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帝國在經濟大蕭條之後,為了拯救經濟,減少失業率,所以在一九三零開始同時修建兩條入川鐵路,襄渝鐵路和寶成鐵路,與一條入藏鐵路,青藏鐵路。
這三條鐵路的修建,在整個世界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因為很多人都知道,中華帝國兩個沒有通鐵路的省份,一個就是四川省,一個就是西藏省。
這兩省都是地形復雜,一個是多山,一個海拔高,並且多是無人區,有常年的凍土,施工非常的困難。
但此次載淳之所以決心如此,其中有三個目的,第一個目的當然就是在這個經濟蕭條之時,減少失業率,為國民增加就業的機會。
第二的目的就是加強兩省與內地的聯系,促進兩地的經濟發展。
第三個目的,就是西藏與大英帝國的印度殖民地相接,而在六國軍事會議之後,大英帝國與美國,一直在背後給中華帝國搞小動作。先有日本四國的統一,並將佐世保、橫須賀兩座軍港送給了日本,這就使得統一後的日本,在工業,尤其是造廠方面,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後又有阿拉伯半島的猶太人回歸之事,造成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多次沖突。大英帝國這就是在制造借口,好介入阿拉伯半島。好在載淳及時穩住了猶太人,並將奄美大島暫時借給猶太人為居住地,才沒有給大英帝國任何的借口。
所以,載淳這次開始修建青藏鐵路,就是在給大英帝國一個警告,如果再如此的話,中華帝國可以隨時向西藏省運兵,陳兵兩地交界處。
雖然青藏鐵路從開始動工修建,到最後的竣工,最少也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但是,這條鐵路只要開始修建,並定會有完工之日。這也讓大英帝國很是不安。
所以,大英帝國駐中華帝國大使,藍浦生爵士也是緊急的與中華帝國外務部接觸,想要了解中華帝國修建青藏鐵路的真實目的。
而現在的中華帝國外務部部長顧維均,卻是笑著對大英帝國的藍浦生爵士說道︰「藍浦生爵士,我中華帝國之所以修建青藏鐵路,一是為盡快使中華帝國擺月兌這種經濟蕭條的狀態,為國民增加就業的機會。
第二方面,就是西藏之地,民生艱難,待修建完了之後,也可加強西藏與我中華帝國各省之間的聯系,促進那里的經濟發展。
第三方面,就是西藏之地,政局一直都不是很穩定,這也是我中華帝國加強對西藏之地的控制力度,一旦有事,我們的軍隊可隨時運送到西藏之地。」
顧維均這話說出,也讓人有聯想性,可以隨時向西藏之地運兵,說是為了穩定西藏的局勢,誰知道是不是還有什麼別的意圖。
但是這屬于中華帝國的內政,別國也無權干涉,因為這條鐵路畢竟是在中華帝國的領土範圍內修建。
藍浦生爵士對此,也只能無奈的搖了搖頭,隨後說道︰「顧先生,現在國際經濟形勢如此,不知道貴國在此方面,有什麼見解嗎?這次的大蕭條,已經持續兩年多的時間了,這讓誰多國家的政府已經破產。」
顧維均听到了之後,也是無耐的搖了搖頭,說道︰「這次對我中華帝國的影響也是不小,很多的式廠都已經無法在繼續下去了,而失業率也是在一直的持續上升,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有所好轉。」
藍浦生爵士一听,笑著說道︰「顧先生太謙虛了,據為所知,貴國在修建的這三條鐵路,其中襄渝鐵路、寶成鐵路,都是分為三段修建,而青藏鐵路則是分為多段修建,這可是動用了數百萬的工人。
