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德妃答道︰「確實在河灘縣。」

卻不是一個縣,而是一個鎮。

「不過,早前五千畝的良田改為三千畝;原五十家店鋪亦改為二十五家。」

三千畝良田,有五百畝的一處在京城郊外七里的莊子上,其余的都零散分布在三縣;而二十五家店鋪在京城的只得十家,瞧著上面記錄的地點,遠不如早前那本簿子,但這本卻多了一千戶的食邑,可那河灘縣高家鎮著實太窮了,要這一千戶的食邑,還不如不要呢,那就是三個村子,上面還清楚地寫了三個村子的名字。

湯食邑不是一縣而是三個村,皇帝這是真惱了寧嬪,哪有她自己跟皇帝討封邑的。

如嬪自來與寧嬪交好,如嬪原是家中庶女,而寧嬪則是宮娥出生,「寧嬪姐姐,雖然皇上生怒,但錦鸞公主有了河灘縣作封邑,就算嫁出宮去,也沒人敢小瞧。()」

德妃凝了一下,今日若說不明白,怕是日後寧嬪定惹笑話,「是河灘縣高家鎮。」

如嬪知道高家鎮,難道嫡庶差別就這麼大,鳳舞公主是一個富庶之縣,到了錦鸞這兒,就只配得到一個高家鎮作湯食邑?

江若寧見場面尷尬,忙道︰「在漢代,錦鸞姐姐也算是千戶候。」

漢代是萬戶候,指食千戶封賞為食邑。

江若寧就是想寬慰寧嬪一番。

寧嬪問道︰「這高家鎮有良田幾何?」

江若寧道︰「三千戶人,最少也有良田萬畝。」

「就算一畝收二成稅賦。那也是二千畝,使得使得!」

如嬪心下苦笑︰可你今日一提,惹皇上不高興,這二千畝與嫁妝的二千畝可不一樣,待錦鸞百年後,照矩,朝廷是要收回去的。但嫁妝卻不會,可以留給錦鸞的兒女維持生計。

江若寧欠身道︰「德妃娘娘、賢妃娘娘,先行一步了。」

她出了養性殿。

後面跟著小馬,他低聲道︰「皇上最厭嬪妃與他討物要官。這會讓他覺得他們太過世俗。會疑心此人陪在他身邊就是為了謀取利益。早前寧嬪還得皇上看重,只怕今後要失寵了。」

寧嬪一個宮娥,一朝爬上龍床,又得育一女。被封為才人。最後又、順遂成為寧嬪。也算是積福。

江若寧道︰「高家鎮是奉天府最貧困的鄉鎮之一,若得遇一個憐惜百姓的還好,若是……」她不願說下去。錦鸞公主她亦是見過的,既無好感,也無厭惡之意,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錦鸞因生母之故,沒有什麼見識,才貌方面一不如八公主、更不及九公主。

江若寧前往御書房,與皇帝說了明日一早想出宮的事,同時又說道︰「父皇,紅蓮寺冤魂頗多,長久空置也不是法子,是不是將紅蓮寺的房屋拆了,著工部與欽天監另建一座庵堂,在庵中建一白塔,將無家人認領的紅樓案尸骨骨灰封于白塔中。再在塔上刻上死者名諱莫,用香火祭養,讓死者安魂。」

皇帝覺得江若寧的這個提議不錯,紅蓮寺用的石頭、木材可都是最好的,拆下來還能建新荷花里的房屋,朝廷也能省一筆銀子,既然是可用之物,就要物盡其用。

「不必再建庵堂,在皇恩寺挑一地建安魂白塔,著刑部通告天下,過期不被認領的尸骨,由朝廷統一火化,後將骨灰葬入安魂塔內。」他面露凝色,「璦兒,早前的紅影山莊不好處置,那地兒在過晦氣,沒人要。而京城好的地方,朕要留下給皇子、公主做府邸。永興候也要成親,敏王連遞了幾個折子,示騰給他賞賜府邸。四皇子、五皇子、六公主、七皇子的府邸也不能少……」

他是一家之主,更有皇子、公主一大把,如今眼瞧著他們一個接一個地不大了,也著實夠他操心的。

「父皇,將紅影山莊拆掉如何?」

那地方反正賣不出去,人家都覺得那里面死了太多人,但凡體面的人間都嫌晦氣。

皇帝道︰「你說來讓朕听听。」

江若寧道︰「兒臣以為,拆掉的石頭、木料、琉璃瓦還可再用,可以用在修建新市場上。現下,新荷里到城市中心采買、購物太遠,有諸多不方便。不如將那一片房屋拆掉之後,建造成荷花里菜市,設天橋、店鋪,打造一個全城最好的貿易市場。」

皇帝眼楮一亮,這一直是他最頭痛的事,有人說在那兒建一座寺廟的,還有人說建成一座可以賞景游覽之地,唯有江若寧提出建市場,一旦建成,那里的店鋪全是朝廷的,也可以賺錢,還可以賃給商人、百姓做生意,又能方便整個荷花里一帶。

