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聖體,以及各種帝級存在實力差異的根本原因

發表人︰淹死地魚

發表時間︰2012-6-211:25:08

首先糾正一種觀點,那就是大帝的境界高于其他帝級存在。我認為,這種觀點是絕對錯誤的,在遮天中,關卡境界之間的差異性是天差地別的,半個小境界都是不可

逾越的差距,而且這種差異越往上走越加明顯,準帝和大帝之間的差距不能以道理計,這種差距是根本無法通過體質本身來彌補的,更何況證道後的帝體本就是天地

最強的體質之一。因此,可以推斷,所有的帝級存在的境界是沒有差別的。在這里,我將帝級境界的各類存在分為四個群體。

1.大帝。大帝毫無

疑問是帝級存在中的第一梯隊,其最大的特點便是證道。遮天證道有一個很BT的條件,那就是必須一生無敗(亂古除外),是通過生存法則篩選出來的同階最強

者。大帝中亦有強弱,而決定其強弱關鍵的就是其成長壞境的殘酷性,大世中成長起來的大帝往往要比平和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要強,諸如無始、狠人。當然,這也不

是絕對的。

2.大成聖體。大成聖體的戰力境界,和大帝相同,這是毫無疑問的;書中有兩處最直接的證明︰1.太初古礦的無上存在的那句「人族大帝想平掉太初古礦麼?」

這位無上存在不可能連對手的境界都弄錯的,因此對這句話只能有一種解釋︰大成聖體的境界等同于人族大帝,無法區分,至少在對戰時是這樣。2.專修秘法的存

在,破除了秘境對普通修士的境界劃定。一個四級詛咒都沒打破的道宮聖體,專修輪海和道宮,就能成聖。而一個本身就達到了仙四大圓滿甚至準帝的聖體,重修了

五個秘境到極致,難道境界會在原地踏步?

同為帝級境界,只是聖體的路和大帝的路不同而已,就好比那個道宮聖人和傳統仙四聖人之間的差別。而且,就

小說主題來說,個人感覺證道其實是一種錯誤的仙路,因為需要依靠天地,而聖體不修神祗,不證天地之道,聖體的證道,可能走的是自成宇宙之道,聖體異象合體

後的開天闢地,葉黑的道的雛形,逆斬大道後的骨化星河,都暗指著這個方向。只是這條路太難了,這種自成宇宙之道是必然超月兌于大帝境界的,因此亦今為止沒有

人能走出這一步。天帝,很多人猜測他是聖體證道,但我覺得,他亦沒有證道,只是在大成的基礎上再次踏出了半步而已,葉黑,很可能是他為了踏出最後一步布下

的終極棋子。至于他和葉黑之間的關系,不好斷論。

大成聖體的整體實力弱于大帝,這點毋庸置疑,但我覺得最大的原因不是其並未證道,而是其成長環境比大帝寬松很多。大帝一生必須無敗,因此他們必須是同階的

最強者,但聖體就沒有這個限制,即便是資質稍差的只有運氣不錯,亦能大成。因此,不同大成聖體的實力差距比大帝要參差不齊很多。

但是有些書友認為最弱的大帝亦強于所有聖體,這種觀點完全是關公戰秦,毫無根據的論斷而已。連出九代聖體無敵天上地下的年代,是無法誕生大帝的,因為他們

既然無敵天上地下,在證道路上就必然把所有的對手比了下去,而有大帝出世的時代,必然壓制同階聖體才能證道。這才是同時代大成聖體比不過大帝的原因。

就拿奇-士府幾位-歸來的聖體來說,他們少年堪比少年青帝,少年無始,他們的存在讓一個時-代無帝,憑什麼同為帝級境界卻比-大帝要弱?

