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多久沒見過你們了,一年?」威廉先後擁抱了伊利亞•伍德和奧蘭多•布魯姆,還有其他幾個《指環王》劇組年輕演員一下,感慨道︰「時光飛逝啊。」
「我可是天天都能看見你。」伊利亞•弗羅多•伍德頓了一拍,才補充說︰「從報紙上。」
「是啊,時光飛逝。」奧蘭多•精靈王子•布魯姆說︰「但對你帶我們全體去皇後鎮玩高空跳傘,把恐高的西恩•奧斯汀嚇的差點哭出來的事,我還記憶猶新呢。」
「嘿奧蘭多,我才沒有恐高。」西恩•山姆•奧斯汀抗議說︰「那次我是剛吃完飯就上了飛機,有點不舒服而已。」
「嗨威爾。」凱特•布蘭切特也走過來︰「上周我也在華盛頓,可惜沒有遇見你。」
凱特•布蘭切特看起來是要和威廉來一個貼面禮,不過在那之前,威廉故意模仿法國男人的習慣蜻蜓點水般吻了布蘭切特的手背一下,還刻意發出很大的聲音,逗得布蘭切特哈哈大笑,一貫只是抿嘴微笑的優雅冰冷形象都給丟掉了。
很多演員臉上都難掩激動的神色,這還是自從《指環王》殺青後,劇組的演員們第一次有機會聚在一起,他們中的不少人,結束自己在新西蘭的戲份後,都接了新的電影,在惠靈頓或南島拍《指環王》更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發生的事了。
而在全世界,大概再沒有哪部電影的拍攝期能比《指環王》更長,拍攝地點比新西蘭還要更與世隔絕了,特別是在這段心無旁騖的時間里,大家彼此間都培養出了不錯的友誼,那使得這段拍攝歲月尤其的讓人難以忘懷,特別是演員們離開了無憂無慮的新西蘭,融入到紙醉金迷的好萊塢後,更加想念曾經簡單快樂的日子。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今天都像是在重溫舊夢——曾經朝夕相處一年多的朋友(或同事)外形上都沒多少改變,大家的感情也是一樣,還有今天舉行派對的這個地方也很奇妙,是一個法國古堡,威爾洛特又花了不少錢將它改造成了《指環王》里的風格,熟悉的人和熟悉的環境,恍惚間,大家仿佛不是身處法國戛納,而是重新回到了新西蘭片場。
尤其是奧蘭多•布魯姆,他是今晚所有演員里最激動的一個——剛剛大學畢業,他就被彼得•杰克遜選到了《指環王》劇組飾演精靈王子萊戈拉斯,因為年紀小性格也好,人人都願意多照顧他一點,特別是雨果•莫特森和威廉•布蘭德利,一個像導師一個像兄長,既教會了他演戲,又傳授了他不少在好萊塢生存的經驗,以至于《指環王》殺青後,在新的電影《黑鷹墜落》劇組里,被很多大牌演員無視、因演技青澀被導演嚴厲指責的奧蘭多有點不適應,並分外懷念在新西蘭的好時光。
不過現在,和老朋友們重聚後,奧蘭多•布魯姆又找回了快樂的感覺。
「從一到十,你現在有多緊張?」
奧蘭多•布魯姆像被嚇了一跳般轉過身去,看到來人是威廉後才松了口氣︰「大概是八?比我第一次在倫敦西區登台的時候還要緊張一點,大概是那時候台下可沒坐著這麼多的記者。」還是說著不同母語,來自世界各國知名媒體的記者。
奧蘭多此時在第一次真正明白,為什麼人人都說好萊塢是世界電影的中心,為什麼很多志不在好萊塢的歐洲電影明星也總會接拍一兩部美國電影,因為近三億美元的投資、還未上映就招來全球一百多名記者觀看電影片段首發,這樣大規模的陣仗,在歐洲電影業已經逐漸沒落的現在,恐怕只有大制作的好萊塢電影能支撐得起了。
這一百多近兩百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影評人不久後就要觀看《指環王》長達二十五分鐘的電影片段,並對所有演員進行采訪了,奧蘭多•布魯姆人生中第一次遭遇這樣大規模的采訪團——他之前參演戲劇或拍攝電視劇的時候,也接受過媒體的采訪,但基本都是小報紙或來自家鄉的媒體,遠遠不能跟今天相提並論——一想到一會兒要有一百多個記者圍著自己提問,其中還有《泰晤士報》、《紐約時報》、《帝國》這樣的媒體,他就快要緊張的說不出話來了。
