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防盜章周氏的母親拉過周氏坐在一邊,「懷著孕了,怎麼不注意一些。和姑爺相處的怎麼樣?小姑和婆婆有沒有為難你?」
「母親」周氏嬌嗔道「我都好,婆婆專門讓夫君為我請了太醫。讓太醫留下了懷孕的注意事項和一些食補的方子,還給我好些滋補的好東西,光極品的血燕就給了我二斤。
先別說這些了,母親快看。」示意下人把東西搬上來「你看這個放在書房怎麼樣?」周母看見一個燒制精致的大碗里面漂浮著一朵盛開和花苞的荷花,「這是荷花嗎?可是怎麼這麼小?現在還在開花?」
「這是碗蓮,也是荷花的一種,可以放在書房鑒賞。我讓下人帶了一個小缸,里面有十來株碗蓮,有太半是開放的。其中除了紅色還有紫色、白色,應著我嫌棄白色不太吉利,又想著萬一哥哥們和父親可能會喜歡,所以帶了一株,紫色和紅色道是對半分的。」周氏拉著周母的手撒嬌道。
「還是你有心了。」周母拉著周氏和自己坐著一起。
「听說小妹來了,喲!這是小妹帶來的吧!看看這花,真漂亮。我在外面還看到其它顏色的呢。」周氏大嫂走進來,仔細看了看周氏。「看見小妹這個顏色我就放心了,在家怎樣?姑爺對你好嗎?來給嫂子說說。」
周氏大嫂進門的時候,周氏才兩歲多。周氏可以說是周氏大嫂看著長大的,而且周氏的大嫂進門三年無孕,雖說書香世家不興納妾,可是心里到底有些擔心。到後來有孕,生下孩子,周氏也幫忙一起帶,所以姑嫂倆到是極為親近。
看見大嫂關切的眼光,周氏臉色有點羞紅。起身拉過嫂子,「我挺好的,小姑子懂事,婆婆現在也不大管事,以前就只有初一十五要意思意思的立下規矩,現在連初一十五都不用了。還讓我自己弄了個小廚房,想要吃什麼,吩咐一聲,管事的很快就把東西拿來了,還都是上好的。平時婆婆那麼喜歡她的那些花草,這次居然叫我選些花草加到這次節禮中。
不說這些了,嫂子讓澤兒也挑一些碗蓮,擺在書桌上也好看。相公讓人專門燒制了一些裝碗蓮的盆子,還有一些是我設計的了。對了,我還帶了綠菊花里的碧海翠龍、仙靈芝、墨菊、、、、還有幾株名貴的蘭花,對了最稀奇的就是三色的菊花了,兩株菊花上面有三種顏色。听相公說是用嫁接的方法培育出來的,現在相公經常往郊外莊子里跑,就是弄這個。」
「我的兒,你以後這些不要拿出來說。」周氏讓丫環扶著坐下,周母拉著周氏的手道。
「我問過相公了,沒什麼的。嫁接這個方法也不是什麼獨門的方法,好多人都懂,只是不那麼重視罷了。而且今年一早就送了給宮中,如果宮里要問,那肯定是要說的。就是宮中不問,其他權貴人家問,還不是要簡單的說一下。」周氏郁悶的說道。
「不過不是知道了就能弄出來的,要知道相公家可是花了幾年才弄明白,培育出一批花。省親別墅要建立了,到時候準能買個好價錢。還培育了一些果子,比其他的要甜些,也齊整些。就是有些還沒長大,有些結果少些,明年就好了,今年就只帶了幾筐。」周氏的語氣又高昂起來,示意下人清洗一番端上來。
不過又想到什麼心情又低落了。「婆婆姐姐家也就是賈家也要修省親別墅,婆婆讓相公把南邊的一些建築材料運到京城,按原價賣給了賈家。要知道現在京城的建築材料全部已經至少翻了一倍,過段時間可能還要高些,更不用說有些材料,比如說好看的太白石那些裝飾了,至少翻了十倍。
薛家原來有典當的鋪子,這次把死當的那些適合裝飾屋子的都帶來了,婆婆還說讓賈家先選,再拿出去賣。這次還說等園子修完了,會送一些花草給賈家。」
現在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外面的地方,國內的爭斗就少很多。現在太子給自己的威脅感也越來越強,這樣也好,畢竟是自己親手養大的孩子。還有那些個金銀礦開采出來,國庫也就有錢了。
