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此為防盜章

大青縣還有徐茂公的祖宅,你可以想象一下能抄出多少好東西了,反正林亦就看到林秀才讓人搬了將近三十箱子書回來,還對林亦說「這些書都是我們家的了,以後你想看什麼書自己找。」當時林亦就驚詫住了,看著林秀才心想他要是身體好,他絕逼是個妥妥的官二代,總覺得古代的官僚堪比土匪!光他們家就這樣,其他人說不上得了多少好處呢……所以他覺得林秀才這人亦正亦邪,幫助普通百姓的事他做了很多,但是他又會行這樣的事,在縣衙里特別吃得開,這點林亦是做不到的,他承認他沒有這樣的膽子,以前在現代時,撿到錢都不敢要,別說對他來說是貪污這樣的事了!

他家書籍都是按照「經、子、史、集」四大類擺放的,書桌後方的書架上放著「經部」有易、書、詩、禮、樂、春秋、孝經、論語、五經總義、四書、小學等。東邊的書架上擺放的書籍類是「史部」正史、古史、雜史、霸史、起居注、舊事、職官、儀注、刑法、雜傳、地理、譜系、薄錄等。西邊書架擺放的是「子部」和「集部」。子部主要收錄諸子百家及釋道宗教的著作。集部收錄的是歷代文人的散文、詩詞、散曲、詩文評、總集等。

他這里擺滿了,林秀才那間書房還有三書架子書呢。這麼一想其實他還是蠻有錢的,在這里印刷一本書造價很高,所以書籍都很貴,很多學子家里條件不好的,要去書店抄書,才能看到想看的書,所以他的條件在這里真是得天獨厚,他想看什麼書家里都有,而且好多書都有大儒的注解這是很珍貴的。這種有當代大儒或前朝大儒注解的書,一般只有傳了幾代的氏族才會有,比如徐茂公徐丞相。所以光是把這里的書賣了,就夠他當個大地主的了,當然他只是做個比喻,這些書都是林秀才留給他最寶貴的財富,他以後也會讓他家的藏書越來越多的。

林亦現在主要就是看四書五經里的注解和練習策論,他在12歲就考過縣試成為了一名童聲,那時就有了考秀才的資格,不過當時剛學完四書五經,林秀才覺得他基礎還不扎實,就沒讓他繼續考,讓他先打好基礎,又押了他三年,本來今年林秀才讓他參加院試考試的。結果他沒看到這一幕就走了,臨走時拉著林亦的手滿臉遺憾。林亦知道他已經盡力在挺著了,本來大夫跟他說最多能挺到年中的,沒想到林秀才為了讓他考院試一直堅持,但最終也沒熬過命啊。

院試在七月中旬昌河郡府的貢院考,據說貢院里的考場環境特別不好,考生進去就跟關在籠子里似的,有些身體虛弱的,甚至豎著進去橫著出來。等出孝林亦會直接參加院試,鄉試是三年一次在秋天舉行,所以又稱秋闈,鄉試他要去香河郡府考,要從昌河郡坐船10天能到香河郡府,唉,他暈船啊……當然就算他考上秀才也還要等兩年才能參加鄉試。而會試在鄉試的次年二月在京城舉行,在春天故稱春闈。

林亦一開始看這些四書五經時頭都大了,他剛來時才五歲,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時不要太輕松哦,畢竟這些以前還是接觸過的,對他來說不難,後來開始學增廣賢文,幼學瓊林時進度明顯就慢下來了……

等到了四書五經時,那真是要命啊,一開始死記硬背效果不大,能背下來但是不懂意思!最後沒辦法,也只能理解背誦,這樣對他確實很有幫助,又因為他的記憶力好,大多數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易經除外,這東西只能做到知其然)所以現在他四書五經能倒背如流,但是還是做不到跟古代的事實政要融匯貫通。

現在林亦每天會看書練習寫一篇策論,主攻易經注解,在練會兒字到亥時初,(晚上九點多)這時頭發也干了,躺在床上他會回想下今天看書的內容,然後睡覺,生活真的很有規律,這是他以前做不到的,以前晚上上網或加班趕設計圖,12點之前是不會睡覺的。

喻尋听了四兒子的話,不由一愣,八角十三層琉璃寶塔是他們喻家工藝最頂峰的杰作,只有先祖建造過,但是後來隨著戰亂,那座八角十三層琉璃寶塔也被燒毀了,可以說能夠重建八角十三層琉璃寶塔,是他們喻家祖祖輩輩的心願,現在真的能實現嗎。

