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三 一戰風雲 第六十七章 女子學校(一)

公元一八八四年七月,此時的北京已經進入了夏季,天氣也份外的炎熱起來,知了趴在樹上,也是在無奈的‘知了、知了’的叫著。

載淳與瓊琚四女帶著子女們,早已經陪著慈安皇太後住進了圓明園之中。此時的海澱,已經不象是載淳剛登基之時,那樣的人煙稀少。此時的海澱,已經是各大院校林立,儼然成為了中華帝國北京城中的一處校園區。

此時的北京城,並不象那一世那樣,工廠林立。此時的北京城,就是中華帝國的政治中心,而在文化上,與江蘇的江寧,並稱為中華帝國的兩大文化中心,書卷之氣相當的濃厚。

此時的北京城,也已經成為這個世界的大都市,很多歐洲人都來到中華帝國的北京城,或是淘金、或是求學。還有一些外國人,手中有一些小發明,來中華帝國來撞一撞運氣,看看能不能打到為自己投資的人。

公元一八八四年,七月十八日,這是一個平凡的日子,同時也是一個非常不平凡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出現了一件,可謂是中華幾千未有之事。

這一日,載淳空著自己設計的中山裝,梳著小分頭,顯得很是精神。而在他的帝邊,跟隨著四位美女,桃紅柳綠,各有千秋。

這四位美女,就是載淳的皇後瓊琚、珣妃瑾瑜、瑜妃淑媛、妃香韻。她們四人,也並沒有穿什麼旗裝,腳下也沒有踩什麼花盆底。而是在中華帝國已經開始流行起來的裙裝。

這也是在載淳的影響之下,瓊琚等四女也在慢慢的改變,不再受那些個祖訓老規矩的束縛,在文化、習俗上開始接受著歐洲人的影響。

瓊琚等四女雖然不是第一次這樣的穿著,但還是有些個不自然,覺得有些別扭。

瓊琚小聲對載淳說道︰「皇上,今日的事就夠大的了,一定會有很多人的關注。而我們姐妹四人又如此的穿著,是不是太那個什麼了。」

淑媛也跟著瓊琚後邊說道︰「是呀皇上,姐姐說得沒錯,這麼鄭重的場合,而我們卻沒有穿著大禮服,別人是不是以為我們有些太隨意了。這樣的空著,在宮里隨便穿穿也就好了,如果要是在公開場合這樣穿,那些個老學究們,是不是又該說三道四的了。」

載淳听完之後,笑著說道︰「這又人什麼。現在我中華帝國不是有很多人都這樣穿著嗎?正是因為你們四人受中華帝國所有人的關注,才更應該如此。淑媛不是已經說了嗎,那些老學究,我們管他們做什麼。嘴長在他們的身上,隨他們去說吧!

當初朕改革之時,所受的阻力還小嗎?不是也已經慢慢的走了過來了嗎!只要我們堅持,這一定能成功的。

就象是這所我中華帝國的第一所女子學校一樣,那些個老學究們還少說了嗎?什麼又三從四德、又女戒,又不守婦道的。讓他們去說去吧!

女子上學又怎麼了!在歐洲的女子都上學,又怎麼不守婦道了。現在我中華帝國在經濟與軍事上雖然是大國了,但是在思想上,還很是落後的。

那些個老學究們還看不上搞科研的呢,可是要沒有那些人,我中華帝國的軍事實力能有這麼強嗎?我中華帝國的經濟能發展得這麼快嗎?

而我們呢,很多的人都在看著朕與愛妃們呢!我們更好做出很好的榜樣,對那些個敢于沖破枷鎖的人們以帶頭作用。」

載淳與瓊琚四女,就是要出席中華帝國第一所女子學校的剪彩,這也是載淳經過這麼多年的不斷努力,並且還不斷的鼓動瓊琚等人,出來作事情。

比如說,此時的新青年報社,就有很多的女編輯。還有就是在部隊之中,也出現了女護士,在醫院之中,也開始有了少量的女護士。

同時,載淳還不斷的在中華帝國各大報紙,現存的很多陋習進行了抨擊。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就是這個時代女人纏足的問題,這是載淳最深惡痛絕的。載淳就讓瓊琚四女在報紙之上不斷的發表文章,從醫學與現代審美方面,對纏足進行了否定,在社會之上也是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而在這件事情之上,還出現了一段小插曲。那就是李鴻章的女兒李菊耦,也到了該纏足的年齡了,正好趕上了瓊琚她發表文章。小李菊耦自從隨載淳的出訪之後,就更加的崇拜載淳,在知道這是載淳的號召之後,立即就做出了決定,響應載淳此舉。

這令李鴻章夫婦非常的懊惱,認為女子天足,就會沒有敢娶。雖然對載淳的號召、對皇後瓊琚的文章不敢說什麼,但是對李菊耦的決定還是堅決反對的。最後李菊耦以決食相抗。

載淳在听到此事之後,與皇後瓊琚親自到了李鴻章的府中,來勸說李鴻章,李鴻章見載淳都來了,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可是李夫人卻說道︰「皇上、皇後娘娘,臣婦听聞聖人重女,而不使其輕出,是以裹其足。故所居不過閨閾之中,欲出則有幃車之載。」

載淳听完之後,不怒反笑道︰「李大人夫婦也都是飽學之人,又怎能如此的不通能。朕的皇後與三位愛妃皆為天足,這又如何?難道就有人說些什麼嗎!

朕先不說這個,菊耦與是李大人夫婦的掌上明珠,難道就忍心菊耦受此大罪嗎!朕說過,女人又如何,也是我中華帝國的一份子,也要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我中華帝國的女子,也可以出來做事,不再只是依附于男子才能生存。

象一些職業,就是需要女子的細心,便如說醫院中的護士、紡織廠中的工人,這些女子做來是更適合的。」

李夫人還是懦懦的說道︰「可是菊耦是大家閨秀,如果是天足的話,今後還有哪個大戶人家敢娶她呢?」

載淳說道︰「怎麼沒人敢娶?你們不也看到了嗎,朕的皇後與三位愛妃哪一個不是天足,與朕的感情不都是很好嗎?

如果李夫人只是此想法,那大可以放心,菊耦的終身大事包在朕的身上了。」

李鴻章夫婦見載淳如此,也都無話可說了。這件事到此本應是一個不錯的結果。可是這位李菊耦小姐也不是一個安份的主,後來在北京城中,竟然成立了一個‘天足會’,同時還有很多的青年紛紛響應,不與小腳女人為妻。

而這一次的女子學校,也是這位才十七歲的李大小姐首倡創辦的,並且得到了載淳的大力支持,在醞釀一年多的時間之後,終于在北京城中建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