威廉將手上的水杯遞給奧蘭德•布魯姆︰「給,喝一點,別太緊張。」
奧蘭德•布魯姆仰頭喝了一大口,還沒咽下去喉嚨已經燒了起來,雙眼瞬間瞪圓,等喉頭的燒灼感消失後,他結結巴巴地說︰「這,這不是水?」
「白蘭地而已。」威廉看著奧蘭多那副如臨大敵的樣子,笑著說︰「別把喝酒看的太恐怖,事實上不少演員在頒獎禮前都習慣喝上一點酒,這反而能幫助緩解緊張。總比緊張到結巴或是說不出話來強,對吧。」
「經驗之談?」
「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一般我不喝酒,但在頒獎禮前有時候會喝一點。」
奧蘭多•布魯姆點點頭,端著酒杯連續喝了兩大口,在他想要將剩下的酒一口氣喝光的時候,威廉把酒瓶從他手中拿走,順便抽走了奧蘭多放在緊身牛仔褲口袋里的煙︰「過猶不及,奧蘭多。至于香煙我就沒收了,在媒體面前吸煙不是一個好選擇,有的記者反感這個,而且今天還有不少女士。」
香煙本來就是奧蘭多留著解壓用的,不過現在他已經喝了酒,煙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同時,威廉的話也讓他意識到,在記者面前塑造良好形象真的有挺多功課要做︰「好吧,威爾,以後我會多注意一些在媒體面前吸煙的問題的。」
制片人招呼大家都到房子里面去,放映室已經準備好了。
奧蘭多•布魯姆深吸口氣,緊緊跟在威廉身後,走進了被裝點的猶如瑞文戴爾一般的法國古堡。
……
「二十分鐘已經放完了嗎?天啊,畫面太震撼了,我都沒有注意到時間的流逝!」
「這部電影的上映版本是多長,三個小時?嘿,彼得!我們想要看更多!」
「我從未看到過如此美的一部電影!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彼得•杰克遜真的做到了——雖然沒有看到整部電影,我無法把這些話寫在報紙上——但是,但就這二十多分鐘電影片段帶給我的感覺說,‘最不可能被改變成影視作品的小說’這個頭餃可以從《指環王》腦袋上摘下來了!」
「我愛上了精靈,精靈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生物。」
「不敢想象這些演員在彼得•杰克遜的鏡頭下竟然變得那麼美!當然,威廉•布蘭德利和凱特•布蘭切特他們本身就不差。」
「我仿佛看到世界電影史又將翻開嶄新的一頁……上次帶給我這種感覺還是四年前,在看《泰坦尼克號》的時候。」
銀幕剛剛陷入黑暗,媒體們還坐在放映廳的座位上,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和鄰座的同行們進行討論,他們在過去的二十幾分鐘里實在是受到了太多震撼,有了太多想法,不盡快傾訴出來會被憋死的。
事實上,哪怕是在剛剛的放映過程里,「上帝」和「耶穌」這兩個詞語,以及其他一些語氣詞也在高頻率的出現,讓這群人顯得不像是什麼專業的媒體,反倒像是一群激動的影迷。
雖然只有二十多分鐘,但彼得•杰克遜已經呈現出了一個微縮般的史詩旅程,就像托爾金在信紙上做的那樣,在這一刻,無論是不是托爾金的書迷,都在熱切的期待看到完整的電影。剛剛播出的那些片段,簡直像是在他們的心上放了一個癢癢撓,還是時不時就會動上一下的那種
「今年的戛納實在是驚喜太多了,真慶幸最後從主編那里獲得了名額,如果只能在紐約看報道的話,那就太痛不欲生了。」安東尼•萊恩的感慨一發出,就獲得了前排後座不少記者的認同。
