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41.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過現在皇上還沒想到那邊呢,等著皇上明白過來,就好看了。」林如海靠在椅子上,涼涼的嘆息一聲︰「天下都系在皇上一個人的身上啊。」林如海忽然有種無力感,這些年顧直的努力,這些人的辛苦,總算是有個結果。甄應嘉倒台的時候,林如海心里生出一種天道昭彰,一切自有公理的感慨。但是對著事情的發展,林如海無力的感覺越來越深。甚至生出來隱退的念頭。

顧直卻不之道林如海的內心,他一門心思的在想著如何教甄應嘉遭到報應,為自己的父親洗雪冤屈。顧直忽然眼前一亮,對著林如海說︰「有個辦法,我們何必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呢?當初甄應嘉揣摩皇上的心思,引導著皇上按著他的意思辦事。現在我們也能——在皇上到耳邊提醒一二。叫皇上按著我們的思路來。」

「你是說,提醒下皇上?這個事情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絕對不能是我們來做。你想去,是不是這個道理?」林如海端著熱茶杯,眼里閃著溫和的光彩。

顧直一下子明白了林如海的意思,即便是自己到皇帝耳邊提醒了,皇帝認為甄應嘉勢力太大,有尾大不掉的嫌疑,可是自己呢。那不成了和甄應嘉結怨,趁機落井下石,公報私仇嗎?而且自己的身世。自己是不行的,同樣的道理,林如海不行,寧王更不行,靖王倒是個合適的人選,但是現在不能把他攪和進來。剩下能來辦這件事的人也不是沒有,但是總有不足。

這個事情要麼不辦,要做就要一擊致命。顧直竟然躊躇起來。「我現在明白老師的心境了。當初讀書,說率土之濱莫非皇土,那個時候只想著天下之大,自然全是朝廷的。誰知這個意思這樣的。」顧直苦笑一下,情緒低落。

「好了,你也不用這麼垂頭喪氣的。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便是投機取巧的人。有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一向不冷清。你還是修為太淺了,回去好好地平心靜氣的念念經書,上次我叫你讀道德經,你可讀了?沒有讀,回去安心的念書去。或者明天就有人站出來,做出來叫人震驚的事情了。」林如海站起來,飄然出門了。

顧直呆呆的看著林如海的背影,有些慚愧的想,到底還是老師,我差得遠呢。但是老師是什麼意思?莫非是有人要對甄應嘉落井下石了。對了,甄應嘉縱橫官場這些年,不能只拉攏培植黨羽場,沒有任何敵人吧。但是甄應嘉得罪的人不少,會是誰出來呢?

顧直在心里把甄應嘉的罪過的人過一遍,赫然發現甄應嘉真是和心狠手辣,做事不留後患的人。當初和他作對的人,官職高的不是被冤殺了,就是被誣陷罷官流放,這些人有的含冤而死,有的一蹶不振。剩下被打壓的官員,品級很低,雖然數量不少,但是這些人絕對不會聯合起來上書,更何況他們人微言輕。

「只希望明天能有奇跡吧。」顧直無奈的嘆口氣,站起來向著書房走了。既然岳父兼老師發話了,顧直也只能老實的去讀書了。

群臣上書求為甄應嘉求就像是一個小小的波浪,雖然驚擾起來不少的漣漪,但是很快歸于平靜了。皇帝把這些大臣的上疏留中不發,事情看起來被擱置起來,其實各種變化在暗暗發酵。皇帝的舉動引來朝臣們的猜疑。難道皇上真的舍不得甄應嘉,想著當初甄家倒霉的時候自己忙著切割,有的人開始不淡定了。

這天顧直正在衙門辦事,就見著靖王笑嘻嘻的搖著扇子進來︰「這個時候也就是你還能坐得住。這幾天難得好天氣,那些混日子的都想辦法出去游覽去了。你倒是在這里老實辦事。起來走走,沒有你這些事情也能辦完的。這個世界離了誰都能照樣轉。」

說著靖王合上顧直面前的卷宗拉著他走了。顧直就這樣被靖王扯著一起上馬,向著城外去了。

眼前是一片春色,京城的春天很短暫,而且多是大風陰天,這幾天難得風和日麗,看著滿眼的春花春柳,顧直覺得自己被那些公務都要折磨的干枯了。忍不住長長的吸口氣,感嘆著說︰「我都想扔下這些可恨的公務,干脆是做個農夫了。這個地方景致不錯,殿下是怎麼找到的?」

