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寵妃路第212章
雖然圓明園行宮里的宮人們大多知情識趣且極有自知之明, 並不會肖想去皇貴妃娘娘身邊當差, 然而也有個別不自量力且心大的宮人,故意尋個借口想要往皇貴妃娘娘身邊湊的。
只可惜這些人連皇貴妃娘娘的裙子角都尚未模到,便已經被若萱、若菡兩位姑姑教訓了一頓, 隨後又被內廷總管吳書來直接派到極為偏僻的宮殿去當差, 再也沒有機會見到皇貴妃娘娘的面了。
或許是圓明園行宮里沒有了總想要設計謀害她的太後鈕鈷祿氏,也沒有了乾隆後宮之中那些鶯鶯燕燕, 蕭燕在這里整日與乾隆和兩個兒子伴在一處生活,有時候甚至會在不經意間產生一股錯覺, 仿佛他們本就應該是這樣美滿幸福的一家人,本就應該如此在一起團團圓圓的生活下去的。
或許是由于蕭燕在寵愛她的乾隆與兩個貼心的兒子的陪伴下心情大好,因此, 這些日子以來蕭燕就連用膳都覺得比在紫禁城里吃得要香甜一些。
于是,自從到了圓明園行宮以後, 蕭燕的肚子便像吹了氣的氣球一般迅速的長大了起來, 只是她的手臂與雙腿依舊十分縴瘦,就連那張精致美麗的小臉兒上也不見長肉, 依舊是尖尖的下巴、粉女敕女敕的臉蛋兒, 連一顆懷孕期間容易生長的斑點都沒有。
但凡見過皇貴妃娘娘的宮人們對此無不嘖嘖稱奇,紛紛夸贊皇貴妃娘娘得天獨厚, 乃天之驕女,竟將這天下間女子的所有好處盡數都給佔了去。
皇貴妃娘娘不僅嫁了天下間最尊貴的男子,還生了兩個聰慧俊美的兒子,如今月復中又懷了兩個孩子, 偏偏容貌肌膚依舊如同二八少女一般年輕美麗,怎能不令天下間的女人們羨慕不已呢?
從前便在皇貴妃蕭燕身邊伺候的秋蘭暗自嘲笑這些宮人們當真是少見多怪,沒見識得很。她家主子娘娘上次懷孕生下五阿哥和六阿哥的時候便是這樣的,除了月復部高高隆起以外,看上去根本就與豆蔻年華的少女沒有任何分別。她家主子娘娘就是這般得天獨厚,旁人就算羨慕嫉妒也是沒有這個福分的!
等到兩個月後,乾隆發現蕭燕月復中的寶寶們有了胎動以後,更是龍顏大悅。
乾隆無論政務有多麼繁忙,每天也會與蕭燕一起用早膳和晚膳,陪伴蕭燕一同在行宮里散步,晚上還要抽出半個時辰親自念論語、弟子規等適合為皇子啟蒙的書給蕭燕月復中的兩個小阿哥听。
縱然是一直在一旁虎視眈眈想要挑出乾隆錯處的系統也不得不承認,最近一段時間乾隆表現的的確不錯,幾乎堪稱二十四孝老公與二十四孝老爸了!
面對乾隆的細心呵護,蕭燕的心中自然也十分感動。然而想起那些被乾隆厭棄的皇子阿哥們,想到歷史上大阿哥、三阿哥與十二阿哥悲慘的結局,蕭燕便不寒而栗,不免心有戚戚焉。
在蕭燕看來,帝王的寵愛未免太過高高在上、難以捉模,許多人一輩子為了那虛無縹緲的帝王之寵掙了個頭破血流、拼了一個你死我活,然而驀然回首,卻恍然發現他們這些人苦苦追求的東西,根本便是不存在的。
或許,對于擁有天下至尊帝位的皇帝而言,天下所有人不過是他棋盤上的一顆棋子。而讓一個下棋的人愛上一顆棋子,並且心甘情願的為她改變整個棋局,本就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奢望。
又或者,對一個執掌天下生殺予奪大權且擁有太多的帝王而言,他或許會寵愛某個人一段時間,卻很難會真心的愛上一個人。
蕭燕有時候自己也會忍不住去想,如果有一天她與乾隆易地而處,當所有一切對她而言都是唾手可得的時候,她會不會也將所有人之當成供她娛樂的游戲對象,又或是供她解悶兒消遣的小寵物呢?