安東尼•萊恩是一名為《紐約客》雜志工作了八年的專業影評人,因文風機智而獨特,受到影迷的廣泛歡迎,不過就算有資歷又有名氣,從主編那里爭取到來戛納出差的任務,安東尼還是費了不少功夫——今年的戛納實在是太熱鬧了,星光璀璨的程度超越往屆,近幾個月常常霸佔八卦小報頭條妮可•基德曼離婚後第一部電影《紅磨坊》先不說,科恩兄弟、西恩•潘、威廉•布蘭德利都有競爭金棕櫚的藝術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美麗心靈》無論是商業性還是藝術性都令人驚艷,還有《指環王》已經吊了大家兩年多的胃口,終于傳出消息說要在戛納首次播出預告片了。
說實話,這不僅僅是一向低調的《指環王》演員第一次獲得主流媒體的關注,也是主流媒體們第一次將注意力集中在這部電影上——之前無論《指環王》的劇照、片花引起了多大轟動,正式的預告片沒出來,媒體對影片質量一無所知,想大規模報道都不知道要寫什麼。
而這次,《指環王》的首版預告不僅要上線,還會在戛納對全球媒體放映特意剪輯的加長版,加上威廉•布蘭德利、妮可•基德曼等其他好萊塢巨星的誘惑,美國各大報社的記者們為了競爭稀少的出差名額已經斗紅了眼。
現在能出現在戛納的美國記者,幾乎都是辦公室政治的勝利者,安東尼•萊恩當然也是,他之所以最終能從主編手里討得一個名額,便是因為他曾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現代版》上映的時候,給巴茲•魯赫曼做過一個專訪,並且還答應了主編,在戛納至少搞到一個比巴茲•魯赫曼更值得報道的獨家采訪。
安東尼•萊恩將目標瞄準了彼得•杰克遜或威廉•布蘭德利,他必須得拿下一個。
但是很顯然,和安東尼•萊恩抱有同樣想法的人並不少,當導演和一眾演員出現後,至少有三分之二的記者看似彬彬有禮,實則火藥味十足的搶奪著有力地形,沖到了威廉•布蘭德利和彼得•杰克遜身前。
「哦該死!」安東尼•萊恩的腳不知道被誰踩了一下,錯失了搶到首排位置的良機,只能站在三個記者後面,不踮起腳差點就看不到威廉•布蘭德利了,他忍不住唾罵了那個耽誤自己的無良同行一聲。
不過《指環王》劇組的演員太多了,今天來的記者也太多,讓超過一半的媒體只圍著兩個人打轉顯然有點太浪費資源,幸好早已有工作人員想出了完美的解決方案︰「各位記者先生和女士們,沒有集體的媒體見面會,今天我們會嘗試新的采訪方式——圓桌采訪。看見大廳中的那些圓桌了嗎,每張桌子旁請坐二十名記者,再留出三四個空位,杰克遜導演和演員們會分組並在每張桌子旁都停留足夠的時間,每個人都會獲得相等的機會的,我保證。」
好吧,圓桌采訪,這也很公平。安東尼•萊恩或許無法搶得威廉•布蘭德利身前的一個采訪位置,但二十分之一的座位?他再搶不到那才叫見鬼了——威廉剛剛明確的朝某張桌子走去的那一刻,安東尼•萊恩的**就已經黏在了那張桌子旁的一張凳子上,再也不挪動了。
威廉•布蘭德利、奧蘭多•布魯姆和西恩•奧斯汀在這一張桌旁落座,安東尼•萊恩屏息凝神,用記者的敏銳快遞打量了一下三人,並且注意到威廉穿了一件略微寬松的孔雀藍襯衣和緊身的藍灰色牛仔褲,那讓他看起來既像是在度假又能隨時出入米其林餐廳,尤其是那條褲子,或許它是有一點過緊了,但帶來的效果卻是充分展現了每一個男人都想擁有的完美的臀部線條。
‘不能再盯著那條褲子看了,安東尼,你又不是GAY。’安東尼•萊恩將視線投向奧蘭多•布魯姆,黑色襯衣和短寸發型的搭配讓他看起來又清爽又有精神,又一顆新星要在好萊塢冉冉升起了。至于西恩•奧斯汀,他該慶幸自己名氣不大而安東尼也不是一名時尚警察,不然他明天絕對會被全世界封一個「最不會穿衣演員」稱號。
「褲子真棒,威爾。」
一個沒注意就被來自《世界報》的法國記者用贊美衣服的方式搶走了首個對話的機會,安東尼•萊恩集中精神,一等威廉•布蘭德利答完了這個問題,就出腔吸引對方的注意力︰「威爾,你和奧蘭多扮演的都是精靈對吧,能為我們展示幾句精靈語嗎?」
「是啊!剛剛電影里展示的並不多。」
「自從看過原著我們就對里面各式各樣的預言好奇極了,精靈語矮人語半獸人語等等等等。」
「你們是嚴格按照托爾金的設定來發音的嗎?」
