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54.第一百五十四章

元帝南遷後,沿用吳國舊城,在太初宮、昭明宮及苑城的基礎上修建宮城,名為建康城,又被稱作台城。

台城呈長方形,周長八里,仿洛陽宮建造,共有殿閣樓宇三千余間。兼有南地建築風格,繡闥雕甍,雕梁畫棟,極是精美。

主殿為太極殿,是舉辦朝會大典,天子處理政務和起居的場所。

殿後為顯陽殿,又稱椒房,是皇後長居宮室。

自庾皇後薨逝,殿內始終空虛。隨司馬奕被廢,司馬昱成為台城之主,後宮嬪妃都想入主顯陽,可惜天子不松口,無一人能得償所願。

太後居處名為長樂宮,仿造漢制。受條件所限,無論規模還是精美程度,都不及漢長樂宮半分,曾因亂軍損毀,褚太後入住時方才重建。

朝會結束後,司馬昱特意喚來桓容,欲攜其登輿,同往長樂宮。

「南康素來知禮,今日入宮,必往太後處。」

桓容暗中撇嘴,總覺得話中有話。不便深究,只能固辭輿車,堅決要求步行。

開玩笑,渣爹進出都要走路,他乘輿車算怎麼回事?

況且,不是尋常車輿,而是皇帝金輿,落在其他人眼中,想上天還是想上天?

親娘是晉室大長公主,身份尊貴,司馬昱授予尊榮無可厚非。

他到底姓桓,甭管對方出于好意還是歹意,哪怕是真心抬舉——雖說可能性很低,這份榮耀都要推辭,堅決不能接受。

「陛下厚愛,臣感激涕零。然宮中規矩如此,實不敢違。」

桓容拱手,作勢要跪到地上。

百官尚未全部離開,目睹此舉,不曉得內情,禁不住面露詫異。

司馬昱略有些尷尬,扶起桓容,令宦者抬走輿車,道︰「朕和阿奴一起。常日坐于殿中,也該活動活動。」

司馬昱相貌英俊,五十出頭的年紀,長髯飄于胸前,鬢發間摻雜銀絲。或許是注重養生之故,半點不顯老態,反而有幾分仙風道骨。

這就是真名士和冒牌貨的區別?

桓容暗中咬牙,堅決不承認,一時間腦袋進水,把自己罵了進去。

「阿奴早年游學會稽,拜于周氏大儒門下,朕亦有耳聞。」

司馬昱握住桓容右手,笑容溫和,語氣平緩,沒有半點君王的架子,猶如一個慈祥的長輩,遇上喜愛的小輩,真心的關懷幾句。

「陛下過譽,臣不敢當。」桓容垂首。

「當得。」司馬昱笑道,「大儒有言,阿奴良才美玉。朕亦以為,以阿奴之才,必成國之棟梁,他日建功立業,定能扛鼎華夏,匡扶正-統。」

桓容沒接話。

這話不好接。

良才美玉是贊賞,國之棟梁是拔高,扛鼎華夏、匡扶正-統?

不提他到沒到這個水準,也不提他胸懷何種志向,此刻敢點頭,絕對是一腳踩進陷坑。若是謙虛幾句,又顯得過于虛假,落在後世人眼中,「口是心非」四個字跑不掉。

與其說錯話掉坑里,不如閉口不言。

少說少錯,頂多落個「木訥」的評價。

當然,司馬昱不會相信他是真的木訥。但以桓容目前的處境,演技不太過關,唯有裝傻最安全。

兩人走在前面,時而談笑幾句。司馬曜跟在身後,壓下嫉恨之心,斟酌是否該同桓容交好。若是下定決心,又該從何處著手。

當真應驗南康公主所言,桓容壓根無需多費心思,憑借手中實力,旁人自會主動討好。

雨水漸停,空中陰雲散去,陽光蒸騰水汽,很快又變得悶熱起來。

好在長樂宮距太極殿不遠,又有宦者和宮婢撐起傘蓋,落下一片陰涼。換成西漢宮殿的規模,絕對會腳底走出水泡,冒出一身熱汗。

御駕行至長樂宮,早有宦者入內稟報。

彼時,南康公主乘坐的輿車停在殿前,十足顯眼。

司馬昱經過,對桓容眨了眨眼,就像在說︰如何,朕說得沒錯吧?

桓容愕然。

皇帝剛才眨眼了?

該說老帥哥依舊魅力無窮,還是這世界有點玄幻?

