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一章 爭情勿相欺

蓬萊殿硯松齋,李奕正把玩著一對簇新的雕葡萄花鳥紋碧玉燭台,碧玉燭台是今日聖人賞賜的,夜里秉燭掌燈,聖人吩咐他要多用功。

謹遵聖意,李奕面前的書案上,正鋪著聖朝西州交河城一帶的地圖。听聞內侍傳李晟過來書齋時,李奕抿嘴彎起優雅的弧度,將碧玉燭台放回書案。

李奕瞧見李晟一襲秋色常服短靴,眉頭微微一皺,「晟郎,你今日去城郊騎馬了?」

李晟屏退了書房伺候的宮婢,對李奕的疑問點頭默許,轉而問道,「三哥,韓大娘錦帕一事,母妃可有懷疑。」

李晟自小由王淑妃帶大,同李奕一般喚王淑妃作母妃。

李奕收起笑容,搖了搖頭,認真地說道,「此事莫讓阿娘知曉。」

李奕本不打算變化同韓大娘親事的,畢竟應國公府勢頭過大。

應國公為兵部尚書,謝姓又為四大家族之一,同太後楊氏一族世代交好。

樹大招風,操之過急無好處。

可事出意料,李奕見到溫榮小衣時又驚又痛,仔細一想便知是誰要對付溫四娘,縱然今日自己救了溫四娘一次,往後韓府得勢,那韓大娘怕也不會放過她……

王淑妃對聖主的賜婚是先驚後大喜。謝大娘是她看中的,可就因謝家與太後外戚楊家關系極好,故謝家大娘的親事她不能染指。出此變故,與王淑妃而言,可謂是天助。

李晟自斟了一碗茶。宮里茶娘子的茶湯,充其量只能做解渴之用。

「三哥。丹陽和琛郎的事,可與你有關。」李晟昨日看見李奕自丹鳳閣回來。兄弟二人同丹陽關系親厚,故李晟未做它想。

今日突聞禮部官員去了中書令府,可分明昨日里還未有一絲動靜的,如此看來,太後與聖主本是無此打算,唯一可能是丹陽自己去求的賜婚。

李奕倒也不做隱瞞,淺笑道,「琛郎與丹陽十分般配。」

李晟目光由驚訝轉向憤怒,「你明知琛郎與溫四娘已在議親。」

「那又如何。未行納征禮之前,親事都不作數,更何況他們連納采禮都未行。琛郎博學英偉,丹陽聰穎和順,這門親事聖人與太後都十分認可,晟郎認為有何不妥。」李奕抬眼對上李晟目光,一派清明坦蕩。

李晟蹙眉道,「你總該顧及琛郎的想法。」

李奕自書案後負手走至李晟跟前,目光一閃冷峭。「晟郎,你關心的是琛郎還是溫四娘。」

李晟面色不虞,轉開目光應道,「我只覺不該拆散他二人。」

「罷了。」李奕很是耐心,「你也知曉今後將面對的何種情形,大哥、二哥的性子你我再了解不過。不能為他們所用的便寧願毀了。他們中一人遲早會對林中書令失去耐心的,縱然林中書令是蚍蜉難撼的大樹。但琛郎就不同了,進士科頭名又如何。初始亦只能領秘書省校書郎一職。琛郎未經歷過朝堂之事,極容易叫人陷害落了把柄,林中書令與你我亦不可能時時護著和提醒他,故想保全,一來是選擇外放,可比之外放更好的方法,就是尚主。丹陽是大哥、二哥胞妹,又是聖主、太後最寵的公主,無疑借丹陽就能暫保中書令府無憂。」

「只怕琛郎寧願外放。」李晟面色清冷,眼里是掩蓋不住的失望。

李奕轉身回到書案前,將燭台放至矮櫥,垂首研看地圖,漫不經心地說道,「琛郎背後是整個中書令府,孰輕孰重,他自能分得清,不會莽撞。」

「對了,晟郎,往後你少出點宮,今日聖人問起你了,往後你我二人,該開始為聖人分憂了。」李奕看著地圖上的碎葉鎮,眼神一暗,「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如今不太平,突厥多次進犯,聖人正在頭疼此事。」