事實上,就連蕭燕自己都想不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乾隆故意將蕭燕帶到圓明園行宮居住,為的便是讓她可以避開紫禁城里那些她極為厭惡的勾心斗角和爾虞我詐,以及那些隱藏于暗處、防不勝防的謀害與陷阱,讓她可以心情愉悅的好好安胎,平安順利的生下兩個小阿哥。
上次浮碧亭護欄斷裂一事盡管並未給蕭燕造成什麼傷害,對于乾隆而言卻是一聲嘹亮的警鐘。
這件事使乾隆發現從前他還是太過自負了。他以為自己已經命人將有可能謀害蕭燕的太後鈕鈷祿氏、嘉妃金佳氏監視了起來,甚至就連被他禁足于長內的廢後富察氏與身體虛弱一直于承乾宮偏殿閉門不出的貴人高氏的身邊都有他安插的眼線,如此他便可以及時發現後宮之中所有針對蕭燕的可能發生的危險,並且在這些危險傷害到蕭燕以前便及時將它們消泯于無形。
然而即便如此,還是發生了浮碧亭護欄斷裂一事,險些傷害到他珍愛的女人和她月復中尚未出世的兩個小阿哥。
他終究還是低估了那些人的嫉妒之心會帶給他的小丫頭的危險。尤其是後宮之中許多人皆會有嫉妒之心,除了那些渴望得到他寵愛的妃嬪們,一直希望獨掌後宮大權、掌控他的子嗣的太後會嫉妒蕭燕,渴望得到他的寵愛與重視的阿哥、公主們也會嫉妒蕭燕所生的孩子,就連那些想要爬上龍床得到他的寵幸的宮女們也會嫉妒蕭燕。而他絕對不能允許後宮之中的這些嫉妒之心傷到他心愛的女人。
他不允許他寵愛的小丫頭身邊有任何潛在的危險,一絲一毫的危險都不可以!
至于五阿哥永琪和六阿哥永瑢,那完全是沾了他們的額娘蕭燕的光了。在乾隆看來,阿哥們就該管教得嚴厲一些,又不像是格格、公主們,難道還需要嬌養著不成?
因此,原本按照乾隆的打算,他曾經想要將永琪和永瑢留在紫禁城中好好的磨練磨練他們,然而卻又擔心蕭燕在懷有身孕期間情緒原本便比平時更容易起伏不定,長時間見不到兩個兒子會不開心,所以這才改變了主意,勉為其難的將他們接來圓明園行宮陪伴蕭燕。
時值初夏時節,圓明園行宮之中綠蔭掩映、百花盛開,處處鳥語花香,令人心曠神怡。
由于今年乾隆僅帶了皇貴妃蕭燕一位妃嬪與他同住于圓明園行宮之中,因此圓明園行宮里雖然少了往年爭奇斗艷的妃嬪娘娘們,卻多了幾分往昔不多見的祥和與溫馨。
然而,此時的紫禁城與圓明園行宮里溫馨祥和的景象卻大不相同。
自從乾隆只帶了蕭燕一位妃嬪前往圓明園行宮居住以後,後宮里便有許多妃嬪娘娘們暗地里打翻了醋壇子了。隨後又見沒過兩日皇貴妃娘娘所生的五阿哥和六阿哥也被乾隆接去了圓明園行宮,宮里便有更多人嫉妒皇貴妃娘娘的好福氣了。
且不說魏貴人魏茹兒、雨答應雨桐、海貴人柯里葉特芝蘭都曾經在人前顯露出對皇貴妃娘娘的羨慕之情,坦言自己也很想前往圓明園行宮陪伴聖駕,就連純貴妃蘇佳容惠在知道五阿哥和與六阿哥被乾隆接去圓明園行宮的時候,顯出了幾分落寞的神色。
此時宮中眾人還不敢明目張膽的非議皇貴妃娘娘,然而乾隆接下來命御前侍衛送回宮的三道聖旨卻在紫禁城里掀起了狂風巨浪。
四阿哥永竟然由于弄斷浮碧亭護欄謀害皇貴妃娘娘而被皇上直接過繼給了履親王為嗣孫,就此失去了尊貴的皇子阿哥的身份。
後宮眾人對此事驚詫不已,私下里亦有許多議論,紛紛慨嘆皇貴妃娘娘也太受寵了一些吧?皇上竟然為了給皇貴妃娘娘出一口氣,便狠心絕情的直接將自己的親生兒子過繼給了皇室宗親!
