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講道理,三福晉是無辜的,她本來就是高貴冷艷的人設,大概是出自同宗的關系,她和四貝勒府董鄂格格有點像。在自家爺們跟前很有情趣,在康熙或者榮妃跟前也是知書達理,對妯娌就有些愛理不理,遇上身份低一級的更是不用正眼瞧。

上屆大選董鄂家顏面盡掃,三福晉惱恨族妹不長眼,放著堂堂九福晉不做自甘墮落也要跟著老四,偏偏她沒看出這里頭有真情在。你說老九不好,可老四又好到哪兒去?

老四把戶部的公務看得比自家婆娘還重要,忙起來都懶得踏足後院,情啊愛啊更是同他不沾邊,這些年沒見他特別喜歡誰,對後院幾個格格都很淡,福晉那頭倒是給足了尊重,可董鄂氏進門又不是去做嫡福晉的,她連側福晉也沒撈到一個,這麼好的出身,結果同李氏宋氏等人平級……簡直丟人。

再說老九,寶珠嫁過去之前,京中貴女都覺得胤不是良配,他身份貴重,顏色更是出眾,在成年皇子當眾屬一等一的俊,就是因為太俊了,總給人一種靠不住的感覺。他人聰明,就是不務正業,不見他把心思用在正道上,整天帶著老十听曲兒,斗雞,賭牌也是一把好手,頭兩年他在興隆賭坊連贏十好幾把,險些讓東家輸掉褲衩。

這人滿身邪氣,對待字閨中的八旗貴女而言他有致命的吸引力,只怕沒見過,見過你就念念不忘。

听說皇上再給他挑嫡福晉,高門旺族的當家太太都很糾結。

嫁給皇阿哥是天大的福氣,可對方是胤……就怕閨女降不住他,嫁過去以淚洗面。

听說皇上相中了董鄂七十之女,董鄂家還是很高興的,只盼三九相互扶持,哪怕他倆不成事,兩位四妃所出的皇阿哥也能給董鄂家帶來莫大的好處。

嫁給胤祉好些年,三福晉比娘家那頭更了解老九,這樁親事她是很支持的,照自家爺的說法,老九是混賬些,他的脾氣誰都拿捏不好,前頭還在生氣,轉身又樂起來,喜怒來得快。縱使如此,只要能叫他放在心上,他怎麼也能護你周全,老十不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胤祉還同自家福晉說過,等她族妹嫁過來,叫她好生攻一攻心,哪怕吃點苦頭也得把老九拿下。

他們幫著出主意想法子,結果換來什麼?董鄂氏在宮里頭鬧了一場,高高興興往老四府上去了,以不上台面的格格身份。

格格是什麼?

就是媵妾。

當然禍根在她們自己人身上,也難免遷怒白撿了好處的富察家,尤其富察家還欠揍得很,滿門男丁全是一個樣,臉上寫滿了嫌棄,一副誰稀罕誰嫁,咱們不賣閨女的樣兒……看了就能讓你恨得牙癢癢。

鬧出這事之前,兩家的關系就沒好過,之後干了好幾場,等于說把不痛快都擺在明面上來了。

老三和老九關系不遠不近,從前沒多好,如今也沒多壞,瞧著還成。倒是兩家的福晉,任誰都知道她們相互不待見,所以說三福晉就是例行一找碴,哪知道稀里糊涂拉了波仇恨。

當日去九貝勒府做客的福晉不會怪自己不相信五福晉所言故而忘了正事,人嘛,總會習慣性為自己洗白,因此,三福晉就為大家伙兒背了鍋。

本來覺得像九福晉那麼和氣的人,想再見她一面應該不難,等意識到自己想岔了,她們就不由得心疼起錯過的大好機會,在心里頭抱怨董鄂家淨是攪屎棍,就會坑人。

在心里抱怨還算客氣,也有性子潑辣的,半點不怕傳出去讓三福晉听見,直接把不滿放在台面上來。

比如康親王崇安的福晉,就在幾位親王福晉小聚的時候說了,董鄂家的格格真不怎麼上台面,眼瞎不說,那性子任誰也不敢恭維。又說胤陰差陽錯娶回富察氏才是上天眷顧,妻賢夫禍少,攤上那等不消停的,真是造了孽了。

康親王是什麼來頭呢?

