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94.第一百九十四章

此為防盜章夏椿等人對王希音這頭回下令審人也看待得十分認真。她們當中也就夏椿跟著王希音學過幾筆字,但就是這樣,幾個丫鬟都拿了紙筆畫上只有她們才明白的符號,將小丫頭們的說法一一記錄下來。這幾個丫鬟也極有意思,不知從誰那取了經,一起問完後又拉了人分別問了一次,再接著換人問一次,都對得上才算完事。

王希音听了直點頭,她沒見過哪個審問人,就是二哥王德普給她帶的野史話本也很少涉及這方面,甫一听夏椿她們的做法,除了新奇她也覺得十分周到。

「秋笙今日的活計除了帶這幾個丫頭到院子灑掃外,還要讓花匠修剪院內的枯枝。花匠也知道今日太太要出門,在昨日排活的時候將咱們院子的活挪到了稍後,因此秋笙將小丫頭們帶到上工的地方就去派人催花匠過來。」夏椿說︰「那是卯時兩刻左右,太太剛出門沒多久。等秋笙回來,院子里已經鬧起了事。」

「具體因何而起,秋笙不曾親眼所見,但她勸架時听到的話只字不曾提到過四少爺。」這是秋笙的供詞,該說小朵時,夏椿有一絲遲疑︰「小朵咬定是小蟬說了四少爺的壞話,她听不下去才鬧起來的。」頓了頓,又道︰「具體小蟬說了哪些話,小朵說太難听了她不肯重復。」

王希音嗯了一聲,轉而對秋槿秋棉兩個丫頭道︰「你們這邊呢?」

秋棉性子有些冷,平日里也不好在一等丫鬟身邊湊,不過這回卻是她先站出來︰「回姑娘,三個丫頭分著問的。大約卯時不到兩刻,四個小丫頭分管院子四角,小蝶在東南,小朵在西南,院子東南角有棵榆錢樹,尚有殘葉被小蟬清掃時刮到了小朵鞋面,才有的口角。」她沒有停留,繼續︰「雖然小蝶已經道歉,但小朵定要小蝶賠一雙鞋,小蟬過去幫腔才鬧了起來。」

又出了一個小蝶,王希音的目光在那三個丫頭身上逡巡一圈,回轉到小朵那邊︰「你過來,哥兒的壞話我也不愛听,就不叫你重復了。你且說,今日打掃是否髒了鞋面?」

小朵低著頭,回了一句︰「是。」

陳嬤嬤厲眼一掃,夏椿下意識地就推了小朵跪下。小朵原本就磕青了膝蓋再一次吃疼,她哇的叫了出來︰「她掃髒了我的鞋也不賠禮,她們三個還欺負人,明明她們干娘就是針線上的,一雙鞋哪里賠不出來。她們自己還說要找了哥兒的鞋碼給淳哥兒納底子呢!」她已是不管不顧了︰「我就說了句她們痴心妄想,她們還說哥兒看不上我!」

那三個一听小朵什麼都胡說出來,趕緊跪倒一片直說沒有。

王希音被她們吵的頭大,揮揮手︰「都拉出去罷,便宜找個地方拘起來,等太太回來了憑太太發落。」她也明白為什麼淳哥兒跟這件事八竿子打不著,名字還被牽扯進來了。都才是幾歲的小丫頭,竟已經開始想在哥兒身邊賣好,一言不合就互相撕扯,這種下人哪個人家敢要。

陳嬤嬤適時道︰「太太午時一過,在正院用完飯就回來了,剛還問了您一句呢。」

大約是張嬤嬤已經給母親去透了底了,王希音明白過來︰「去看看母親現在是否有空,換件衣裳,我去給母親問安。」

王希音過去時,三太太剛放下筆,今日听說弟弟和妹婿在邊防立功,她自然要去信問候。見女兒沉著小臉過來,她笑了笑︰「你那里今兒恁的熱鬧,如今戲台子可散了?」

「娘,您也取笑我。」王希音不依了,尋了個繡墩坐在三太太腳邊,伏在她腿上︰「這些小丫頭年紀不大,心思卻齷齪得很,我想想都難受。」

三太太順了順她耳邊微亂的鬢發︰「都是怎麼鬧的,你跟娘好好說說。」她這一回來就听見張嬤嬤報了小丫頭鬧事鬧到王希音跟前了,三太太並沒當回事,這國公府里里外外的下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哪天不會鬧點子不快,要是主子都去管這些她早累死了。只是王希音初涉管家,往日里也都是讓她抄個單子看看各家準備的如何,人事這些還沒教過她,這也正好是個鍛煉。

王希音皺著眉,一五一十地講了,本還想講陳嬤嬤對她說的關于夏櫻和張嬤嬤的事,看見元嬤嬤也如三太太般面色肅然地听著她的話,她到底沒說出口。

「這些賤婢真該收拾了。」元嬤嬤注意到王希音的目光,她還當是姐兒想讓她出手教訓這幾個丫頭,連忙道︰「太太,這是奴婢的疏忽,一會兒就叫人把這些丫頭捆去賣了。」

三太太點頭,這幾個丫頭留不得,小小年紀竟已經開始打淳哥兒的主意,還把她們骯髒的念頭說給了靜姐兒,如此輕浮不堪從根子就是歪的︰「你去查查這里頭可有家生子,再問問采買的人是哪家牙婆送來的。順便把這事也跟老夫人說一說,怕是她那邊也得了信等著咱們去報呢。」

元嬤嬤領命下去了。

王希音還有點懵,怎麼連祖母也在等信兒?