「不用我找,自然有人送上門來。你不知道吧,這是當初甄應嘉在京城置下來的一個莊園,現在有人送到我門上了。你猜猜是誰——」靖王拉著顧直欣賞著這個莊子。顧直打量著周圍的景色,心里暗想著甄應嘉真是個老謀深算的人。這個莊子離著京城不遠,可是地處偏僻,一向是沒什麼人來的。這邊靠著西山,往南不遠便是靠著運河。地點隱秘,交通方便,真是個商量秘事,暫時避難的好地方呢。

听著靖王的話,顧直忽然想起來一個人,他了然一笑︰「是誰?我想大概是那位賈雨村了。他不是一直想投靠在殿下的門下嗎?這個人雖然城府很深,可是最難得是識時務。現在太子大勢已去,賈雨村衡量了諸位皇子,決定把寶押在王爺身上了。就算是他另有打算,也不會擔心他翻出花樣來了。」

「哈哈,你別這樣!好像在吃醋一樣。我知道你是個有潔癖的人,看不上賈雨村那樣兩面三刀的小人。不過有的時候,那樣的小人倒是能辦事呢。其實我那里在乎這個東西。那個賈雨村還給我這個,你看看。」說著靖王從袖子里面模出來個折子,遞給顧直。

顧直拿過來翻了翻頓時臉色一變,原來林如海說的是他——這是賈雨村擬寫的奏折,在上面歷數甄應嘉的罪狀,還一針見血的說那些人聯名上書為甄應嘉求情,看起來像是為了保全皇上的英名,其實他們都存著私心!根本是存著不可告人的心思。甄應嘉這樣的人就是社稷的毒瘤,要是皇帝不殺甄應嘉,不把他的罪證公布天下不給被甄應嘉陷害的人鳴冤昭雪,那麼吏治就不能澄清,風起就會越變越壞。

「真是沒想到,賈雨村還有這個文采,慷慨激昂,可以和駱賓王的討武氏檄和曹娥碑並列了。叫我寫這樣的文章,都未必能有賈雨村寫的好呢。」顧直裝糊涂,直說賈雨村的文采好,根本不提別的。

「你啊,別和我裝了!咱們一向是無話不說的。賈雨村這個人我越來越覺得害怕。他沒準能稱為第二個甄應嘉,甚至是比甄應嘉還厲害的人物呢。他這個人還真有意思,別人投靠大概不會像他這樣曲折迂回。或者是奴顏媚骨,或者是故作矜持,假清高。誰知這個賈雨村還真是另闢蹊徑,憑著他一個人的本事就能推進事情的進展,把徐鶴卷進來,順帶著叫太子和徐鶴勾結的事情大白天下,叫父皇對著太子越發的不滿和忌憚了。他要做的事情正合我們的心意,你想想這些事情若是叫我們去做,沒準現在我們還在泥潭里面糾纏不清呢。這樣的人,你如何不驚心?」靖王深深地看著顧直,說出心里的憂慮。

賈雨村太厲害了,這個人簡直可以稱為深不可測,能在朝堂上呼風喚雨而且很低調。現在內閣里面以前和徐元直還不錯的幾個都有點耐不住徐元直囂張跋扈,說一不二的脾氣,幾乎要翻臉了。唯獨這個沒什麼根基的賈雨村卻和徐元直好的要稱兄道弟了。

賈雨村能干不假,但是他心里想什麼,誰知道呢?若是有朝一靖王真的登上那個位子,賈雨村不就成了輔保有功之臣了?這樣的臣子不好控制啊。

「看樣子賈雨村是真心投靠的,其實撇開他的目的,上面說的沒錯。只可惜現在沒有誰敢講出來這些話了。王爺不是早就看著官場上的烏煙瘴氣不順眼,想要滌蕩這些魑魅魍魎嗎。這個賈雨村不管是什麼目的,我們正好借來一用。就是不知道賈雨村的餓折子上去,會惹出來多少的議論。那個時候徐元直會是什麼表情。他是內閣首輔,朝臣們一向是看他的臉色。」顧直把球提給了靖王,把話題轉到了徐元直身上。

這個老頭資歷深厚,辦事能力不錯,也不知道是上了年紀,還是心就是歪的,對著整頓官場風起的呼聲一向不放在心上,甚至還明著說過,朝廷的俸祿就那麼點,官員們十年寒窗苦,為的是什麼?若是連著體面都保存不住,還做什麼官?讀什麼書?不如有讀書的力氣去種田吧。

大家見著徐元直如此表態,自然也就認為有點灰色收入也不是什麼大事了。總要顧忌讀書人的體面嘛。

賈雨村好容易攀上了徐元直大樹,這個折子一上去,就是等于和徐元直分道揚鑣了。按著現在內閣的情形看,徐元直一力抬舉賈雨村,賈雨村這不是自毀前途嗎?