他是老康親王椿泰的兒子,才襲爵沒兩年。

椿泰則是杰書第五子,再往上可追溯到太/祖第二子禮親王代善。

最近幾年,他們這一支在朝堂上存在感稍弱,可到底是世襲罔替的親王爵,地位超然。作為代善的子孫,這一家子什麼大風大浪沒經過?歷數幾代不倒,並不怕什麼三福晉。

當今聖上是個厲害角色,他親政之後快速的將權力收攏在自己手中,親王郡王看似爵位高,除非自身能力格外強,他們手上通常沒太多實權。正因為這些人威脅不到皇權,皇帝樂得敬著他們,對宗室長輩或者平輩都很客氣。

這樣就夠了,夠親王福晉懟天懟地。

康親王福晉當著不少人的面兒噴了董鄂家,說他們不會養女兒,這事立刻就傳開了,眾福晉都听了一耳朵,三福晉也知道,她狠狠氣了一場,那又怎麼樣?她還能噴回去?

她要是真噴回去,回頭這位親王福晉就能進宮去哭訴,她男人她兒子也能跟馬斯喀學一手,找皇帝賣慘去。

先說說祖宗,為大清朝做過多少貢獻,對皇帝如何忠心耿耿,到如今隨便什麼人都能糟蹋他,這親王當著有什麼意思,還不如做個庶民……諸如此類的套路他們用得很順手,真這麼鬧一場,回頭胤祉就要挨說。

寒心啊!可不就是寒了宗室的心嗎?

就算康熙看了幾大親王也很牙酸,你在心里酸一酸就得了,當面捧著點,別搞事。

那幾家哪怕看起來關系不怎麼樣,其實是綁在一起的,有個詞叫唇亡齒寒,今天康親王遭了冷遇,明天就可以是肅親王或者莊親王。還是那句話,同樣是世襲罔替的親王府,你憑什麼覺得他倒了霉你就能好?

所以說,這幾家的關系微妙得很,其實也沒多好,互相掐起來是經常有的事,關鍵時候又特別團結,很知道怎麼維護自己的權益。

這一伙人,你牽一發必定動全身,康熙覺得吧,他們哪怕不學無術了點游手好閑了點,左右還算安分,也沒什麼不臣之心,既如此,就當養了一群吃白飯的,關鍵時刻還能派上用場。

皇帝很多決策都需要宗室的支持,你對他好點,遲早能收回本來。

這個道理康熙早就想明白了,眾皇子心里也門清,三福晉憋著一肚子火,胤祉也就是讓跟前伺候的送了幾樣玩意兒到福晉跟前,勸她消消氣,別作死。

以董鄂氏的身份,她說寶珠兩句是沒啥,畢竟是做嫂嫂的,只要不太過分,胤祉不會插手女眷的事。

康親王府就不一樣了,哪怕老三沒什麼野心,不需要這群人支持,他也不想給自己找事。

這位親王福晉在噴完董鄂家之後,就給寶珠遞了帖子,說她當日與九福晉一見如故,沒聊夠呢,又心想禮尚往來才是相處之道,就想簡單擺一桌,請九福晉去康親王府坐坐。

同時遞過來的還有兩張帖子,一張出自大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她寫得特別耿直,說自己娘家兄弟娶了福晉有好些年都沒生下嫡子,就想沾一沾寶珠的光。上頭也說,她學不來那套彎彎繞繞的,只盼能得個準話,看成不成吧。

寶珠想了想,送回書信一封,說很樂意白蹭一頓,只是自覺沒那本事給人捎去福氣,只怕她們想太多,回頭要失望。

伊爾根覺羅氏就喜歡和爽快人說話,也傳回一句,說她娘家弟妹年年上好幾回廟,添了不知道多少香油錢也沒求來,擺明是盡人事听天命,成不成總得努力一把,哪怕最後還是沒懷上也怪不到誰身上。

既然說清楚了,寶珠只當是妯娌小聚,很痛快約了時間。

她打開最後一張帖子,這張是娘家那頭送來的,說是娘家也不確切,也就是一個姓,可說是族親,仔細算算已經出了五服的。從前沒太多往來,看到這張帖子寶珠還仔細想了想,險些沒記起這是誰,還是天冬提醒說︰「福晉四年前見過她一面,在李榮保大人府上。」

她還是沒多少印象,天冬又說︰「那位格格早一屆選秀被撂了牌子,央著李榮保夫人牽線,听說嫁了個四品官員,當時是去看人的,恰巧讓咱們撞上。」

不是四品,是從四品,因為時日尚短,從她相看好嫁過去到今天官階還是一動不動的。

本來富察家女兒不愁嫁,她們能生並且大多旺夫,哪怕是旁系出身,也能尋個好人,這位格格打破了傳統,別人連生兒子,她連生閨女。

閨女吧,放在富察家,那是心肝,誰都稀罕。

她一開始也稀罕,架不住太能生,當年就嫁出去,往後每年一朵金花……眼看就要湊出大四喜了,想來蹭蹭寶珠的喜氣也不稀罕,寶珠一胎仨兒子,這是怎樣傳統的富察氏女,真沒墮娘家威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