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嬴政因著內侍的傳達,垂眸思索片刻,對內侍道︰「請仲父與舍人進來吧。」
呂不韋帶著李斯走了進來,對嬴政行禮過後說道︰「王上固然憤怒,卻也不能因此荒廢了公務啊。」
嬴政點頭道︰「是我的疏忽,謝仲父提醒,仲父快快請坐。」
呂不韋卻搖了搖頭,「臣打算去看看那鄭國,還望王上許可。」
因為嬴政先前怒火中燒,命人牢加看管鄭國,所以現在就算是相邦呂不韋,在沒有得到嬴政的許可下也沒辦法進入大牢。
「鄭國……」嬴政的聲音微微有了變化,「仲父也是來為他求情的嗎?」
呂不韋回道︰「臣是惋惜此人才華,臣自詡食客眾多,然千人中卻無一人能與此人想當。臣回去後與眾門客商議此事,覺鄭國所言不虛,修渠之舉固然會在目前削弱我秦的力量,但也能帶來更長久的利益。」
呂不韋是個商人,對他來說這就是一項需要前提投入極多的投資,但是回報也是喜人的,就如同他當時幫助秦莊襄王一樣。
嬴政何嘗不知道呢?他只是恨鄭國的欺瞞與背叛,他這麼重用他,給了他在韓國不曾有過的權力,到頭來他卻是個間諜!
「仲父若要去,便去吧。」嬴政到底還是給了呂不韋許可。
呂不韋躬身離去。
嬴政看向了被呂不韋帶進來的李斯,「你就是舍人李斯?」
因為與鄭國的事情在前,現在的嬴政對于從別的國家來的人已經不那麼信任了,他的語氣听起來可不善。
李斯的長相只是一般,但他這個郡小吏卻在荀卿門下燻陶出了一種獨特的儒雅氣質,加之與韓非攀比久了,舉止之間也帶了點貴族姿態,看著就不凡。
李斯是個精明人,或許對于在帝王心術方面不如韓非,但已經是遠超常人了,用來揣摩剛剛登基的嬴政是完全沒問題的。
「是,在下就是李斯。」李斯從容地答道。
嬴政不耐地問道︰「你可有什麼事需告知寡人?」
李斯做了一輯道︰「斯想請問王上三個問題。」
嬴政道︰「說。」
李斯當下就開口問道︰「王上可想過吞並韓國?」
這問題李斯本就知道答案才對,嬴政略一皺眉,然後點了點頭。
李斯又問︰「王上可想吞並趙國、魏國?」
嬴政雖然疑惑,卻還是點頭了。趙國和秦國已經是勢不兩立,再加上三晉本是一家,韓趙魏是肯定要解決掉的。
李斯再問︰「那麼晚上可想吞並楚國、燕國、齊國?」
楚國與秦國的關系還是比較好的,但因為兩國接壤,矛盾自是不會少。而燕國、齊國距離秦國最遠,又不接壤,按說與秦國是沒有什麼直接沖突的。
嬴政听到李斯的這個問題,陷入了沉思。
如果他在位期間秦國滅掉了韓趙魏,那就已經是很大的功績了,如果還能滅掉楚燕齊,那豈不是像最初的周天子一樣一統天下了?
嬴政的腦中突然冒出了一句話。
「您將是天下的主人。」
這是葉煜曾經對他說的,卻被他當做是奉承遺忘了。
如今想起,心中忽然產生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熾熱感。
天下的主人……
嬴政被這個詞所吸引。
為什麼各諸侯最後紛紛稱王?不正是都想做那天下的主人嗎?
