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七十章 惜花別有意

溫榮為謝氏新換了一盞熱茶湯。今日用的茶具是簇新的加蓮紋魏玉杯,是極名貴稀有的進貢之品。前月五皇子李晟得了此物後帶回府與溫榮賞玩了一番。天氣漸熱,二人思及玉器有溫潤平心、安神降燥之效,遂決議將此套茶具送于溫老夫人在盛夏里吃茶用。謝氏拿到茶具後先將茶具在禪茶里靜養了一月,這日才取出與溫榮同用。

「玉杯不會燙手,」謝氏笑著端起手邊的茶碗,探問道,「榮娘,你對謝家娘子和陳家娘子有何看法?」

溫榮眼眸微閃,嫁到紀王府後對家里的事情關心太少了,軒郎已經十七歲,早到了議親的年紀,祖母和阿家又要費心了。今日請幾家娘子過來,亦是想讓她幫忙想看一番。

做好友只需考慮脾性是否相投,可若是聯姻做一家人,便沒有那麼簡單了。除了門當戶對和脾氣性情,名門貴族間還講究是否能互相扶持。可溫榮打心眼里覺得性情比之旁它,都要重要。

溫榮仔細思索了起來。謝家是祖母的娘家,謝三娘子和謝四娘子並非琳娘的嫡親妹妹,是應國公胞弟的嫡女,先才弈棋時謝家二位娘子表現的落落大方,謙虛禮讓,棋路之間又隱約可見智慧,頗有謝琳娘的風範。而陳惠娘容貌嬌美,性子直爽,素養雖不若謝家嫡女,卻自有一番風度。單以性情比較,實在難以取舍。

溫榮認真地說道,「兩家娘子皆優異,謝家娘子的阿爺是武將。陳家則是文官,祖母和阿娘是否有這方面的顧慮。」

謝氏點頭道。「你大哥一心要習武,你阿爺已經同意了。若是和謝家成為姻親,有應國公一府以及五皇子的幫扶,軒郎成武將的路子會順坦些。」

溫榮笑道,「看來祖母和阿娘已經屬意謝家女娘了,不知軒郎是否知曉祖母為他的安排。」

祖母微闔眼靠回矮塌,面色不善,淡淡地說道,「別看你大哥性子溫和,心眼卻和你阿爺一樣不活絡。甚至缺了心眼,問他不若直接幫他安排。」

溫榮眉頭微微一皺,軒郎在從文從武一事上性子確實執拗,約莫因為此事,惹得祖母不高興了。

溫榮仔細想了想,祖母的安排確實是對軒郎好的,遂答應道,「祖母,後日丹陽公主與我會一起去臨江王府尋琳娘說話。或者先讓兒去琳娘那探探口風。」

既然三皇子身子恢復,謝琳娘也能放下心來了,不論旁他,單論三皇子與五皇子以及她與謝琳娘的關系。兩家聯姻是再好不過了。

謝氏抬眼問道,「榮娘,朝中局勢可是要明朗了?」

溫榮點了點頭。「祖母放心,既然阿爺能回府。那就是八九不離十,只要後日三皇子和三王妃出宮回臨江王府。朝局就是真的明朗了。」

謝氏听言很是欣慰,「那就好,榮娘就先去探探三王妃的口風吧。」頓了頓謝氏嘆息道,「本來林家二娘子是最好的,可惜那孩子真真是個死心眼,你舅母因為林二娘的事情,沒少在你阿娘面前抱怨,可惜了可惜了。」

溫家和林家仍有親上加親的想法,瑤娘的品性家世都無可挑剔,和她的交情又極深,若不是瑤娘一心念著三皇子,確實是一門好親事。

祖孫兩人正說著話,多寶櫥里沙漏翻轉,玉石輕踫發出一聲脆響,謝氏看了看時辰,慈祥地說道,「不早了,讓下人備馬車,早些回去休息罷。」

溫榮應了聲,打算過兩日去了臨江王府後再來看望祖母,溫榮又向汀蘭交代了一番,讓平日里多留心祖母的身子,這才出門吩咐馬車,讓小廝去書房尋李晟……

二人回到紀王府,李晟看到煥然一新的內室眼前一亮。

原來溫榮早晨出門前,命人將內室里的幔帳和窗紗都換成了雨過天晴軟煙羅,清新的顏色在炎炎夏日里讓人倍覺涼爽。

李晟與溫榮說起了揚州商船沉船一案,「榮娘,你可記得我與你提起過的,有人在江南東道看到了薛成扈的寵妾。」

溫榮點了點頭。如今德陽公主和二皇子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李晟接著說道,「三哥和我的人,就此線索查了下去,原來德陽公主派了不少人去江南東道,杭州郡刺史、揚州司馬等人的府邸都被德陽公主的幕僚控制了。」