而後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先是難以接受自己被乾隆過繼給履親王的永由于不小心淋了雨而感染了風寒。太後鈕鈷祿氏得知此事之後,便在慈寧宮中長吁短嘆,字字句句皆暗指乾隆被皇貴妃蕭燕所迷惑,好好的竟然要將自己的親生兒子過繼給履親王!指責皇貴妃蕭燕善嫉失德,竟然容不下庶子,如此怎配做大清的皇貴妃娘娘?
然而沒過多久,皇宮之中竟然又從養心殿與儲秀宮兩處宮人的口中同時傳出了確切的消息,稱乾隆竟然早就已經寫好了冊立皇貴妃娘娘為皇後的立後詔書,只等皇貴妃娘娘月復中的兩位皇嗣平安出生以後,乾隆便會為皇貴妃娘娘舉行盛大的封後大典,正式冊立皇貴妃娘娘為中宮皇後。
據在養心殿當差的宮人們所言,那冊立皇貴妃娘娘為皇後的立後詔書還是乾隆親自執筆起草的,寫好之後又不厭其煩的添添改改,可謂是字斟句酌,務必要竭盡所能的將皇貴妃娘娘的每一處優點都詳詳細細的寫得盡善盡美。
此份立後詔書,乾隆前後修改了三四遍方才終于滿了意,而後又親自謄抄了一遍,隨後才用御璽在立後詔書上蓋了御印,將寫好的立後詔書親自收好,以備日後使用。
嫻貴妃烏拉那拉景嫻听聞乾隆已經寫好了立後詔書,欲冊封皇貴妃娘娘為皇後一事的時候,正在寢殿之中繡著一個荷包。
景嫻不由得想起了當年的許多往事。
景嫻想起她剛剛嫁給寶親王為側福晉的時候,嫡福晉富察氏是何等的高貴端莊、優雅大方,不只是剛入王府天真爛漫的她知書識禮的高芳都被富察氏的模樣給騙了去,就連當時還是寶親王的皇上都被富察氏給蒙騙了,以為富察氏刻意裝出來的端莊賢淑、寬和善良的面容便是她本來的模樣。
因此,皇上那時候對嫡福晉富察氏極為敬重,就算再寵愛側福晉高芳也不會讓她越過嫡福晉富察氏去。
然而,隨著嫡福晉富察氏不止一次的向她和側福晉高芳下手,妄圖絕了她們二人的子嗣,讓她們這一輩子都生不出來孩子,這才逐漸讓她們看清了富察氏陰險歹毒、善妒失德的真面目。
在此之後,側福晉高芳與她都曾經想過許多辦法,想要在皇上面前揭穿富察氏的真面目,然而卻都失敗了。
富察氏慣會偽裝,不僅在皇上面前一直和顏悅色的善待皇上的其他女人們,將宮中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並且投其所好,時常不飾金銀,只以通草絨花為裝飾,因而多次得到皇上的贊許,稱其勤儉持家,賢良淑德。
于是,皇上對她日漸疏遠,對高芳雖然寵愛依舊,卻從未懷疑過富察氏的人品德行。富察氏依舊是皇上最為敬重的嫡福晉,是大清高貴端莊、優雅賢淑的皇後娘娘。
景嫻有好長一段時間曾經以為皇上今生今世只怕也不會看清楚富察氏的真實面目了,或許待到百年以後,史書上還會如此記載︰清高宗乾隆帝對其皇後富察氏恩寵有加,敬之如賓,情敦鶼鰈,恩愛逾恆。
天下萬民、後世百姓或許只會以為皇後富察氏是一位難得的溫柔賢淑的好皇後,贊她溫婉勤儉、賢德大度,卻不知富察氏為賢後一事本就是一個巨大的謊言,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景嫻做夢都沒有想到有本事令皇上看清楚富察氏真面目的女人不是曾經備受皇上寵愛的曾貴為皇貴妃的高芳,也不是在後宮之中慣會做人、能夠左右逢源的純貴妃蘇佳容惠,而是那個最初她都並未正眼瞧上一眼的漢軍旗出身的蕭燕。
時至今日,景嫻不得不承認那個她從前以為只是一個空有美貌的以色事君的女子,卻當真有這個才能與本事得到皇上的寵愛,從一個小小的答應一步步的晉升為皇貴妃娘娘,並且即將被皇上冊立位大清的皇後娘娘,的確令人既羨慕,又欽佩。
景嫻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繡品揉了揉脖子,心中不由得想道︰如果由皇貴妃娘娘來做大清的皇後娘娘,她倒是會心服口服呢!
