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最後兩個政治牛人慈禧和張之洞,都意外的落下了帷幕,誰都知道,這大清朝是真的亡了。
「仔細想想,老佛爺其實還是做了不少好事的。」有人嘆息。
「呸!要不是慈禧誤國,我天(朝)上國會這樣?」有人鄙視。
新朝踩舊朝,活人罵死人,這是華夏特色,將所有的錯誤都歸結到死人身上,活著的人就干淨了。
反正死人又不會從棺材里跳出來反駁。
慈禧的名聲,立馬變得臭不可聞了。
胡靈珊反倒嘆了口氣,有種英雄寂寞的感覺。
能稱得上對手的,全部掛了,剩下的人實在不夠瞧。
「傳朕的旨意,讓其余各地立刻投降,一個月後,凡是不降的,全部殺了。」
嚴復點頭,現在必須用最快的速度統一華夏,調集資源,與歐洲白人決一死戰。
「糧食上只怕有些不足。」有官員道。
幾千萬流民,就是幾千萬張嘴,再怎麼安排去挖礦,也是要吃飯的。
「去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地收購糧食。」胡靈珊真心肉疼,白花花的銀子像流水一樣出去了。
可惜種植高產作物並不怎麼順利,民間對種番薯毫無動力。
「朕能不能編一個神仙托夢的故事,讓百姓一起種番薯?」胡靈珊開始動歪腦筋。
嚴復等人鄙視,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年代了,這一套未必這麼好使,特別實在災荒後搞這一手,太容易讓人產生聯想,有作用才怪。
那就只能是苦苦熬過去了。
「天下的根本問題,還是吃飽飯啊。」胡靈珊無奈的道,今後還是要興建水利,開墾荒田。
以農為本,真是無奈又心酸。
「那人發來電報,說是願意投降。」嚴復道。
胡靈珊斜眼︰「上次叫他過來跟我,竟然不給面子,現在求上門,晚了!先交個投名狀再說。」
不過,要是這家伙投降,幾千萬難民就有更簡單的處理方式了。
……
滿洲。
幾千人擠在一個廣場上,吵吵鬧鬧的,什麼都听不清。
慈禧掛了,一堆宗室掛了,皇帝的位置忽然就空了出來,誰都想坐皇位試試。
「你丫的也有資格到這里來?」有個胖子鄙視身邊的瘦子。
瘦子反鄙視︰「你丫有資格,我就沒有?」都是偽劣產品,誰比誰高貴。
胖子氣呼呼的罵了幾句,終于沒能趕走瘦子,減少一個競爭對手。
廣場上幾千人,都姓愛新覺羅,但是,其實大多都沒有資格來爭皇位。
姓愛新覺羅的,其實未必就是王爺格格,滿清的皇族體系,是分成宗室和「覺羅」兩塊的,宗室是□□哈赤和他嫡親兄弟的後裔,「覺羅」也就是同姓的遠親了。
滿清300年的繁育,宗室和「覺羅」都有大約1W人。
皇位的誘惑下,誰肯放棄這難得的登天機會。
「都安靜!听老夫說。」有個老頭坐在高台上,用力的喊。
幾千人終于慢慢安靜。
「覺羅家的,都出去吧,皇位怎麼輪也輪不到你們的。」老頭一開口,就否決了半數人的機會。
「你少來這一套,你以為你是誰啊,你也就一個皇室旁支,就一個六品的小官,也配來主持帝位延續的大事,給爺滾下來。」有人大聲的喊。
有人贊同,有人反對,廣場上頓時又開始了激烈的爭吵。
台上的老頭氣白了臉,皇室有頭有臉的人都掛了,論資歷論血緣,誰還比他更有資格,一群不肖子孫,竟然敢無視長輩。
「大伙兒選幾個人出來,民主投票!」有人大聲的建議,既然誰都不服誰,不如聚成一團,推舉幾個有委威望的出來,少數服從多數。
幾個稍有地位,稍有錢財的人微笑著點頭。
只要搞民主投票,那麼皇帝就在他們幾個當中產生。
有人低聲的對身邊的人道︰「老大,他們人多,投票對我們不利。」
被稱作老大的人陰沉著臉,用力點頭。
他靠一張厚臉皮,好歹在北京天橋混出了點名聲,有那麼十幾個兄弟,但是,看現在圍著那些有錢人恭喜和諂媚的人,就知道這點小名聲,完全不能比。
