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阿波羅號」游輪來說,這是一個失眠的夜晚,也是一個令人興奮到不能自已的夜晚。
對于大多數客人來說,這簡直是他們參加過的最令人難忘的派對。
或許到死的那一刻他們都還清楚的記得所有細節。
最激情澎湃的時刻當然是威廉•布蘭德利摟著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跳海的那一瞬間。
「他們真的跳下去了!真的跳下去了!」多少人在那一剎那都忍不住將這句話吼了出來。
這簡直太瘋了。
雖然人群剛剛都在起哄,但是沒多少人認為覺得威廉•布蘭德利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會真的跳海的——耶穌基督啊,雖然洛杉磯港口附近的海表溫度是全美最高的,但也要比人體體溫低十幾度,現在游輪距離港口也還有一段距離,不是游泳好手估計真的堅持不了太久——之前大多數人還以為會上演的是一出泳池追逐的戲碼,反正游輪上有個超大的游泳池不是麼?
但是更瘋的居然還在後面。
緊跟著威廉•布蘭德利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還真的有不少不怕死的姑娘在兩人之後沒多久跟著一起跳了下去。
五顏六色的比基尼女郎,在半空中舒展身體,又在海面上撲打出一朵浪花的畫面,還真的是既美不勝收,又讓人感慨其瘋狂。
然後是一群男士,他們在甲板上月兌西服外套的時候,還一邊月兌一邊說︰「我們要下去確保不會有女士溺水,誰知道剛剛瘋到真跳了海的姑娘們里面,有沒有其實水性不佳的呢?」
這句話非常有道理,所以沒過五分鐘,甲板上熟悉水性的人幾乎已經全都跳下去了。
「神秘的大老板要我們看顧好威廉•布蘭德利,可一個不留神,好萊塢的今日之星就已經想不開的奔向海洋啦。啊,還拉著一個累贅,還有一群嬌滴滴的小妞兒。」船長抱怨的嘟囔著,指揮著十幾個水手船員將兩艘救生艇放下去,再準備點毯子、游泳圈和救生衣,好隨時準備拯救那些體力不支選擇放棄的人。
「這簡直是一場跳海大狂歡。」大衛•萊特曼承認,這是有史以來他參加過的最令人難忘的派對了,如果不是他年紀太大水性也不佳,連他都想跳下去和年輕人湊湊熱鬧了——說實在的,那群有著美麗長發、身材傲人,還穿著艷麗比基尼的漂亮女郎在海水中暢游的模樣,難道不像美人魚嗎?每個男人在還是男孩的時候,恐怕都做過此類美夢吧。
不過。「上帝,早知道,我們該派一架直升機過來的!」大衛•萊特曼的追悔聲在甲板上飄蕩著︰「現在可拍不到威爾和里奧在海里的鏡頭了!」
在其他看客都忙著伸長腦袋去辨認海水中的每個身影的時候,克里斯托弗•諾蘭扒著欄桿,看向不遠處的海平面,腦袋里還在回放威廉剛剛跳海的那一幕。
不知為何,剛剛威廉•布蘭德利的笑容,他的手勢,他從船頭躍下時的灑月兌,突然讓克里斯托弗•諾蘭萌生了一個想法,他想︰‘這一幕多麼有趣,我以後一定要用到電影里去!’
——幾年後,諾蘭修改了一下細節將這個場景用到了他自己的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中,用到了回歸哥譚後不遺余力營造自己公子形象的布魯斯•韋恩身上。
……
《大衛•萊特曼深夜秀》最終創造了二十世紀深夜月兌口秀節目史上最高的收視率,二十一世紀到來後,互聯網時代也來臨了,直播電視節目的觀眾收視人次逐年銳減,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人能再打破威廉創下的收視記錄,直到再後來電視台開始計算網絡點播收視人次,記錄才逐漸被打破。
而在電視節目還是主流,並統治著多數美國觀眾娛樂生活的當下,《大衛•萊特曼深夜秀》造成的影響更是轟動性的,第二天的娛樂新聞頭條,未來一周的輿論熱門話題,持續一月的各種爭議和討論,熱點話題包括好萊塢明星生活到底有多紙醉金迷、好萊塢頭號黃金單身漢到底是誰、盤點好萊塢演員收入及明星資產等等,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新緋聞女友固然也引人注目,但正如萊昂納多本人所期待的那樣,「卡爾摟著杰克從阿波羅號上跳下」制造的熱度席卷了一切(《泰坦尼克號》的影響還未走遠呢),一個還未得到「萊昂納多女友」認證的緋聞對象,只是在報紙的B版或C版佔據了一個頁面,不是頭版,也沒多少後續報道。
持續發酵的新聞影響的不僅僅是當事明星們的名氣,甚至還進一步帶動了《相濡以血》的票房。
在電影上映之前,環球曾對票房做過預估,他們認為《相濡以血》的全球票房應該在三億美元到四億美元之間,這已經是環球將威廉•布蘭德利及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會對電影票房產生的影響一起考慮進來,再對院線排片率、影片質量及口碑發酵等多種數據進行綜合後得出的數字了。
