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343.第三百四十三章

九月西風興, 月冷露華凝。九娘經過福寧殿的時候不自覺地慢了下來。趙栩不在宮中,福寧殿的燈火稀落。殿門早閉,里頭一絲聲音也無。思君秋夜長, 一夜魂九升。不知此時洛水旁的他是在磋商軍情, 還是在批示京中送去的文書奏折。九娘胸口悶悶的有些脹痛酸澀,見到廣場上巡邏的殿前司軍士才又加快了步伐。惜蘭取出腰牌遞給那領頭之人。那人查驗了一下,恭恭敬敬地對著九娘行了一禮, 讓出道來, 也不多話, 親自護送她們直到慈寧殿大殿門口, 才又行了一禮迅速離開了。

慈寧殿的正殿大門已重新換過, 殿內里彌漫著安息香的馨香, 令人心平氣和。低垂的全新素色帷帳上斜斜投著昏黃的大片燈光。重陽節後, 糊著碧紗的木欞窗上換成了高麗紙,隱隱的暗紋如同山巒一般,綿延無際。大殿內絲毫看不出曾經的宮變之亂。向太後宮變後依然堅持住在慈寧殿, 外柔內剛的性子可見一斑。

楚尚宮笑著將九娘迎了進去︰「醫女在給殿下用方醫官教的法子針灸,娘娘在偏殿看著呢。九娘子稍等片刻。」

「不急, 前兩日楚姑姑送給我的那幾塊重陽糕甜而不膩,想著就覺得餓了。」九娘笑道。

楚尚宮抿唇笑了︰「娘子這是半夜來慈寧殿吃宵夜了?不如我把方子寫給你罷。」她轉頭就吩咐宮女去取重陽糕來。

「哪里好意思要姑姑的方子——」九娘笑道。

「好意思好意思的,還請娘子把你那橙釀蟹的方子換給我們慈寧殿吧,蘇州府送了一車貢湖蟹, 毛金肚白肥美得很, 個頭也大, 御廚說還能養上七八天,殿下和娘娘都最愛吃那個,今日娘娘還讓人寫信去問方醫官,不知殿下能否吃上一兩個解饞。」楚尚宮親手給九娘斟了茶,雙手奉上茶盞。

九娘接了茶盞,笑道︰「在方醫官口中,從來沒什麼不能吃的。我那方子沒什麼稀奇,明日就讓惜蘭送來就是。倒是蘇州那湖蟹做橙釀蟹可惜了,還是隔水蒸了蘸姜蓉陳醋,再配上溫的黃酒才好。」

說起螃蟹和黃酒,九娘想起中秋那夜趙栩的胡作非為,臉上緋紅,趕緊舉起茶盞,遮了半邊臉。

楚尚宮將重陽糕從食籃里取了出來︰「咿,娘子所言,倒和官家說的一樣。往年宮中將這湖蟹炸了吃或是做了橙釀蟹,官家總是搖頭說暴殄天物該蒸了才不損蟹肉甜美鮮香。」

九娘心中一甜,又有些替趙栩得意起來。這天底下,還有什麼是他不懂的呢,只有那一樁是不懂的,不懂卻比懂好上千萬倍。發現自己不小心想歪了去,她臉就更紅了。

趙栩的司寢女史進了大殿,對楚尚宮和九娘都行了禮︰「醫女施針已畢,殿下已經睡了。」兩個醫女也提著藥箱行了禮退了出去。

偏殿的屏風里,向太後正愛憐地看著剛剛入睡的趙梣。將養了幾十天,原先蒼白的小臉終于又紅潤起來,濃密重厚的睫毛在眼瞼下投落一片陰影。向太後伸出手指放在他鼻下,溫熱的呼吸之氣噴在她手指上,她長長地松了一口氣,將他放在枕邊的《孟子》拿了起來。

