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文學城首發, 此章為防盜章, 訂閱本文60%者即可看到正文
她五歲都沒滿,夠個灶台還要爬個椅子,這一腳要是落空, 又得去閻王殿給閻王爺老人家請安,且這見閻王爺還算好的,不過是再死一次而已, 她死過的人再死一回, 不稀奇, 但要是摔個斷腿斷手,疼在她身上, 何苦來哉。
宋小五這世只想隨隨便便地活, 不費力氣, 不用腦子, 不挨疼。她上輩子活得太用力了,死到臨頭算算帳,真沒比不帶腦子活著的人好到哪去,反倒惹了一身是非,就是死都死得不清淨,一生總結下來唯有「大悲劇」三字才稱得上她的一生。
這輩子她要隨波逐流地過, 活到哪天算哪天。
不過老天就是見不得她好過, 她不懟天懟地了, 她這輩子的爹就成了那個「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狂生, 宋小五已在心里真摯地為她這輩子打算「生命不止, 奮斗不休」的親爹點了一根香。
宋小五拿筷子打著雞蛋,嘴里讓燒火的莫叔起身,把加了水的麥子粉攪快一點。
這麥子粉是買的北方運過來的麥子,自己拿推磨磨的。現成的面粉是沒有的,不要小看古代農耕社會的閉塞,北方的產物走到快臨海的南方地界,不經九九八十一難,也得花九九八十一天。這要是光運這個賣錢,掙的那點銅錢還不夠路上消耗的,這佔量又佔地方的東西能捎帶著來到南方只能走官船,還得城里的糧鋪才有得賣,能在州城買到這個還帶到葫蘆縣來,宋小五已經覺得夠榮幸了。
不過最給她面子的是她爹,不過她一句「想吃」,這位爺就給她買了一袋,把她那幾個蘿卜哥哥心疼得喲,當場直抽氣。
沒見過錢的小孩兒,就是經不住嚇,一麻袋五兩多銀子的麥子能讓他們心肝疼上好幾天,做夢喊的都是我們家的銀子。
這麥子是上次去州城本家祭祖帶回來的,他們回來好幾天了,一回來蘿卜們就去上堂了,許是在學堂被先生虐慘了,先生給予的痛苦後來居上佔據了他們的身心,這兩天他們忘了這袋銀子,沒有再提起。
前天轉晴,宋小五就讓莫叔磨了,磨出來她讓宋張氏聞麥香,宋張氏聞著時說怪香的,沒問自家小娘子為何要讓她爹買這個。
這個家中最寵宋小五的,不是小女兒要什麼就給什麼的宋韌,反倒是宋張氏這個當娘的。
之前三月上旬在本家的那幾天,本家有幾個小孩連手把宋小五推到了河里,從不跟人臉紅的宋張氏在本家張牙舞爪了一番,差些把本家的天掀翻。
不過宋張氏沒在本家討著什麼便宜,只能忍了這口氣。
本家勢大,宋韌大哥宋洱還要靠著本家的關系提攜,宋張氏在本家大鬧要個說法,宋祖母趕到後把她拉了回去教訓了她一頓,宋韌一家臨走前,宋祖母背地里給了宋小五一支小金釵,未嘗不是沒有補償這個她十分喜愛的孫女的意思在里頭。
她以為宋小五不懂,但宋小五不是真正的小孩,都懂。
這廂宋小五在灶房里慢吞吞地說著話,教莫叔怎麼攤雞蛋餅,宋韌在外頭臉上帶笑听了兩句,背著手笑嘻嘻地走回堂屋。
宋張氏做著針線活看著他歸,等他落坐,白了他一眼,「你別老逗她,要不見你要躲了。」
「沒逗。」宋韌端起杯子喝了口溫水,斜躺在椅子上,長紓了口氣。
宋張氏跟他商量著家事,「我打算把釵子換了,這天氣眼看就要熱起來了,去年的春裳小五穿著小了,新衣裳要趕緊上手做才好。」
「做吧,多做兩身。」宋韌翹著腿喝著水,頗為悠閑。
如若他喝的不是水,坐的不是連桐油都未曾刷過一道的普通木椅,他這樣子,倒有幾分富家公子的氣度。
聞言,宋張氏沒吭氣。
多做兩身,她也想,但錢從哪里來?
