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92.番外 共享天倫 完

換了其他世家子弟,在邊疆這種缺衣少食,就連洗澡也要摳著水的地方估計要瘋,然而原隨雲卻是如魚得水,自在了許多。

他外表彬彬有禮,溫文敦厚,實則是個性極為高傲自矜。原隨雲無法接受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看似惋惜實則幸災樂禍的眼神。

江湖上人人都知道無爭山莊的少莊主是個神童,資質絕佳,聰穎好學。

武林前輩們提起這位原少莊主,嘴上雖然贊不絕口,心里卻都在暗暗的可惜同情。

原隨雲面上風輕雲淡,仿佛並無在意。

可只有他自己清楚,每當接受這種可惜一分,他自失明後就滋生的黑暗,便更盛一分。

他的父親似乎發現了他的問題,帶他游歷山水,希望能以此開闊他的胸襟驅散他心中的陰暗。並且在發現這種方法有效後,甚至把他托付給了母親的娘家人,這位近年來名聲越盛的定南將軍。

原隨雲只在詩中讀過邊塞,並不能體會那種金戈鐵馬,醉臥沙場的若雲豪氣,直到跟在陸明琛身邊,才漸漸有了感悟。

目盲,比起戰死,馬革裹尸的將士,著實算不上什麼。

「陸哥,你說,我也能上戰場殺敵嗎?」

他想和陸明琛學兵法,想像他一樣,頂天立地,無愧于己。原隨雲閉了眼楮,再睜開眼,淡黃色的燈光投在他因年齡尚小顯得有些稚氣的臉上,他的神色竟意外的帶了幾分堅定。

陸明琛差不多說完了故事,正給原隨雲話外總結,恰好說到身為將領,應因地制宜一事。听到了原隨雲這麼一句話,稍稍怔了一怔。

原隨雲見他不應話,還以為這事情希望渺茫,心中燃燒的火苗「蹭」地一下,就弱了下去。

陸明琛凝視著他的面孔,想起自己的姨夫原東園曾經委婉提起過原隨雲心中的陰暗之處,開口回道︰「有何不可?」

原隨雲天資聰穎,七竅玲瓏,卻身有缺陷,目不能視。

這樣的人,心性堅韌非常人所能及。日後不是光風霽月,就是大奸極惡。身為長輩,陸明琛希望原隨雲走得是正途,雖活得比一般人辛苦,卻坦蕩自如,無愧于心。

得到了陸明琛的肯定,原隨雲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這對于他平日里克制自持的表現是極為不符的,不過也終于是多了幾分孩子氣。

陸明琛墨黑的眸子里升起了幾分笑意,掖了掖他的被子,壓低了聲線,「睡吧。」

原隨雲知道他如果應了自己的話,那就絕不會只是一句空話。

後來從第二日開始,陸明琛果然每天抽出一些時間,教他排兵布陣之道,與他討論自己讀兵法的感悟,甚至是與眾將談兵定計時,也極少避諱他。

他本就天資過人,又虛心好學,經常去請教胡將軍他們這些老將。老將們子佷不在身邊,見他相貌端正,又冰雪聰明,不禁將他看成了自己的孩子,更是不藏私,這樣一來二去,原隨雲學到的東西當還真不少,以驚人的速度成長了起來。

原隨雲常在軍中出沒,又肯放段與士兵們談天說地,于是迅速與這一群人熟絡起來。

景軍中眼線眾多,除卻要掌握軍中情況的景雲帝,和一些居心某測的外敵之外,還有不放心自己兒子的永安侯。

原隨雲跟在陸明琛身邊的消息傳回京城,還叫他愣了許久,這姓原的小子,難不成是自己

兒子的私生子?

消息里並未提到原隨雲的身份,陸明琛在軍中也沒有明說,是以軍營中的將領,連同各方的探子,都以為原隨雲是陸明琛的私生子。

都說要不人家怎麼就對這少年特好,還教他陸家劍法和兵書呢?

永安侯手中拿著南邊傳回來的消息,著實有些心慌意亂,消息中說著少年大約十三四歲,算算自己兒子的年齡,那是完全有可能的!

要真是像這信中所說,這小孩是自家兒子的種,那該怎麼辦好呢?他方寸已亂,拿著信去找了自己的妻子陳氏。

陳氏知道後也是一臉懵,目光悄悄劃過站在自己面前的媳婦,琢磨著語句,艱難的思考著這事情該怎麼開口好呢?