自穿-越以來,他發現真實的歷史人物和史書記載頗為不同,正如眼前的司馬昱,史稱「清虛寡欲,尤擅清談」,後四個字未能親眼證實,但這「清虛寡欲」實在值得商榷。

「拜見陛下。」

褚太後和南康公主迎出殿門。

按照身份,前者本無需如此。奈何司馬昱輩分更高,壓根不能遵從慣例。

皇帝是叔叔,太後是佷媳婦。

縱觀歷史,當真是少有。

兩人身後跟著四五名嬪妃,都是絹襖綢裙,梳著高髻。發上簪著類似的金釵,分量不小,論精致程度,遠不及南康公主和褚太後所戴。

晉朝延續魏制,對嬪妃和命婦的穿戴有嚴格規定。在宮外可以不遵守,偶爾愈矩,入宮則不行。尤其是皇後未立,椒房虛位以待,眾人更要嚴守規矩,不能讓旁人挑出半點錯來。

司馬昱向褚太後回禮,叫起眾人。

桓容上前半步,拱手揖禮。

司馬曜同時上前,行完禮默默退後。自司馬昱登位,為避嫌,他和褚太後的關系一直不近,甚至稱得上疏遠。

褚太後僅向司馬曜點了點頭,卻對桓容笑道︰「瓜兒來了,方才還同你母提起,這些時日也不見你入宮,別是有事耽擱。」

這番話乍听沒有什麼,細品卻能發現問題。

桓容口稱不敢,解釋道︰「回太後,臣昨日出城拜見家君,盡人子之道。」

剛見面就挖坑,桓容傻了才會往里跳。

外地官員歸京,需隔日上朝。但他事先遞過表書,請過假,三省一台都有記載,官面上挑不出理來。至于其他,一個「人子孝道」就能堵死。

身為人子,先去見親爹理所應當。肩扛「孝」字大旗,可謂無往不利。

不同意?

自可同桓大司馬去辯上一辯。

說一千道一萬,這位敢嗎?

話音落下,桓容恭敬站在一旁,不言不語,「老實」得讓人牙癢。

褚太後面上不顯,心中翻騰幾個來回,被堵得肝疼。

眼角余光掃過南康公主,後者正頷首輕笑。目光回視,笑容里帶著嘲諷,褚太後不由得怒氣上涌,險些再次昏倒。

「瓜兒孝心。」

四個字幾乎從牙縫里擠出,桓容權當沒听出背後之意,笑道︰「太後夸贊。」

褚太後︰「……」

她是夸他嗎?!

桓容抬起頭,他就當是。

南康公主笑容更盛,司馬昱咳嗽一聲,當先邁步走進殿內。

眾人這才意識到,光顧著看太後的熱鬧,天子竟被晾在門前,這可是大大的不敬。

「陛下恕罪!」

眾人簇擁著司馬昱走進內殿,茶湯糕點俱已備妥。

宦者宮婢侍立兩側,輕輕搖動宮扇,送來徐徐涼風,驅散殿中熱意。

司馬昱端起茶盞,僅是沾了沾唇就放到一邊。隨後笑道︰「臨近秋日,太後需當注意。朕聞日前喚了醫者?」

天子出言,太後謝過關懷,雖說對話有些別扭,殿中氣氛總算變得熱絡。

桓容正身端坐,手捧茶盞,和司馬昱一樣滴水不沾。留心听著雙方機鋒不斷,唇槍舌劍,互相捅刀,仿佛在觀賞一出大戲,看得津津有味。

南康公主略感到好笑,又有幾分悲涼無奈。

這就是晉室。

太後天子不和,除非一方退步,否則台城內永不會太平。

「阿母?」

「無事。」南康公主低聲道,「今日朝會可見到你父?」

「沒有。」桓容搖搖頭,「郗使君也不在。」

「郗景興呢?」

「見到了,沒來得及說話。我觀郗侍郎有幾分憂色。」

三言兩語道明情況,外人听不出端倪,南康公主細思片刻,心頭微動,緩緩現出一抹笑容。

如此看來,那老奴的情況確實不好。哪怕返回姑孰,怕也撐不了幾日。

兩人說話時,幾名淑儀都在打量桓容。

至于跟著來的司馬曜,正安靜的坐在李淑儀身側,全然充當背景。

「妾聞豐陽縣公十歲至會稽游學,拜于大儒門下,被贊良才美玉。今日當面,果真是傳言不虛。」徐淑儀當先開口。

她是司馬道福的生母,早年最得司馬昱喜愛。哪怕徐娘半老,依舊眉眼含-春,風韻猶存。

「可不是。」胡淑儀掩口輕笑,面容只能算清秀,聲音卻格外悅耳,仿佛二八少女,「世人常言謝氏郎君芝蘭玉樹,王氏郎君氣度非凡。今日得見小郎,亦是軒軒韶舉,夭矯不群。難怪日前被圍在秦淮河邊。」