而貴國此三條鐵路的修建,就帶動了冶煉業、采礦業的恢復,隨後還有一些個機械制造業也被帶動了起來,漸漸的其他行業也都有了起色。這可是一個不錯的形勢啊!」
顧維均听了之後,還是一臉的苦相,說道︰「藍浦生爵士要知道,我中華帝國可是人口大國,現在的人口已經達到了近七億,而我中華帝國的工人,就要有兩億多,這些也只是杯水車薪而矣。」
其實,現在中華帝國的情況,遠沒有顧維均說得這樣的嚴重。有由于中華帝國對經濟大蕭條制定政策的時機比較早,所以情況並沒有歐洲諸國與美國情況的那樣惡壞。
而在中華帝國皇氏集團投資興建三條鐵路之後,可不僅是解決了幾百人的就業的問題,而時一些相關的產業也都得到了帶動。此時的中華帝國是人口眾多,但這也不都是壞事,因為中華帝國的內需也同樣龐大。
並且,中華帝國,在此時,同時還在大量的購進原礦石,這也使得中華帝國的海運業並沒有衰落。
而在入川鐵路與入藏鐵路的修建方面,由于有了充足了勞動力,所以修建的速度也是非常的快。
此時的載淳,也並沒有一直在北京城中,而是經常出現在寶成鐵路的工地。因為四川地區雖然多山,但是這里自古就由天府之國的稱號,而現在的天府之國,可不光是產糧食,這里的礦藏同樣的豐富。但是,由于運輸方面的原因,致使成本豐常的高。
而此時,已經進入到了一九三二年,載淳也再一次感覺到了危機的臨近,再有七年的時間,第二次事界大戰又將到來。而這即將到來的世界大戰,將會比第一次還要猛烈。
在這一世,由于中華帝國的迅速崛起,使得日本國與那一世的實力相差很大。本來載淳還認為軸心國之中,不會再出現日本國這個名字了,但是沒有想到,大英帝國與美國在背後的支持,使得日本國迅速的崛起。
同時,還有羅斯柴爾德家族大量金錢的投入,讓日本國在軍事之上,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中華帝國的有意放縱之下,現在的日本,常備路軍已經發展到了五十萬。
而在海軍方面,日本國這十幾年雖然還沒有建過一艘戰列艦,但是他們卻建造了大量的驅逐艦、巡洋艦、潛艇、魚雷艇等戰艦,同時,在今年,還有四艦排水量達到一萬八千多噸的戰列巡洋艦開始試航。
而中華帝國這方面,雖然國土面積非常的廣闊,但是常備陸軍卻依然保持在一百五十萬。但是在兵種之上,卻有了長足的變化,隨著發動機的不斷發展,坦克師與摩步師已經開始大量的出現,這也讓一大部分軍工企業,在經濟大蕭條中,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但是在海軍方面,中華帝國在改裝完四艘‘始皇大帝’級航空母艦之後,又改裝了三艘原德國公海艦隊的‘國王’號戰列艦、‘大選帝侯’號戰列艦和‘威廉五儲’號戰列艦,同樣為中華帝國的‘始皇大帝’級航空母艦。
如此,中華帝國就成立了三支航空母艦戰斗編斗,共計七艘航空母艦,並安當年湯薌銘提出的標準,每去艦隊都配有相應的主力戰斗艦和防護艦。
同時,中華帝國還分別以阿依努共和國、安南共和國和戴燕共和國的名義,對三艘‘皇帝’級戰列艦進行了改造,同為中華帝國的‘始皇大帝’級航空母艦,但是,名義上雖然屬于三國,但是自己改裝完之後,就一直沒有離開過中華帝國的海域。
而對外則稱,由于三國沒有此類的海軍,所以在中華帝國進行訓練,但實際之上,三艘航空母艦之上,一直都是中華帝國的官兵在訓練,這讓大英帝國與美國對此有很大的意見。但是,也不能說出來麼來。
這些,其實也是中華帝國用軍需拉動經濟的一種方式,這樣中華帝國的十幾個大型造船廠,以及數十個民營大型造船廠,都沒有停工,同時,還使得中華帝國在海軍方面有了更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