想到阿妧每日都會來慈寧殿陪趙梣一個時辰,如侍讀學士那般給他讀書,向太後不禁輕輕搖了搖頭,翻了幾頁,笑了起來,上頭密密麻麻地寫了許多注解,不少都是趙梣寫上去的。這孩子,都已經不是皇帝了,還听得滋滋有味的,也不知道哪里來的那許多問題,什麼都要問一個「為何」,也虧得阿妧極有耐心,也和那些板正的侍讀學士不同,說的道理連她听著也覺得生動有趣。

楚尚宮站在屏風邊,屈膝福了一福。向太後站了起來,又看看了床上已熟睡的趙梣,見他挺秀的小鼻子微微地一翕一翕著,才出了屏風,吩咐司寢女史夜里警醒一些,帶著一眾女史宮女回了正殿。

九娘吃了兩塊重陽糕,淨了手,見到向太後回來了,起身行禮。向太後笑著扶起她︰「這麼晚,阿妧莫不是來查十五郎的功課的?來,孟先生看看他今日寫的。」

九娘接過那本《孟在》,翻到今日要趙梣溫習之處,見上頭寫了不少注釋,比昨日的又多了好幾十字。她仔細看了看,笑道︰「殿下聰敏好學,舉一反三,著實可喜。但他傷勢未愈,還是要少動筆才好。」

向太後每日都听九娘夸趙梣,可每次听到心里還是喜滋滋的︰「是我不好,看著他那麼用功,不舍得攔他,明日若再這麼不听話,便不許他喝你炖的湯了。這孩子,聰明是比不上六郎和你一根手指頭的,開蒙也晚,好在知道勤奮苦學。今夜他背了好幾段書給我听,真是滾瓜爛熟的,好似將來要下考場似的。我這麼說他,他還來勁了,說自己將來定要去參加禮部試——」

向太後忽地臉上一熱,停了下來,嘆了一口氣︰「我真是老了,怎麼此次次說起十五郎就沒完沒了,真是瘌痢頭的兒子自家的好啊。阿妧可听煩了?」

九娘想道自己何嘗不是隨時隨地都想到趙栩,深有體會地彎起了水潤潤的杏眼︰「娘娘慈愛之心溢于言表,這是殿下的福氣。正因娘娘凱風之慈,殿下才有寒泉之心。」

向太後笑道︰「你和六郎一樣的甜嘴,盡挑我愛听的說。」

九娘笑道︰「六哥適才派飛奴送了信,大軍已經駐扎在洛陽的城東和城南,不少洛陽的官員都給六哥送了信,願意歸降。」

向太後嘆了一聲,雙手合十道︰「若能不動干戈收復洛陽,真是祖宗保佑了。這親生兄弟手足相殘,生靈涂炭,先帝在梓宮里怕也不安穩。只盼著趙棣能迷途知返,早日開城。」

「趙棣若能迷途知返,也不至于伙同張氏對太皇太後下毒手了。」九娘道︰「岐王殿下素來公正平和,因一個孝字不得已被困在洛陽。太皇太後崩後他便上表指出好幾處疑點。如今洛陽宮中設了詔獄,幾位尚宮和供奉官都受了刑,可見趙棣毫無悔意。娘娘若能去一封書信給岐王殿下,岐王殿下明白事理,應不會坐看趙棣這般胡作非為垂死掙扎。若能開城迎接王師,六哥的意思是對宗室概不追責,一切如舊。」

向太後沉吟了片刻,點了點頭︰「這是好事,雖然不少人也都是和太皇太後一樣,被趙棣所蒙蔽,畢竟身為宗室也不能免了謀逆之罪。難得六郎能這般大度赦免了他們的罪既往不咎,先帝泉下有知,定然欣慰有加。待我白紙黑字地寫給他們,他們有個倚仗才能安心迎接六郎。」

