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顏舜華見好就收,笑眯眯地把吃飽喝足的沈華平也放到了嬰兒床上。

「既然你這麼信誓旦旦的表示完全沒有問題,那將來你就主要負責老大跟老二兩個人吧,我呢,就主要看著老三跟老四好了。」

並不是說偏心于誰,而是夫妻分工的話,會更加的明確一些,當然了,只要孩子需要,不管是哪一個,她都會仔細傾听他們的需要,也會努力配合他們游戲的。

反正在急需母親的時候都是幾年而已,長大了之後感情再好,也不可能像小時候一般親密無間了。

沈靖淵卻不喜歡這個主意,顯然的,他希望什麼都一視同仁。

「為什麼要分得那麼清楚?都是我們的孩子,他們又不是說更加需要父親,或者更加需要母親,對于爹娘肯定是同樣需要的才對。你這是在犯傻。」

顏舜華一天之內听到他無意笑話她是庸人,又不客氣地說她是在犯傻,雖然知道他不是有意嘲諷,心里也沒覺得生氣,但這一下情緒也多少不高興了。

「都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當然會一視同仁。

我的意思只是兩個大的是當哥哥的,當然要更加慎重對待才好。你是被祖父當做繼承人培養著長大的,世家的那一套培養子弟的方法也只有你才清楚,我不管是從前還是後來,都是沒有這樣的經歷的,所以肯定有想不到的地方。

至于兩個小的,應該可以放寬松一點吧?只要不出大的問題就好,他們可以怎麼輕松就怎麼來。

你該不會是心大的希望所有的兒子都去建功立業吧?

沈家是靠軍功起家的,雖然戰火無情,但是既然定國公府食君之祿,自然要分君之憂,正所謂在其位謀其政,不管你培養哪個兒子去上戰場我都無所謂,但是最多兩個。

給你兩個兒子去繼承這些必須繼承的家族榮光,剩余的孩子我希望任由他們自由發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成為什麼樣的人,哪怕是向往著成為米蟲,也由得他。別介意外人說什麼廢人一個之類的話語,我們當爹娘的寵著就好,反正我們有這個能力不是嗎?」

生下來沈華遠之後,其實他們作為新手父母,也對孩子的未來有過許多的暢想,但是考慮到他嫡長子的身份,便也都知道,如果這個孩子天性就是不喜家族重擔的,或腦子笨完全鍛煉不出來的,恐怕壓力比起沈靖淵來會更大,但是礙于嫡長的身份,他又無法輕易推卸,想要自由自在,基本上是絕無可能的了。

作為父母,他們也只能夠盡可能地將他培養成有本事的人,即便不能開拓進取,能夠達到守成也好,這是最低的期望了。

不得不說的是,沈靖淵的內心其實是有著小小的遺憾的。因為如今兩歲的沈華遠,暫時看來並不是個天賦出眾的孩子,相較于沈靖淵本人,或者說他逝去的長兄,以及父親,還有祖父來說,小家伙都不如他們幼年時候展現出來的聰慧。

就目前而言,沈華遠看著就是個尋常的幼兒,與長輩們相比,並沒有特別的過人之處。

夫妻倆談論起來的時候,顏舜華難免會說他的判斷太過嚴苛。畢竟誰家的孩子這麼小的時候不都是圍繞著吃喝拉撒睡以及唯一的玩耍事件而進行的日常生活?

別說孩子才兩歲,就算是到了七歲,十七歲,也有許多的孩子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普普通通的連自理能力都沒有,但是真正的學成走出社會之後,經過磨礪,總有些普普通通的人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絕對不平常的事情來,甚至有許多還一鳴驚人,完全不輸給從小就驚才絕艷天賦出眾的天子驕子。

這也許不能說是普遍的例子,但是卻也不是絕無僅有的事例,古往今來,各行各業都見得到厚積薄發所以一鳴驚人或者單純就是因為醍醐灌頂所以大器晚成的普通人。

「你就不怕把兒子養廢了?就算是你在原來的家鄉,男人真的只懂得吃喝玩樂的話,也是會讓人唾棄的吧?就算我們家有條件,我也不認為這是值得提倡的事情。

當然,如果孩子們只是單純的希望日子過得舒適一些,不想要從軍,也不想要入仕,就在家里鼓搗著一些小生意,倒也無所謂。但是我沈靖淵的孩子,絕對不能夠是個吃白飯的。

他可以不建功立業,也可以于國無功于族無過,但是必須有一技之長能夠養家糊口,這是最起碼的要求。就算成年後不願意娶媳婦生孩子,那也得有養活自己的本事,獨善其身什麼的,從來都是靠自己的本事才能夠真正達到的目標。

要是連最基本的生活要求都要靠親朋好友支持才能夠實現的話,那也實在是太廢物了。我們沈家即便是養女兒,也不是這般寵著的。

我們有本事這樣養孩子,但是後代子孫卻未必有那個能力與客觀看待。開了這個先河,那也就意味將來必定會有那不成器的子孫拿來說嘴,有一學一,風氣一變,離大廈將傾也就不遠了。」

顏舜華沒有想那麼遠,因為她自己就是個散漫的性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四處走走看看,然後平平淡淡沒有蛀牙的活到老死,但是這個願望在遇到沈靖淵之後就已經徹底作廢了,所以在考慮孩子的培養方式時,她覺得既然都有四個兒子了,那一半給家族,一半就給她,很公平不是嗎?

但是如今听沈靖淵這般一說,又的確是她想得太過想當然了。

孩子們都還太小,而且說不準他們將來還會有兒子,如果她能夠說服他繼續生的話,按照她如今的年齡,還有十年的育齡期,努力一把,三到五個孩子不是問題,最少也可以生多兩個啊,那五五分,也還會有一個兒子,如果延續了沈家的無女兒緣,兩個都是兒子,那就有六個兒子啦。

不到七歲,估計都難以模準孩子的天性,就更別提預先小小地幫他們設計一把人生之路了。

更何況,又不是沒有做過孩子,沒有幾個小家伙會真心喜歡一步不錯地按照父母的設計去走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