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燁朝建國已經有百年,現在正是鼎盛時期,共劃分十三個郡,(相當于省),地方級別是郡、府、縣、鎮、村,一郡管轄區域為,三府、十五縣、二十五鎮,村不計數。京城以北共五郡,香河郡是北直隸郡府,鄉試在北直隸郡舉行,三年一次的鄉試,屆時所有有資格的北方學子都會在金秋八月下旬趕到香河郡府考試,因是北方五郡科舉,又叫北方學子考,現在南北方官員在朝廷已經形成派系,不過由于北方派系領頭人之一的徐茂公徐丞相落馬,現在北方派系日漸式微于南方派系。

昌河郡府位于北方五郡中間,這里流淌著永昌河,永昌河也是唯一往南的水路,冬天河水結冰,碼頭就會封船,等到春天河面冰都融化後,船只會從新起航來往于南北運輸。

所以昌河郡府非常繁榮,在這里駐扎的各大商號更是不知凡幾,去北約國的各大商號的商隊走水路也只能在昌河郡府停留整頓,換成馬車繼續走陸路,過長嶺郡、北都郡,在北都郡邊境出關,三十年前燁朝和北約國大戰,燁朝將士勇猛直逼北約國皇宮,北約國降,並簽訂諸多不平等條約,其中就包括燁朝商人可入北約國行商,朝廷跟北約國簽署條約是,燁朝商人持出入境官引,可以從北都郡邊境出入北約國行商,而北約國不能進入燁朝境內,(所以誰的拳頭硬,誰就說了算,不同意滅了你……)

燁朝開國皇帝永燁大帝曾經下聖旨改軍制,常規軍人服役3年制,不再正規軍編制者,退役,每年都會征收常規軍,進行訓練服役3年後退役,這樣要是打仗會馬上征召那些退役的,這樣的規矩幾乎要向全民皆兵發展了。(開國皇帝是不是穿來的啊,理念也太先進了!)

最好的案例就是三十年前與北約國戰爭,當時北約國集結10萬大軍兵臨北都郡邊境,北都郡守軍熊震天將軍拿聖旨召集北地三郡40歲以下的退役兵,一共召集15萬人,在熊震天將軍的帶領下,直逼北約皇宮,導致北約直接降,這場戰役震驚燁朝周邊國家,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一隊200人左右的商隊從昌河公主府出發,走昌河郡府北城門一路往北,這一隊人馬細數馬車就有五十輛,其中大多數全部裝滿貨物,這其中有五輛馬車的貨物是子君縣主自己的,而在這五輛馬車後面跟著輛,車廂漆黑的馬車,程慧娘就坐在這輛馬車里,馬車里布置舒適,車板上最底層鋪上厚厚的氈子,氈子上面有鋪上長毛毯子,因為現在天氣還比較熱,又在長毛毯子上鋪了層竹席,坐在上面舒適的簡直讓人昏昏欲睡,程慧娘心里琢磨這當縣主的就是會享受啊,回去後這輛馬車要是還存在的話,她就要過來,這輛馬車是子君縣主的,听說是特意定制的,又舒服又不顛簸,這次她去北約國,子君縣主讓她幫著護著貨物到北約國賣了在往回帶貨,賺到的錢三七分,她三子君縣主七,本錢子君出,她出力!她算了算還是蠻合算的,反正她不用出本錢,賠了算子君縣主的,她不虧。在說她還可以拿林亦的銀子往回帶貨,賺的會更多!

在程慧娘出發去北約國時,林亦正在家里後院摘枸杞,整棵樹的枸杞全紅了,枸杞的特點是掛果,6月份他就摘了一次,在這里一年能采摘兩次,林亦把枸杞摘下來放到竹筐里,枸杞樹耐干旱,耐貧瘠,樹齡能達到15年以上,他家現在就兩顆成年枸杞樹,這麼長時間他在山上就沒看到過第三顆枸杞樹,鎮里藥鋪收購價都在300文以上每斤收晾曬好的干果,不過林亦沒賣過,他家摘下來這些,每年他都留給自己和林秀才用了,他做藥膳和做菜時都愛放點,自己也喜歡用枸杞來沖水喝。

這里藥鋪收的枸杞都是野生的,都是一些山里人進山時采摘的,林亦發現竟然沒有人工種植的,所以他就想試試種植枸杞樹,因為在現代時她家是農村的,她姑姑家就種植枸杞樹,她那時放假就會去幫忙,所以她從怎麼挑種子,怎麼育苗,怎麼種植她全會……

林亦在他家這兩棵樹旁邊,兩年前培育了一批枸杞樹苗,都讓他種在這附近了,有三十多棵,沒想到全都成活下來了,這要是明年都掛果了,那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啊,哈哈。雖然頭年掛果的枸杞樹產量不高,每棵樹也就能得8兩到1斤的干果,但是她知足,畢竟以後慢慢就多了。

就是枸杞樹從樹苗長到掛果要三年時間,但是一旦長成收入可觀啊,而且它每年都會有收益,林亦邊高興的想著,邊采摘枸杞子,突然有個想法,村里人不知道有沒有興趣種植呢?嗯到時候問問里正吧,如果可以向全村人推廣,這樣三年後都能有好日子過了。這樣想著林亦還真的很興奮,他是真希望這些樸實的農民能過上好日子。每每看到他們辛勤勞動一年竟然就能得個溫飽,確實很心酸,老天應該對老實的人,厚道的人,勤奮的人,好一點才是……

林亦采摘完兩棵樹的枸杞子,這兩顆都是大樹,現在估計都不到20斤,等都晾曬完了,一共能得6斤左右的干果,他往年都是這個收獲!林亦先把長的大顆粒飽滿沒有病蟲害的枸杞子挑揀出來,放到一邊,這些是要做種子用的。

林亦把盆裝好水,又在水里放了些堿,把竹筐里的枸杞子都倒入盆里,用棍子攪拌均勻,(放堿是為了月兌去鮮果外表的果蠟,能夠加快枸杞子的干燥速度,這樣能防止在晾曬過程中枸杞發黑變色,長時間的暴露在陽光與空氣下,會對枸杞的有效成分造成很大的流失。)然後把枸杞子撈出,放到竹簸箕上,拎會水鋪平,放到太陽底下暴曬就可以了,等兩個時辰後,太陽更充足了,把它在扣在另一個竹簸箕上,暴曬另一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