景嫻身邊的大宮女香荷為景嫻端來了一杯剛剛沖泡好的六安瓜片,柔聲勸道︰「主子為這個荷包也秀了大半天了,如今也該休息一會兒,歇歇眼楮了吧!」
景嫻笑著將尚未繡完的荷包放到了一旁,接過茶杯喝了兩口茶,隨口夸贊道︰「你這泡茶的手藝可真是越來越好了呢!等到再過幾年你出宮嫁人去了,本宮還不知道能不能喝上這樣的好茶了呢!」
夏荷卻連忙將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連聲拒絕道︰「主子快別打趣奴婢了!奴婢一輩子都要跟在主子身邊,好好的伺候主子,才不要出宮去嫁人呢!」
景嫻淺笑著搖了搖頭,「你這丫頭雖然現在如此說,說不定再過上幾年你可就不這樣想了!」
夏荷卻道︰「奴婢知道主子對奴婢們是極好的,今日也便趁此機會和主子說一句托底的實話,奴婢這些年在宮里頭,也長了許多見識,同時也想清楚了不少事。」
「若論嫁得好,這天下間的女子有誰能說自己比皇宮里的妃嬪娘娘們、王府里的福晉格格們嫁得更好麼?可是,依奴婢所見,皇宮里的妃嬪娘娘們也好,王府里的福晉格格們也罷,也都有許多不如意之事。何況是奴婢這樣無才無貌的人,又哪有這個本事一直將夫君的心留在自己的身上呢?」
「奴婢這些年跟在主子身邊,也學了一些待人接物的道理,奴婢發現跟在主子身邊,奴婢真的生活得非常快樂。如今,奴婢在宮里頭也會被那些小宮女、小太監們稱呼一聲-姑姑-了,也有了幾分體面了。奴婢覺得這樣活著可比嫁人以後伺候一個不愛自己的夫君好多著呢!所以,奴婢已經打定主意了,一輩子都要跟在主子身邊好好的伺候主子,才不要去嫁人呢!」
景嫻听得有些出了神,也不知是被香荷的那句話觸動了心底深處隱秘的心弦,竟是呆愣了半晌,都未曾說出一句話。
景嫻身邊的另一位大宮女香蘭瞪了香荷一眼,心道︰有道是「當著矮人別說短話」!好好的在主子面前說起這些來做什麼?主子一直不曾受到過皇上的寵愛,香荷在她面前說了這些話,這不等于拿著刀子戳主子的心窩子麼?香荷這說話不過腦子的毛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改好!
香蘭又不好在嫻貴妃面前明目張膽的提醒香荷,如此只會更加令主子難受,于是便想要努力的轉移一下話題,盡快哄主子高興起來。
香蘭見景嫻的這個寶藍色的荷包做得極為精致,一看便是用了許多心思的,上面的幾棵碧竹、幾株蘭花繡的十分精細,便由衷的夸贊道︰「主子這個荷包繡得可真是好看,依奴婢所見,就憑主子精湛的手藝和靈巧的心思,就連皇宮里的繡娘們都是比不了的呢!」
景嫻回過神來,低頭看著寶藍色的荷包上那些尚未繡完的碧竹與白蘭,不由得想起了從前的一些陳年舊事。
景嫻皺了皺眉,搖頭輕聲嘆了一口氣。暗笑自己還真是沒用得緊,一直到今日竟然還是不能完全放下那個心里根本沒有她的男人。
真可謂是表面上雲淡風輕、滿不在乎,心上卻柔腸百結、牽掛不斷。這可真是應了那句詩詞了︰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純貴妃蘇佳容惠听聞關于乾隆欲冊立皇貴妃娘娘為中宮皇後的時候,不由得暗自感嘆了一回,當年曾經風光無限的皇後富察氏竟然也有徹底被皇上廢了皇後之位的一天,而當年那個不起眼的蕭答應卻有這個福氣一路平步青雲,不僅接連生下了兩位阿哥,如今更加成功的問鼎了皇後之位。
廢後富察氏與皇貴妃娘娘蕭氏此番地位境遇之起伏變化,可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容惠一向認為在這後宮之中,既不會有人一直贏,也不會有人一直輸。然而皇貴妃娘娘卻打破了她從前的這種看法。
在容惠看來,皇貴妃娘娘自從進宮伺候皇上以來,便一路平步青雲、扶搖直上,從一個小小的答應晉升為尊貴的皇貴妃娘娘,如今眼看不日就要成為大清母儀天下的皇後娘娘了!這在後宮之中的確稱得上是極為罕見的境遇和福氣了!