但是現在事實證明,環球還是遠遠低估了《相濡以血》在票房上表現出的潛力。
全球票房累積達到近六億美元後,《相濡以血》每周票房的跌幅都在增高,雖然感慨于這部電影創造出的票房奇跡,很多影院其實已經在準備調低排片率了,但是在《大衛•萊特曼秀》播出後的一周內,影片票房有所反彈,很多之前沒有看過影片的觀眾(尤其是男性觀眾),在月兌口秀節目播出後,也走進了電影院想要知道這到底是怎樣的一部影片,為何會有那麼多的人愛它,又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恨它。電影排片率不僅沒有降低,美國不少影院甚至打算在少數放映廳長期放映該片,以備不知什麼時候又會有觀片熱潮降臨。
——《相濡以血》最終在全球範圍內都實現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以北美票房3.79億美元,海外票房4.93億美元,全球總票房8.72億美元的成績,位列影史票房排行榜上的第五名,僅次于1997年的《泰坦尼克號》、1999年的《星球大戰前傳︰幽靈的威脅》、1994年的《獅子王》和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並且保持著影史第五的成績,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到來後,指環王、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盜和DC、漫威超級英雄等幾大熱賣系列電影的出現,才被擠出影史前十。
——按投資回報率來說,《相濡以血》創造的利潤比也是要遠遠高過《泰坦尼克號》的,畢竟大船前期制作加後期宣傳費用高達兩億五千萬美元,而《相濡以血》制作成本三千萬美元,托了發達的互聯網傳播的福,宣傳費用甚至不足五百萬.
對于電影本身來說,《相濡以血》其實是飽受爭議的,十年、二十年後的人們提起它,仍然無法給出單純的好或壞的評價,但任何人都無法反駁的一點是,影片最終晉升為幾年來最為轟動的流行文化現象之一,甚至還帶動了兩股熱潮︰好萊塢電影工業對粉絲電影模式的發掘制作;電影、電視、音樂、小說等流行文化里開始對吸血鬼、狼人、惡魔等傳統意義上代表邪惡的生物,進行顛覆性再創作。
在《相濡以血》之前,好萊塢的吸血鬼題材電影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以吸血鬼的特質為基調,不論主題是愛情還是死亡,都無時無刻不在宣揚吸血鬼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深厚有點接近于史詩電影的,比如安妮•賴斯同名小說改編的《夜訪吸血鬼》,和布拉姆•斯托克的小說《德古拉》改編的《驚情四百年》。另一種則是典型的好萊塢商業片,以吸血鬼為噱頭,講述一些吸血鬼與人類、狼人、獵人之間或香艷、或恐怖的故事的,這種電影一般都有很多的殺戮鏡頭,從二三十年代的《吸血鬼》到五六十年代的《天師捉妖》、《恐怖吸血鬼》和前幾年的《吸血鬼獵人巴菲》,多屬于這種類型。
但是,還從未出現過一類吸血鬼電影,是如此的清新、時尚,沒有在嘮嘮叨叨的重述吸血鬼的起源和發展,也沒有莫名其妙的殺戮和血漿,甚至連好萊塢老電影里總是和吸血鬼共存的吸血鬼獵人也從沒出現過,吸血鬼的生活都是如此現代,他們每一個都是有著年輕面孔的俊男美女,活的太久而積累了巨大的財富,房子不是古堡豪宅就是極簡風格的現代公寓,穿著最緊跟時代潮流的服飾,開著最昂貴的跑車,談吐優雅才華橫溢無論從長相、財富還是實力來說,都是當之無愧的人生贏家——吸血鬼電影原來還可以這麼拍?這幾乎引發了所有好萊塢制片廠新的思考。
說實在的,好萊塢每年產出上百部愛情電影,觀眾早就對千篇一律的主角人設,和換湯不換藥的故事情節膩歪了,以至于市場中最多產的愛情電影,投資回報率往往是最低的,而現在,《相濡以血》不僅給了影迷,更給了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們更多選擇。
「去年年底上映《莎翁情史》曾在全球制造過一鈔莎翁熱’,不僅推動莎士比亞原著、與莎士比亞本人有關的各類書籍銷量大增,讓英美兩國的出版商和書店老板發了一筆橫財,甚至還有《哈姆雷特》、《麥考白》、《仲夏夜之夢》等多部莎士比亞電影立項。往前再推四年,《理智與情感》也曾推動過簡•奧斯汀書籍在英美兩國的銷量。」
「最近有一本吸血鬼題材的浪漫愛情小說登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好萊塢各大制片廠之間突然開始流通起奇幻題材的愛情電影劇本,HBO電視網似乎也在籌備一部與吸血鬼有關的電視劇,這一切似乎都與《相濡以血》刮起的那場吸血鬼熱潮有關。在好萊塢專業人士看來,這絕不是個巧合,威廉•布蘭德利就像一個潮流觸發器,總能引發各式各樣有趣的文化現象。」