溫榮一驚,不想他二人的手竟伸的如此長,思及德陽公主和二皇子的所作所為,溫榮一顆心漸漸沉下去。江南東道賭船、進貢商船,兩樁沉船案子都是德陽公主命人動的手腳,他們用幾十條人命,將聖主的目光轉移到江南東道上。揚州司馬被他們控制後,阿爺自然逃不開干系,若五皇子站出來為阿爺伸冤,他們定會將五皇子定為同犯相論,若三皇子、五皇子坐以壁上觀,溫府必覆,五皇子也將家宅不寧。

可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溫家傾覆只是他們丟出的一塊磚頭罷了,德陽公主和二皇子是要拋磚引玉。

畢竟在端陽宴之前,溫榮也不能確定德陽公主究竟是依附太子還是二皇子。溫榮輕嘆一聲,緩聲道,「德陽公主在眾人面前故意維護太子,她和二皇子要你們誤會這一切都是太子做的。」

李晟頜首道,「三哥比我們更早看透了局勢,主動服毒縱然萬無一失,但也是以身犯險了。好在如此我們化被動為了主動。」

溫榮搖了搖頭,「晟郎,雖然聖主屬意三皇子,可還不能掉以輕心,既然二皇子和德陽公主能控制江南東道,宮里必也做了布置。」

李晟眉頭皺起,沉聲道,「他們確實不會善罷甘休,若他們真的膽大妄為到敢謀反,也就不能怪我與三哥不念兄弟之情了。」

溫榮抿了抿嘴唇,若一切照前世發展,二皇子是一定會謀反的。

溫榮本來對前世宮廷里太子被廢之事一知半解,但經歷了這世的端陽宴後,溫榮徹底將前世發生的事情想明白了。

前世的乾德十六年,聖主也在宮里舉辦了端陽宴,當時德陽公主確實是支持太子的,而三皇子和五皇子還是逍遙王。故只有二皇子是太子唯一乃至最大的威脅,那時太子和二皇子已然勢同水火。

在端陽宴後的又一次宮宴上,太子和德陽公主設計在酒水中下毒謀害二皇子,不想二皇子早有準備,太子、德陽二人陷害不成反被二皇子算計了一道。

太子和德陽公主的行為徹底激怒了聖主,經由此事,太子被廢,德陽公主為了保住太子,企圖發生政變,可聖主和二皇子等人已有警覺,就在德陽公主意圖謀反的當日清晨,羽林軍查封了公主府,德陽公主被生擒,聖主念及親情且其謀反未遂,只將德陽貶為庶人。

二皇子本以為自己可以高枕無憂了,未料三皇子和五皇子收集了他往年處心積慮謀劃和陷害太子的證據,更暗地里交給了德陽公主。德陽公主本就極其憎恨二皇子,自然將所有的罪證都呈到了聖主案前。

二皇子的所作所為俱被揭露,聖主最不能容忍其子嗣為了帝位,不念親情,如此一來,聖主遲遲未下詔立二皇子為太子,反而將目光投向了溫文儒雅,極念親情的三皇子,由此又逐漸發現了三皇子不凡的治世之才,更感慨李奕從始至終謙恭的態度和平和的心境。

與此同時,二皇子感覺到來自三皇子的威脅,其驚聞聖主準備擬詔書封三皇子為太子,故鋌而走險,走太子的舊路,意圖謀反篡位,可從一開始,他就算計不過三皇子和五皇子,最終二皇子謀反不成,其本人也被五皇子李晟生擒。

若沒有算錯,聖主將擬詔書封三皇子為太子的傳聞,也是李奕和李晟傳出來的,不打草怎驚得起二皇子這條大蛇,令其方寸大亂,倉促謀反……

前世發展確實對三皇子極有利,現世因為她的重生,令三皇子本人成了最大的變數。

溫榮轉頭靜靜地望著壁牆上的青瓷燭台,跳耀的燭火將溫榮那本就如天水洗滌般的眼楮襯的更加清澈明亮。

回憶起前世,溫榮心下生出些許淒涼,那世一府皆死于李奕的一紙政令,重生伊始,她心里確實對李奕存有恨意,可隨著時間流逝,前世的執怨早已淡去了,她對李奕已心死。記憶里不知誰曾言‘哀莫過于心死’,現在細細想來,心死其實是大解月兌,心不死一直活在痛苦之中,才是真正的悲哀。

拋去個人的恩怨,李奕是難得的明君,他有容天下之度,惜黎民之心,雖不能斷言其是千古一聖人,可也是十分難得了,故溫榮從未想過要阻礙李奕稱帝,甚至是奪其性命。

溫榮正想的出神,面頰忽生出一股暖意,不知何時李晟低下頭,溫熱的唇正親吻在她那落于眼眸邊的發絲上。

有些癢,溫榮往後微微一躲,卻被李晟抱了回來,「榮娘在想什麼,竟似將為夫的忘了。」

語氣里帶了一絲隱忍和霸道,「以後不許躲我更不許想他人。」

溫榮正要反駁,李晟已將其攔腰抱起。

迷離的燈火映照在雨過天晴軟煙羅上,似別樣的春光,幔帳里薄霧和香氣旖旎交纏,一聲聲輕輕重重的喘息聲,似在嘆那春宵苦短……(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