「要民主,就干脆抓鬮,誰都有機會做皇帝。」有人大聲的喊。
這個荒謬的方式,獲得了更廣大的支持。
就算只有幾千分之一的機會,總比沒有得強。
誰知道天上的餡餅會不會掉下來砸在自己的腦袋上呢。
被稱作老大的人,和一群有錢人,同時臉色大變,大力反對。
「砰!」有人朝天放了一槍。
廣場上的人都安靜了下來,一齊望去。
上千個士兵將他們圍住,槍口指著他們。
「段祺瑞,你丫的想造反哪!」有眼尖的看見了士兵中的段祺瑞,立刻大聲的喝罵。
「小小一個漢人奴才,竟然敢拿槍指著一群皇室,信不信砍掉你丫的腦袋。」有人大罵。
「姓段的,還不跪下磕頭,不然爺滅了你全家。」有人冷笑。
段祺瑞啞然失笑。
「開火!」
「砰砰砰!」
慘呼聲中,幾千愛新覺羅家的後人中槍倒地。
血泊中,有人□□著咒罵︰「段祺瑞,你敢造反,老天爺會收拾你的,你全家不得好死。」
段祺瑞微笑著看著。
一隊士兵出列,在尸體上一一補刀,偶爾有裝死的人逃跑,被一槍擊斃。
「大人,各衙門已經清理完畢。」一個士兵匯報道。
段祺瑞點頭。
「通電全國,東北易幟。」
……
黑龍江某個軍營中。
「段祺瑞血洗了盛京,殺了所有皇室候選人,還殺了所有滿清官員?」有人低聲驚呼。
「不知道我家現在怎麼樣了?」有人大驚,他家可是盛京的。
「一定死了!」有人紅著眼大叫,他家是滿清小官,多半是屬于被殺的人當中了。
「弟兄們,段祺瑞反了大清,我們殺回去,干掉段祺瑞,拯救大清朝!」有人大聲的喊。
應者寥寥。
「你丫的就是一個傻子,連槍都沒有,難道拿刀和段祺瑞打?」有人大聲的鄙視,毫不示弱的和主戰派對視。
留在軍營中的,都是滿族士兵,都是在與日本血戰的時候,被強行拉來當得兵。
前段日子,段祺瑞說要調換新槍,把槍支彈藥全部收繳了了,只留下大刀長矛。
當時毫無疑心,現在才知道段祺瑞早有預謀。
「爺就不信,憑段祺瑞幾萬漢軍,還能在幾千萬滿人的地盤,翻了天了。」有人吐唾沫。
……
「敢于說一句段某壞話的,全殺了。」段祺瑞冷冷的下令。
幾萬漢人軍隊不能統治幾千萬滿人?
足夠了。
在大刀長矛的時代,30W滿人統治億萬漢人,在火器時代,幾萬漢人,足夠干掉所有滿人。
段祺瑞站在皇宮內的廢墟前,心里又是一陣殺氣狂涌。
這些滿人,竟然連先帝的遺骸,都來不及收理,就急急忙忙的爭奪皇位了嗎?
「來人,把在殿內的滿清宗室大臣的名單找出來,全家都殺了。」段祺瑞冷冷的下令。
然後,轉身又對著廢墟跪下,重重的磕了幾個頭。
「皇上,這些奴才大膽作亂,臣會殺了他們全家。」
慈禧是被胡靈珊干掉的?
華國的人能悄無聲息的混進皇宮,然後炸死滿殿君臣?
這種理由是一點都不在乎別人信不信啊。
段祺瑞輕易的偷偷抓了幾個大臣的家人,逼問出了真相。
眼看大富貴唾手可得,那些被炸死滿清大臣就從來沒有保密的意思,大老婆小老婆兒子們全都做好了升官發財的準備。
「臣是救不了大清了,但臣想試試,能不能保住陛下的最後一絲心血。」段祺瑞終于伏地大哭。
胡靈珊很快就要一統華夏了,連印度都要咬一口的野心家,怎麼可能放過滿洲。
只有投降。
但是,胡靈珊要段祺瑞交投名狀,段祺瑞別無選擇。
為了幾千萬滿族人能活下去,必須有幾萬愛新覺羅人和滿族官員死。
這些依然以為滿人是主子,漢人是奴才的皇室和滿族官員必須死。
段祺瑞只能求老天保佑,那些被刻意拿走了武器,留在邊境的滿人士兵,能理智的投降,要是他們也以為滿人必須做大爺,那麼,段祺瑞只能對這些曾經一起與日本人血戰的袍澤開槍。
……
武漢。
「張大人一生為國為民,我們必須以他為榜樣,繼續挑起這個華夏復興的大梁。」有人大聲的道。
其余人微笑著點頭。
華夏復興,關他們P事。但是,要是這麼投降了胡靈珊,那唯一的出路,就是解甲歸田做富家翁。
品嘗過權利的滋味,誰願意回去做平民,被一個村長大聲呵斥?
