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集 旱澇保收

何喬新,字廷秀,景泰五年的進士,如今已是年近花甲了,看上去卻還是相當矍鑠。

這位何欽差,素以秉公執法聞名于世,一向深得民心,五年前做右副都御史時,曾巡撫山西,同時提督紫荊、雁門、居庸三關要塞,那時候,不少人就領教過這位巡撫的厲害,想不到這一次他又來了。

要說起來,這位何欽差的厲害是有遺傳的,其父何文淵,是歷經四朝的名臣,為官剛正清廉,曾有「鐵面御史」之稱。

尹珍對這位欽差的到來感到由衷的喜悅,而晉王居然也很難得的露出了笑容,其他人卻大多是惶恐多于喜悅,尤其是那些早就听聞這位欽差此行目的的富商巨賈們,憂色難掩。

「欽差一路鞍馬辛勞,太原官紳已經備下薄酒,敬請欽差賞光!」付同知對著何喬新一臉知心體貼的笑容,一旁那些憂心忡忡的富賈巨商立時眼楮亮,不約而同望向欽差,似乎一下子找到了什麼希望——付同知果然是布政使眼前的紅人,在這布政使衙門,那些左右參政、左右參議、經歷、都事都在,卻都像泥塑木雕的,一個都不敢開口,還是付同知體諒大家的心思啊,如果欽差答應赴宴,那一切都好商量了!

可惜的是,欽差好像是破滅希望的「高手」,對付同知只是微微頷,喟嘆一聲︰「山西災情萬分緊急,老夫食難下咽啊!」他轉望向夏布政使,「慎言兄,不知可有救災良策啊?」夏語字慎言,也是景泰五年的進士,比何喬新年長一歲。

眼見欽差不做任何客套,直接進入正題,那些富商巨賈們心里一緊,互相望望,都趕緊低了頭,大氣也不敢出一下,有的暗自巴望自己家里趕緊出點事,好趁機離開這是非之地。

夏布政使似乎並不意外,沖尹珍微微點,道︰「廷秀兄,小弟慚愧,有些力不從心,不過尹知府有一些見解,還請廷秀兄不吝指教!」

何喬新笑了,道︰「慎言兄過謙了!」轉望向尹珍,神情溫和,道︰「尹知府,那你就說說!」

尹珍欠身道︰「山西境內連年旱魃肆虐,饑荒嚴重,百姓困窘不堪,許多人家背井離鄉,無數良田拋荒,去年秋季甚至有人食人事件生,下官深感惶恐——」

「豈止如此,」何喬新突然打斷他的話頭,神色冷峻,「山西全境災民逾五十萬,流民二十萬余,凍餒而死者不下十萬,且屢屢有災民嘯聚山林打家劫舍,老夫此次前來,沙婆嶺一帶竟然有強人出沒,沙溝、忻州、定襄等地都已經生了災民哄搶大戶之事,不知貴地如何?」

夏語跟一眾下屬都是臉色頓變,尹珍神情略怔,躬身回道︰「有賴地方商紳深明大義,屢屢慷慨捐助,府城一帶非常安寧!」

一旁那些富賈巨商听說哄搶大戶,下意識的互相望望,都現對方的臉色很不好看,有的都已經成了慘白色。

無銘在人群背後瞧著這一切,心中居然暗覺有趣,卻听何喬新說︰「尹知府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啊,春耕即將開始,但受災百姓連維持生計的糧食都不足,又何來春播的糧種,此事一旦處置不當,恐也要生變故啊!如今邊塞不寧,太原又是邊塞重鎮,可不能出什麼事啊!」到最後一句,聲音漸低,似乎是自言自語,但不少人心里不由自主就是一沉,慘白之色轉成慘綠。

「欽差所言極是,下官一定妥善處置!」尹珍趕緊表態,轉望一眼夏布政使,後者卻斂眉沉目,渾似沒有听見,而那些富賈巨商們,卻都以熱切的眼楮望著知府,知府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給他們一個微笑,道︰「府城的商紳素來支持地方事務,對救濟災民之事更是熱心,下官自當竭盡全力保障各位商紳的切身利益,不讓哄搶之事在本地生!」他說得斬釘截鐵,那些向來對這位知府懷有戒備之心的商紳們這一刻也不由得有些感動,無論怎麼說,能保障自己的身家就是好事啊!