突然茅塞頓開地嬴政坐直了身體,他放下了對鄭國的怒火,燃起了雄心壯志,在他那尚且年幼的身形上,仿佛能看到一個正值壯年雄心勃勃的帝王的雛形。
他看著李斯,第三次點了頭,這一次更重更堅定。
但李斯這時候卻說道︰「斯的問題已經問完了,請允許斯告辭。」
嬴政愕然,忙問道︰「先生這就走了?」
他甚至下意識對李斯改變了稱呼。
李斯低下頭時的眼中劃過了滿意的神情,不過再抬起來的時候依舊是那麼淡然,「是的,既然王上已經有了吞並六國的打算,斯也將吞並六國的順序告訴了王上,那麼斯也無需留下了。」
他這般瀟灑的高人做派,看起來就是個賢人,而嬴政也被迷惑了。
嬴政站起身來,繞過幾案,在李斯面前坐下,「還請先生仔細與我說說。」
這本就是李斯的目的,在注意到嬴政因為鄭國的事情對其他國家的來人都產生戒心之後,他果斷地放棄了自己原來的打算,選擇了引嬴政主動詢問他。
簡單推月兌一番之後,李斯答應了嬴政的要求,「王上是好學之人,既如此,斯也就細細與王上說說了。」
嬴政挺直了背脊,不顧他坐了幾個時辰已經有些酸麻的腿,做出了認真傾听的模樣。
「韓國的國土比起昔日已是十不存一,又是我秦國東向的必經之地,自是要第一個吞並。吞並韓國之後,能威懾其他的國家,使其他的國家不敢輕易對強秦動手,不過趙國一定會對我們發起攻擊,所以第二個要吞並的就是趙國。趙國的力量強大,又與韓國源自一家,我們不能讓他們發展起來,不然一定會成為我們秦國的心月復大患。第三個吞並的國家,就是魏國,魏王昏庸,不用賢臣,魏國早已不足為懼。」
嬴政深以為然,「那麼為什麼先滅楚燕而不是先滅齊呢?」
李斯道︰「斯在年在齊國求學,見過齊國的景象,他們與五國離心,與我們交好,因此,便是我們把五國全部吞並了,齊國也不會伸出援助之手,不妨將齊國留到最後。」
嬴政認可了,又問道︰「先生出生楚國,卻願意讓秦國滅掉楚國嗎?」
李斯朝他一拜道︰「我從老師那里學到的是輔佐帝王的本事,可是楚國卻沒有那個能力,所以我才會來到秦國,因為我認為至于強大的秦國才能統一天下,只有您才能成為我所輔佐的帝王。」
這話有點奉承的感覺,不過卻與尋常的溜須拍馬不同,至少是真話,所以嬴政相信了。
「那麼先生認為,我應該如何處置間諜鄭國呢?」
李斯沉吟片刻道︰「鄭國觸犯了秦國的法律,應當受到處罰,可是水渠之事于秦國有益,所以我認為應當先讓他把水渠建好,這是韓王給他的命令,然後再依照秦國對間諜的法律來處罰他。」
「善!」嬴政也滿意這個結果,他對李斯說道︰「我認為先生是個有賢才的人,您可願任長史一職?」
李斯又拜道︰「斯必當盡力效忠秦國。」
因為李斯的出現,待第二日朝中有人懷疑從其他國家來的賓客,要求將外來的人都逐走的時候,嬴政並沒有像歷史上一樣同意,而是當場駁回,並且繼續任用鄭國。
***
李斯升官了,可葉煜還是個郎中。
不過葉煜可以一點也不嫉妒,他還買了幾壇美酒來給李斯慶祝。
「恭喜通古了。」他面帶喜色地說道。這些日子以來,他和李斯的關系很好,此時自然也是由衷為李斯高興。
待兩人快把酒喝光之時,葉煜突然說道︰「通古都升官了,不知何時我才能升官啊。」他不過是隨口感嘆一句罷了。
李斯喝下樽中的酒,微微笑道︰「我想很快就行了。」
但是實際上,葉煜不僅還沒拜托呂不韋升官,還遇到了一件更大的麻煩事。
魏國來使了。
所有人都很疑惑,魏國為什麼這個時候派使者過來求和,就算動作沒有韓國那麼快吧,也不至于到了現在才來吧。先前不來現在才來,難道是魏國內部出了什麼事?
但是一查,大家卻發現,魏國根本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啊,魏王沒死,信陵君也沒死,魏王也沒有親近什麼新的臣子,那麼魏國到底是來干什麼的呢?
總不至于是幫韓國說情的吧?
魏國當然不會來幫韓說情的,他們看起來真的就是來求和的,還特地獻上了他們魏國的一個美人。
這個美人是鄭姬,據說是昔日鄭公的後人,鄭國被韓國滅了之後她的祖先就流轉到了魏國生活。
魏國也沒有像韓國那樣說要做鄭姬做王後,人家的態度擺的很明白,鄭姬就是送給你們的,收做什麼他們根本不在意。
直到臨走前,那魏使才稍稍透露出了一點風聲。
「不知鄭姬可否與葉郎中媲美?」
在朝上的大臣們都是見過葉煜的模樣的,他們並不覺的鄭姬比葉煜更美,盡管葉煜是個不折不扣的男人。
可凡是有些門道的大臣早就打探出了葉煜的來歷,這時候听魏使這麼一說,一下子就知曉了魏國的真正目的。
但在事後听說了這件事,並且也明白了魏使意思的葉煜卻因此而慌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