「郎君大才槃槃,赴任不過一載,屢行善政,使得幽州民富兵強,百姓安居樂業,實乃非常之舉。」

王淑儀出身士族,為先王妃陪媵,頗有幾分見識。面容敦厚,語氣真誠,哪怕言辭略有夸張,也不會使人覺得尷尬。

「淑儀過獎。」

「哪里。」王淑儀笑了笑,見桓容面頰微紅,更生出幾分喜愛之意。

她早年也曾生子,得司馬昱取名天流,足見喜愛之意。可惜兒子未能熬過病痛,未序齒便夭折。王妃生下的世子也因犯錯幽禁,郁郁而終。

如果世子還在,或是天流還活著,哪里輪到一個婢奴得意!

想到李淑儀,王淑儀難免心塞,表情中帶出幾分。

偏偏有人不自覺,在這時開口︰「郎君有才有德,相貌出眾,可曾定下哪家女郎?」

這話問得著實粗魯,不只南康公主,連上首的司馬昱都皺起眉頭。

司馬曜動作稍慢,沒能攔住親娘。見司馬昱看過來,只能暗暗咬牙,小心的拽了一下李淑儀的衣袖,希望她能閉上嘴,千萬別在這個時候惹出麻煩。

桓容循聲看去,頓時一陣牙酸。

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淑儀?

之前沒見正臉,沖擊尚不算大。如今看得分明,不得不佩服司馬昱,這樣都能下得去手,連生兩兒一女,不能說口味太重,那就只能贊一聲「英雄」!

時下以白皙為美,李淑儀黑出段數,粉涂得再厚都沒用。僅是黑也就算了,五官又長得有些玄幻,不說出生時臉先著地,也是後天被門板拍了一下。

後世有人推斷,這位很可能有非洲血統,要麼就是印X等島國土著,如今來看,可能性的確不小。

「阿姨,莫要再說了。」

殿內氣氛微冷,司馬曜額頭冒汗,顧不得其他,低聲勸道︰「豐陽縣公的婚事自有長公主和父皇,阿姨還是……」

不等他說完,王淑儀和胡淑儀互看一眼,都是雙眼微涼,對桓容的終身大事很是「關心」。

李淑儀本意如何,暫時不好探明。兩人的意圖卻很明白,如果桓容尚未結親,自家女郎是否可以考慮?

之前有過「分歧」?

無礙,不過是小事。

結成姻親之後,過往都會煙消雲散。

最重要的是,如果將女郎送入桓府,對自家的好處不是一星半點。如非幾個公主年紀尚小,並且輩分不對,她們還不想便宜族中。

司馬道福能嫁入桓氏,和南康公主一樣,是出于政治考量。嫁的又是庶子,勉強可結為姻親。

桓容則不然。

他是南康公主親子,比幾個公主實打實的矮了一輩。結親的可能無限降低,幾乎趨近于零。

看透對方的打算,南康公主心中好笑。掃一眼司馬昱,見他沒有出言喝止,干脆長袖一振,不再給對方留面子,直言道︰「去歲,謝氏有結親之意,奈何巫士有言,我子不可過早結親,縱然遺憾也只能推了。」

「謝氏?」王淑儀蹙眉,「哪個謝氏?」

「建康城內還有哪個謝氏?」南康公主反問。

「莫非是陳郡謝氏?」

「自然。」

猶如驚雷劈下,殿中瞬間陷入寂靜。

陳郡謝氏?

王淑儀和胡淑儀雙眼瞪大,打好的月復稿再沒法出口。

她們想說南康公主胡謅,堂堂陳郡謝氏,如何會紆尊降貴和桓氏結親,還是主動登門?

仔細觀察南康公主的表情,底氣十足,壓根不似說謊。

霎時間,茫然、不甘、煩躁甚至郁憤一起涌上,滋味實在難言。

陳郡謝氏尚未達到頂峰,比太原王氏差上一截。然謝安聲名遠揚,又有謝玄等出眾郎君,早被視為頂級門閥。

同謝氏結親,幾人想都不敢想。

萬萬沒料到,謝氏會主動向桓容求親,而南康公主相信巫士之言,竟將這樣的好事拒了!