為了自己,必須血戰到底。
但繼續張之洞的遺志,高舉華夏文明的大旗,這個口號還是蠻好用的,至少那些學子個個熱血沸騰,恨不得與胡靈珊拼個你死我活。
「張大人的公子呢?」有人問。
要是能拉張之洞的兒子做傀儡,那就更妙了。
「個個都是糊涂蟲,扶不起的阿斗。」有去尋過張之洞的兒孫的人,用力的鄙視。
竟然就沒有一個肯出來做老大的,太不是抬舉了。
「你也太心慈手軟了。」另一個人鄙視。
老張已經掛了,不用給面子,隨便抓一個他的子孫出來,管他願不願意,軟禁在宅子里,只說傷心欲絕,不讓見外人,又有誰知道只是個傀儡。
「辜鴻銘護著呢。」有人提醒道。
「那老東西沒有兵權,怕什麼,敢礙事,一起殺了。」有人更鄙視。
這些道理誰都知道,但是,這里的人個個都是人精,誰願意出面做壞人?
最好是別人去抓了張之洞的子孫,別人去殺了辜鴻銘,別人去承擔了背主的惡名,自己得好處。
「胡靈珊的通電怎麼辦?」有人問,老張家怎麼樣都無所謂,但胡靈珊可是要殺人的。
「不用理她,她馬上就要和歐洲洋人開打了,幾千萬流民就夠她頭疼一陣子的,等有空想到我們,洋人就打過來了。」有人抓住了關鍵。
「對,只要我們深溝高壑,就是堅守不出,量胡靈珊也沒時間對付我們。」有人點贊。
張之洞的居處。
靈堂中哭聲一片。
辜鴻銘瞅瞅這宅院,嘆息,老張當了一輩子的官,依然是當官前的那些田地宅院,絲毫沒有貪污一分。
「不要哭了!」辜鴻銘眼看一群老張家的子孫,哭哭啼啼的止不住,厲聲喝道。
「湖廣現在不能待了,收拾了細軟,立刻與我去廣東。」
去廣東做什麼?
「出洋也好,隱姓埋名也好,投奔華國也好,海闊天空,怎麼也比留在湖廣,被人抓了當傀儡好。」辜鴻銘大罵,一群廢物,這點事都看不清。
好好的封疆大吏,好好的官N代,好好的土皇帝,好好的富貴,就這樣沒了?
有小輩立刻不忿︰「要是我爺爺不死,哪里有胡靈珊得意的時候,早收拾了胡靈珊這妖女了,湖廣天下一統,指日可待。」
「啪!」
辜鴻銘狠狠的抽了這個人一個耳光。
「腦子清醒點,張公要是斗得過胡靈珊,會有今日?老實的面對現實,能夠多活幾年!」
辜鴻銘惡狠狠的道,心里卻嘆息,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張之洞一代名臣,竟然有這些廢物子孫。
辜鴻銘不知道,越是身居高位,享受富貴的人,越是無法接受忽然之間一無所有。
他們只會沉迷在往事當中,每天歡樂的假設著沒有發生的事情,堅定地以為白日夢中的美好結果,就是必然發生的。
不願意面對現實的鴕鳥,哪里都有。
……
「湖廣竟然頑抗?」胡靈珊驚訝了幾秒鐘。
「幾個湖廣的將領說了,要麼繼續領軍,保持完成編制,要麼就開打。」官員匯報。
胡靈珊懂了,這是看準了華國將要面對歐洲的聯軍,需要保存實力,不能用于內耗,所以就開始提要求了。
留下他們軍閥割據,自立為王,對朝廷的號令愛听不听,地方法令高于朝廷法律,收稅收到100年後?