容惠模著自己那張自從用了皇貴妃娘娘給了她的潤膚膏以後變得細膩白皙的臉,心中倒是覺得目前看來這位皇貴妃娘娘也算得上一位胸懷坦蕩、寬和仁善之人,尤其是皇貴妃娘娘從不恃寵而驕,依仗權勢欺凌後宮里不受寵的妃嬪,就此一點倒也是極為難得了。
容惠仔細琢磨一番,暗暗打定了主意。既然皇上如此寵愛皇貴妃娘娘,又對皇貴妃娘娘所生的五阿哥和六阿哥另眼相看,看目前皇上對五阿哥和六阿哥非同一般的寵愛與重視,那麼以後大清的下一位皇帝很有可能便是五阿哥與六阿哥之中的一位了。
既然如此,她便更應該為了她的三阿哥永璋好好的謀劃一番。倘若她與皇貴妃娘娘交好,一心一意的輔佐皇貴妃娘娘,再讓永璋與五阿哥、六阿哥好好的相處,就算以後五阿哥或者六阿哥成為了大清皇帝,也不至于容不下一個從小便與他們交好的、對他們沒有任何威脅的兄長。
她也不求永璋能夠成就一番多麼偉大的功業,只願他平安喜樂的安度一生,娶妻生子,做一個閑散王爺,這對永璋而言也便是一個極好的結果了。
既然打定了主意,純貴妃蘇佳容惠不僅沒有嫉妒皇貴妃蕭燕即將被皇上冊立為皇後娘娘,而且已經開始著手研究冊立皇後大典的相關事宜了,還打算過兩天等她琢磨出一個章程以後,便主動向皇上請命負責張羅立後大典的相關瑣事,為皇上與皇貴妃娘娘分憂解勞。
長內,當廢後富察氏得知乾隆決意冊立皇貴妃蕭燕為皇後的時候,當即便氣得砸碎了長正殿之中僅剩的十數件瓷器,而後又狠狠的痛哭了一場。
富察氏怎麼也沒有想到,當年那個被她執意留了牌子,被她當作武器去對付當時備受皇上寵愛的皇貴妃高氏的小答應蕭燕,竟然有一天會奪了她的皇後之位!
富察氏幾乎想破了頭也未能想明白,那位既多情又無情的皇上,怎麼會單單對蕭氏這個空有美貌的女人動了心、用了情呢?
皇上不僅為蕭氏打破了後宮之中嬪妃們侍寢的規矩,多年來只專寵蕭氏一個女人,如今更是魔障了一樣非要廢棄她這個出身高貴的滿洲貴女,冊立一個漢軍旗出身的漢女為大清皇後!難道皇上就不怕被天下百姓所恥笑麼?
在這皇宮之中,若說有誰在得知乾隆欲冊立皇貴妃娘娘為皇後娘娘以後,比廢後富察氏更加氣憤不已的便要數慈寧宮中的太後娘娘了。
太後鈕鈷祿氏听聞乾隆決意冊立皇貴妃蕭燕為皇後一事,頓時大驚失色,當即便沉下了臉色。
在太後看來,蕭燕身為漢軍旗出身的漢女,其母又是出身青樓的女支女,這樣的女子能夠爬到皇貴妃娘娘的位份,已經是前世修來的福氣了!可是,如今乾隆竟然還要將其冊立為大清皇後!這如何使得?大清怎麼能有一個生母為娼*妓的皇後娘娘呢?
那可是中宮皇後,堂堂大清皇帝的嫡妻啊!不僅是所有阿哥公主們的嫡母,日後就算其他妃嬪娘娘們所生的阿哥繼承大統、登基為帝,中宮皇後也會是名正言順的尊貴的母後皇太後啊!那可是比起皇帝的親生額娘聖母皇太後更加尊貴體面的位份啊!