陸明琛這小子真可惡!回來打死算了。

陳氏捂著胸口悶悶的想道。

###

就在陳氏盤算著如何委婉含蓄的告知太子長琴這一件事情後,太子長琴先一步知道了消息,並且還是加強版的。

這版本中說是陸明琛在邊疆收了個女子,那女子原本是良家出生,曾與陸明琛相識相知,後因蠻族入侵,家破人亡。陸將軍重遇故人,動了惻隱之心,便救了對方,還順帶接收了對方的拖油瓶。

陳氏听到新版本後嚇了一大跳,原本就心存懷疑這事情的真實度,等更離譜的事情傳了出來,她反倒更加肯定了有關陸明琛私生子的事情是假的。

這心里有了底氣,她也不再遲疑,把太子長琴叫到了自己面前,跟他說了這事情,叫他放心,說陸明琛不是做出這種事情的人。然後又當著太子長琴的面,寫了一封警告陸明琛的信,罵了他一番,陳氏這才心滿意足。

太子長琴站在一旁,看她把信封好,眼皮子跳了幾下,心中那叫一個無可奈何。

「母親,世子出門在外,多有不便,有個女兒家能在身邊照看,我也放心許多。」這話講得落落大方,多麼賢惠的正妻,太子長琴差點都被自己的大度給感動了。

陳氏卻听得很不入耳,一拍桌子,一瞪眼楮,氣勢十足的喝道︰「他敢?」話音未落,又補上一句,「他要是敢做出對不起你的事情,家法伺候!」神情嚴肅,語氣鏗鏘有力,完全不像是玩笑。

太子長琴眉頭一挑,一時竟然無言以對,索性垂下了眸,做乖巧狀。

陳氏目光瞥到他的神態,以為他是為了傳聞中的私生子發愁,又想到兒子與兒媳夫妻幾年,卻沒有任何消息,在心中暗暗的嘆了一口氣,柔聲道︰「你和明琛還年輕,別急,孩子總會有的。」

孩子?什麼孩子?太子長琴茫然了一瞬。

陳氏看見他這幅神色,心中憐惜更甚,拍了拍他的手,「休息去吧。」她思忖著,應該找個婆子來給自己的媳婦調理一子。

「……」太子長琴反應過來,無可奈何,他實在不知道說些什麼好。他能說他們倆個根本就沒圓房,所以您老人家別想孩子這事了。能嗎?能嗎?自然不能。

太子長琴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將軍出征,滿京城的百姓都得了消息,老老少少自發前來送行。

陸明琛騎在高頭大馬上,腰身筆直,身姿挺拔,一身戎裝化開了他因從小久病眉目間幾分的孱弱之氣,又兼之已經習武,神色冷峻之下,身上反倒多了幾分禁欲的氣息。

百姓沒有想到這位出征的大將軍是如此的年輕,驚訝著交頭接耳。

大景民風開化,相比起陸明琛記憶中的明清,對于女子的束縛並不嚴格,因此只要他注意,就能看見有很多的姑娘,站在酒樓又或是人群中,目光灼熱的看著他這位新鮮出爐的定南將軍。

「將軍小心!」身後傳來一聲疾呼,陸明琛瞳孔一縮,渾身肌肉緊繃,側身躲過從身後襲來的暗器。

等看清楚落在地上的暗器是什麼,陸明琛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原來那是一個成人拳頭大的木瓜,摔在地上碎成了好幾半,露出里面晶瑩透紅的果實。

站在酒樓上的姑娘也沒想到自己激動之下往下砸的水果竟然差點兒砸中了陸明琛,愣了愣神,見陸明琛有些尷尬的神色,臉頓時熱了起來。

不知是不是這位姑娘一時沖動的舉動,其他的姑娘見了,也一個個效仿了起來,解上的荷包,繡品等隨身物品,紛紛朝著陸明琛的方向砸了過去。

好在這次再也沒有向陸明琛投擲木瓜這種殺傷力不小的重物了。

「陸將軍真是好福氣。」跟在陸明琛身邊的永康安有些酸溜溜的說道,他們這些打戰的人,在京城的閨閣女子看來,一向是大老粗,別說像是陸明琛這種姑娘齊齊擲物以示愛意的「盛況」了,就連找個能喜歡自己的,那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等打完了蠻族,領了軍功,你還怕找不到媳婦嗎?」陸明琛見他憨憨的臉上,兩條粗粗的眉毛糾結成一團,不禁啞然失笑。

這話說的也不錯,永康安模了模自己的後腦勺,臉上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就借將軍吉言了。」

