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支持正版哦,謝謝~~因為是在鄉下,幾乎沒有**而言,五月家的那點事情,學校的老師也都知道,因此對她帶著妹妹來上學也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是同桌的張小山卻壞得很,每次都要趁她不注意踢七月一腳,或是擰她一下。小七月卻知道自己的立場,看見張小山就遠遠地躲開,不小心被他欺負了,也絕不哭泣。她小小年紀就知道不能因為自己而讓姐姐為難,也怕自己哭了以後,就再也沒辦法來姐姐的教室了。
那兩年里,姐妹二人走在路上,總會有人在背後說︰「剛剛過去的那兩個,看見了沒?爸爸偷人,媽媽跑了。爸爸的錢被相好的騙光了,這兩個可憐哪,上輩子不知道造了什麼孽——」這話必定是知情人說給不知情的人听的,嘴里說著可憐,卻听不出對姐妹二人有一絲一毫的同情,幸災樂禍的意味卻是掩都掩不住。
她們出去玩耍,大人們看到她們,趕緊就把小孩子趕回家去,以避免自己小孩子和她們接觸。別的人也就罷了,連當初促成她爸媽婚事的媒人也都是這樣。某一次,她帶著妹妹經過這媒人門口,媒人大概又說成了一門婚事,正笑嘻嘻地在門口給一群小孩子發放糖果吃。
七月終究還小,小孩子沒有不喜歡糖果的,于是也湊過去,等著人家發給她,那媒人發放了一圈,卻獨獨漏了她姐妹二人,可說是無視姐妹二人的存在。但要說她沒有看見眼前五月和七月,又怎麼可能?
外人終究是外人,閑言碎語也只有由著他們去說了,畢竟,連自己家的人也都指望不上,又憑什麼去指責不相干的外人呢?
五月至今都還記得一件事情,也還是她上二年級時的事。那是平平常常的一天,只是天氣不大好。快放學前,她接了妹妹七月到自己的教室,沒過多久,然後就雷聲轟鳴,雨落如注。等到放學的時間,雨卻越下越大,絲毫沒有停下的跡象。別的同學們都被家人陸陸續續的接走了,她家自然是沒有人來接的,她早上也沒有想到帶傘,只好和七月手挽手站在雨簾後面傻傻地等著雨停。
兩姐妹正呆站著,忽然看見女乃女乃手里擎著一把傘從遠處急急走來,五月一喜,張口就要叫喚自己和妹妹在這里時,忽然看見一群嘰嘰喳喳的小朋友里面竄出堂弟的身影。堂弟是二叔家的兒子,因為是鐘家唯一的孫子,所以最受鐘女乃女乃的喜愛。
鐘女乃女乃把孫子拉到傘下,仔細給他擦了頭和臉,叮囑他不要踩水坑,要他小心不要被雨水淋到,因為被一個經過的家長提醒,不好再裝看不見兩個孫女了,所以只能回頭,向兩個孫女揮了揮手,說︰「你兩個再等一等,等雨小了的時候再回去——」話說完,領著孫子,撐著一把傘又急急地遠去了。
五月想著女乃女乃送完堂弟回去,也許會來接自己和妹妹,或者是叫人幫忙帶把傘過來,但是一等再等,身邊的同學都走光了,還是沒有任何人來。實在沒有辦法,只得咬了牙,把自己外套月兌下,姐妹二人披在頭上,一路淋雨跑回了家。
其實說起來,這不過是一件極小的事情,五月從小就知道自己和妹妹不為女乃女乃所喜愛,所以也不敢對她有所期望,沒有期望,也就不存在失望一說。只是不知為什麼,這件事情竟然記得極深極牢,十幾年過去了,都沒能忘掉女乃女乃領著堂弟遠去的背影。實在是想不通。
總之,姐妹二人那時還不能完全理解「歧視」這二字的含義,但卻從別人奇怪的眼光中察覺出自己是不受歡迎的孩子。所幸,姐妹兩個一天到晚忙個不停,洗衣做飯做作業,根本無暇玩耍,倒省的出去看別人的臉色,被別人當做笑話。
家里的做飯洗衣打掃都是姐妹兩個人做,有時五月做作業來不及,七月就去廚房幫忙干活,她的個頭不比灶頭高,但是一段時間下來,她也成了熟手。淘米、洗菜,燒火,四歲的七月沒有做不來的。
小孩子正是長身體貪睡的時候,姐妹二人偶爾早晨起來晚了,哪怕上學要遲到了,也還是要先為爸爸煮好飯才能走,否則爸爸晚睡起來沒飯吃要發火摔東西的。飯要是做多了,兩姐妹來不及吃,就得盛兩碗出來藏到爸爸看不見的地方去,爸爸要是看到她們沒吃飯就去上學,回來又是一頓打。他倒不是心疼她們,而是怕別人說他讓兩個孩子餓肚子。
這個時候的爸爸身上可以稱之為愛心的東西可說是沒有,但是在外面卻要面子的很,因為越是沒有本事的人就越要面子,畢竟,他們一無所有,就只剩一張臉面了。如果他被人拐彎抹角地暗諷,說他對兩個女兒不聞不問時,他回來必定要摔盤子砸碗,罰她兩個的跪,最後喝問︰「這個家里是誰養活你們的?!」