太後鈕鈷祿氏當即便想到了雍正帝敬重的孝敬憲皇後烏拉那拉氏,想到雍正帝當年毫不顧忌她的感受便將她辛辛苦苦好不容易生下來的弘歷抱給孝敬憲皇後烏拉那拉氏撫養,導致弘歷自幼于烏拉那拉氏身邊長大,直到現在都與她這位親生額娘並不親近。
更加令太後鈕鈷祿氏嫉妒不已的是胤禛雖然十分寵愛年輕美貌、溫婉恭順的敦肅皇貴妃年氏,然而最為敬重者卻是孝敬憲皇後烏拉那拉氏,不僅自大婚之日起便與烏拉那拉氏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登基為帝之後還稱贊烏拉那拉氏懿範性成,徽音素著,孝敬盡乎承歡,惠慈彰於逮下。宜承光宸極,顯號中宮。因此便將烏拉那拉氏冊立為皇後。
可以說雍正帝一生雖然也寵愛過除了嫡福晉烏拉那拉氏以外的女子,然而在雍正帝的心里,能夠成為他的皇後的女子唯有他的嫡福晉烏拉那拉氏一人而已。
太後鈕鈷祿氏雖然心中不滿,對此頗為不服氣,然而卻又只能安慰自己︰自古以來賢德的明君皆是如此,他們大多只敬重他們的嫡妻皇後,或是出于平衡前朝局勢的目的才會在先皇後過世以後冊立其他女子為皇後,根本不會輕易廢後,冊封寵妃為皇後。
再說了,那些將自己的嫡妻廢去皇後之位隨後冊立寵妃為皇後的都是些什麼樣的皇帝啊!那可都是被奸妃迷惑的昏君才能夠做出來的糊涂事啊!
諸如廢除嫡妻姜皇後而冊立妲己為後的紂王,又如廢黜王後申後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為王後、姬伯服為太子的周幽王姬宮,那可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啊!
雍正帝如此勤政愛民,自然是一代明君的,如何能去做那些唯有昏君才會做的事情呢?因此雍正帝敬重孝敬憲皇後也便情有可原了。
太後鈕鈷祿氏如此安慰了自己數十年,卻萬萬沒有想到她費了無數心思才將其拱上帝位的乾隆竟然便要去做那些唯有歷史上的昏君才會去做的事情,為了一個善妒失德的賤婦要廢了出身高貴的皇後,改立奸妃為後!
太後鈕鈷祿氏只要一想到她這一輩子都求而不得的所有東西都被蕭燕這個她看不起的空有美貌的女人一件件的逐一得到了,心中便憤恨不已,嫉妒欲狂!
太後鈕鈷祿氏越想越是氣憤,忍不住對李嬤嬤抱怨道︰「皇帝真是被皇貴妃蕭氏迷得失了理智了,好好的竟然非要鬧著廢後,還要冊立蕭氏那個善妒失德的賤婦為皇後!這可不是瘋魔了嗎?哀家還沒有老糊涂呢!豈能由著皇帝如此胡鬧?」
李嬤嬤靜靜的听著太後咒罵皇貴妃蕭燕,心中想到皇上所料果然不差,太後果然對冊立皇貴妃娘娘為皇後娘娘一事有著極大的反應,不同意冊立皇貴妃娘娘為大清皇後。如果不提前將這些問題解決好,必定會對封後大典產生不好影響。倘若皇上千挑萬選才定下吉時的封後大典由于太後的阻礙而難以順利的進行,必會令皇貴妃娘娘十分傷心失望的。
太後咒罵了半天,談吐之間極盡惡毒嘲諷之詞,直到罵得口干舌燥方才停了口。
李嬤嬤按照乾隆給她的密旨于心里默默的記下太後所說的每一句話,並且在太後罵得口干舌燥的時候,適時的遞上了一杯熱茶。
太後接過李嬤嬤遞來的六安瓜片喝了幾口,而後又有些來了精神,對李嬤嬤感嘆道︰「哀家真是想不明白,富察氏雖然也是一個妒婦,又有些容不下受寵的妃嬪,可是,這天下間的女人有幾個不是如此啊?」
「就說如今被皇帝捧在手心兒里疼寵的皇貴妃蕭氏,明明懷有身孕不能為皇帝侍寢的時候,卻還非要霸著皇帝不讓其他妃嬪親近,想要獨佔皇帝的寵愛呢!可是,皇帝卻偏偏由于富察氏善妒失德便非要廢後!而改立那個更為善妒失德的賤人為皇後!」