因此靖王拿不準賈雨村到底是賣的什麼藥,才和顧直商量呢。

「王爺也不用多心,這個事情賈雨村辦成了或者辦不成,惹惱了徐元直被趕出內閣,都和咱們沒關系。我們只要靜觀其變就是了。」顧直很淡然的表示,隨他去。靖王听著顧直的話,點點頭。

等著顧直回家,就見著院子廊檐下放著些東西,顧直笑著說︰「是誰送東西來了?」一眼看見黛玉手邊的茶幾上放著一張大紅帖子。

「那個東西是鳳姐姐叫人送來的,璉二哥哥在任上一切順利,感謝你幫著推薦的那位師爺。趁著派人來戶部核對賬目,押解糧食的機會叫人到帶了那邊的東西來。都是些當地土產,也沒什麼貴重的,可到底是人家心意,我做主收下了。還有就是薛家大哥要成親了,送了喜帖過來,請咱們去喝酒呢。不過我說推辭了,只叫人送禮物過去就是了。」黛玉拿著一張大紅貼子在顧直眼前晃晃。

「時間還真快,璉二哥是聰明人,就是沒經驗。有個熟手在邊上指點著,他很快就能找到里面的竅門的。我看著有些老酒,你留下來我預備著送人呢。薛家大哥要娶誰呢?」誰家要和薛家結親?顧直很想看看那個姑娘這麼不走運。

按著薛蟠那個性子,顧直不由得想那個姑娘要是性子溫和,肯定要被欺負死了。而且現在的薛家的名聲實在不好,是誰家和薛家結親呢?

「也是皇商出身,說是什麼姓夏的,稱為桂花夏家。對了,寶姐姐好像是搬出去了,那邊拿著身份,說有這樣的小姑子在家他們家姑娘是不肯過來的。」黛玉說起來剛听到的新聞,忍不住露出個譏諷的笑容。真是自自欺人,就算是把薛寶釵殺了,薛家的門風早就被敗壞了。難道薛寶釵住在哪里更改變什麼嗎?看樣子這個夏家不是個好相處的。

「哎呦,這個夏家還真是個厲害的。我剛才還想,若是那家的姑娘是個老實人,肯定受欺負。現在不用擔心了。這對姻緣可以成為天作之合了。就按著你的意思辦吧。」顧直一笑,拿過來賈璉的信看起來。

一會佳兒和曄華兩個孩子听著顧直回家了,都過來纏著顧直說話,做游戲,顧直干脆是帶著孩子們到花園里面玩耍了。

等著薛蟠娶親那天,賈雨村和徐元直在朝堂上唇槍舌劍一番,最後的結果是皇帝貶斥了徐元直,賈雨村雖然沒當上新一任的內閣首輔,卻依舊穩穩當當的留在了內閣里面,排位更進一步,在內閣里面站的更穩當了。

沒幾天皇帝拿著甄應嘉,徐鶴和徐元直開刀,大張旗鼓的整頓吏治,叫靖王管著吏部的事情,專門查核那些尸位素餐,貪污受賄,瀆職懈怠的官員。

顧直看著邸報嗎,臉上沒任何的表情,看樣子自己父親的冤案就要昭雪了。黛玉看著顧直淡淡的,疑惑的說︰「眼看著你的願望就要實現了。這些年了,你總算沒白費。」

「那又如何,我甚至不能名正言順的去祭拜下父親。父親和母親還不知道被葬在哪里。」想著當初顧愷夫婦身亡,作為朝廷案犯,他們只能被一張破席卷起來隨便的葬在了亂墳崗上。到了現在怕是連著個墳塋都找不到了。

想到這里,黛玉沉默了,倒是顧直先從哀傷里走出來,對著黛玉笑道︰「都過去了,陶淵明說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一副皮囊罷了!」