幾名淑儀驚色難掩,司馬昱和褚太後心情復雜。

司馬曜低下頭,想到自己未來的嫡妻人選,控制不住的攥緊雙拳,被妒火燒得紅了雙眼。

拋出這記驚雷,南康公主不再多言,任由對方去「消化」。

是否會消化不良?

與她何干?

這些人最好歇了心思,休想將什麼亂七八糟的都-塞-過來。以她們的家族背景,做個妾都是高抬,想為嫡妻?臉有多大?

桓容保持沉默,任由親娘抄刀子一通狠扎。

扎死扎傷隨意。

真把上頭那位惹急了,大不了帶著親娘離開建康。真能促成此事,他還要謝謝對方。

不過,為免麻煩,回去後需給謝兄送信,將事情解釋清楚。

既然將謝氏推出做擋箭牌,該給的好處必須給。他不認為謝安謝玄會計較,但謝氏族中總要給個交代。

如果被有心人利用,故意傳播流言,挑撥兩家的關系,絕對是得不償失,對今後的發展百害而無一利。

經過短暫沖擊,幾名淑儀品出味道,決口不提結親之事。話題轉到幽州商貨,尤其對西域市來的香料珠寶感興趣。

「听聞幽州有海商?」

「的確。」桓容頷首,轉向司馬昱,笑道,「海路初開,僅同扶南、林邑及天竺等國通商。彼尤喜花色艷麗的絲絹錦緞,常以犀角、象牙、琉璃、琥珀及彩寶香料市換。」

「然海上不比江河,一者需大船,船工均要熟手。二來風浪不定,如遇到大浪狂風,人船盡沒。」

「自商路開通以來,已有不下五艘海船沉沒,百余人不見蹤影。有商人船工僥幸被漁民所救,保住一條性命,整船貨物卻是落于海中,不得尋回。」

「另有亡命之徒專截海商,手段凶殘,甚于陸上賊匪。」

桓容侃侃而談,話題圍繞商業,半點不提政治。

眾人听得入神,殿中不聞雜音。

桓容說話十分有技巧,既言明海商之利,又表明其中危險,直言是用命來搏。明白告訴殿中之人,想要獲利,可以,但要做好葬身大海喂魚的準備。

換成士族豪強,桓容九成會換一種說法。

晉室?

鑒于之前的教訓,實在不想同對方有太多利益瓜葛。

不是他過于計較,實在是對方行事太不地道。

一船船的海鹽送入建康,每季的利潤不落分毫,隔三差五還有新鮮的海外方貨,結果呢?

該坑的照樣坑,差點坑去他的小命。

不能說司馬昱必定和褚太後一樣。然就經驗而言,小心駛得萬年船。與其今後撓頭,不如從源頭堵死。

桓容態度明白,王淑儀等人听不出端倪,司馬昱和褚太後卻是一清二楚。

兩人如何想,會不會認為他是心存不滿,桓容壓根不在乎。

參照渣爹,手中有權有錢,誰怕誰啊?

北地,豫州

秦玒傷勢漸愈,開始幫秦玸處理州內政務。劉媵問過良醫,確定兒子沒有大礙,便開始打點行裝,啟程返回西河。

同行兩隊甲士,並有一輛囚車。

車內是不成人樣的賀野斤,蜷縮成一團,四肢骨頭俱已折斷,偏偏沒有咽氣。

「哪能讓他輕易去死。」劉媵淺笑道,「總要帶回去給阿姊看一看,砍了腦袋掛上城牆,也好震懾宵小,順便和陰氏作伴。」

秦玒秦玸齊刷刷打個寒顫,愈發肯定,千萬別惹親娘,後果絕非尋常可以承受。

「快些回去吧。」劉媵坐在車上,雙眸微彎,紅唇飽滿,時而掃過囚車,眸光似寒風般凜冽。

西河郡

接到秦玒已無大礙,劉媵返程的消息,劉夫人松了一口氣。再看秦璟送來的絹布,又不免皺緊眉頭。

桓容對秦氏有恩,行冠禮,的確該送上一份厚禮。

按照阿崢所言,還需再添一枚玉釵。

這也沒什麼。

但是,鸞鳳釵?

劉夫人看了兩遍,無奈捏了捏眉心。

秦璟行事她一向放心,這次卻有些參不透。他難道不曉得鸞鳳釵不能隨便送?一旦送出,就有暗示聯姻之意?

是個女郎也就罷了。

可對方明明是個郎君!

劉夫人越想越是頭疼,只盼著劉媵能早點歸來,也好多個人商量,仔細分析一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