不過還是決定試試,成與不成听天由命了,錯過了這次以後可能更沒有機會了,吩咐喻禹讓他把設計圖畫出來,畫好後拿給林公子做決定。

林亦現在每天在家復習,基本已經不出門了,他家山上的陷阱,他都交代喻家去看看,有獵物的話,就拿回家吃,不用給他送來,他現在就是不想讓人打擾,白天都是閉門謝客的,因為喻家要把畫好的設計圖給他看,也是吩咐他們中午來,他現在中午吃完飯會午休下,利用那會時間看看圖紙。

喻禹中午吃完飯來到林亦家,把上午改好的設計圖拿給林亦看,他們家他的畫工最好,所有設計圖紙都是他來畫的,所以每次都是他來見林亦。

林亦吃過飯收拾完看喻禹來了,請他到院子里做,拿過他的圖紙認真看了起來。

說實話這圖紙設計的真心不錯,當時大家討論過的是,學院會由幾大科目類型組成,每個大科目都獨立成為一院,學堂都是獨立在一個院子里的,所以設計的時候就要把這些分類好。

而且這麼大的工程量,也不是他現在有能力建造出來的,但是還是要出整體規劃圖,因為現在他只找到喻家,所以會先動工建造泥瓦木工這個專業,這樣他的資金夠,等以後招收到足夠的學生,在建造其他科目院子,這樣這個專業的學生也能得到實際操作,能學到不少東西,唉這是個漫長的計劃,慢慢來吧。

林亦看到八角十三層琉璃寶塔的設計圖時,眼楮一亮,這要是建成了,絕對能成為他們學院的標志性建築。

看著喻禹︰「這座八角十三層琉璃寶塔是你們家祖傳工藝,可願意教授給將來的學生們。」

古人對于家傳手藝基本是不會輕易外傳的,喻家能做到公開傳授技藝已經很難得了,要是他們留一手,林亦也能理解,只不過會有些可惜,這種工藝如果不能廣泛流傳,那麼很有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斷了傳承。

這件事他們家開過家庭會議討論過,如果他家沒有經歷過全家人差點被流放的事,他們根本不會考慮把家傳手藝教授給其他人。

但是經過這次,他們也不想把祖傳的工藝,斷送在他們這輩手里,所以現在他們家已經決定,把這門手藝傳授給更多的人,就是將來他們喻家在遭逢大難,他們喻家先祖傳下來的傳承也不會斷絕。

看著喻禹點頭知道他們家的態度,林亦很高興︰「這座八角十三層琉璃寶塔不適合現在蓋,先把泥瓦木工學院建造起來,然後在計劃建造這座八角十三層琉璃寶塔。」就算他不懂建築學,但是光看這張設計圖,就知道絕對費時費力,還費錢!

等喻禹走了,林亦回到書房繼續讀書,他現在主要是復習,在有幾日就和程剛去昌河郡府,他們會提前五天去,本來程慧娘想讓他們去子君縣主的別院備考的,被他拒絕了。

後來讓她幫著定下離貢院近的客棧,別院雖然清淨,但是離貢院有段距離,在說他想感受下,燁朝院試的真實情況,住在客棧方便與各方學子交流,消息比較靈通。

程家現在正在積極的準備程慧娘的嫁妝,林氏坐在堂屋看著嫁妝單子,單子上很多東西都是這些年慧娘給她的東西,都讓她放在嫁妝里了,回想起前幾天,平日里在一起的夫人們,知道他們慧娘定親了,那副松了口氣的模樣,真是氣的她直咬牙,好像她家慧娘會看上他們家那幾個歪瓜裂棗似的。

這次林氏為女兒準備了兩房下人,倒不是擔心女兒干活累著,自己女兒什麼德行,她還能不知道,主要是心疼亦哥兒,沒個下人,那些活計都要亦哥兒做,想想都心疼。

大青縣全福酒樓包間內,程慧娘和子君縣主兩人頗有閑情的對飲,子君著一身月白花邊漢服,配上臉上是笑非笑的表情,頗顯名士風采。子君骨子里就崇上魏晉名士狂放不羈,強調精神自由,所以她才會做出種種與社會風氣不符的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