「如此老夫就放心了,賑災之事,老夫臨來太原之前,已經向朝廷上奏折稟明實情,奏請朝廷內帑、賣淮鹽,籌措賑災款項,只是擔心仍然有所不足啊!倘若富戶能以市價賣糧,又或者趁此機會興土木,讓災民以工代賑,都是救災之舉,老夫當上奏朝廷予以表彰!」何喬新望著那些富商巨賈,臉上露出非常難得的溫情。

「欽差為民請命,小的們有機會為朝廷略盡綿薄之力,萬分榮幸!」一名頗具卷氣的商戶率先表態,其他人立即紛紛附和——這結果比之前所想的要好多了,至少听欽差的語氣,不會強加攤派、強募強捐啊!

尹珍看著欽差略帶微笑的臉色,心里終于輕松了些;而夏布政使的臉上,卻浮起一絲笑容;有同樣笑容的還有晉王、世子跟付同知幾人,其他官員卻都斂眉沉目,好像根本沒听到這些話。{請記住我們的網址讀看看小說網}

莊庭看著這一幕,心里有些恍然;無銘看著欽差與知府相當有默契的這段雙簧,暗自折服,姜還是老的辣啊!不過,瞧有些商賈的臉色,恐怕兩位的雙簧還得準備「續集」啊!

欽差的心情似乎好轉,借夏布政使給他這個同年接風的薄酒敬給慷慨仁義的商紳們,這一下,原本有些回過味來的商紳們可就有點嘴軟了。

薄酒喝完,大家各自散去,世子朱奇源臨走時,竟然特意來到無銘跟前,拱手道︰「將軍大名,奇源如雷貫耳,今日有幸相見,奇源萬分榮幸!」

無銘連道不敢,說︰「世子高抬,在下愧不敢當!世子賢名,無銘也早有耳聞。」朝廷律令,從郡王至儀賓以下,不得與文武官員往來交結及歲時宴會,這位世子竟然當著這麼多人面前與自己交談,勇氣實在可嘉,當然,自己只是個小小的千戶,且世子說的又只是幾句客套話,想來應該不會招惹什麼麻煩。

朱奇源道︰「奇源雖身為朱家子孫,卻無緣上沙場保家衛國,實在慚愧!」他的聲音壓低了些,神情明顯黯然許多——在外人眼里,貴為皇室親王,不僅終身有俸祿,而且待遇非常優厚,每年單是祿米一項,就有五萬石,是朝中正一品大員的五十倍。另外,冊封、宮室、婚姻、喪葬等費用,都是朝廷撥給,還配備了廚役、齋郎、鋪陳等雜役人員,可謂錦衣玉食,一生無憂。但事實上,親王在封地有太多的限制,親王之間不得擅自相見不說,親王還不得擅離封地,即使出城省墓,都要向朝廷申請,更不要說出城游玩了,這一次上烏金山祈雨,可是知府衙門一早就上報朝廷,得到允許的。此外,這些皇室子弟不得參與四民之業,仕宦永絕,農商不通,有再大抱負也只能望洋興嘆,郁郁終生。

而且,晉王府在太原府周邊,可是越來越不得人心了。

當年先祖晉恭王朱棡雖說有再造太原城之功,但曾威逼民女入宮,將不中意者打死,燒成灰燼;對宮女濫施酷刑,刺眼割舌、雪中活埋;還曾將百余名七八歲的幼童閹割運到府內听用,因傷勢未愈,不少幼童夭折;他甚至還閑著沒事找刺激,帶兵血洗無辜村落,留下個草菅人命的惡名。後幾任晉王于地方百姓沒有什麼功績可言,倒是王府中人時不時有傷人害民、與民爭利之事生,地方之上對王府之人可是敬而遠之的多,他這位晉王世子身邊,阿諛奉承之徒居多,知心高雅之士極少,很是郁悶哪!