「那富察氏就算有著諸多不是,那也是也是出身高貴的滿洲貴女,就憑那富察氏一族對大清國的功績,富察氏就算再有諸多不是,也總好過那個從女支女肚子里爬出來了的漢女呀!倘若讓天下百姓知道了堂堂大清皇帝要冊封一個女支女的女兒為中宮皇後,必定會讓大清皇室成為百姓們茶余飯後的笑柄的呀!」
「看來,哀家還真是低估了蕭氏的能耐了,也小看了蕭氏的野心了!哀家還以為蕭氏在爬到皇貴妃的位份以後,怎麼的也應該心滿意足了。可是,如今蕭氏竟然還不知足,非要依仗著肚子里的孩子鬧著讓皇帝冊封她為中宮皇後!蕭氏如此不知好歹,哀家又豈能容她繼續留在後宮之中胡作非為,繼續迷惑皇帝!」
太後鈕鈷祿氏說到此處便忽然沉默不語,不再說話了,然而那張陰沉的面容與溢滿怨毒之色的雙眼,無不說明太後此時已經恨毒了皇貴妃蕭燕,必定在心中琢磨著更為陰險歹毒的計謀,欲將皇貴妃蕭燕處除之而後快。
太後鈕鈷祿氏暗想她原本還打算大度一些,饒過蕭燕月復中尚未出世的兩個孩子,以免皇帝總嫌她把持他後宮與子嗣,然而如今看來,這兩個尚未出世的孽種卻是留不得了。
既然皇帝已經打定了主意要等蕭氏月復中的兩個孩子平安降生以後,便正式昭告天下,冊立她為皇後,想必皇帝冊立蕭氏為皇後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理由便是她妊娠有功。因此,她便更加不能讓蕭氏月復中的兩個孩子平平安安的生下來。她就不信如果沒有了這個光明正大的借口,皇帝要用什麼合適的理由冊立蕭氏為皇後?
只可恨皇帝如今為了保護蕭氏那個賤婦,竟然帶著她離開了紫禁城,躲到圓明園行宮去了!不僅將她這位太後留在了紫禁城中,甚至連其他妃嬪也一個人都沒有帶!這可真是將蕭氏這個賤婦寵上了天了!
如此倒也有些麻煩了。她要好好的想一想,如何才能夠除去蕭氏月復中的那兩塊肉,從而打消皇帝冊封蕭氏為皇後的念頭。
李嬤嬤在一旁不動聲色的仔細觀察著太後的神色,見其陰沉著臉色,屢次三番目露凶光與殺意,再結合太後之前所說的那些話,便已經推斷出太後此時必定在心里琢磨著如何除去皇貴妃娘娘與她月復中尚未出世的兩位皇嗣的方法呢!
李嬤嬤也很不理解太後,為何明明知道皇上對于皇貴妃娘娘萬分寵愛,卻偏偏總要去找皇貴妃娘娘的麻煩呢?
當日傍晚,李嬤嬤便已經將太後在得知皇上欲冊立皇貴妃娘娘為皇後娘娘的時候,臉上所有神情變化與說過的每一句話皆詳細的寫在了奏折之上,交由負責與她接頭的暗衛帶去圓明園行宮呈給了乾隆。
當天晚上,陪伴著蕭燕母子三人住在圓明園行宮李的乾隆便已經看到了李嬤嬤托暗衛呈上的密折。盡管乾隆早已對太後對于冊立蕭燕為後一事的反應有了一些心理準備,然而當乾隆看完李嬤嬤的密折之後,心里依然十分失望。
由于太後鈕鈷祿氏畢竟是乾隆的生母,因此乾隆才會給她最後一次機會,試探她對于自己冊立蕭燕為後一事的反應。
若非如此,于養心殿與儲秀宮這兩處當差的宮人們如何敢私自議論關于皇上與皇貴妃娘娘的任何流言呢?他們個個都是被乾隆精挑細選出來的宮人,每個人都是家世清白、忠心耿耿的。若非乾隆授意他們故意在宮中散播關于冊立蕭燕為後一事的傳言,他們根本不會將此事向外泄露半句。
乾隆早就已經有所打算,倘若太後盡管對蕭燕有所不滿,卻依然願意為了他而同意冊立蕭燕為皇後,那麼,從今以後,乾隆也會給太後應有的體面與尊重,就算他實際上與太後之間並沒有深厚的母子情誼,但卻依然會在人前與太後做一對母慈子孝的母親與兒子。
