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公子如玉世無雙(1)

番外*花弄玉篇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題記

【一】

他依稀記得,那一年初見那個孩子時,正是花都千頃芙蕖盛放的季節。

在他八歲前並不住在落英王宮里。母親說他生來體弱,幼時一場大病險些喪命。母親擔憂他的身體不適宜生長在落英宮里,到他父君那里請命,懇請他父君讓自己帶著他外出休養。那時他尚未有封地,父君準母親帶他到瑤華山休養,之後七年他一直與母親居住在瑤華山里。

在他八歲以前對父君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印象,父君從沒來看過他,他自也不可能見到父君。瑤華山與世隔絕,山上除了他們沒有什麼住戶,故此他的幼年雖盡得母親疼愛,卻也是十分寂寞的。雖那時,他還不懂得什麼是寂寞。

他的母親琦夫人出生于百年世家蘇家,他的外公是當朝丞相蘇策。在瑤華山時他僅見過外公三面,知道外公是個慈祥和藹的老人,外公喜歡出題難他,又總是嘉獎他,對母親說「這孩子有你的昔日之風」,眼里甚是驕傲。母親卻總是笑笑,「我倒情願他是個痴兒,一生順順當當過了,也好過面對這世上千般磨難。」

很小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有個了不起的母親。據說母親是那時名動花都的才女,琴棋書畫文章女紅無不精通,他幼年時的每一餐一菜一衣一袍都是母親親手所做的,父君派了不少人來照看他們,可是對于他的每一件生活瑣事,母親從不假手他人。

他三歲時母親教他習字,四歲母親為他請來師傅教習六藝,六歲時他在山中嬉戲游玩,遇到了來自西方佛門的優婆離。彼時他尚不懂所謂佛門佛法與這個世界種種學說的區別。只因母親似乎極愛听優婆離說講佛法,他遂也跟著听,及至後來他偶有頓悟每每問出疑題向優婆離求解。六歲的他只是一個天真不解世事的孩童,但他所表現出的敏慧卻每每叫優婆離為之長嘆。他不知道優婆離為什麼總喜歡對著他嘆息,直到歲月已經將那段幼稚年歲蒙上一層灰白,他才恍然明白那個時候那個來自西方的智者在他那雙深邃慈悲的眸子里已經看透了他怎樣的一生。其後,他拜優婆離為師,習佛學心法。優婆離並沒有在瑤華山常待,春日里來入冬時去,一身飄然不帶片縷塵埃。七歲時他開始研習百家諸子學。許是因自小寂寞慣了,又兼學習佛法的緣故,他並不是個活潑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有一種旁人所沒有的一種沉穩氣質,就連教他的師傅都贊他「謙謙小公子,溫潤如美玉」。所有人都贊他生來聰慧,七歲時他與師傅辯名家的「白馬非馬」說,幾次將師傅辯得俯首認輸,最終師傅慚愧得說︰「此子小小年紀已有如此慧根,老夫慚愧,已教不得他了。」那一日,母親在父君派來照顧他們的侍從面前只淡淡嗔視了他一眼,入夜時卻突然拉起睡得朦朧的他,對他說日後不管遇著什麼人都要謙遜,絕不可如今日這般鋒芒太過。他那時隱約通曉幾分人情世故,卻不解母親為何這樣焦慮不安。母親並未向他解釋,只是不斷重復「回宮後決計不可這樣了……」那一夜母親將他緊緊抱在懷里,仿佛生怕只要一松手他就會消失不見。

年少的他並不曉得母親的焦慮與難安,只是順從的按照母親的要求去做。自此,他的性格越發溫和謙遜,心性也越發淡泊起來。直到很久之後他才懂得,他那平凡而偉大的母親的苦心。原來,母親要得從來不是兒子的富貴榮華至高地位,她所渴望的,是只要她的兒子能好好活在世上,她便再無所求。

八歲生日的那一天,是他記憶里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父君。那一天的情景他大都已忘記,卻清楚記得那明晃晃的明華殿上那王座上高座的君王。

那時他睜著明亮的琥珀色眸子毫無畏懼的仰視著自己的父君,對在自己生命里缺席八年的父親,他一直有著很多好奇與困惑。那時他清楚記得父君對他一笑,說道︰「呵,這孩子生得好一雙慧眼。」

不知為什麼,他清楚記得父君的那一笑。明明是那樣溫和的一個人,一笑之間卻有種說不出的苦澀與冷意,讓他生生止住了探尋的渴求。

他生來是敏感而聰慧的,他想,那時的他已隱約看到了父君眼底的不悅,盡管他那時並不知曉父君為何會不高興看到他這個兒子,但是從那時起,他與父君已經再一次開始疏離。

在日後,他時常回想起與父君殿上初見的那一次。殿上殿下,不過幾步之遙,卻被清晰分割成兩個世界。他們是父子,他們也是君臣,他們之間隔著身份隔著權利隔著利益以及種種他們都無法說出的阻礙,遙遙相望,這其間的差距,又何止是千重山萬重水的間隔!

——題外話——

番外奉上,先來花弄玉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