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孫策這親要是說成了,孫堅就算想從長安那泥潭里出來,也得考慮考慮在董卓眼皮子底下辦公的親家公蔡邕。

可惜啊,孫堅光高興可算是解決了大兒子的親事,根本就沒往深處想。誰能想到那明明看起來很好相處,又長得一臉好騙樣的荀攸,暗地里是想把孫堅也給坑進長安城那片泥沼中啊。

畢竟都不要臉的把玉璽給荀家了,孫堅憑什麼自己置身事外啊。

而身為當事人的孫策如今還年輕,彎彎腸子真想不到自家爹坑人在先,他的婚事就被人拿來做文章了。

不過,比起坑人都不給甜棗的孫堅,荀攸到沒糊弄孫家隨便說了個閨女,比起前者他已經夠靠譜的了。也正是這樣的種種誤會,倒還真成就了一門佳話好親則是後話。

這事一敲定,荀攸不止把孫家大公子孫策拐走了,還拐走了孫堅部下大將黃蓋做保鏢,以及一代大寶玉璽。

而為了防止被有心人知道荀攸手上有玉璽,孫堅借著護送各位被俘官員為幌子,安排韓當帶兵護送官員。而黃蓋則護送玉璽回潁川荀家,再讓士兵換輕裝,帶少量百人兵力護送荀攸與長子走南陽到漢中,繞開前線去長安那邊見蔡邕大人。等他們抵達的時候,諸侯討董這事估計也到尾聲了。

孫堅先後送走了幾批官員,趁機把黃蓋、荀攸和孫策也加在隊伍中送走後,他卻並沒有急著拔營返回長沙。這並不表示孫堅不急長子婚事,而是荀攸提醒在前。

孫堅整理洛陽城已經不是秘密,諸侯身後不是沒有敢暢想一番的謀士。這群蜂窩(心眼多)大概都猜測到孫堅得到了什麼寶貝,如果這會他請辭火急火燎的拔營回去,便是坐實了這件事,到時候會出危險。

如果這事放在平時,孫堅還真不怕其他人來找他麻煩,大不了打回去嘍,可是他帶著寶貝閨女呢。這要是兩軍沖撞,閨女被人趁機擄走了,孫堅真是哭都沒地方哭去。

所以,袁術來訪貓哭耗子假慈悲時,孫堅沒有提出散伙的話,而是關切的問了問袁術糧草調配如何。

雖然諸侯都是應號召來討伐董卓的,但實際內部也分了派別,比如孫堅,他就是跟袁術有合作關系的。而最近新興起來的曹操,則是袁紹那邊的人。這倆兄弟雖然是一家人,但屬于那種你看我不爽,我也看不上你的相處模式。而剩下的就不提了,基本是帶兵不多,松松散散搖擺不定多過認真為漢室出力的。

說句不好听的,就這麼群不團結的烏合之眾想要討伐董卓,真得是痴人說夢。

合縱連橫這事果然不是普通人玩得轉的。

一群熱血大老爺們合伙幾次攻打董卓,可惜都沒能成功拿下人家,時間一長,本就不怎麼團結的他們,理所當然的互相責怪對方不夠出力時,鬧到內亂拆伙誰也不理誰的地步。

此時,孫堅已收到孫策安全抵達潁川荀家的平安信,這會孫策來信給父親,純粹就是為了詢問一下,該帶什麼禮物去面見蔡邕大人即合適,又不會因太倉促而失禮。之前,孫堅為了少點事,把這事全權委托給黃蓋幫忙煩惱,冷不丁收到兒子這麼依賴的信件,有點懵逼。

說實話,孫堅雖然出身世家,娶妻卻只娶了吳夫人,因為孫家有個特立獨行的規矩——妾室庶子乃禍家之根!

只要妻子能生養,哪怕你是真愛,想要納妾門也沒有!

所以,比起後院亂七八糟什麼都敢塞進去的其他世家子弟,孫家的規矩簡直是世家子弟中的一股清流。

要不是孫家二公子孫權先被謝家的訂走了,孫策這婚事估計都會被世家姑娘打破頭搶。

謝家那傻白甜閨女的爹可是尚書郎!那可是跟九卿同級的官職。拼爹的話,普通世家還真沒幾個拼得過她的。

就單說長沙這一代,硬得過謝家女他爹官職,年齡適合孫策的閨女人選還真是一個都沒有!而吳郡那邊就更不用說了,不是年齡太小孫策等不起,就是年齡太大早嫁人了。

雖說他家小二的婚事是自家夫人與謝家夫人口頭約定的,算不算數還是個問題呢。但那謝家小姑娘孫堅曾見到過,是個長得甜美,性子又溫婉沒脾氣的,哪怕面對著自家整日板著收賬臉的兒子,都能笑得出來的小家伙。這倆小時候牽著手站在一塊,還真別說,一個天生紅臉,一個天生白臉,簡直天生一對!