大成聖體的整體實力必然比-大帝弱,但若是以整體全盤否認部分,甚至特例的發生,就犯了最低級的思維邏輯錯誤。

天界的守望者回復︰

亂古敗是在魔胎出現前,生出魔胎之後也是無敗狀態,大成聖體整體實力弱于大帝是你的主觀意見,以目前來看所出現的大成聖體都是無敵的,聖崖那個壯年時也是,晚年氣血衰敗才被KO。如果聖體要是成長階段就被壓制,他能大成嗎,這是個問號。

淹死地魚回復︰

3.生命禁區的無上存在。關于這些無上存在的來源,書中並沒有給出直接的證據,書友還處于猜測階段。我個人侵向于這些無上存在是曾經的古皇大帝,為了等待成仙路開啟向遮天幕後勢力進行了妥協。

而這些存在為了長生,必然要付出代價,這些代價中必然包含著力量的變弱,包括還道于天地,甚至是境界的部分跌落,必須付出壽元的代價才能回到帝級境界。這就是禁區一般比較安靜,猴爹的帝兵如此挑釁也沒出手的原因,這些無上存在也不願意把生命力浪費在毫無意義的出手上。

4.聖靈等。雖為帝級存在,但是成長環境太安逸,天姿什麼的也純粹靠RP,反正慢慢睡覺睡個幾百萬年就能睡成帝皇級人物,因此他們在同階戰斗力上就顯得比較可憐了,他們面對帝皇,就好比普通的大成王者面對現在的葉黑一樣。他們的存在,甚至為帝子級準帝越級挑戰提供了可能。

上所述,大帝在帝級存在中之所以最強,根本原因在于成為大帝的條件嚴苛性,而不是境界上的優越性。個人猜測,其實,所有帝級存在的境界,都是處于一種「半

仙」的過渡階段,只有一個小境界,彼此境界之間沒有差異,帝皇之間不可能有初階聖人和準帝之間的差別,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剛證道的大帝和證道多年的大帝不

會有太多區別。

生又滅回復︰

回3樓︰

「認為最弱的大帝亦強于所有聖體,這種觀點完全是關公戰秦,毫無根據的論斷而已。」

那話我曾說過,貌似不止一次。對此,若說有關公戰秦瓊之嫌,也無不可。

但其實又不是這樣。

必須承認,我在說出這種論斷時,確實失之于武斷、僵化和狹隘了。為什麼我對自己的失言是這麼說呢——

其實我做出那個論斷的依據,與歷代聖體與大帝相較的例證關系不大,而是主要與書中對于境界的定義有關,尤其是超越聖人境界之後,大帝所在的那個境界,其定義或者說內涵是怎樣的。

果說遮天中的境界定義,到最終都是按照輪海至仙台、至聖人的仙四(或許直到仙五?貌似書中沒有說過聖人境界止步于仙四,而只是說了仙四可為聖;而書中又說

過,世人能推演出仙台第五層天,還說過大帝的境界無法測度。這貌似在暗示大帝境界超越了人體秘境範疇。這些我以前曾有過簡單的分析探討)、再至大帝的證

道。也就是如果是{輪海——道宮——四極——化龍——仙台——證道}這種單一的、固定的、硬性的、也是封閉的境界設定,那麼證道就是帝皇級至高境界的唯一

標準。

而如果是在前者基礎上擴展了內涵後的另一種更開放的境界體系設定,會逐漸展示超月兌出常規和固定體系範圍之外的情況的話,那麼確實可

以認為大成聖體境界上等若大帝。在這種論斷下,可以認為聖體走的是一條相對比較特殊的道路,而由于修煉之道的開放性,隨之而來的廣義的境界定義的包容性,

聖體沿著另一條「道」,也可達到至高境界。

而諸多例證似乎確實也支持大成聖體不止在戰力上可與大帝爭鋒、在境界上同樣相當于大帝的論斷。

在這一論斷下,貌似可以認為聖體最終走的不是大帝那樣的「證道」路,而是主要依托單修秘法的另一條獨特的道路。因為不同于大帝的證道,所以通常不稱大成聖

體為「帝」,但這種獨特的「道」走到最後,能達到與大帝相當的境界。只是因為不是像常規的大帝那樣「證道」,所以通常不稱其為大帝,而是特別稱其「大成聖

體」,但在有的時候也會被稱作「大帝」。

以前我對聖體進行過的分析中,也有實際上認為會有更開放的、廣義上的境界或者說修煉之道的思路在內。就是說哪怕只是單一秘境比如輪海,也是在最深層面、最根本意義上契合大道至理,蘊含大道真義的。

嗯回頭我把之前自己關于聖體已有的見解、借鑒樓主和其他書友所提出的一些見解以及據其思路進一步發揮的想法,歸納一下,寫一篇較為完整的分析猜測聖體修煉奧秘乃至遮天修煉之道含義的帖子,再做探討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