陸明琛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

春寒料峭,空氣中還帶著幾絲絲的冷意。

馬聲嘶鳴不斷,裝備著軍需的車馬骨碌碌的行在官道,,落下的馬蹄踩在了方才姑娘們扔下來的鮮花上,激起了一片塵土,向遠處行駛而去。

戈甲耀日,旌旗蔽天。

這數萬大軍,攜帶著景國百姓的期待與祝福,慢慢消失在了官道盡頭。

三月底,大軍抵達。

此時南雲八城已被蠻族連攻下三城。

景國大軍駐扎在山里,暫且休整幾日養精蓄銳。

如果翻過這座山,前面就是安城,蠻族接下來的目標。

是夜,夜深如墨。

除了值夜巡邏的士兵,大部分的人都已經睡著。呼嚕聲此起彼伏的響起,在寂靜的夜色中交織成一片。

營帳中,明亮的篝火熊熊燃燒著,亮如白晝。陸明琛和幾位副將聚在一起,神情嚴肅而凝重。

軍情緊急,蠻族虎視眈眈,燕城危在旦夕,士兵們不清楚這其中的細節,他們這些身為將

領的,卻明白的很。因此在其他士兵都已經睡著的時候,他們卻難以入睡。

陸明琛等人時而低頭看看放在桌上的地圖說上了一兩句話,時而沉思不語。

幾人正商量著對策,有人氣喘吁吁的從帳外沖了進來。

「將軍!出事了!」

見他神色慌張,陸明琛皺了皺眉頭,「發生了什麼事情?」

永康安和其他幾位將領對視一眼,難不成是蠻族突襲?他們齊刷刷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神色凝重。

「有一列巡邏的人失蹤了!」士兵喘了一口氣,急忙向陸明琛匯報了事情原委。

軍營重地,放置了眾多糧草兵器,因此都安排了守夜的士兵,劃分幾個區域,幾個小隊,

實行輪班制,在軍營周圍來回巡邏。

而陸明琛面前的這個士兵則是這其中一個小隊的負責人,在卯時初刻的時候正要和另一個小隊的人進行交接的時候,卻遲遲沒有等到那一隊人的到來。

「沒有一個人回來?」永康安撓了撓頭,「你們那隊人有去看過嗎?」

「那地方的霧太大了,末將一隊人不敢貿然行事,所以就想著先回來,問過諸位將軍後再做打算。」士兵恭敬回答道。

陸明琛點了點頭,很是認同道︰「不錯,凡事謀定而動。」話落,他的目光落在了皺眉沉思的永康安等人的身上,「諸位怎麼看?」

「……末將以為,這極有可能是蠻族搞的鬼。」趙副將憂心忡忡的說道,臉色很不好看,「末將想帶一隊人去一探,看究竟是不是那些蠻子搞的鬼。」

陸明琛想了想,覺得這樣也好,頷首答應了。

只是令他奇怪的是,直到帳外天色大亮,劉副將那一群人也沒有任何的消息傳回來。

這下陸明琛有些坐不住了。

讓人叫來之前向他報告的那個士兵,問清了地點是在距離這里僅僅只有幾里遠的山谷,他帶上幾個身手利落,武功高強的士兵,又把營帳中的事情向永康安交代後,領著一行人向著山谷的方向趕了過去。