三太太點點她的額頭︰「你在自家設公堂陣仗可不小,能瞞得過哪個?得虧是小丫頭們鬧事,若是旁的不說娘,你祖母也得過來管了。」他們這樣的人家都有御史放著眼楮在盯,又是在這風口浪尖上,王希音今天這事說小了就是小姑娘家家玩鬧,鬧成大的保不齊會有御史以私設刑堂狀告國公府。

王希音臉紅了,她沒想到不過一個中午,祖母和母親乃至全府都知道了她審問小丫頭打架。

三太太笑著摟了她︰「咱們靜姐兒厲害著呢,以後真成了娘的左膀右臂。」見女兒趴自己腿上不肯起身,三太太溫聲道︰「你剛才還想說什麼?」卻原來三太太已經看出女兒對元嬤嬤的顧忌。

頂著滿頰紅霞,王希音還是將陳嬤嬤教她的話小聲說了出來︰「……娘,我今天中午想著這些都有些怕呢。」怕下人欺上瞞下,怕自己偏心偏听,王希音想到前世被翠生慫恿得越發偏執的自己,她心性狹隘是她的錯,但不可否認翠生在里面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悲劇的後果更讓王希音出了一身冷汗。

姜果然還是老的辣,三太太听著對陳嬤嬤更加滿意,又更加惋惜這麼好的人不能一直陪著她的靜姐兒。想了想,她道︰「你知道怕就對了。怕了就要對此加以防範,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對下人一味的好會寵得她們不知天高地厚,又一味打壓會讓她們破釜沉舟,最好的法子莫不是恩威並施,掌握尺度。只是尺度二字是最難掌握的,便是娘偶爾也把握不好,所以才會讓張嬤嬤走偏了。」張嬤嬤是當年寧國侯老夫人,也就是梁氏祖母賞給梁氏的,與朱氏賞的元嬤嬤相比,天生就讓梁氏對她少了三分親近。尤其是梁氏擇婿的那段時間,張嬤嬤暗中給老夫人遞了不少信,更讓梁氏不喜。及至出嫁後梁氏實際上管了國公府的權,張嬤嬤隱隱還有慫恿她跟大房爭權的心思,梁氏就給了她足夠的尊敬高高供起來了。

現在想來她也有不對的地方,得虧這次有陳嬤嬤提醒了靜姐兒,若不然等張嬤嬤繼續為禍府里,終成大患。

「娘做得很好了,您管著府里大大小小的事多辛苦呀,偶有疏忽算什麼。我今日只听了這一件就悶得慌呢,還鬧得滿府皆知……」王希音有些沮喪,她之前只覺得母親事忙,現在才發現忙也要有忙的技巧,母親做事潤物無聲,府里平平靜靜的一切都解決了。哪像她,整治個灑掃丫頭竟鬧得祖母也過問了。

這件事到晚上給劉氏請安的時候就有了定論。

四個丫頭全部逐出府,夏櫻被劉氏指了小廝,十日後交代完府里的事就遣回家備嫁,三太太賞了二十兩銀錢,王希音賞了十兩給夏櫻壓箱底。原本以為已經逃過一劫的張嬤嬤,在夏櫻出嫁後的幾天被三太太送到莊子養老了,跟著去的還有她的小丫頭靈芝。

薛府的事在寧國侯六十大壽之前也沒有解決,小劉氏被婆母和丈夫連著罵了兩頓之後再不敢多嘴,夾著尾巴趕著往貴州走了,這一去今歲的大年怕是要在路上過,所幸王元娘還在,滿心盤算著翻過年就催著楚西王府迎親的小劉氏對過一個顛沛流離的春節倒也沒那麼在乎了。

臘月初六,京里的規矩進了臘月,各家各戶都在準備過年不再設宴,只是侯爺的生辰連今上在朝會上都過問了,只想辦個家宴的寧國侯不得不廣發請帖讓各路達官貴人登門祝賀。

王希音跟著三太太在正院給寧國侯祝過壽獻上壽禮後就圍坐在朱氏那邊,今日人多朱安安手疾眼快拉了她在自己身邊坐下︰「好些日子不見你了,都不知道給我去幾封信。」天兒冷下來,姑娘們就都拘在屋子里了,哪個也不隨意出來走動,朱安安無聊得很。

