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妥

蘭溪這會兒的心思卻全然不在她的名聲上,「媽媽,你確定那是煮雪嗎?」

秦媽媽抿了抿唇,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隔得有點兒遠,看不真切,老奴不敢肯定,但確是極像。」

蘭溪沉默,她知秦媽媽是個極為穩妥的人,若是沒有把握,她不可能到自己的面前說,那麼那個人是煮雪,便是**不離十了。可是,蘭溪卻是想不通……「若是煮雪的話,這事只怕不簡單,當時,她被攆去了莊子上,那個莊子是祖母名下一個靠山極為荒僻的小莊子,董媽媽又特意交代過莊頭,雖不會刻意給她苦頭吃,但她要想出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她又如何能入了大伯父的眼,將她帶來了京城,還養在了外邊兒?」

柳氏與秦媽媽面上皆是起了驚色,「姑娘的意思是……?」

「以她一人之力,她絕出不了那莊子,何況是成了大伯父的外室,咱們仍然一無所知的?」府里有她的幫手,而那人,是什麼目的?

秦媽媽很快就明白了過來,「老奴這就打發了人回一趟青陽。」有些事,既然現了端倪,還要從源頭查起。

「先等我想兩日,若是必要,我想與她見上一面。若果真是煮雪,她又沒另換身份,也許……我剛才突然想起一事,煮雪的賣身契,尚在我手中……」鳳目半抬,紅唇輕彎,笑,意味不明。

青陽,自是要派人回去查個究竟,但青陽與京城,一南一北,中間隔著千山萬水,要回去一趟,需時至少半月,蘭溪擔心的是遲則生變,所以,她不會什麼都不做,就這麼眼巴巴地等著。

秦媽媽雖知蘭溪的意思,但仍有疑慮,「姑娘若是要見,只怕會驚動了大老爺。」

蘭溪笑,眸中銳光一閃,「事到如今,這事是想捂也捂不住的了。沒有法子,只有對不住大伯父了。」而且在她看來,也沒有瞞的必要了,該知道,不該知道的,如今只怕都已知曉那處宅子,和宅子里的人了。

听出蘭溪是不怕得罪了大房,秦媽媽頓覺事情好辦了許多,輕聲應是。

蘭溪卻是想起了她要與秦媽媽商議的另外一件事。「對了,媽媽,今日我讓人去尋你,實是還有另外一樁事要與你商量。」隨後,便將她讓陳娘子去听壁角,听到的王雅嫻的主僕倆所說的話說出,無論是柳氏,還是秦媽媽,皆听得皺眉。

「姑娘是擔心這樁事與府里有牽扯?或者與大房這樁腌事有牽扯?」秦媽媽從來都是心明眼亮的人,又與蘭溪相處了這麼些年,不過頃刻間,便察覺出了蘭溪心底的擔心。

蘭溪含 地應了一聲,「不敢確定,我只是覺得,一切都太巧了。」前世,據說王雅嫻是在一次詩會中見過父親之後,便泥足深陷,非君不嫁,後來托了與她家有姻親關系的吳家,也就是蘭大太太的娘家保的媒,進門做了續弦。那麼如今,王雅嫻又是何時何地與父親見過,繼而有了糾纏呢?蘭大太太娘家與王家有姻親關系,難免會有所交集,會不會是……蘭溪之前或許想不到,但是知道了大伯父養的外室很有可能是自己從前房中的煮雪時,蘭溪便不得不懷疑這一樁樁一件件的,都太巧了。

秦媽媽听了,暗自點頭,哪怕是毫無根據的懷疑,小心一些,總是沒錯的。

蘭溪目光一轉,望向一邊擰眉沉思的柳氏,自進門後,頭一次開口問柳氏,道,「嫂嫂可是覺得有什麼不妥?」畢竟她是當佷女,當女兒的,哪里應該管到伯父置不置外室,父親納不納貴妾這樣的事情上去?

出乎意料的,柳氏卻是轉過頭,一臉認真地問蘭溪道,「五妹妹方才提到的那位王姓女子,可是槐樹胡同的那個王家?」

前世,王雅嫻是蘭溪的繼母,她又最愛在人前表現出對他們繼子繼女的好來,蘭溪曾幾次隨她一道回過娘家,依稀記得,那條胡同口確實有一棵百年的老槐樹,因此,略一躊躇,點了點頭,「應該是沒錯,好像她的祖父曾經官拜光祿大夫,只是因病早逝,她父親又是個沒本事的,這才沒落了。不過听說,她兄長卻是個有先祖遺風的。」所以,王家雖然沒落了,但卻有漸起之勢,又是清貴的讀書人家,當年,王雅嫻才能入了蘭家的眼,被聘為繼妻。

對于王家的事情,這一世的蘭溪不該那麼了解,所以,她只是隨便說了兩句,都是京城中人都知道的,也不會引起別人的懷疑。

果然,柳氏听罷,半點兒也沒有懷疑,點了點頭,道,「那就是了,就是她家沒錯,若是她家的話……」柳氏略略躊躇,抬起眼看了看蘭溪,又瞄了一眼秦媽媽,似在猶豫,片刻之後,卻是一咬牙,道,「若果真是她家,這樣的女子,怕是不能讓她進門的。」

蘭溪一愣,她是當真沒想到柳氏會說這樣一番話,她本以為,都是京城中有頭有臉的人家,平日里,哪家的男子娶妻納妾都是家常便飯,自家的嫂子怕是也早就習慣了的,或許還會覺得她小題大做了。卻不想她竟說了這麼一番言辭,何況,這納妾之事事關她的公公,蘭溪突然明白了柳氏方才的躊躇與猶豫。眼中掠過一絲興味,蘭溪彎起唇,道,「嫂嫂這話因何而起?」

柳氏的神色卻是有些尷尬,不安地抿了抿唇,才道,「槐樹胡同王家與我娘家嫂子家掛著親,所以她家的事情我知道一些。這位王家的姑娘因著連守了祖父、祖母、父親的孝,便誤了婚事,待得孝滿除服時,已是雙十年華。雖然有孝名賢名在身,但有些講究的人家,卻覺得她連著守孝,怕是八字有些克硬,婚事便有些艱難。但畢竟王家的家世擺在那兒,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三年多前,倒是听說一戶不錯的人家上門求了親,她家的老太太倒是覺得還不錯,想著女兒年齡大了,哪兒還能可勁的挑,便做主應下了。誰知,她家的大爺和姑娘听說之後,就鬧翻了天,隱約透出的話音是那家雖然有錢,但卻是個最末等的商,她家姑娘出生時便由相國寺的普空大師批過命,日後卻是要做一品夫人的,那家還娶不起。不過她家好歹還算知禮,由她家大爺親自登門,好說歹說退了婚,奉還了人家送的禮,還賠上了幾千兩的銀子。這些話雖然是下了令封口的,但卻瞞不住那些沾親帶故的人的耳朵,所以,我也是在我家嫂子閑話時,曾听過那麼一耳朵,不管真假,這話,我听著就覺得不像,這人,若是進了咱們家,只怕是不妥。」(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