果然如那士兵所描述的那樣,這附近起了很大的霧。距離山谷中心越近,霧氣就越密。

「停。」前面的霧氣濃到了伸手不見十指的地步,陸明琛擔心再走下去會出事,就喊了停。

「劉三,你還往前走什麼!陸將軍都喊停了!」後面的人見劉三腳步不停,眼見著離自己越來越遠,立馬出聲叫住了他。

「你……你看見沒有?」劉三的聲音有些顫抖,一只手指著一步外的草叢,額頭淌下了幾顆冷汗。

「什麼東西啊!大驚小怪的!」那人見劉三這幅樣子,嘴角一撇,上前了幾步。

等看清了靜靜躺在草叢的東西是什麼,他驚得倒退了一步。

兩人的異狀引起了處于兩人後方陸明琛的注意,邁開長腿走了幾步,他沉聲問道︰「怎麼回事?」

「陸將軍……這是……這是趙副將的頭顱……」陸明琛走到兩人的身邊,目光一掃,果然看到了趙副將的尸首。

雙目圓睜,頭顱的表情顯得格外詫異。

他沉下臉,沿著血跡往前走了幾米,發現了更多穿著景國戰袍的士兵倒在地上,兵器四處散落,死狀可怖。

跟在陸明琛身後的一隊人也看見了這一幕,齊齊倒抽了一口涼氣,面面相覷,皆是看見了對方臉上的驚恐和不安。

「將軍……這難道是蠻族做的嗎?!」見到自己朝夕相處的同伴落得這幅尸首不全的悲慘下場,劉三捏了捏拳頭,內心恐懼之余,更多則是憤怒。

「恐怕不是。」陸明琛掀起衣袍,蹲下.身,單腿屈膝跪在一具尸體的身邊,低頭檢查著。半晌,才緩緩站起了身,「他們身上的傷痕,是地上這些兵器造成的,而且周圍並沒有任何一具蠻人的尸體亦或是物品。」

趙副將的外家功夫不錯,縱使是比景國人身強力壯的蠻人,以一敵二絕對是沒有問題了。

陸明琛百思不得其解,這些尸體的周圍他也看過,沒有留下任何與外敵爭斗後的痕跡,那麼這些士兵尸體身上累累的傷痕,又是從哪里來的?難不成是出了什麼事情,導致了趙副將他們這一隊人自相殘殺?

陸明琛深入一想,越覺得就是這麼一回事,他轉頭瞥了一眼誤認為蠻族殺了趙副將因而憤憤不平的劉三等人,心霎時沉了下來。

究竟是什麼原因,才會讓趙副將他們自相殘殺?!

「將軍,這霧好像變淡了。」

陸明琛看了一眼天空,太陽已經爬到了正中間,也難怪霧氣開始慢慢散開。

「我……我好像听見了什麼聲音。」劉三支起耳朵,小心翼翼的說道。

「我也听見了。」有人皺著眉,屏聲斂氣听了一會兒,然後十分肯定的說道︰「我也听見了,是馬蹄聲!」

「不不不,不止,還有廝殺的聲音!」除了陸明琛,所有人很快都慌了起來。

「是蠻族!大家快跑,他們的人馬太多了!我們根本拼不過!」不知是誰說了這麼一句話,一群人一下子就亂了起來,無視了陸明琛,往四面八方跑了起來。

春去秋來,轉瞬新帝登基已經三年。

景雲帝登基,新舊交替,正是用人之際。除了頒發的一系列利民的新條令,景雲帝大開恩科,選拔了大批人才。

陸明琛自不如說,那是景雲帝年少時一起長大的好友,又輔佐景雲帝登上了皇位,那功勞和情分自然是不一樣。

原本逐漸沒落的永安侯府因為陸明琛一人水漲船高,成為了京城中炙手可熱的權貴。

這日早朝,景雲帝端坐于龍椅上,神色不善,面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昨夜皇帝批完奏折,解衣月兌鞋,正要休息時,有人送來八百里加急的公文。

八百里加急乃是朝廷情況危急采取的傳遞方式,一般在邊關告急或者某地有人造反謀逆的時候才可使用。

因此當景雲帝收到這份公文時,都來不及收拾,匆匆披上外袍,就讓人點起了燈,坐在了桌前。

這一看公文,他的臉就沉了下來。

蠻族舉兵偷襲中原,攻打了南雲八城。

八城之後,便是燕南關,燕南關乃是屏護中原的兵家重地。

蠻族一突破燕南關,那關內的百姓便要完蛋。蠻族一向野蠻,行事作風殘暴,所到之處哀鴻遍野,百姓痛不欲生。最重要的是,一旦突破了燕南關,那蠻族的鐵騎便可以直入中原。是以面對羌族,景朝絕不能退後半步。