李晟俊秀的眉毛皺起,陰影下的面容帶著幾絲倦色,眼前卻浮現起溫四娘語笑嫣然的模樣,輕嘆一聲,不再多言,亦抬眼看向書案。

地圖上被圈出的西州交河城,是絲綢之路的要道,為多國商賈的雲集之地,故西域邊陲的穩定直接影響了聖朝和西方的貿易,實是重要。

第二日,禮部官員宣了兩起賜婚後,朝堂猶如水滴到了油里,一下炸開了花。

禹國公、林中書令等人不過是身子微微一顫,再跪旨謝恩。

聖主對朝堂上的紛紛議論置若罔聞,此為皇室家事,無人敢站出來明言反對。

下朝後,內侍傳了溫中司侍郎至御書房陛見……

好不容易捱到下衙,溫世珩匆匆忙忙去了遺風苑,林家大郎被賜婚一事,要早點告訴伯母與溫榮。

林氏今日亦帶著茹娘往遺風苑探望謝氏,一家人此時都聚在了穆合堂里。

謝氏看到溫世珩嘴一開一合,猶豫再三又不曾說出半個字來,不滿地問道,「怎麼了?」

溫世珩看了眼溫榮,嘆氣道,「聖主賜婚,甲寅年進士郎第一人尚丹陽公主。」

甲寅年就是乾德十四年了。溫世珩話音剛落,林氏手一抖,茶湯潑了大半在衫裙上,鶯如忙執帕子為夫人擦裙子。

溫榮垂下了小臉,輕輕摳著茶碗上銀紋蓮花。

謝氏半闔眼靠在矮榻上,昨日便已有此懷疑,不想賜婚聖旨下得如此快,看來昨日禮部官員就去中書令府了。

謝氏見溫世珩欲言又止,蹙眉道,「還有何事。」

溫世珩訕訕笑了笑,「聖主亦給了兒一道旨意。」

聖主傳他去御書房時,本以為還是為了洛陽陳知府一事,不想聖主卻丟了一份制書到他跟前。

那份制書是溫世珩前幾月不分晝夜才擬好的。

聖主隨後將溫世珩擬的制書批評一通,溫世珩冷汗津津地跪地听訓,不敢有半分言語。

聖主的聲音雷霆一般,「當初某將你調入盛京,是誤以為你有才能,如今看來,卻是辜負了某一片期望。」

溫世珩只覺得腦子嗡嗡作響,整個人如置身冰窖。

「罷了,你也不用在中書省當值了,轉去御史台,下午到吏部領調令。」聖主說罷揮了揮手,頭也不抬的開始批閱奏折。

盧內侍提醒溫世珩跪安後,溫世珩才幡然醒悟。

林氏還沉浸在先才林家大郎被賜婚一事緩不過勁來,震驚後心里是對榮娘的愧疚。若不是她三番兩次在榮娘面前提前,榮娘定不會在意,如今可好,費了那許多心事,到頭來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往後兩府見面了還要尷尬。

溫榮抬眼望向阿爺,問道,「阿爺在御史台任何職。」

溫世珩不好意思地笑了,「御史中丞。」

御史台設大夫一人正三品,中丞二人正四品下階,大夫掌以刑法典章,可糾百官之司,御史中丞則為第二。

那崔娘子的阿爺不過是御史台院六品侍御史,如此崔娘子便已很是得意,如今溫世珩是崔侍御史上峰。

中司侍郎到御史中丞,看似平調,可御史中丞卻是實打實的權臣,同升遷無異。

謝氏見溫世珩哭不是笑又不是、抽搐著面頰的模樣,忍不住笑啐了一聲,「小人得志。」

溫世珩心里實是按捺不住的喜悅,雖然榮娘與林大郎的親事落空,可榮娘並不是非嫁中書令府不可。而調任御史台一事,才是真正合心意,從此以後,自己在朝堂之上,是可對時政得失、地方利弊、朝臣忠奸,暢所欲言了。

溫榮笑著向阿爺祝賀道,「恭喜阿爺得償所願了。」

溫世珩見女兒未受林家賜婚一事影響,情緒尚好,這才舒心地笑起來。

又坐了一會,溫世珩帶著林氏和茹娘起身告辭,要早些回黎國公府,去祥安堂同溫老夫人報喜了。

溫榮撇了撇嘴,此事與溫老夫人而言,估模著是有驚無喜吧。

穆合堂里沒了旁人,謝氏牽著孫女坐在矮榻上,緩緩說道,「人算不如天算。」

這天是皇家。

溫榮端過攢盒開始剝松子,明日做了松子酥,讓小廝送去國子監與軒郎。

她昨日還在慶幸,以為她和琳娘的親事,比之前世都發生了變化,可沒想到,她走了這許久,皆是在繞圈子,一圈後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謝氏攬過孫女,勉強笑著說道,「你阿爺做了御史中丞,往後提親的人,怕是要將門檻都踩爛了。」

溫榮望著祖母安然一笑,「林大郎與丹陽公主郎才女貌,很是般配,自古親事談不攏、或談攏了事後又出變故的,可是不少,故也沒甚大驚小怪的,祖母放心,兒沒事。」

祖孫二人用過晚膳後便早早去歇息了。

溫榮愣愣地望著碧紗帳上掛著的曉月流雲紋香囊,不自覺地想起了李奕,她之所以會對與林府這門親事在意,多是希望盡快避開三皇子,並非是她妄自尊大、自以為是,只如今李奕與她的言行舉止,叫人不得不令人提防。

黑暗里,溫榮終于嘆了一聲,分明爭取了,卻依舊沒能如意,或許是自己想要的太多,林府和林大郎那般好的條件,自該是有更好的錦繡前程。(未完待續……)

PS︰感謝Sunflower親噠打賞,麼麼噠╭(╯3╰)╮,俺各種扭~扭麻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