五月和七月就跪在地上,眼淚汪汪地說︰「是爸爸。爸爸最好。」爸爸這才會滿意。
爸爸有時醉得厲害,還要她兩個說媽媽的壞話,她兩個怕爸爸怕到骨頭里,唯獨在這一件事上不肯听爸爸的,哪怕被打死,也絕不說媽媽一句不是。
在外面看別人的白眼啦,遭受爸爸的打罵苛責啦,在家里吃的這些苦啦,其實這些對五月來說都不是最難熬的。對五月來說,最難熬的是每學期交學費的時候。
學校為了獎勵學生們早點交學費,就會準備一些諸如筆記本啦圓珠筆啦之類的小獎品給前幾名的積極學生發放。五月也想要,但卻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非但如此,她開頭幾天甚至都不敢和爸爸開口,直拖到最後幾天,老師也忍不住說︰「有的同學,你們是不是忘了交學費了?早交也要交,晚交也要交,我問你,拖下去就能免掉了嗎?麻煩你們自覺一點,不要讓老師工作難做。」
五月當然知道老師其實是在說自己,道理她都明白,可是想想提起學費二字時爸爸的怒火,七歲的五月的心里就愁得要命。
每次都是瞅準爸爸沒有喝醉且臉上有一絲兒笑意的時候,小心翼翼地、帶著些討好的意味跟爸爸說︰「爸爸,我要交學費了……」
剛剛臉上還有笑意的爸爸馬上就換作一臉陰沉,好的時候就把門一摔,揚長而去,或是出去接著喝酒,或是進房間倒頭睡下。不好的時候,就一腳踢到她身上去,大罵︰「你兩個討債鬼!我怎麼生了你這兩個討債鬼!我上輩子欠了你們!」連尚且懵懂的七月都要捎帶上。
要不到學費時,她放學後不願意回家,就和七月肩並肩地坐在學校附近的小路旁,看著夕陽漸漸西下,她嘆息一聲,七月也跟著嘆息一聲。那種無助又煎熬的感覺,即便許多年過去之後,她都還清清楚楚地記得。
多數人對于童年的回憶,大都是美好而甜蜜的,但對于五月而言,她的童年除了憂愁,還是憂愁。她那時想的最多的就是︰要是能讓我快點長大,要是媽媽能夠回家,哪怕讓我少活幾年,早早死去也行啊。
至于她,她顧不得听她爹那番的道理,也無暇去看院中堆放的那些東西啦。她跑到後院,從井里打了新鮮冰涼的井水上來,把臉浸進去,洗了又洗,泡了又泡。
她家人著實愁了好幾天,後見溫家二少沒有來作怪,竟然又都漸漸地放了心。她一家子人膽兒小,心卻大。你一句「不打緊,皇天菩薩在上,姓溫的敢大白天日的來搶人?咱家兩個兒子是白養的?」我一句「咱們這小燈鎮是個沒王法的地兒麼?怕他怎地?」車 轆話翻來覆去地說。
最後她爹又總結說︰好在女兒即將要與羅秀才成親,等神不知鬼不覺地嫁到了羅家,待那鳳樓察覺時,只怕女兒與羅秀才連小女圭女圭都抱上了,姓溫的也就只好撒手撂開了。至于這些聘禮,到時一文不少地還給他便是。
如此相互寬慰著開解著,後來竟漸漸地不將溫家二少強下聘禮這檔子事放在眼里了。
幾日過後,到了成親的日子,羅秀才率了迎親隊伍來了。雖說迎親的隊伍,但稀稀拉拉的也沒幾個人,大紅花轎卻是嶄嶄新的,五大三粗的喜娘也跟來了一個。
那一天,天還不亮,她就被拽起了床。天邊還掛著一輪殘月,說紅不紅,說黃不黃的,倒有點像是滲著紅油的咸鴨蛋。咸鴨蛋她也愛吃,但她更愛吃水鋪蛋,多放點糖,要是再加點酒釀,那就更好了。
她昨夜和大嫂的娘家妹妹小滿說了半夜的話,沒睡夠,這時腦子里便有些迷糊,只得由著她娘和嫂子們一通折騰,等收拾穿戴完畢,阿娘又親手煮了一碗芝麻餡兒的湯圓給她吃下去,絮絮叨叨交代了好些話,拉著她的手淌了好些淚,說︰「我的兒,咱們鐘家好不容易嫁一回女,大喜的事情,本想風風光光操辦上一回……如今卻不敢張揚,親戚們都沒敢請全,鎮上人也不知道咱們家要辦喜事……妹妹呀,我的兒,真是委屈你了!」
她的心思卻不在這些排場上面。一碗湯圓只有六只,個頭又不大,僅吃了個半飽,正琢磨著是否能夠跟阿娘要些點心揣在懷里以備萬一時,她養的花點子貓也不知從哪里竄過來,猛地撲到她身上去,像是知道她要遠離一般。她心里舍不得花點子貓,眼淚也就滴滴答答地落了下來。
阿娘才嗦完,輪到她娘說話了,她娘說這婚事辦得馬虎,似乎有點說不過去,但是也沒有辦法。又交代她晚上就寢前,一定要仔細看床下窗外有沒有鬧洞房的人藏著,以防被人看了笑話去。還說︰「我當年和你爹成親都過了半個月,半夜里都還有促狹鬼蹲在咱家窗下偷听,這且不算,听完,臨走時,還要往咱家房頂上丟石子兒,往窗紙上糊泥巴,氣得我……我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