘王朱柏。
這一次總算不是什麼莫名其妙的「不法事」了,而是私印鈔票。
私印鈔票這種事,律法當然是不準的。
只是藩王們都這麼干,幾乎是心照不宣的秘密。
如今建文帝竟然以這個名頭抓人,這就有點欺負人了。
湘王是個硬骨頭,建文帝這麼干就把他給惹急了。
所以等朝庭派兵抓他的時候,他提前把王府大門一關,決定**。
這時整個湘王府都亂糟糟的,誰也沒發現,王府里不知何時多了一個人。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姜明華。
她來這里,是為了提前毀掉湘王府的陣法。
在此之前她已經毀掉了三個陣法,而不斷跟這種陣法打交道,讓她發現了一絲端倪。
姜明華有種預感,若是湘王府真的付之一炬,整個王府的人全死在陣法里,吞噬了他們的陣法將會變得格外難纏。
所以為了以防萬一,她決定提前動手。
所以就在湘王親自點燃了王府,拉著王妃和兒子們依依惜別的時候,王府中突然響起一聲尖嘯,隨即狂風一卷,火勢應聲而滅。
王府眾人︰「……」
齊王朱,代王朱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