胡靈珊笑了︰「傳朕的旨意,這些人誅九族。」
楊廣是怎麼滅亡的,歷史記錄的清清楚楚,胡靈珊還沒傻到重復老楊家的道路。
「這些蠢貨,以為朕很高興滅了湖廣。」胡靈珊咬牙切齒,「朕才不想滅了湖廣呢,都是給逼的啊。」
嚴復對這種強調鄙視萬分,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賣乖。
胡博超用力點頭,唉,誰忒麼的想滅了湖廣啊。
華國的實力,早就可以進行國內擴張,但一直壓著不動,甚至不惜遠道打印度,都是以為了一個理由。
銀子和糧食。
打下了湖廣,或者打下了其余國內的地盤,華國就需要面對幾千萬需要吃飯需要穿衣的百姓。
什麼?吃飯穿衣是小問題,本來他們自己就能解決?
真是太幼稚了。
華夏一直以來高居不下的人口死亡率,真以為是打仗打死的?
沒有糧食,又拼命的生育,結果就是人越多,就越窮,越窮,就越生。饑餓,營養不良,疾病……然後,嬰兒夭折,婦孺餓死。
這才是華夏內地百姓生活的真相。
很大程度上,糧食限制了華夏文明的繼續發展。
胡靈珊幾年的時間,終于滿足了華夏最繁華的東南沿海地帶的糧食問題,完全做不到滿足華夏內地的百姓的糧食需求。
同為華國子民,沿海地帶豐衣足食,內地饑寒交迫?
這種不顧百姓死活,將百姓視作數據和功績的做法,胡靈珊做不出來,華國的革(命)志士做不出來。
除了糧食,還有更殘酷的經濟原因。
華國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華國遍地開花的工廠,繁榮的商業貿易上的,這些商品,去了哪里?
少部分去了東南亞,大部分去了華夏內地。
質量比內地好,價格比內地便宜,華國的產品輕易的佔據了國內市場。
揭開這些冠冕堂皇的專業用語,其實真相就是,華國不斷地用商品,在吸著內地的鮮血。
大量的內地銀子進入華國,變成更多的商品,再次進入內地掠奪銀子。
華國的技術封鎖,壓制了內地工商業興起的能力,毫無顧忌的吞噬著內地的銀子。
一旦成為華國的領土,技術封鎖自然而然的消失,面對同樣建立起工廠,同樣有新式產品的內地,短期內,胡靈珊將損失巨大的經濟來源。
站在胡靈珊的角度,簡直是倒貼銀子救百姓。
嚴復陶成章秋瑾等人對此歡欣鼓舞,華夏百姓共同富裕;胡靈珊好胡博超唉聲嘆氣,以後再也不是產品不愁賣了,要深度開發技術,深度挖掘市場了。
賺錢的黃金時代消失了。
「只是,和湖廣將領開打,會不會影響沿海的備戰?」有官員問道。
會,當然會。
但是,胡靈珊絕不會放任華夏名義上統一,實際上分裂。
「加大防御縱深,朕做好了沿海省份全滅的準備。」
不是有「美國流感」嗎?
胡靈珊從來沒有認為有了「美國流感」,英國德國就會從此完蛋,就不會有遠征軍打到華夏。
恰恰相反,胡靈珊認為,正因為了有了「美國流感」,華夏和歐洲的戰爭,或者黃種人和白種人的戰爭,將會慘烈無比。
……
「轟!」
大炮狂吼。
華國的軍隊,炮彈不要錢似的傾瀉,陣地很快就要失守了。
「胡靈珊瘋了!」湖廣某個將領大驚,必須考慮後路了。
幾百輛馬車,滿載著金銀珠寶,在一隊士兵的護送下,悄悄的溜出了城。
遠處,炮火繼續響著。
「嘿嘿,老子為毛要投降,打贏了;老子就是老大,打輸了,改名換姓繼續做富家翁。」將領冷笑,華夏這麼大,換個地方,誰認得他是誰。
要不是張之洞死得太快,完全來不及準備,這個將領早就把財產轉移到其他地方了。
「真是後悔啊,早知道,該全部投資到華國的。」將領後悔不已,在湖廣罵胡靈珊,在華國做富家翁,何其美好啊。
真是太短見了。
「砰!」
領頭的士兵掛。
一支華國的軍隊攔住去路。
「弟兄們,都是為了銀子賣命,這幾輛車里的銀子,就當是買路錢。」將領微笑著道。
華國的軍官微笑︰「我們錢也要,命也要。」
「砰砰砰!」