現在真的越來越不耐煩那些個老臣,借了那麼多錢,還不還。真當自己老糊涂了,誰家里什麼情況,自己難道不清楚嗎?不就是仗著自己念舊嗎?若不是為了自己的名聲,想著反正下一個皇帝會處理的,他們能這麼囂張嗎?真是一群不懂事的家伙,真當國庫是他們家私庫了。
康熙皇帝在心里把那些蹦的歡,還在某一方面藐視自己的家族記下來。家里還有幾個有能力的,把位子稍微的調一下,這樣在這次活動中的獲益自然就少了。沒能力的就不用理會了,反正蹦不起來。
作為一個皇帝,眼光自然是有點,很容易就看出這其中包含的巨大利益。想著派出的人傳回來的消息,當初怎麼沒想到把那些自己不太喜歡的孩子放到外面去了。
自古國內打仗都說個師出有名,可是想過名頭還不簡單。派兵去剿匪的時候,還有一小半的人反對去攻打外國。現在剿匪的一回來,看見他們帶回來的東西,除了那一小撮讀書讀傻了的,朝堂上幾乎听不見其他聲音了。
那段時間每次上朝的時候,都能听見這個大臣說︰「雖然那些番邦沒有來求助,但是我們泱泱大國應該主動出兵去幫助一下那些受到侵略的番邦。」
另一個禮部的大臣站出來激情澎湃的說︰「我們應該把我們的儒家文化傳到那些蠻夷之地去,弘揚我們儒家的文化,教化那些蠻夷。」
至于那些武官更是一個個的請戰,一副恨不得馬上出戰的樣子。還有那些勛貴上躥下跳的想把自家子弟加到大軍中,蹭些功勞和得些利益。當初一個個怎麼不積極,現在看見利益就像聞見腥味的魚,一下子就撲了上來。
不光出征的人選要爭奪一番,連出征的地點也要爭奪一下。有點人建議出海打這個地方,因為這個地方的寶石、象牙、香料那些東西都很多;還有些人建議打海外離的近的那個海島,上面的金銀礦多;又有些人建議先打個出產豐富的地方,可以補充行軍的軍糧。
康熙皇帝想了想還是先打個物產豐富的地方,畢竟那個地方找人證實了確定是一年三產,比江南那個地方一年兩產還要好。而且還就在這塊大陸上,不用海軍。
真是的,到要用人的時候才發現那些官員貪了多少。看前不久的那場戰役,物資少了不少不算,軍人的數量不夠,戰斗力也下降了不少。
還是賈代善看著是個好的,他的大兒子和張家的幾個小子有機緣買到那些書籍。賈代善還一開始就把他家那個老大送進去,據說在那里還表現的不錯。
他家老大據說是個忠厚的,本身本事還過的去,這次又立了功。看賈代善已經請辭,是個清楚的,等將來他家老大還是可以封侯的。他家老大不是字恩侯嗎,這倒是可以對上了。如果這次還能立功,就是繼承國公也不是不可以。
等到賈政離開京城不久,帶兵出征的人選就已經確定了。賈赦原來的位子被一個宗室取代了,但是也撈到了一個好位子。這次帶兵的人和上次帶兵的人相差很大,除了少數幾個人,大部分都調動了一些。
得到賈赦出征的消息,怡和忙了起來。雖說有了一次的經驗,但是海上打仗和陸地上能一樣嗎?怡和還讓自己娘家幫忙收集了很多關于打仗地方的資料,主要看看那個地方的地理環境、氣候、風俗習慣等等。
怡和還不經意的讓賈赦知道自己的付出,于是在資料送過來的時候,賈赦還幫著一起整理。最後賈國公讓賈赦把整理資料帶上,帶上幕僚幾個人在書房呆了一下午。
賈赦一進門就看見怡和帶著兒子在幫忙收拾自己的行李,看著這個場面賈赦的心涌上一陣熱流。賈赦快走幾步,忘記了抱孫不抱子的習俗,把孩子一手抱起來,另一支手把怡和挽在懷里。
等了一會兒,怡和在那里指揮丫鬟收拾東西,賈赦一邊抱著孩子一邊還逗逗孩子。看見怡和在旁邊一臉認真的看著自己外出需要的東西,賈赦就泛起絲絲幸福。看見怡和在看自己要帶的藥品,賈赦像是突然想起什麼。「夫人,你能不能把藥品多準備幾份?」
「夫君說的這是什麼話?當然可以,妾身這就叫人趕下工多準備一些。夫君放心,到時候肯定只有多的。」怡和帶著些許坦然、些許不經意的語氣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