「彼得•杰克遜專門請了精靈語導師嗎?」
瞧,並不需要壓著其他人不許別人發聲,只要問出你想知道同時大家也都想問的問題,自然就有一大堆的人想要符合你。
「Qu——咳,抱歉。」或許是很久沒說精靈語了,奧蘭多•布魯姆剛剛發出了一個音,就忘了後面的單詞,他連忙道歉,耳朵連著脖子紅了一大片。
「。」威廉記起他拍戲時的腔調,盡量發音清晰吐字標準,順便在桌子下面拍了拍奧蘭多的手背。
記者們的目光一瞬間全部看向威廉,奧蘭多•布魯姆頓時感覺壓力小多了,沒了過度的緊張感,熟悉的記憶也在回籠︰「Aa——omentagurtha。」
托爾金是一位優秀的語言學家,他設計的精靈語不僅與現實里的一些古老語種系統的結合了起來,發音也非常的有講究,威廉與奧蘭多本來就都具有一把和外表成正比的好嗓子,當他們念出這種古老又充滿韻律感的語言時,讓人听的耳朵發燙。
「太酷了!」
「這真是令人驚嘆。」一部分記者的臉頰都變成粉紅色了,她們目舌忝英俊男演員的視線非常露骨,同時飛快的敲打著筆記本︰「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威爾那句話的意思是‘願我們再見之時有星光閃耀。’」
「而奧蘭多說的是‘願你生命之樹葉永遠不會枯黃。’」奧蘭多和威廉先後說出對方的意思,並相互擊了下掌︰「記憶力還不錯嘛,伙計。」
「他們在劇組的時候才不會這麼清楚的把精靈語翻譯出來。」西恩•奧斯汀對二十個記者控訴說︰「霍比特人沒有自己的語言,也不會精靈語,所以我完全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奧蘭多和威爾最愛惡作劇,他們經常在午餐時間跑來和我們說悄悄話,結果卻是說上一大堆精靈語,講完就溜,有一次他們對著伊利亞滔滔不絕,周圍有幾個副導演包括彼得都在哈哈大笑,伊利亞一臉茫然根本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後來人跑了彼得才告訴我們,原來是在念情詩……」
被拆穿過去囧事威廉和奧蘭多對視一眼,一個捂著眼楮一個拍著額頭笑的尷尬,記者們卻在西恩•奧斯汀講完之後哈哈大笑,笑聲大到其他幾桌人都在朝這里看。
接下來的二十分鐘采訪時間里,記者們又問了很多問題,威廉三人也說了很多拍攝時的趣事,像是奧蘭多•布魯姆說他剛進組時簡直就是一個迷弟,和那麼多享譽國際的電影明星一起拍戲,每天都覺得自己像是在做夢,經常掛著一幅「我終于拍了大制作!我參演了上億美元的電影!」的表情四處合影要簽名,花了整整半個月這種興奮勁兒才過去。
威廉說伊恩•麥克萊恩在劇組里是最講究生活質量的一個——在其他英國演員都隨著劇組一日三餐吃盒飯的時候,只有麥克萊恩爵士會每天自帶下午茶,往往是加女乃紅茶和小餅干小蛋糕的搭配——不過這些美味的小點心多數時候都落不到麥克萊恩爵士嘴里,因為所有人都會偷吃。
時間在一分一秒流逝,很快二十分鐘的采訪結束了,三名演員需要交換到另外一張桌子,安東尼•萊恩搶在其他同行之前起身,朝威廉伸出手︰「安東尼•萊恩,來自《紐約客》。《指環王》太不可思議了,我以前從未見過這樣的電影,預告片會讓整個好萊塢炸裂的。」
听到《紐約客》兩個詞,本來已經轉身離開的威廉又回過身,和安東尼•萊恩握了握手︰「真的?你認為預告很不錯?」
「當然。」《紐約客》影評人真心實意地說︰「威爾洛特挖到了一個金礦,相信不久之後整個好萊塢都會贊同這句話。」
「如果預告片真的像你說的那樣反響極佳的話,年底電影上映後,我會給《紐約客》一個專訪。」
被威廉•布蘭德利的眼楮注視著,安東尼•萊恩莫名想到了之前曾在網絡上看到過的一個《指環王》拍攝片花,大約是從電影制作紀錄片里剪下來的,奧蘭多•布魯姆和維果•莫特森坐在湖邊釣魚,攝影師拍了一會兒他們垂釣的畫面後問他們對電影里的什麼最印象深刻,結果兩人不約而同的說了︰「威爾的眼楮。那麼純淨的顏色,比新西蘭最美的湖泊也不差多少。」
