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蕭想起了梅老四說的話,這個人他的確見過,但並不經常見,否則應該早就認出來的。原來劉哥是本市一重要領導,那麼他和梅老四之間有什麼關系呢?
林蕭瞬時覺得梅老四在他心中變得復雜了起來,自己來到大興,沒想到面對的是這麼一個深不可測的一個局面,自己現在完全是陷進來了,想要抽身退出,只怕也不容易了。
看著這姓劉的講起話是正義凜然,相信做事也不能差到哪兒去,他和梅老四之間希望是清白的,是能經得起考驗的。
看完了劉哥的講話,林蕭對他也產生了極深的敬佩之感。此人講話有水平,講道理深入淺出,能把一些人所共知,但又不以為然的道理講得讓人信服,並結合生活實際讓人听得妙趣橫生,這就是水平,既是做官的水平,也是做人的水平。
他對這些道理的理解非常透徹,講出來自由發揮又不會出現偏差,不管他信不信,總能講出來讓別人信。而且他對听眾的心理把握得很準,哪些地方要嚴肅地說,那些地方要幽默地說,哪些地方要點到具體的人事,哪些地方只能籠統地指出,都把握得恰到好處。
既能讓人把話听到心里去,又能感覺到講話人的學識水平,而且還不使人覺得他有賣弄之嫌。既端正了思想認識,又明了了具體的做事方法。這人不光是個好領導,更是個好秘書。可以肯定地說,他是個秘書出身。對上上下下的政策法規、人的心理都能準確地把握。
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林蕭對劉哥的印象是和藹可親的,感覺這人羞于體貼人,照顧人,跟他交談讓人覺得愉快。其實這些都是建立在對人性的準確把握之上,對社會交往規律的深刻認識之上,是學識,是文化,是修養,是生活的積澱,是讀書思考的結果。
林蕭深深覺得自己應該跟這樣的人多交往,不斷提高自己做人的水平,難怪他能坐在這個位子上,對這麼多的人講話。
林蕭經歷過好多領導講話的場合,但像劉哥我樣的還真不多,他在主席台上就像一個心理指揮家,想讓人們嚴肅的時候,會場一片安靜,需要調節氣氛的時候,會場一片歡騰。但他馬上 又能把這種歡快用一兩句話給消融得一干二淨。
明明是個領導,卻讓你覺得像個演員;或者說明明是個演員,卻讓你覺得是個領導。他在這兩種角色中間自由轉換,林蕭及在下面的听眾卻迷糊了,不知哪個角色是真實的,哪個角色是他扮演出來的。思想及情緒被他牽著引著,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認識,明白了道理,反省了自己,增強了信心。
看完講話,林蕭真想倒回去再看一遍,再把他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都反反復復地琢磨琢磨,研究研究。古人說︰「听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真是一點不假。
我們懷疑古人,是因為沒有古人的經歷,沒有古人的見識和學問,尤其是經典作品,許多成功的人都說好,一定有他們的道理,我們懷疑他們,甚至反駁他們,是因為我們比他們差得太遠,所以我們也無法取得他們那樣大的成就。
很多聖人,如孔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甚至哥白尼、伽利略等等具有遠見卓識的偉大人物,他們的學識常常在過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後才被人們認可,就是因為他們太超前,超過了所有活著的人的見識,所以世人不容他,只有等後世更高明的人出世後來認可他。
林蕭自認為就是這樣的人,現在他听了劉哥的講話後,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覺,他盼望著能有機會再與劉哥見面,暢所欲言,向他請教。
林蕭在滿月復感慨中關上了電視,腦中還想著劉哥說的話,耳邊還回響著劉哥的聲音,眼前還晃動劉哥的臉。
這時,桌上的手機響了,嗡嗡地震動著,還不停地說︰「梅爺的電話,梅爺的電話。」這是吳眉給他設定的鈴聲,說這樣就省得再拿電話看號碼了,愛接就接,不愛接就看也不要看。
林蕭用著覺得還真不錯,現在一听是梅爺的電話,這是屬于必須接的一種,就過去拿了起來。
電話接通了,梅爺的聲音听起來十分著急,就像得了急病馬上要搶救的感覺,估計醫生听了也得給他個大嘴巴子︰「林少,快來,出事了,越快越好。」
自從見了梅爺,他給林蕭的感覺問題一副四平八穩的模樣,心里再怎麼上火,臉上也不表現出來,從來沒見他用這種語調跟人說過話,哪怕這次馮超把事辦砸了,他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一句怎麼搞的,至于過後怎麼秋後算賬,那是過後的事,當時的面子還是給足了的。
還有當時梅爺要趕林蕭滾蛋,話都說到那份上,林蕭愣是裝傻,賴著不走,梅爺也沒有表現出著急的樣子。倒讓林蕭心里急得沒法。
林蕭覺得梅爺是經過大場面的,見過大世面的,是從腥風血雨中爬出來的,經歷過生死的人,是很少有害怕的東西的,更不要說讓他著急上火了。
他會覺得大不了就是一死,什麼事能嚴重到這個程度?沒有,除了拼命,你死我活的戰斗。
難道今天他遇上了這種事?不可能啊,在大興,除了他林蕭,他想不出還有誰能讓梅爺如此上火,除了他林蕭,還有誰能把梅爺逼到這個份上。
林蕭想到這里,有一種被比下去的忌妒與不服。所以說話就有點語氣強硬︰「出什麼事了,梅爺?」
梅老四沒有計較他的無禮,還是很火燒眉毛的感覺︰「抓緊,抓緊,到山莊來,三樓,再晚就要命了。」
看來是真遇到事了,是梅爺的事,還是山莊的事,山莊是個滴水不漏的地方,怎麼可能出事,一百號不要命的打手日夜防守,誰還敢到那里去鬧事,除非是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