好萊塢幾乎人手一本的權威《綜藝》在《威廉•布蘭德利︰單純的演員和偶像,還是流行文化引導者?》的專題報道中如此說道,報道最後還調侃說︰「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應該找威廉•布蘭德利來拍的,那樣的話,或許美國國防部就不會為每年日益減少的參軍人數而頭疼了。」
……
在各大媒體開八好萊塢明星資產的時候,威廉名下資產被進一步曝光,《舊金山紀事報》就用《好萊塢最大的「隱形富豪」?》為題,深入分析威廉•布蘭德利的賬戶上到底應該有多少錢,這篇報道出爐後,無數人驚訝原來在威爾洛特影業之外,威廉不僅持有著公眾早就知道的微軟、隻果、亞馬遜等公司的股份,還在近一年內增持了戴爾、思科、甲骨文等公司的大量股票。
或許這些股票還沒有多到能讓他參加年末股東大會的地步,但在普通人眼里已經價值驚人了,更別說似乎從威廉•布蘭德利購入這些公司股票的那一刻起,這些公司的市值就在不停的瘋漲——最典型的例子,威廉在購入微軟公司大量股票的時候,微軟公司的市值是在五千億美元左右,現在,微軟市值已經漲到了接近六千億美元,華爾街資深投資人紛紛估測,今年內微軟應該就能突破六千億美元的市值大關,不僅會超越通用電氣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還會創造人類歷史上上市公司的最高市值紀錄。
威廉•布蘭德利的賬戶上到底有多少錢?九位數還是十位數?利用威廉名下兩支最具代表性的股票近年增值進行分析——一支是亞馬遜,九七年上市至今,股票增值已達十倍,威廉持有大約六十萬股,僅這一項他的收益就有上億美元;另一支股票是隻果,雖然隻果經過九十年代初的元氣大傷後,現在還沒有恢復過來,股票價格漲的也不如一些新興的科技公司那麼離譜,但是仍然保持著很高的升值速度,九七年中威廉收購250萬股隻果股票的時候,一股的價格還不足十四美元,現在已經是四十多美元一股了——只是部分股票收益已經如此驚人,也難怪《舊金山紀事報》會將威廉稱為是好萊塢最大的「隱形富豪」,以及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了。
「‘要麼上帝特別偏愛威廉•布蘭德利,給了他無以倫比的好運,要麼他根本就是選錯了行業,該來華爾街或是去 谷。’華爾街傳奇人物沃倫•巴菲特說。」
《華爾街日報》的最新報道《好萊塢內涌現科技投資熱》里,也指出︰「威廉•布蘭德利因為投資 谷而獲得了巨額回報,這似乎點燃了好萊塢眾多明星新的投資激情,兩個月來,已經有不少明星將他們用來購買豪宅跑車的資金投往了華爾街,並且點名購入特定的幾支股票,其中就包括茱莉亞•羅伯茨和喬治•克魯尼等為大眾熟知的好萊塢巨星。」
「但是,業內人士紛紛指出,雖然如今科技投資市場前景頗好,但想要取得和威廉•布蘭德利一樣的回報率,基本上是不現實的,一方面整個科技投資市場已經被炒熱,投機收益已經達不到最大化,另一方面,無論是隻果、微軟還是亞馬遜、思科,威廉•布蘭德利選擇入市的時機都是非常巧妙的,他剛好在股價最低值的時候入手,現在入市的投資者要想在 谷發掘到第二支隻果或者亞馬遜,還不如去指望整個大盤再翻一番。‘傳奇股神’巴菲特也是這一論點的有力支持者,他還特意用微軟創始人之一的億萬富翁保羅•艾倫來舉例——保羅•艾倫自離開微軟後,就立志成為一名天使投資人,還指望哪天他投資的項目里會出現第二個比爾•蓋茨或史蒂夫•喬布斯,但是遺憾的是,保羅•艾倫每十筆投資里,九筆都打了水漂,只有一筆能讓他收回本錢,而且還是獲利不高的那種。」
世紀末的 谷投資熱也催生了華爾街科技股票市場的過分繁榮, 谷新生的科技公司,只要是項目立意不太爛的,總能吸引來大筆的風險投資或天使投資,而在華爾街,因為市場對科技股的看好,已經上市的科技公司股票也是節節上漲,凡是早兩年有投資的現在基本都獲得了客觀的收益。
可以說此時美國的富豪們和華爾街對科技股的追逐已經到了一個瘋狂的地步,而現在,連好萊塢都來湊了熱鬧……全球擁有流動資金最多的市場之一,大把演員擁有可以問鼎奧斯卡的演技,但對于投資卻是一竅不通,誰知道這些人盲目的涌入,會對華爾街,對 谷造成怎樣的沖擊。這可能是好事,但幾率更大的後果是替股市催生出了更多的科技泡沫。
「無論什麼投資行為,當它已經發展成了能席卷全民的熱潮,離崩盤也就不遠了。」威廉第N+1次對著話筒強調,或許是因為重復了太多次類似話語的緣故,他的聲音听起來都疲憊了。
「你是說這場科技熱潮有可能變成一場股市泡沫?」本•阿弗萊克的聲音里充滿了強烈的不確定性︰「這不可能吧,伙計,人人都知道互聯網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