然而,太後的反應當真令乾隆失望已極。太後竟然再次動了邪念,想要謀害蕭燕與她月復中尚未出世的兩個孩子,這讓乾隆不由自主的便又想到了當年正是因為太後命許嬤嬤給蕭燕下了陰險歹毒的前朝密藥,以至于她月復中的和孝公主尚未出世便化成了一灘血水,竟至尸骨無存。
乾隆只要一想到當年他親眼看著他心愛的女人在他的懷中疼得臉色慘白,失去了他們二人的女兒和碩和孝公主嘉寧,便覺得心如刀割。
乾隆至今依然記得十分清楚,當年當他眼睜睜的看著那些溫熱鮮紅的血液從他心愛的女人身上源源不斷的流出來的時候,他心里的那些無力與痛苦,那感覺是如此的刻骨銘心,時至今日依然鮮活如初,歷歷在目。
乾隆自從失而復得的尋回了蕭燕以後,便已經對自己發過誓,從今而後他一定要好好的對待這個他心愛的女人,絕對不能讓她再受到半點傷害。
原本乾隆還曾經有些猶豫和為難,不知如何能夠處理好蕭燕與太後之間結下的仇怨。乾隆既不願委屈了他寵愛的女人,也不願對自己的生母太過狠心絕情。
然而,如今乾隆看著手中李嬤嬤呈上的密折,不由得冷笑連連。
看來太後鈕鈷祿氏還真是沒有將他這個大清皇帝看在眼里啊,竟然將他說過的那些苦口婆心的勸說全都當成了耳旁風了,雖然當時敷衍著他假意的答應了下來,而後便過耳即忘,將他的勸說與警告盡數拋諸腦後了!如今,僅僅為了一個皇後之位,太後便又對他心愛的女人和尚未出世的兩個小阿哥動了邪念,竟然狠心絕情的要除去他們!
常言道「母慈子孝」。如果太後真心待他,好好的對待他這個兒子,他也自然會投桃報李,孝敬太後。
可是,如今太後屢次三番不將他這個大清皇帝放在眼里,竟然一直妄圖將後宮大權握在手中,控制他後宮的妃嬪與子嗣,一而再再而三的設計陷害他寵愛的女子與孩子們,他又何須再對太後留有余地?
乾隆又將手中的密折仔細的看了兩遍,隨後心煩的將密折丟在了御案上,起身在殿內來回踱著步。
乾隆臉色陰沉的沉思了半晌,皺著眉頭揉了揉脹痛的額角,心里暗暗下定了決心。既然太後始終不知悔改,他也不必繼續因為夾在蕭燕與太後之間而左右為難。
一個從未真心待他只想要利用他掌握權勢的生母,和他唯一動了真情想要與之相伴一生的女人,二人之間應該如何選擇,乾隆的心中自然已經有了決定。
乾隆命暗衛即刻將他的口諭傳回紫禁城給李嬤嬤,命她仔細監視太後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並且及時匯報太後的動向。而後又詳細的在宮中做了一些安排與部署,將幾道密令交由暗衛一並帶回宮中交給相關之人,方才倒出空來喝了一口吳書來方才呈上的西湖龍井茶。
乾隆看了看時辰,吩咐吳書來帶上他為蕭燕精心準備的禮物,起駕回福海陪伴蕭燕去了。
這個時辰正好是蕭燕月復中的兩個小阿哥最活潑好動的時候,因此乾隆便認為在此時讀些適合小阿哥們開蒙的書籍,兩個小阿哥一定能夠記得更多一些,對小阿哥們的未來大有裨益。
乾隆為了能夠早一些見到心愛的女子,不由自主的便加快了腳步,坐上龍輦之後又不斷的催促抬龍輦的宮人們行得快一些。
當乾隆回到福海,看到了正坐在一處有說有笑的母子三人的時候,當即便覺得一股暖流從心底深處緩緩升起,又逐漸延伸到四肢百骸,轉瞬間便已經驅走了剛才夜風留在他身上的寒涼,令他周身上下皆洋溢著融融的暖意。
乾隆柔和了臉上冷硬的線條,露出一抹溫暖和煦的笑容,緩步向殿內那漂亮的母子三人走去,心中第一次在屬于他的這些尊貴華美的宮殿之中,強烈的感受到了尋常百姓之家才會有的家庭的溫暖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