「全城最好的貿易市場,璦兒想建成什麼模樣?」

江若寧道︰「兒臣對那一塊的地形有印象,正處于荷花里的南北街拐角處,若建成市場無論是南巷還是百巷,皆可方便百姓。兒臣一會兒回翠薇宮就琢磨,出宮前便把圖紙交給父皇。」

江若寧告退出了御書記。

*

一回翠薇宮,她問碧嬤嬤道︰「嬤嬤,薛玉蘭和溫令姝還沒配人吧?」

碧嬤嬤笑道︰「還沒呢。」

「把她二人宣進宮來,薛玉蘭會畫,溫令姝會寫,我有差事吩咐她們,從明兒開始就住在翠薇宮了,即便本公主不在,她們也要在這里住著。」

小馬得了令,領著兩個小太監去了御書記,將江若寧要召二女入宮的事細說了一遍。

大總管叮囑道︰「見了薛、溫二位小姐,把皇上的意思說一下,提醒她們不要與公主提青溪縣的事,更不得提公主的親事,便是瑯世子也盡量少提。」

小馬得令,這才領人去將二女帶進來。

二女依舊帶了自己的服侍丫頭入宮。

見了江若寧,三個人說笑了一陣。

江若寧便吩咐薛玉蘭繪畫,溫令姝寫章程。

薛玉蘭瞪著大眼楮︰「紅影山莊改建成荷花里市場?」

江若寧道︰「父皇何等聰明,那里根本就沒人買,閑著也閑著,不如建成市場,還能給朝廷賺銀子,沒听近來朝廷盛行的一句話‘浪費可恥,節儉有德’,連父皇用膳都不剩飯菜,德妃娘娘也令御膳房做小份量菜肴。」

溫令姝道︰「我听說,宮里的宮人現在都極少吃剩菜,而是吃當日當頓的新菜?」

得主子寵愛的宮人罵啊︰你丫的,誰吃了飯沒事干,給皇帝出了這麼個主意?這不是太平盛世嗎?節儉個嘛,皇帝吃一半丟一半怎了,人家是皇帝,偏有人在皇帝耳邊叫嚷,說皇帝浪費。

不得寵愛的宮人樂了︰我們不用天天用菜湯拌飯了,往後宮人用膳的時辰在比主子晚半個時辰,輪流上兩撥飯菜,這是為了防主子跟前沒人侍候,又分早膳上頓、早膳下頓,上頓為第一撥,下頓為第二撥。每撥之間相隔半炷香時辰,可去御膳統一領取新食,是按照各宮定例領飯。

得寵愛的宮人你再去吃主子的剩菜,我們可吃新鮮的。

皇帝一節儉,這下好了,六宮跟樣學樣,也得提倡節儉。

就連永和宮、怡兩處都追風似地要求御膳房做小份量的菜肴。

什麼小份量,以前用直徑七八公分的大盤子,換成三四公分的小盤,裝的還不到以前的三成,更有的幾乎換成小碟裝菜肴,往那食盒里一放,全都是比拳頭略大的小碟,以前多少道,現在還多少道菜,只不過那份量著實少,也只夠一二人吃用。

江若寧對那塊有印象,當即繪了簡單的地形圖出來,將那一片全看作是空地,「這里得有菜市,還得有店鋪、還得建一座百貨行,這可是功在千秋之舉,一定要建好,一次性到位,不要三天兩頭又挖又建,一面破壞一面建,重復建築,亂花冤枉錢。」

二十一世紀的華夏國,一條市政道路,修了又修,建了又建,去年鋪了瀝青路,第二年又挖開建成高速路級別的公路,時不時挖開埋各種管道,江若寧光是想想就覺得頭疼。

她當著薛玉蘭、溫令姝的面,把自己的設想、規劃都詳詳細細地說了一遍,不外乎有幾個要點,一是排水暗渠,二是市場規劃,三是如何建出一條高標準的菜市……

薛玉蘭不懂這些,她就听江若寧與溫令姝兩人在那兒一問一答,有時候又爭辯幾句。

待溫令姝弄明白,也就知道自己要寫的建設章程如何下筆。

而這邊,江若寧還在與薛玉蘭說話。

薛玉蘭依舊一頭霧水。

江若寧大致繪了個圖出來,哪里是街道,哪里是菜市,哪里建天橋,菜市兩側又該有什麼樣的店鋪、攤位等等,而街道上的店鋪又當建造成什麼樣的,里面設茶肆、酒樓、百貨行,甚至還有一座官樂坊……

薛玉蘭沒有溫令姝的那些想法,抱著公主要我如何畫我就如何畫,公主說「畫一個米鋪」她就畫一個米鋪。

待薛玉蘭繪好了,江若寧還嫌繪得難看,輕嘆一聲︰「小薛啊,你不是薛先生的閨女嗎?女紅挺好的,你除了繪個花呀、魚呀、鴛鴦蝴蝶還不錯,這畫的是什麼?」

枝枝見自家小姐被說,埋頭憋氣。

在薛府時,老爺也這樣說小姐。

「你跟了公主那麼久,怎麼公主的畫技你沒學到一分,這女紅倒是長進了。」

薛玉蘭咬著唇,並不生氣,「公主,你說的地下市場怎麼畫,上頭的房子都擋住了。」(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