對此,無銘目前只能報以同情,輕聲道︰「世子有心保家衛國,不必只是寄希望于馳騁疆場,太原府位居邊塞要沖,如今卻受旱災困擾,世子有心,可尋良策賑濟災民。」

朱奇源眼光閃動,問道︰「將軍何以教我?」忽听有人道︰「世子殿下,下官打擾了,欽差要見方千戶——」尹珍在朱奇源面前行禮,朱奇源只好笑笑,道︰「那奇源告辭了。」他向尹珍、無銘拱拱手,轉身離開。

晉王、世子跟布政使司屬官都告辭離開了,尹珍帶著無銘奔後堂見欽差跟夏布政使。

後堂除了夏語跟何喬新兩人,還有就是他倆各自的兩名貼身侍衛,見到無銘,何喬新居然非常難得的露出了笑容,起身一把拉住行禮的無銘,道︰「老夫也是久聞無命將軍大名啊,你們總督在信之中,向老夫大加贊賞你,自古英雄出少年,此言不虛啊!」無銘手被拉著,不便向夏布政使行禮,只能沖他尷尬的笑笑,夏語安坐不動,只是對他擺擺手,說︰「無銘啊,咱們也算是老熟人了,不必拘禮!」

無銘點頭稱是,沖何喬新躬身道︰「欽差謬贊,無銘愧不敢當!沙場征戰,只是匹夫之勇;欽差為了百姓利益,不畏艱難,在朝堂上與那些奸佞之徒針鋒相對,才是大智大勇!」這話倒不是阿諛奉承,眼前這位老人,當年出任福建按察副使時,深體民情,免了當地百姓交了百年的牛租谷,減免了銀礦久絕的福安、寧德二地的礦稅,還募兵擒住了壽寧銀礦盜采者的魁,一時民心大快。後來遷河南按察使、湖廣右布政使等職,也皆有政績。尤其在成化十八年,蒙古人入掠時,時為右副都御史的何喬新同參將、都指揮同知支玉等敗敵于天梁,斬七十七級。正因為他為官剛正,才被朝中萬安、劉吉一伙忌恨,多年來始終在外奔波,不得入朝久居。

「到底是內外有別啊!」何喬新喟然長嘆一聲,夏語、尹珍跟無銘都有些奇怪的望著他,何喬新指指無銘與夏語,「看來我是外人啊!」

三人都恍然,夏語與尹珍不禁莞爾,無銘也再次尷尬的笑了,心說這位何欽差也沒有傳說中那麼不近人情嘛!

何喬新笑著坐入椅中,示意尹珍跟無銘也坐下,道︰「若無邊疆安寧,老夫這樣的豈有用武之地啊!士英在塞上所修邊牆,確實有效,只是卻不是朝中所有人都能明白的,山雨欲來,勁風滿啊!」他的雙眉再次擰在了一起,憂慮宛然,望著無銘道,「士英說起你來,贊譽不斷,這實在是非常難得的事,山西連年旱災,依你之見,可有什麼良策?」夏語跟尹珍也都好奇的望著無銘,心說這位戰功卓著的將軍難道對民政也很有心得。

無銘心里想︰別說現在,就是五百多年之後,山西還是十年九旱,也沒有很好的措施完全解決這難題,所以,只有盡人事了。他微微欠身,說︰「督帥謬贊,無銘受之有愧!不過救災之事,無銘確實有話想說,還請欽差勿怪無銘魯莽!」