「不急,先做兩身,」宋韌未看夫人,又喝了口水,「等過幾天我拿銀子回家,你看著再給她添兩身。」
宋張氏看著他,本來想問他從哪能拿回銀子,但這時她听到外頭響了動靜,聞著是大郎二郎他們四兄弟歸家了,她連忙放下手中的針線往門走去,朝外揚聲道︰「跑慢點,莫要跌著了。」
宋韌笑看著夫人去迎孩兒們,沒多時,就見幾個小子一窩蜂地跑了進來,一個接一個地喊著「爹」,步子又急又響,聲音震天,跺得小院子嗡嗡響。
「爹,爹,爹,我們回來了。」
看著朝他撲來的兒郎,宋韌笑得更深了
這廂在灶房烙餅的宋小五坐在板凳上,眼楮一時之間翻得只見白不見黑。
一個家有一個熊孩子就是災難,但如果有四個呢?那叫災難片。
她現在就生活在災難片里。
**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宋家幾個兒子一上桌,沒半晌就把宋小五跟莫叔烙的三十張餅吃完了。
宋韌還好,吃了五張,宋張氏讓著兒女,吃了一張就不拿了,她吃的第二張還是宋小五見哥哥們快把餅吃完了,從他們手下搶了一張放到她手中的。
這頓晚膳做的扎實,放足了油,餅里還放了蔥,宋大郎他們晚上就沒吃得這麼飽足過,吃完宋家那性子外向的宋三哥捧著肚子頭湊到妹妹面前,討好地道︰「妹妹,明個兒還給三哥做唄?」
宋二哥也想吃,護食的他嘴里還有著一口,舍不得咽地含著看著妹妹,那副饞樣子,宋小五看了一眼,不想看第二眼。
宋小五沒吭聲。
小五不愛說話,家里人都知道,宋三哥不以為然,頭湊妹妹跟前,額頭就快挨著她的鼻子了,「妹妹,做唄,好吃,三哥喜歡。」
你喜歡?你還喜歡銀子,怎麼不見銀子飛到你手里?凡事不是喜歡就能得到的,年輕人。
宋小五抬了抬眼皮,拿筷子抵住宋三哥的頭,推著他往後退,「油。」
宋三哥嘟著油嘴,「妹妹,三哥明個兒得空給你做小泥人呢。」
宋小五不搭理他,張開嘴,讓宋張氏喂了她一口菜。
這個家里,宋張氏最疼她,宋小五也跟她最親,從這個家里她現在只允許宋張氏還抱抱她就可看出。
宋小五跟母親最親,得來的是宋張氏毫無保留的偏愛,她這頭見三兒誆妹妹明個兒也烙餅吃,便說道︰「小五還小……」
「且懶。」宋韌在旁插了一句。
宋張氏本來想說小五還小,怎麼能讓小妹妹給你們做飯吃,得了相公的打斷,啼笑皆非地看向了說話的宋韌。
對于這個老說她懶,還給她取了個小名叫懶懶,甚喜逗著她玩兒的爹,宋小五一貫把他當高齡熊孩子看待,這廂她連眼皮都懶得撩一下,無動于衷地吃著她那塊還沒咬完的餅。
「磨的麥子粉還有很多,娘明個兒給你們烙。」宋張氏怕相公又叫自家小娘子懶懶,一個小娘子叫懶懶,這小名兒可不好听,便連忙跟兒子們道。
「娘也會做?」宋小二郎趕緊咽了口中含了半天的餅。
「會的。」看了幾眼就會了,這個不難,且還有莫叔幫忙。
「那娘多做幾張,我們中午帶去學堂去,可香了,沒吃過這般好吃的。」
「好,也不等明兒了,等會娘去灶房做些,給你們明兒帶去。」宋張氏以前身邊還有兩個丫鬟,但丫鬟們長大不願意呆在家里了,哭著求去,她拿了她們的那點贖身銀子就放了她們走,省得強留反成仇,現眼下家中只有莫嬸這個老婆子幫著她一道做家事,但莫嬸昨天被她打發到隔縣的姐姐家那去送東西了,不在家,這幾天家事得她一個人忙。
「天黑了,娘,今兒就算了,」一家人快吃完了,就小妹在咬著最後的那一小塊餅,她歷來吃的慢,餅拿在手上也不佔碗,宋大郎便起身收拾起了碗筷,「明兒再做也不遲。」
宋大郎已有十一歲了,家里是個什麼樣,他看在眼里心里有數,遂他念書向來刻苦,這次去本家祭祖回來,他更是異常努力。
「沒事,燒著火有光,看的見。」宋張氏想給兒子們做些吃食帶去學堂明兒吃,辛苦一點也無妨,不是什麼事。
「明兒做吧,你今兒也忙一天了。」這廂宋韌開了口。
他這一說,宋張氏整張臉都柔和了下來,她猶豫了一下後點了頭,靠近宋韌輕聲道︰「今兒下午洗衣裳小五怕水冰了我的手,來來回回給我打了不下十次的灶水。」
黃昏又說要給爹做菜吃,其實是想讓她歇一會。
昨日天氣好,一家人都沐浴了一翻,里里外外換下來的衣裳有好幾桶,洗起來是有點多,但有兒女心疼,相公體貼著,宋張氏就熬得住。
聞言,宋小五垂下眼。