現在,安東尼•萊恩對這句話表示最深切的贊同。
包括麗芙•泰勒在內的三名演員很快過來了,威廉三人也去了另外一張桌子,安東尼•萊恩咽下了想在接下來幾天內約時間為威廉做一個簡短訪問的請求。
說實在的,不知道接下來的幾天在戛納還會不會有好運氣遇到威廉,他肚子里還有一堆關于《美麗心靈》的問題要問呢
憑心而論,安東尼•萊恩更喜歡《美麗心靈》一點,《指環王》看多了,他擔心自己會變基。
……
安東尼•萊恩是一名非常有眼光也非常有經驗的專業影評人,自然也不會無的放矢,一切都像預言,《指環王︰魔戒再現》在戛納舉行派對並首次曝光超長版電影片段後,參加了劇組派對並觀看了電影宣傳片段的媒體,基本上都是用「史詩巨作」「絕對震撼」「新西蘭人創造出的奇跡」這樣的詞匯來形容影片的,這充分的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等到《指環王︰魔戒再現》的第一支正式預告片于戛納電影節之後在全球影院上線後,引起了廣泛轟動,被奇幻畫面和史詩配樂,以及精靈們無暇美貌震撼到的書迷和影迷激動不已,開始就電影及原著小說展開大討論。
除此之外還有自稱為「迷弟迷妹」的第三類人群,紛紛用購買一套原著回家鑽研、不停谷歌演員資料和在互聯網上用表情符號尖叫等方式來表達自己復雜的心理活動。
電影院上線的預告片全長128秒,和在戛納專門播給媒體看的超長剪輯片段自然是不能比的,雖然預告片也基本曝光了所有主要演員的造型和故事的大致脈絡,但是在影迷看來,這遠遠不夠。
于是那些參加過《指環王》派對的記者從戛納歸來後,都被主編逼著寫更多與《指環王》有關的專題,給影迷提前爆料,但是電影本來就改編自小說,彼得•杰克遜又很機智的剪取了許多取自原著的情節,和許時長的大場片段面播放,以至于這些記者知道的猛料並不比看預告的影迷多多少,為了工資與稿費著想,他們不得不在影片的畫面、場景、配樂上下工夫贊美,稱彼得•杰克遜用最精心的心思和走在時代最前面的電腦特效,為影片打造出了劃時代的視覺效果,倒是在還未上映前就給電影刷足了美名。
想來哪怕是對原著不感興趣的影迷,為了他們感興趣的演員、畫面、場景等,都有興趣去電影院一觀。
——其實不用等到電影上映,現在都有影迷特意買票去看一部自己並不是很感興趣的電影,只為了刷一刷電影開場前播放的那三分鐘《指環王》預告的。
而在預告正式上線沒多久,除了威廉常年盤踞IMDB演員關注度排行榜前三外,奧蘭多•布魯姆和麗芙•泰勒兩個年輕演員也空降到第二、第三名的位置,另外,預告片全球上線後,《指環王》直接霸佔了接下來幾天谷歌搜索熱度的第一名, 谷的宅男程序員們對好萊塢新聞的反應總是慢一拍,他們差點以為是自己的服務器出了問題。
……
《指環王》預告片的熱度在民間持續了很久,但是媒體在詳盡地盤點了預告中出現的各種電影線索後,早已將目光轉向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閉幕式。
因為電影節歷時整整十二天的緣故,不是所有明星都會從頭待到尾的,名氣越大的演員行程越緊,多數走完開幕紅毯參加完首映派對後就會離開,像是妮可•基德曼就在參加完兩個推辭不掉的派對後立刻飛回了美國,威廉在開幕式後又足足待了四天,才抽空回了倫敦,參加了兩次《哈利波特與密室》的劇本討論會,和一次制片人會議。
電影節閉幕式前一天,《美麗心靈》制片人布萊恩•格雷澤給威廉打電話,說已經為他定了一張倫敦直飛法國尼斯的機票,請他立刻回來,到時候會有人在尼斯機場接機。
威廉一開始真沒準備再回戛納——雖然坐飛機也不過一個多小時的航程——因為倫敦的劇組里又發生了點不大不小的新聞,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和J•K•羅琳因為修改劇本的問題發生了些爭執,需要他從中調和。