何喬新笑道︰「有話快說,你還真把老夫當做外人不成!」

無銘笑笑︰「欽差所提的救災之策,確實可以解山西災民燃眉之急,但以無銘之見,只是臨時策略,不能長遠實行。」

夏語听了很是好奇,不知無銘有什麼長遠的良策;尹珍卻是暗吃一驚,悄悄看何喬新的臉色,卻見他笑眯眯的,沒有生氣的跡象,眼楮里反倒是閃爍著驚異之色,尹珍這才松了口氣,凝神听無銘繼續往下說,「以無銘愚見,朝廷雖然重農抑商,但山西連年旱災,農業凋敝,而此等情形,並非山西一地,加上邊塞不寧,南方不穩,朝廷左支右絀,即便想要救災,恐怕也是有心無力;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山西商業日趨展,貿易遠及極南之地,商家收入豐盈,但他們的銀兩也畢竟來之不易,如果朝廷不能讓他們有長遠展的希望,他們對救災之事也必然熱情日減,所以,如果朝廷可以把一些不傷及朝廷根本的貿易轉交一些商家操辦,那他們對救災之事自然會積極響應;當然,為了確保朝廷利益,可將這些商貿權定期更換操辦者。另外,山西因為氣候、雨水等原因,旱魃肆虐,是否可增加樹木的種植,一般來說,樹木豐茂,土壤中水分也會充裕些,且樹多擋風,對農事也大有裨益,而且可以選擇一些較易生長的樹種,五六年即可成材,再跟一些木材商訂立協議,由他們包收包銷,這樣,即便受災,農戶也可有些收入,權當確保旱澇保收。」

「旱澇保收!」何喬新的眼楮一亮,「你能肯定這樣行得通?」

無銘苦笑,道︰「何欽差,您太抬舉無銘了,這些只是初步設想,具體實施的事,還得煩勞夏布政使!」

「士英兄莫非有了安排?」夏語見怪不怪了,想是余總督有了籌備,要不,無銘這個衛所千戶怎會議論起山西民政呢!而且,听那意思,讓農戶與木材商訂立協議,豈不是鼓勵農戶經商?這跟朝廷政策可是相違背的啊!只是,山西受災,不是偶然之事,無銘所說,事關百姓安危,如果真能做到旱澇保收,那也是百姓之福,朝廷之幸啊!

「督帥此次派遣無銘前來時,已經跟一些有意願的商家商洽,而且初步擬訂了一些舉措,如果何欽差跟夏布政使有意,無銘可以即刻回稟督帥,讓他們立即前來,商談個中細節。」無銘神情鄭重的望望兩位,這事情說起來簡單,真要實施起來,可就難說得很哪,就看這兩位的魄力了。

「哦——」何喬新很是意外,望著無銘好一會兒,才道︰「原來士英真的早有安排,既然如此,慎言兄,是否找個機會見見他們?這畢竟是余總督的一片苦心哪!」這事說小可不小,甚至可能關乎山西政局,就看布政使怎麼說了。

夏語沉吟片刻,道︰「可否在太原周邊試行一下,如果確實有效,再向全境推廣!」他望向尹珍,這府城周邊,就得由尹知府負責了,他等于是把一個燙手山芋丟給了尹珍。

尹珍也自然听出了其中的利害,听布政使這麼說,居然毫不遲疑起身一躬,道︰「一切听從布政使吩咐!」

何喬新望望夏語,看這位布政使沖自己無奈的一笑,他也只好笑笑,想想這位同年也確實沒別的辦法,茲事體大,真要在山西全境一下子推出這些舉措,山西政局說不定得經受大震動了,讓尹珍在太原府周邊先試行一下,一旦有成效,其他地方也就容易接受了;即便失利,也不致有太大影響,那就先這樣!