滿朝文武面面相覷,皆是沉默以對。

文武百官可用的竟然沒有一人。

景雲帝氣得摔了奏折,一雙虎目冰冷的掃過下位的大臣,幾位武將的身上。

有人猶猶豫豫的站了出來,表示近日江南水患,河道決堤,正是需要銀兩糧食賑災的時候,不宜大動干戈。

這話一出,竟然還有一些人附和。

景雲帝的拳頭攥緊,手指捏得發白,忍了忍,終究還是個沒忍住沖動將對方罵了個狗血淋頭。

那位大臣灰頭土臉退了下去。

見景雲帝動了大怒,能站在大殿之上的大臣那個不是聰明人,頓時明白了景。雲帝是決意出兵的。他們互相交換一個眼神,低下了頭。

景雲帝失望這泱泱景國,自己竟然無人可用。

他嘆了一口氣,「退朝吧。」

眾大臣伏身行了大禮,魚貫而出。

景雲帝想了想,對著身邊的人道:「陸統領如果回來讓他來見朕。」

景雲帝不放心江南的賑災之事,前些日子就派了陸明琛去守著,幾日前陸明琛回到了京城,只是景雲帝體諒他一路奔波勞累,特地免了他這幾日的早朝,讓人回去休息了幾天。

景雲帝摩挲著著指上的玉扳指,輕輕地嘆了一口氣,只怕這次陸明琛是休息不久了,也不知道這小子會不會罵朕。

第二日。

景雲帝下了旨意,封陸明琛為鎮南將軍,平叛關外蠻族之亂,即日啟程。

陸明琛領旨謝恩,送走了讀旨的太監,轉身扶起跪在地上的陳氏。

陳氏抓住了陸明琛扶住她的手,眼中含著點點淚光,「琛兒,朝中武將那麼多不挑,皇上為什麼偏偏挑了你!我可……我可就你這麼一個兒子。」

永安侯也不復平日里那副玩世不恭的模樣,眉頭緊成一個川字,沉聲道︰「昨日皇上宣你入宮,為的就是此事?」

陸明琛點點頭,面上的神色很沉穩,攙住陳氏的手,低聲道︰「母親,大景周圍強敵窺伺,幾位大將軍鎮守邊疆難以月兌身,皇上朝中無人可用,我身為陸家子孫,大景子民,怎能置身之外。」

陳氏怔怔的,看著兒子年輕又清俊的眉眼,身上卻透著一股與同齡人截然不同的沉穩,一時間竟然說不出什麼話來。

陸明琛對著服侍陳氏的彩雲看了一眼,彩雲很機靈的上前扶住了陳氏。

永安侯凝視著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月復中有千萬句話要叮囑,只是身為父親,一向擺著長輩的模樣,有些拉不下臉來,最終只拍了拍兒子的肩,鼓勵道︰「好,好志氣!果然是我們陸家的好兒郎,陸家祖輩在上,定引你為傲。」不想兒子牽掛,永安侯將心中的擔憂掩去,哈哈大笑道,眼中盡是欣慰之色。

可陸明琛哪里又看不出,這幾年相處,他早已經將永安侯夫妻當成了自己的父母。兩老不想讓他掛心,他又何曾想讓他們日夜擔憂。

只是外地入侵,朝中大臣無一人站出,無論是為了他的志向,一家人的平安,大景的安定,他都必須接下這差事。

「我不在家,父親母親就勞你多加注意了。」見太子長琴正望著自己,陸明琛幾步走到他的面前,低聲道。

人的感情都是培養出來的,陸明琛如今對姜清婉的感情暫且稱不上一個愛字,卻也是真心把他當成了妻子,放在了心上。

太子長琴點點頭,這大概是他生活得最為舒服的一世。錦衣玉食不說,永安侯夫妻兩人和善寬厚的性子,待人極好。

至于陸明琛,說來別人也不會信,兩人從成親到現在竟然也沒有圓房,讓太子長琴一度以為陸明琛身上有難言之隱。

陸明琛如果知道太子長琴是這麼看自己的,心里只會無奈。

也許是展老爺子讓陸明琛所修行的功法問題,陸明琛這幾年過得很是清心寡欲,對于男女之事,並沒有太大的**。

何況姜清婉嫁過來的時候不過十四歲,年齡小得很。身為一個現代人,陸明琛要是下得了

手,那就叫做禽獸了。

至于納妾,這種容易鬧得家宅不寧的事情,他也沒什麼興趣。

兩人對視,沉默半晌,陸明琛又道,「我留了一些人,你有事,可以吩咐他們去做。」

陸明琛話中提到的人,指的是在自己身邊保護多年的侍衛。這些人是當年戰無不勝的陸家將留下的後代,到了永安侯這一代,人數不多,大部分也轉向了暗處不說,但無一不是忠心耿耿,武功高深。也只有留下他們,陸明琛才能放心奔赴戰場。

陸明琛還是有些放心不下,想了想,說道︰「好好照顧自己,半夜如果身體不適,不要強撐。」他知道對方看起來溫溫和和,其實內里是個極為堅決執著的人,怕他再出現那次的情況,不免多說了一句。

太子長琴一怔,低聲應道︰「好。」他忽而握住陸明琛的手,將手中的錦囊遞給了他。

「刀劍無眼,這是我求來的護身符,你貼身放置,不要丟了。」這護身符其實並非太子長琴從什麼寺廟道觀求來的,而是他自己制成的物件。太子長琴曾是天界仙人,即使現在修為全無,但知識淵博非常人所能及,用秘法制成一張這樣的護身符還不在話下。