***

又過了幾天,蘇昉托孟彥弼送了信入宮,除了晚詞送出來的最新消息,還說了洛陽有人趕到百家巷求見了蘇瞻,蘇瞻隨即便去了趙府上,一夜未歸。

九娘略一思忖,暗嘆不已。除了四面楚歌的張蕊珠來求救,還會有誰將蘇瞻當成救命稻草呢。蘇瞻又怎麼忍心眼睜睜看著早逝的阿姊連那唯一的骨肉也性命難保。他一輩子都在欠債還債,欠他姐姐的,欠八娘的,欠王的,甚至欠王瓔的。可他若再出手幫張蕊珠,又將蘇昉和蘇家置于何地……

長案上放著張子厚派人送來的朝政節略。這是趙栩的授意,今日的節略上,二府正在商議要將蘇瞻外放到儋州去。九娘翻了地理志,才知道儋州在大趙最南端的蠻夷之地,無四季之分,只有很熱和熱的區別,土地貧瘠,瘟疫蟲蟻橫行,蠻人凶狠,去到那里的十個官員有八個是被流放的,過半都染病客死他鄉。

張子厚因前世的自己恨毒了蘇瞻,可她卻不能讓阿昉這樣沒了爹爹。九娘眸色驀然暗沉下來,意識到自己竟然第一考慮的是不想剛入仕的阿昉丁憂三年。她何時變得這麼心硬如鐵了……

九娘將信放在那節略邊上,看了又看,終于拿定了主意。

***

趙栩收到二府關于外派蘇瞻一事的上表時,洛陽已被圍得水泄不通。戰事尚未開始,城內已人仰馬翻。各路勤王之師紛紛前往皇帝大帳中宣誓表忠心。這樣的忠心,趙栩來者不拒多多益善。岐王也送來了密信,言明孟存也有開城之意,但眼下洛陽的守衛皆在武將手中,他們還在私下聯絡試探。

方紹樸在一旁一邊搗制要送回汴京給九娘敷傷疤的藥,一邊偷眼看趙栩的臉色,不知官家今日怎麼轉了性,竟沒要他跑上二十里路。

趙栩往椅背上靠了靠,扭了扭有些硬的脖頸。成墨低聲問︰「官家可要揉上一揉?」

趙栩搖了搖頭,又將二府的決議拿起來看了看,眉頭略皺,提起朱筆在蘇瞻那條上批示道︰「此外派等同流放千里,大資何罪?」想到九娘的來信,他想了想又換了筆另給張子厚寫信。

蘇瞻之所以屢次要退守南京,甚至放棄外城,也是因為對他趙栩不夠信任,他那種保守的決策,是典型的文臣想法,算不上得什麼彌天大罪。此人勝在務實,熟悉各部,對民間疾苦也深有體會,盛名遠播十多年,天下人依然仰慕蘇瞻的多,如今四海未平便將他流放千里,實在過了。待天下平定後,他還是要用好此人的,只是不會再給他拜相的機會。

朝堂之道,在于平衡各方勢力。父親曾經這麼教導過他,這也是蔡佑得以數次拜相的原因。新黨舊黨的斗爭一直都在,若教臣子們都齊心擰成一股,皇帝就難做了,極易面臨看不到听不見的局面。政令不出都堂,被架空的皇帝算什麼皇帝?

道理他也明白,可他不需要也不屑于這麼做。他要的大趙朝堂,是一根繩,上下齊心,繩頭擰在他手里。任憑誰的勢力再大,他也無所畏懼。

趙栩擱下筆,趙栩視線落到方紹樸身上,唇角微翹起來︰「听說夜里跑上一跑,能吸取月華秋露,對經脈大有好處——」

方紹樸的心一揪,舉起手中的物事︰「官家,九娘子的藥、藥用完了,微臣要連、連夜趕、趕制,明日一早送、送往汴京。」

趙栩斜睨了他一眼︰「你是不是還有什麼書啊信啊畫啊的,要一並送給她?」

方紹樸額頭沁出汗來,不敢看向他身後那個「告密者」,打了個哈哈道︰「陛下真會說笑話,微臣的確在寫一本畫本子,不過是為陛下大婚準備的——」這幾句順溜無比,一個咯 都沒有。

趙栩眉頭揚了揚,似笑非笑︰「原來紹樸你覺得我很需要好好準備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