他們是煩,但你跟你的兒子們更招我煩。那些人是外人,離著她十萬八千里,就是哪天他們死在她面前她連眼皮也未必會掀一下,可不比這些杵在她跟前的人招她煩。
宋小五木著臉洗著毛篩,心想,最初沒把自個兒餓死,真是虧大發了。
不過,嫌棄歸嫌棄,宋小五刷完牙,跟著起了床的宋張氏去廚房給她娘燒火,給宋韌下了碗小混飩。
小混飩里放了點蝦皮,格外地鮮,宋韌一連吃了兩大碗,把最後一口湯都喝了,痛快地擱下了碗。
宋張氏在旁邊眉開眼笑,送了他出後院的門。
這時天色稍微有點亮堂了,早間清涼的風微微吹著,吹亂了宋張氏頰邊的發,宋韌給她別了別臉前那凌亂的黑發,跟她說︰「這兩日你就不要起太早了,睡足點養好精神替我送兒郎。」
宋張氏點頭,「知道的。」
她目送了丈夫遠去,回首轉身回了院子,就見小娘子帶著哥哥們在吃早膳,一如往常,總會關照著兄長們一二的小娘子眼楮一直在瞅著他們,看誰碗里空了點,就給誰碗里再打一勺。
兒郎們那是又餓又饞,狼吞虎咽吃得稀里嘩里,小四郎手不穩把湯灑到了衣襟上,被她眯眼看了一眼,頓時,小四郎就端著碗攔住了臉,縮著腦袋不敢看她。
宋張氏不由笑了起來,笑罷,她又輕嘆了口氣。
兒郎們即將要遠去求學,不知何時他們兄妹才會聚在一堂,再復此光景。
**
早膳一完,宋小五帶了四兄弟去了灶房,親手教他們做些簡單快速的吃食。
她教比她娘和莫嬸教要快,她跟蘿卜條們一塊兒長大,她的話他們容易听進心里。
果然一個上午,就是手最笨的宋二郎也知道怎麼下油炒菜了,就是還是有點掌握不住火候,炒出來的菜還是有點糊,但比之前炒出的黑糊糊那是不要強太多。
下午宋小五帶他們整理帶去青州和京城的干貨,這其中一半是幾兄弟自己吃的,還有一半是孝敬他們師祖爺的。
「師祖是進都教書的,人家請他去,就是希望他多育人子弟,他做的好,在書院呆的時日長,你們也能跟著他多念幾年,」鳴鼎書院是大燕的最高學府,王公貴勛子弟扎堆的地方,他們這一去,露個臉在以後的權貴面前那里記個號固然可貴,但真要出人頭地還是要以真材實學才能立足,多好好念一年的書就是他們多偷來的一年福氣,「他老人家年紀大了,為了你們能跟他去,怕是沒少花心思,你們要照顧好他,不要反著來。」
「知道了。」三郎是頭一個應聲的。
「嗯。」宋小五沒有多說,她只抓大不抓小,成長這個過程是需要蘿卜條們自己去親自體會經歷感受的。他們這幾個窮小子闖進大書院,要面對這個王朝最富貴也最瑰麗的一面,到時候這幾個最大的眼界也只在青州的小子震撼不震撼她不知道,但她能肯定的是,他們要面對的問題不少,過大的差異會不會讓他們驚慌失措,就要看他們的心性究竟如何了。
而心性這個東西堅固不堅固,也得靠時間去磨。
這都是他們以後能走到哪步,能走得有多遠的必備條件,宋小五抬頭,不動聲色地看著一頭汗打包著干貨海物的兄弟,頭一次認真分析了一個他們這幾人的性格和以後可能會發生的走向。
大郎哥穩重有擔當,但這是因他是宋家長兄。無形中他給予了自己很大的壓力,他的這種穩重是因身份而起,不是本性,他本身是非常活潑火爆的性子,小時候宋家兄弟在外打的架都是他領著弟弟們打的,而他是四兄弟當中最想改變家境的那一個,因而他也是最急于求成的那個,從他為了他們這個小家收斂性子可以看出,他是四兄弟當中最容易會為家犧牲自己個人的那個人。
二郎哥看樣子憨厚愚鈍,但心志卻是四兄弟當中最好的那個,粗中有細,且但凡只要他認定了的事誰也不可能改變他,就是他有所改變那也是通過他自己本身,他是四兄弟最不受外物撼動說服的那個,他其實很適合當幾兄弟暗中的掌舵手,因為他太會蒙蔽人,不易被人看穿。
三郎哥非常聰明,一點就透,也是性格最像他們爹的那個,八面玲瓏長袖善舞,只要他想討好人,里里外外都能被他哄得服服貼貼。但事情都有正反兩面的效果,太會哄人面面俱到,在有些人的眼里也就顯得過于圓滑,這種左右逢源兩頭都討好的性格很容易出大事。他們爹是已經出師了,應該說是學乖了,知道天下沒有誰都能討好不出事這種事情,但三郎沒有,他太自信,在馬兒溝葫蘆縣自家的地盤當中更是滋養了他這種自信,不去外面吃個大虧,他骨子里的狂氣不會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