其實早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拍攝期間,兩人就曾因要不要再電影里保留分院帽唱歌這個片段和皮皮鬼這個角色而發生過分歧,後來分院帽和皮皮鬼都保留了下來,雖然讓電影充滿了童趣,但在某種程度上也略微拖慢了一些敘事節奏,那時斯皮爾伯格和羅琳間就有點不快,後來握手言和,沒想到到第二部里又故態復萌了。
導演和原著作者兼編劇發生爭執,有資格勸架的人並不多,所以在矛盾平息之前威廉實在不願意離開英國,倒是把布萊恩•格雷澤急的連續打了三四個電話,後來就連朗•霍華德都來勸,加上後來不著急月兌口而出的並不隱晦的暗示,威廉猛然間悟了。
這是《美麗心靈》極有可能在閉幕式頒獎典禮上有所斬獲的意思。
——歐洲三大電影節的舉辦時間都在十天以上,參展電影少則幾百部多則上千部,拿戛納國際電影節來說,每年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影片足足有幾十部,但電影節的主要獎項卻只有七個(金棕櫚大獎、評委會大獎、評審團獎、最佳男女演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有的電影還可能同時摘取幾項大獎,由此可知獲獎幾率。加上電影節的主體其實是前面的展映會,很多劇組和演員宣傳完電影就離開了,為了避免閉幕式時出現頒獎卻無人來領獎的尷尬場面發生,主辦方通常都會在閉幕式前通知獲獎劇組回來參加頒獎典禮。
久而久之,媒體也模清了電影節主辦方的規律,每到閉幕式前兩天,距離戛納最近的法國尼斯機場總會駐扎著大批的記者,每一個在這個時候出現在機場里的導演、制片人、演員都會被視作是獎項極有可能是獲得者。
《美麗心靈》的制片人和導演大概也是得到了主辦方的暗示,才這麼希望威廉能夠返回戛納,畢竟他是主演,也是影片最為關鍵的靈魂人物,他的出席,不僅對劇組走紅毯時的完整性很重要,主辦方也會覺得臉面上比較有光彩。
這也是歐洲三大電影節和奧斯卡、金球獎等頒獎典禮極為不同的一點了,奧斯卡的獎杯得主一旦提前泄密,好萊塢的媒體都會爭先恐後的報道這驚天的丑聞,學院為了平息輿論甚至會更改已經確定的獲獎者,而戛納電影節的得主如果提前被泄密……主辦方大概也只能嘆息一聲運氣不好了。
不過,閉幕式典禮前出現在機場的,也不一定就是百分之百的獲獎者——每年這個時候記者喜歡在機場蹲守追拍導演、演員電影節主辦方也是知道的,他們對此感到無可奈何,但也不想底牌全被媒體提前曝光,所以為了放□□,主辦方連那些微不足道獎項的獲得者也會全劇組邀請,還比如說金棕櫚大獎的得主只有一個,但是主辦方也會同時邀請三四個熱門的競選者,用來混淆視線。
至于那些收到邀請滿心以為自己要得大獎,結果只是陪跑的劇組在頒獎典禮後會不會失望憤怒,那就不在已經完成任務的主辦方需要考慮的範疇內了。
閉幕式前一天,戛納早已流言四起,各種內/幕消息紛紛出爐,主辦方雖然竭力想要保密,但隨著頒獎典禮當天出現在尼斯機場的明星陡然增多,還是被神通廣大的媒體們推測出了幾分蛛絲馬跡。
當閉幕式紅毯開始前幾個小時,威廉出現在尼斯機場的候機大廳的時候,現場的記者簡直要瘋了一樣,快門聲與提問聲不絕于耳,整個機場都被擠的水泄不通。
如果不是有機場保安一路開道,只憑借兩個保鏢,威廉能不能趕得上紅毯都是個問題。
威廉的出現成為了戛納電影節頒獎典禮前的最後一個爆點,《美麗心靈》也一躍成為了得獎的大熱門,和奧地利電影《鋼琴教師》以及意大利電影《兒子的房間》一起成為本屆戛納金棕櫚最熱門的三個候選。
美國記者尤其興奮,他們已經得到了妮可•基德曼和西恩•潘都不會返回戛納的消息,這說明《紅磨坊》和《誓不罷休》已經被評審團三振出局了,威廉•布蘭德利此刻在戛納已經成為了好萊塢電影的代表,除去獲不獲獎這件事,他每一次出現在雜志封面上,銷量都會比平時上漲一些,媒體們不愛他還會愛誰呢?