「大爺,老爺叫你過去呢,寧王爺來了。」外面雪雁聲音響起,打破了屋子里的沉默。顧直不知道什麼事情,忙著收拾了出去了。

寧王見著顧直來了,嘴角含笑︰「你眼圈怎麼紅了,莫非是惹惱了你們女乃女乃的,被罵了?」

沒等著顧直說話,林如海對著顧直道︰「你還不給王爺跪下來,感謝王爺的恩德。」原來當初顧愷出事,寧王悄悄地叫人收斂了顧愷夫妻的遺體,找個風水不錯的地方安葬了,但是礙著當時的情勢,那座墳塋沒有任何的碑文。

「現在也該是叫他們重見天日了。不過你的身份還要慢慢正名。」寧王趕緊拉著跪在面前的顧直起來︰「你不用這樣,若是你岳父當時也在京城也會這樣做的,公道自在人心,其實當時這件事也不是我一個人能完成的。不少人明著暗著都幫忙了。可見是大家心里清楚。」

「甄應嘉算是沒生路了。真是善惡有報的,當年他的債也該還了。」林如海感慨著,顯赫百年的甄氏一族算是徹底煙消雲散了。

顧愷的案子終于真相大白,皇帝恢復了顧愷的名譽,還特別追贈了一等公的爵位給顧愷,禮部擬出原來顧愷的謚號為忠憫,重新尋回來顧愷夫婦的尸骨,叫欽天監選了最好的風水吉地安葬他們。趁著這個機會,寧王說根據案卷來看,當年顧愷的兒子還活著,可能是失落民間了。不能叫顧愷就此斷絕香火,請皇上下旨查抄顧愷的兒子,以繼承顧愷的香火。

皇帝當然是允準了,叫錦衣衛立刻尋找顧愷的兒子下落。還表示若是顧愷的兒子依舊是個讀書人,就叫他繼承顧愷的爵位發還抄沒的家產。

「這個事情好辦的很,你可知道是誰來查訪顧愷之子的下落。正是你那個同榜雷鳴遠,沒了徐鶴,錦衣衛里面也清明不少。你那個同榜辦事認真,升遷的也快。你只管安心的等著吧。不如這樣,先給你女乃娘寫一封信,叫她來京城,直接出面到衙門說出你的身世,這樣就方便多了。」寧王翹著腳,一臉輕松的對著顧直和林如海。

自從香菱到了寧王身邊服侍,寧王好像是年輕了幾歲,香菱性子溫柔,加上在林家燻陶了這幾年,辦事越發的有章法了。她盡心盡力的服侍寧王,還能和寧王互相唱和,寧王閑暇的時候,兩個人談詩論文,倒也是過的逍遙愜意。

最叫人沒想到的是香菱竟然有了身孕,這個消息叫寧王簡直是容光煥發,一下子年輕了幾歲。

林如海點頭表示同意寧王的意見︰「這樣最好。還是不要借著雷鳴遠的手去發現必行的身世,那樣的話會給人留下話柄。必行,你就按著王爺的意思辦吧。」

大家商量了一會,林如海留下寧王喝酒,等著顧直回到自己房里的時候,卻見著黛玉在和林安家的商量事情。見著顧直回來了,黛玉皺著眉說︰「賈雨村的夫人沒了!他這位夫人是續弦,不過也跟著他這些年了。誰知卻——」嬌杏跟著賈雨村到關外去,到底是不能適應那邊的寒冷天氣,落下了病根。

現在賈雨村的官做的如日中天,誰知嬌杏卻一病嗚呼了。黛玉得了消息,只能和林安家的商量著要如何去賈雨村府上吊唁的事情,怎麼說黛玉也做過賈雨村的學生,總是要過去看看的。尤其是現在,賈雨村和林家和顧直忽然熱絡起來。不管怎麼說顧直總是要過去看看的。

「賈雨村的夫人沒了,賈雨村只有這一個夫人,現在又沒了,你過去不方便,還是我過去吧。」顧直皺著眉頭,不想叫黛玉和賈雨村走的太近了。

「可是奇怪呢,我開始也是這樣想的,誰知他們家的人說,他們家現在是姨女乃女乃管著事情,特別請我過去呢。」黛玉一臉疑惑的看著顧直︰「你可知道賈先生什麼時候娶了個姨女乃女乃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