謝家這小姑娘簡直就是權兒的標配啊!孫堅超滿意的。每每想起這事兒來,他都覺得小二的運氣簡直絕了。

而一向比較自持的權兒,在面對謝家那傻丫頭時,也難得會露出孩童該有的樣子來。看樣也是很是中意這個好哄又听話的小媳婦。

孫堅才不承認他兒子有後世被稱作「傲嬌」的屬性呢!

話題有些歪了,暫時拉回來。

因為這以上種種原因,再加上孫堅跟吳夫人也是女圭女圭親,自小青梅竹馬長大順理成章成親,而權兒又是口頭約定沒走禮節,這會遇到孫策去見蔡邕求親這事,沒吳夫人在身邊孫堅還真拿不準送什麼好。

畢竟八字還沒一撇,只是前去試試求親,萬一做過了,結親不成結仇了就不好了。

孫堅很煩惱,他一煩就寫信給在長沙的妻子吳夫人,叫她一塊來煩惱。

信件來來回回要好幾天時間,孫堅駐扎逗留的時間變長,周邊直勾勾盯著他一舉一動的諸侯鬧不明白了。之前還大張旗鼓送走官員,一副要繼續進攻董卓的樣子,這會居然安分下來只守不攻是鬧哪樣?

諸侯內亂後,那些有心趁著孫堅進攻,想直接抄他大本營消弱他兵力的人也安分了下來。

畢竟幾千人對孫堅那幾萬精兵可是有去無回的買賣,腦子被門夾了才在老虎窩在家里時去招惹他呢。

不過,也確實有那麼個不怕孫堅精兵的人,比如……袁紹。

關于這位怎麼這麼想不開,簡單說就是兄弟掐架。袁術、袁紹這倆兄弟一向喜歡把家事擴展到公事上,互相拖後腿不說,是最擅長攪亂一鍋粥的攪事兒精。

要不是他們家世放在哪兒,誰願意理他們啊。

再疏遠好歹也是一個爹的兄弟,能打得天下皆知也是厲害了。每年大臣、諸侯齊聚一堂時,先主還會問一句,誰贏了?

怎麼听都覺得先主有意嘲諷這對兄弟。

能把這倆兄弟吵架當戲看也是沒誰了,真是厲害了呢,我的先主。

作為知情人,孫堅不願意去管這倆兄弟打架,所以收到有部隊前往長沙,要抄他老家時,早就安排韓當送完人就回防長沙的孫堅一點兒也不著急。拔營回防,不管袁術還想用斷糧這事牽制他,在快要用盡糧草時,相當不要臉的從後方直接抄了袁紹的糧草,逼得沒有糧草用的袁紹人還沒到長沙,就氣呼呼的撤兵了。

而回防的這一路上,孫堅也不是沒有中過埋伏。

孫堅回防途徑荊州,而他在來的路上在這里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嚇死了王睿,第二件便是殺了張咨。

荊州刺史王睿的死,純粹是孫堅的失誤,誰能想到他膽子那麼小啊,曹寅污蔑他種種罪行還沒查清楚,他就嚇死在家中了。孫堅就算有心想幫這位曾經共事的同僚,都心有壓力懷疑他是不是心虛才畏罪自殺的。

而南陽太守張咨的死,那就真是活該了。

如今漢室急需各方救助,你個太守底下手握兵力也不少,不出兵不說,有諸侯途徑你的管轄範圍求點糧草竟然還不給。

這就引人深思了好不好。

說的不好听的,你腦袋有問題啊!

說嚴重點,你有私心啊!看不得漢室好啊!這個罪狀真是分分鐘夷三族啊!

孫堅急著去救人主,行軍這一路又很不順心,干脆就殺雞儆猴讓張咨的死給那些有花花腸子的太守點教訓。而他也只是殺了張咨一人,張家人可一點兒也沒動。

可惜張家人腦袋也有問題,用張咨的死,給孫堅潑了一身墨水。氣的祖茂和韓當分分鐘想去滅了張家,還是孫堅無所謂的擺擺手攔住了倆人。他們可沒空去管這有毒的張家人。說句大實話,張家沒了張咨這個頂梁柱後,過不了多久就會被地方豪族瓜分啃淨。

而王睿無意的死,讓劉表做了荊州刺史,而劉表這人啊,容易多想。

所以孫堅回防的路上,這位腦袋天馬行空的新任荊州刺史,還以為孫堅要代替袁術干掉他,居然安排黃祖伏擊孫堅部隊。

說實話,武將出身的孫堅,還真有些看不懂文官同僚的想法。

如今見著黃祖了,孫堅覺得他跟趁火打劫的劉表大概會鬧個不死不休的結局了。

因為之前安排韓當護送官員,孫堅的部將已經分出去一批回防長沙,如今黃祖帶人來,雖然數量比孫堅部隊少,但是在這山腰道上,人數少的其實比較佔便宜,更不用說黃祖不可能不安排弓兵。

而在前方帶隊的孫堅就這麼一下子暴露在弓兵的射程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