經歷過尼斯機場的場面,威廉已經不會被電影宮兩旁人潮洶涌的景象嚇到了,他穿著無尾禮服,和《美麗心靈》劇組主創一起走紅毯,不停對兩側記者揮手,間或回答媒體的幾個問題,避開和一會兒的頒獎典禮有關的那些,三分鐘的展示時間一過,迅速走進電影宮。
沒了那些無處不在的話筒鏡頭後,朗•霍華德也是長出了一口氣,他用手帕擦了擦額頭的汗,問威廉︰「獲獎感言背的怎麼樣了,法語真難搞定,讀起來有點拗口,對吧?」
「啊?」
「啊是什麼意思——等等!不要告訴我你什麼都沒準備?」
「呃……應該是吧。」
「……」
……
戛納電影節的閉幕式紅毯結束後,電影人們前往盧米埃爾大廳,頒獎典禮一會兒將在這里舉行,而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也會在收拾起拍攝器材後前往德彪西大廳,在這里同步收看一牆之外頒獎典禮的電視直播。
等頒獎典禮結束後,盧米埃爾大廳的評審團成員和德彪西大廳的媒體們都會齊聚新聞中心,在那里迎來一場為電影節畫上句號的新聞發布會。
正式的頒獎環節到來的很快,比起盧米埃爾大廳那些不動聲色的等待一個個獎項出爐,經驗豐富、演技精湛的電影人們,德彪西大廳內諸多記者的表現,才最能反映一個獎項是不是眾望所歸的。
首先頒發的最佳編劇獎爆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冷門,不過《無主之地》導演丹尼斯•塔諾維奇上台領獎時,德彪西大廳的記者們多是以沉默的目光打量著直播場景,或是低頭記錄,顯示出他們的不驚訝和不興奮。
從最佳女演員歸屬《鋼琴教師》主演、法國女演員伊莎貝爾•于佩爾開始,記者們開始熱情的議論和鼓掌,尤其是法語系媒體,掌聲最為熱烈。不過也有幾個英語系記者發出了不和諧的噓聲。
最佳男演員開始頒獎前,記者們已經是議論紛紛,法語系媒體和英語系媒體各有青睞,並且誰都認為自己選擇的才是正確的。
終于到了頒獎嘉賓拆起信封的那一刻。
「最佳演員是——」嘉賓頓了頓︰「威廉•布蘭德利!作品是朗•霍華德導演的《美麗心靈》!」
德彪西大廳迎來了大約一秒鐘的全場靜默,不知從哪個地方傳出了一聲口哨響,立刻打破了原本的氣氛,空氣一下子變得喧鬧和燥熱起來。像是前一秒鐘大家全在安靜,下一秒鐘大家又爭先恐後全在講話。
「啪啪——啪啪啪啪——」
掌聲由小到大,在電視直播畫面里的威廉•布蘭德利站起身上台領獎時,剎那間又上了一個台階,掌聲頓時如同海浪一般席卷了整個德彪西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