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乃嬤嬤帶著小郡主給袁皇後請過安後,小郡主換好了衣裳去見太皇太後時,的時候,正趕上太皇太後那邊傳了晚膳,太皇太後索性讓人在桌子旁另安了個專門為小郡主定做的小椅子,讓教養嬤嬤和宮女照料著小郡主陪在她身邊用晚膳,賞賜了女乃嬤嬤一碗羹和幾道點心,待晚膳用的差不多了,宮女給太皇太後上了道養生茶,給女乃嬤嬤上了魚湯,將小郡主平素里喜愛的玩具拿過來放到偏廂的羅漢床上玩耍,太皇太後漱了口,淺淺地啜了口養生茶,仔細地詢問女乃嬤嬤皇後的情形。
「皇後娘娘臉色瞧起來還好,只是精氣神不大好的樣子……奴婢瞧著,皇後娘娘看到小郡主,那神情似是不太歡喜小郡主呢。」女乃嬤嬤細細地回稟,又湊著小心加大膽,回了這麼一句。
沒想到太皇太後將杯盞重重地放到桌幾上,鼻息似有若無地「哼」了一聲,「真是沒想到,當初那麼個柔柔弱弱的江南女子,現在卻如此心狠手辣!她在這後宮浸yin數十年,後宮妃嬪月復中孩兒有多少被她害了去的!當初沈氏因為她滑了胎,再也不能生孩子了,皇上有所察覺讓她交出了掌管後宮的權力,沈氏接了手,竟比她還甚,倒將手伸到了朝廷官員那里!這後宮里,就沒有個讓人省心的人!」
女乃嬤嬤低眉垂首地跪在太皇太後面前,心中驚訝又遲疑,太皇太後平時心寬,什麼事情都不放在心上似的,怎得今天倒念起了後宮的不是來了?
太皇太後揉了揉眉心,瞧了眼那女乃嬤嬤,想著外間玩耍的小郡主,低低地嘆了口氣︰「罷了,錦明丫頭出生便沒了娘,爹又是那麼個性子,好在還有哀家能眷顧著她,卻也不知道能眷顧多少年。哀家冷眼瞧著,太子啊,是要把自己的太子之位,作沒了的。」
太皇太後經歷四朝,前朝後宮一點兒風吹草動,待她想想便能知曉前因後果,太子對先太子妃不冷不熱,偏皇後也順著太子,太皇太後心里略做多想,就能得知真像,再加上她手中掌握的消息和證據……誰能想到,先太子妃,竟是被皇後和太子生生逼死的!
女乃嬤嬤听見太皇太後這話,心里嚇的不敢言語,又覺得她言道的「不知道能眷顧多少年」,少不得要叩頭說幾句吉祥話,祝她老人家福壽安康,長命百歲的。
太皇太後面色倦怠,揮了揮手讓女乃嬤嬤下去,又吩咐旁邊的人道,「過些日子錦明丫頭就周歲了,雖說是個小丫頭,卻也是皇上的第一個孫輩,抓周還是要好好辦一辦的。這宮里烏煙瘴氣的,到時候便請太後來主持,邀上些勛貴人家的夫人孩子們,來宮里好好玩耍一番。」
沒想到剛剛吩咐下去沒多久,隔了兩天的早晨,這抓周要熱鬧大辦的念頭,就被一股透著冷氣的消息一下子澆滅了下去。
這天大清早,天色尚好,風和日麗,皇太後剛剛用過了早膳,打算帶著錦明小郡主去瞧瞧華嬪。
順道給小丫頭找個玩伴宮里能跟錦明玩兒到一起去的小孩子,確切說是嬰兒,大概就只有華嬪生的這個還不會翻身的五皇子了。
听人來報外面空氣清朗,微風陣陣,沒有了秋老虎的熱氣,太皇太後心情不錯,便吩咐宮人準備步攆帶著錦明郡主出去,宮中這般大小的孩子們並不多,華嬪身子還沒有養好,太皇太後許久未走動過了。上了年紀的人,總是喜歡和小輩們湊在一起共享天倫。
步攆備好了後,太皇太後正查看著錦明郡主衣服穿的好不好,宮女們準備的東西收拾妥當了沒,正要吩咐出門的時候,不想一個面皮白淨的宮女臉色有些郁郁地上前來,給太皇太後請了安,而後湊近了低語兩句。
太皇太後听了消息,眼神一愣,看了眼拿著燒藍撥浪鼓正玩的開心的錦明郡主,垂了垂眼角,似有若無地說了句,「這抓周啊,怕是辦不了了。錦明真是個可憐的丫頭。」
剛出生不久,親娘就死了,不滿周歲,祖母便也沒了。
縱使袁皇後這個祖母一點也不像個祖母的樣子,到底也是骨肉血親。
那宮女來稟報的消息,正是說皇後袁氏,方才薨了。
八月初九,天氣晴朗,萬里無雲,瞧著是個應該听到喜訊的日子。
偏偏事與願違,老天爺調皮,京畿方圓十數里,都听到了宮中沉悶喪鐘的聲音。
太子無力地頹坐在大殿發涼的地面上,滿臉震驚,口中喃喃道︰「這不可能,這怎麼可能,母後的身體明明還好好的,怎麼會?怎麼可能?是誰,一定是有人……」
是誰!是誰在這個當口害了母後!
是沈氏?還是淑妃?
太子瞧著跪在自己面前哆哆嗦嗦話都說不清楚的小太監,心里涌起一陣煩悶,強壓著心里的震驚與難過,不耐煩地揮了揮手,「去叫常陣回來伺候。」
不過片刻,一個臉皮發黃,面上浮著粉的太監佝僂著腰身趨步進了殿,跪在了太子身邊。
太子一臉震驚的瞧著他。
原先的常陣四肢修長,面目白淨,喜好在臉上擦粉。
如今的這個,怎麼瞧著跟從他在北地瞧見的那些個難民一般無二?
尖嘴猴腮,面黃肌瘦,一身太監衣服不甚合身,瞧著袖管空蕩蕩的,腰帶好似怎麼都扎不緊,也就臉上擦的粉因為跑的步子快,被腦門上流下的汗珠子一滴滴滑倒臉上,將那粉面滑成一道一道的,滑稽至極。
太子心里倒是忘記了是他吩咐叫人將常陣狠狠打了一頓,關押起來的。
「好好查查,皇後娘娘賓天之前,究竟是用了什麼藥,見了哪些人,怎麼前兩天突然高熱不落,太醫守了這麼些天,不見好轉,竟這樣去了。」太子忍住心中的震驚,吩咐常陣去查。
常陣口中發苦,心道他被太子爺關了這麼久,如今連口水都沒有便要讓他去干活……可太子的脾性他是向來都知道,這關口,只能好好辦差,旁的,一概都不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