湖廣將領的隊伍全滅。
華國的軍官厲聲道︰「都聰明點,誰敢貪污,全家腦袋落地。」
有士兵笑著道︰「大人,打完這仗,我們的軍功都夠了,回去就能換良田換官位,誰腦子有病,安穩的日子不過,被皇上追殺萬年啊。」
其余士兵也笑,這個選擇太容易了。
城里,一群華國士兵踢開某間屋子的門,厲聲的道︰「反抗陛下者,誅滅九族。」
「砰砰砰!」
……
「胡靈珊太不講道理,說殺人就殺人!」武漢,幾個湖廣將領聚集在一起,一臉的哀怨。
胡靈珊連討價還價的余地都不給,太不講理了。
「依我看,我們還是趕緊逃吧。」
胡靈珊不顧大局,一心開打,湖廣是一定守不住的。
「逃?到了這個時候,你們才想到逃?」忽然屋外有人大笑。
「什麼人?」幾個將領大怒。
「砰砰砰!」
回答他們的是亂槍。
幾個將領掛。
「愚蠢!」認真的檢查尸體後,有人冷笑著,「立刻通電華國,我們撥亂反正。」
其余人看著尸體,微笑著點頭。
這幾個人都死了,他們就能避免和胡靈珊開打,腦袋是保住了。
說不定還能有些富貴。
「按照陛下的意思,殺了這些人的九族。」有人改口很快,立刻稱呼胡靈珊為陛下。
「是。」眾人毫不猶豫的道。
一個月內,湖廣的戰爭全面停止,各湖廣將領滅九族。
其余各省大佬驚恐無比。
「老夫幸好早就通電胡靈珊,願意下野,否則……」某個大佬後怕的道。
「幸好爹爹英明。」一直認為老頭子不該放棄大權的兒子,忽然就由衷的敬佩著。
想到那些對自己眼神怪怪的幕僚和手下,大佬的兒子忽然醒悟,這些人是在考慮拿他的腦袋,染紅帽子上的頂子。
「一群王八蛋,老子干掉你們。」大佬的兒子惡狠狠的罵,這是欺負他紈褲不懂事啊。
……
一群大佬紛紛表示願意投降,這是華夏統一在望了?
「百里者,半九十。」胡靈珊警告群臣,革(命)還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
「不再殺個幾十萬人,天下怎麼可能只有朕的聲音。」
嚴復陶成章一起點頭,微微有些恍惚,忽然之間,華夏就再次一統了,華夏人民終于有了崛起的機會。
「崛起?早著呢!」胡靈珊鄙視。
「農業,水利,工業,教育,道路,一大堆的問題,哪一個不搞個幾十年,才能有點樣子,朕可是已經沒錢了。」胡靈珊嘆息。
這回是真窮了。
賑災和撫恤銀子,就夠她喝一壺的了。
沒了戰爭,大力發展了民生,解決百姓的吃飯穿衣問題,華夏就崛起了?
胡靈珊瞅瞅歡欣鼓舞的手下們,默默搖頭。
那些被溺死的女嬰,那些被隨意賣了幾十文錢的女孩,那些被嫁給智障,換來兄長的媳婦的女子,那些以為男子才是家中的至尊,以為生了兒子才是完成人生使命的女子,一定不會認為華夏已經崛起。
那些以為士農工商,認識字的就是讀書人就是上等人,商人就是賤民,那些以為孔孟無敵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那些以為西學就是奇yin巧技,有辱聖人,那些以為墨子老莊都該束之高閣,不該與孔聖人並列的,一定不會認為華夏已經崛起了。
那些認為華夏人就是野蠻人,華夏人與狗不得入內,華夏人就是黑而瘦,華夏人根本無法建造工廠,華夏人根本不能成為合格的工人,華夏人就是低等種族的歐美人,一定不會認為華夏已經崛起了。
幾千年的華夏,換了多少王朝?多少人稱孤道寡?
胡靈珊的華國,不過是華夏歷史上又一個封建的落後的王朝而已。
這個華夏,和1890年胡靈珊張開眼楮,第一次打量這個世界的時候一樣,依然是那麼的丑陋。
唯一的區別,是胡靈珊終于可以大聲的說出她的想法,按照她的想法,要求這個世界作出改變。
「朕來了這個世界,朕要改變這個世界。」
胡靈珊在心里,緩緩的對自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