陸明琛微微一笑,心中一片暖意,伸手接過了錦囊,果真按照太子長琴所說的,貼身放好。

「將軍,該準備了。」奉旨成了陸明琛副將的永康安小聲提醒道。

平叛之事十萬火急,一刻也耽擱不得,陸明琛自然明白,于是將未盡的話咽了下去。

目光轉向正看著自己的父母二人,他抿了抿唇角,掀起下擺,跪下對兩人行了一禮,陸明琛站起身,不再回頭,一腳跨出了門。

朝廷上的御史們還參了左相一把,說他教子無方,王清山在寧州任職期間徇私舞弊,縱容下屬魚肉百姓。

皇帝一看證據確鑿,就下了道旨意把王清山關進了牢里,然而後面怎麼辦,卻沒有說了。

左相位高權重,輔佐皇帝多年。他的女兒又是太子妃,可謂位高權重。

自從皇帝身體抱恙後,這朝堂就變得風雲詭譎,能當官的都是聰明人,哪里會不明白王清山這是成了皇帝敲打太子一黨的犧牲品。

一時間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生怕下一個就輪到了自己。

數月後,皇帝忽然對眾人說是要出京城,去景明園去散散心,又點了太子監國,把三皇子放了出來。自己就帶著剩下的五皇子、六皇子以及幾個受寵的貴人,乘著御駕浩浩湯湯的離開了。

留下太子和滿朝文武大眼瞪小眼,著實有點兒懵。

他們本來都以為皇帝把左相的兒子關進大牢是為了打壓太子,可現在又把監國的重任交給了太子,究竟心里是怎麼個想法呢?

皇帝的心思你別猜,猜來猜去也不明白。

太子和自己的岳丈兩人暗地里琢磨了一陣子,也是模不透自己親爹的心思。不過說到底,心里還是很高興有了這個機會。直到京城外傳來了一個消息,皇帝遇刺了,不過刺客被五皇子給擋下了,沒有出大事。

太子不想承認,在得知了這個消息的時候,他的內心除了擔憂,還有隱隱帶著幾分失望。究竟為什麼失望,他不敢去深想。

忍忍忍,太子站在書房里,手里捏著一本奏折,眼神幽深得叫人心驚,他已經忍了十多

年,幾個兄弟在身旁于虎視眈眈,他究竟還要忍多久?

皇帝不知道太子已經開始轉變的心思,御駕回到京城,看著這掌握在自己手下熟悉的一草一木,他的心里很高興。

五皇子和六皇子站在他的身側,前面走過來的是他精心培養多年的太子,而他們轉眼都長大了,他也由當年的初登上皇位戰戰兢兢的皇子,變成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帝王。

「這幾日,辛苦你了。」皇帝拍了拍太子的手,有安慰之意。

太子有些惶恐,立馬說︰「父皇過獎了,兒臣只是做了自己應做的。」

皇帝笑了笑,「還沒用飯吧?過會兒你和你的兩個弟弟,都和朕一起吧。」

皇帝發話,你是不餓也得餓,並且這話是父皇有意親近自己,太子壓下自己原本有些復雜的心思,立即應下了。

一頓飯吃得太子心情不錯,皇帝在打發了其他兩個兒子後,還跟太子聊了好一會兒,話里話外都透著欣慰和鼓勵,卻沒有听見皇帝在他離開之後,發出的一聲嘆息。

這個兒子太平庸了,平庸到他不放心把江山交給他。如果他不是皇後所出的嫡子,他絕不會將他立為太子。

可是如今看來,當年的堅持也許並不正確。

……

皇帝的表揚讓太子激動的許久,直到一道道的聖旨,把他炙熱如火的心給生生的撲滅了。

皇帝不僅把四皇子放出,還把五皇子,六皇子封為順王和端王,各自領了差事,前者皇帝把他放進了兵部。

這一舉一動,讓太子難免多想。不說六皇子,在太子的心中,他根本就算不上敵人,沒有與自己一爭的可能。但五皇子,他身後不輸太子本人的岳家,再加上如今為皇帝舍身擋刀的功績,讓太子深深感到了忌憚。

他的手無意識敲擊著檀木制成的桌子,發出了「篤篤」的聲響,一下一下好似敲在了人的心頭。

深受太子信任的內侍注意到太子陰沉的神色,噤若寒蟬。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