「尹知府,此事一旦有變故,你可就身陷危境了!」何喬新索性一語點破。

「下官明白,只是如果下官一人身陷危境而千百生民無虞的話,下官死也心安了!」尹珍的神情有些激動。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何喬新擊掌贊嘆,「尹知府,好男兒,有擔當!」

夏語與尹珍听了前兩句,神色異常驚訝——甚至可以說是激動,夏語月兌口道︰「廷秀兄,你這兩句詩可真是神來之筆啊!」

何喬新一指無銘說︰「這可是無命將軍的佳作,我也是听士英說起的。」

夏語看著無銘,贊嘆道︰「原來無命將軍還是文武雙全,老夫失敬失敬!」尹珍也是一臉驚詫看著無銘。

無銘暗道慚愧,起身沖面前這三位深深一躬,說︰「三位不顧自身安危,一心為民請命,無銘萬分欽佩!」來這個世界這麼多年了,他當然知道要讓這些正經通過八股文躋身仕途的讀人重視商貿是多麼艱難的事,雖然,這個時代並不如後世人所誤解的那樣——商人居于士農工商之末,士大夫以談商賈貿易為恥,其實不少官員還是很明白商貿的重要性的,尤其南方沿海一帶出來的官員,更是跟貿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即便這樣,在朝堂上、施政過程中把商貿當件大事辦理,仍是非常危險的事,做事的人擔著莫大的風險,很容易就會遭到朝中那些「正人君子」的攻訐、朝廷的嚴懲,而眼前這三位,為了百姓的安危,竟然拋開個人得失,願意冒險一試,真的是難能可貴啊!

何喬新跟尹珍都是一愣,前者呵呵笑道︰「還真是難得啊,無銘,老夫听人傳言,說你一向倨傲慢上,今日為何向我們這幾個老家伙這麼客氣啊?」

無銘正色道︰「以民為本的賢者,為民請命的勇者,無銘自然欽敬,豈敢怠慢!」

夏語呵呵笑道︰「廷秀兄,你听听,這就是無命將軍哪,我可是司空見慣啦!」

何喬新的神色忽然鄭重起來,沉吟半響,道︰「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無銘,說得好!年紀輕輕,就有如此境界,老夫這把老骨頭還有什麼可怕的,此事老夫雖沒有把握一定成事,但無論如何,也得一試,否則就辜負你的信任了。尹知府,你說呢?」

尹珍躬身道︰「欽差所言極是!」夏語也捋著半白的胡須,點不已。

何喬新道︰「無銘啊,你得好好關注你們督帥的安危,也得注意自己的安全,朝廷正值多事之秋,邊疆安寧,可是萬分之關鍵啊!」

「何欽差,難道朝中又有變故?」尹珍的神情一下子有些緊張,何喬新與夏語對視一眼,看一眼尹珍,又望望無銘,眼眸中的神色有些奇怪,道︰「此中關鍵處,老夫不便多言,不過已經修告知士英,無銘,你可要知道,你們督帥的安危與邊塞的安危是息息相關的。」看無銘點頭,他又轉沖尹珍道︰「尹知府,賑災之事,就得你多費心了,太原府畢竟是山西省府、邊塞重鎮,容不得半點差池啊。」

尹珍起身躬身道︰「欽差請放寬心,下官必定全力以赴!」

何喬新頷,道︰「那老夫就安心了。」夏語示意手下送客,無銘起身道︰「何欽差,無銘尚有事請教。」

何喬新望著他,道︰「你想問梁家的事?老夫路上接到消息,只知道你們督帥的奏章已經快馬送至京師,朝廷如何批復的,目前還不得而知。」

無銘躬身道︰「謝欽差相告!」

何喬新苦澀一笑,道︰「梁家幾代為國盡忠,如今後繼無人,如果不能得皇上嘉勉,那實在太讓我等寒心了。」夏語與他相視一眼,臉色都非常黯然,尹珍的神色反倒坦然得多,譚推官把梁家遇襲、梁少將軍遇難的事跟他稟報過了,他也呈文按察使司,說明了情況,按照現在這情況,梁家不可能有事啊!

-------------------------------------------------------------------

各位看的大大,無齋不求推薦票,只求點擊與收藏;無齋定然不會令各位失望的,且看「狼民」如何修煉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