「小表姨又不是不知道,我二伯和二伯母回京了一段日子,家里事情多我也是自顧不暇。」見朱安安不滿意,王希音忙道︰「等回去我一定給你寫信。」

「靜姐兒,」兩個小姑娘正私語著,上面朱氏溫聲叫她,又對旁邊的人恭敬道︰「這就是儷娘的姑娘,您先前也是見過的。」

與朱氏說話的貴夫人年紀與王三太太相仿,她面若銀盤,不語先笑,正是衛國公夫人,固原長公主。因著先時王希音跟著王三太太一一拜見過,也無需多禮,固原長公主拉了她的手︰「果然是個可心的孩子,這些年我也不愛出來,錯眼兒不見,儷娘的孩子也這般大了。想想也是,書臻、書寧也與她一般年紀,我們都老了。」

王三太太著意想叫那位同族的小少爺進來,賞他個甚麼,丫鬟卻報那堂少爺在正院磕了個頭就先行離開了。

朱氏听了就念了句佛︰「這孩子也是個可憐的。」想到身邊嬤嬤說過,這堂少爺的屋子凍得跟儲冰的地窖一般,又是一嘆。

「業哥兒明年也要下場了罷?」梁靜業四年前來投奔的事情,王三太太是知道的,只不過到底隔了幾層,這一住就是幾年,三太太對他的事情了解不多。

朱氏點頭︰「侯爺有意叫他再等等,不過他卻是想著盡快考出來。」三年前梁靜業已經考過一次卻名落孫山,這三年在侯府越發像個透明人一般,便是冬日用炭的事情也是梁靜業從家中帶來的小廝捅出來的。說不得沒有這個小廝,他真會自個兒在屋子里凍一個冬天。

「到底年少,多磨礪磨礪也好。」四年前十二歲的梁靜業可是以舉人的身份前來投奔的,算得上少年英才,若不然寧國侯府哪能是隨便一個同族人就能長期寄宿的。

一旁听著的淳哥兒把玩著方才丫鬟端上來的石榴,低頭不知道在想著什麼。

不到晌午,王三太太就告辭回平陽公府了。倒也不是侯府不留飯,國公府讓她回娘家,她自然也要投桃報李,哪怕昨夜剛鬧了一場不痛快,只要沒有真正決裂都得互相留有余地才是。更何況國公府大大小小一應事體都要王三太太主事,她還真不能一整天都放開不管。

回府的路上,姐弟倆出奇的安靜。王三太太也想著自己的事,竟一時沒發現什麼。

從二門換了轎子,母子三人先去正院給劉氏請安,哪料到劉氏穿著見客的衣裳沉著臉坐在太師椅上。

「回來了?」見三房母子過來,她動了動面部肌肉,掀起嘴巴道。

「是,兒媳回來晚了。」三太太恭順道。

劉氏一揮手︰「哪里算晚,我還當你們在侯府用過午飯再回來呢。」她也無心過問孫子孫女在侯府如何,直接讓兩個孩子回去梳洗,也不叫三太太換衣裳就留了她抱怨︰「那薛家果真是個有野心的!」

卻原來今天三太太回娘家,劉氏也出了一趟門,她前幾天就找了一位神武將軍舊部下的妻子做中人,又從王家姻親里挑了個年齡、模樣都不錯的姑娘,要給薛平負說合。今日一行人就約在了那位舊部下的府上,這也是薛家的意思,薛平負是繼弦,他想先看過姑娘再說。

若說起來,這姑娘只比元娘大兩歲,因著在家照顧年幼的弟妹,直到今年才開始考慮親事。模樣、人品都沒得挑,就是家境一般,她父親是個七品都給事中,年歲不過大薛平負一個春秋,看著也不會有什麼前途。

不過這家的官職也是劉氏仔細考慮過的,薛平負原配是他家鄉書院先生的女兒,那老先生已經告老,之前也不過是五品同知。繼室娘家地位較原配低些,薛家好拿捏不說,對原配留下的子女也不會多做刁難。更何況,這家也不是白身,那位給事中的當年的同進士,又在京城任官多年,同科遍布天下,對薛平負並不是一分助力也無。

坦白講,劉氏對薛平負這回是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只是她考慮得再多,也是從後院婦人角度想的。但在薛平負這里,只七品芝麻官一個,他就很看不上。又覺得平陽公府是在隨意搪塞他,前院他與那七品官見過,連姑娘面都沒瞭到,就找了劉氏。不軟不硬給了顆鐵釘子走人,只把劉氏氣得後仰,便是那戶人家礙于王家面子什麼也不露,行走間也是惱了的樣子。

劉氏拉著三太太倒了半天的苦水,三太太只覺得頭疼。她這個婆婆真心是個慈善人兒,只說薛家那個樣子,從密雲山回來,三太太才听了兩句薛家想打子孫聯姻的主意,她就惱了,也知道這樣的人輕易填不飽肚子。劉氏又何苦真的去量親?就該聯合哪個貴人家當面讓女子甩他個面子,他就再沒臉登平陽公府的門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