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四章 發難

長久以來的對峙,終究以世家的落敗告終。正德三年隆冬,科舉入仕正式在長安推行,隨後遍布各州郡,因以分科考試選舉官員,故名「科舉」。

元乾置明經,進士二科,並以「試策」取士,重重選拔之下,最後再由他進行殿試。

它打破了歷代以來選拔官員時對出身的束縛,使得「上品無寒族,下品無士族」這樣的由門閥世家把持朝政的局面岌岌可危。

寒門學子對此產生了極大的熱擁,這意味著他們不必囿于出身,能名正言順地入仕為朝廷效力。隨之而來影響如滾雪球一般蜂擁而至,各地涌現出大批有能力有學識的人才,地方官員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樣輕視他們,而是禮遇有加,遇上難纏的事務還會向他們請教一二。

百余年來,北朝因為尊佛而愈漸奢靡的風氣逐漸有了清明之象。如今雖然各地還存有少數寺廟,但情況與宣武帝在世時已大不相同。如此長久下去,北朝的國力將會越來越強,直到完全能吞滅南朝的地步。

寒門的興起也就代表著世家的沒落,此時他們終于感受到頭頂懸著的那把劍了,但已局勢已不容他們作困獸之斗,門閥士族權傾朝野、把持朝政的日子已經走到了盡頭。

虢國抱著雙生子進宮,霍炎還兼任著禁軍統領,就跟隨他母親一起來了。

大的是,小的是弟弟。乳名是她取的,叫曦和,弟弟叫清晏,取盛世曦華、河清海晏之意。

她看著一對安靜睡著的嬰兒,眉目英朗,額頭飽滿,與她父親十分相似。弟弟則生的與母親沒有二致,一樣的清秀可人,輪廓柔美,不知以後會不會像他母親年少時那樣活潑明亮。她在心中暗想。

霍炎隱約知道些當初的內情,這半年多以來兩人從未有過只言片語,她也沒有再召諸邑進宮。走到此種地步,已經很難回頭了。

「她還好嗎?」。

霍炎沒想到阿芫會有這突然一問,半晌才說︰「驪山有溫泉,對她的身體大有裨益,想來是好的。」

她點點頭,「那便好。」

見她依舊掛心,霍炎索性將心中存的心思說出了口,「她很掛念皇後,總想著要見您一面,可要……」

「不必了。」她打斷他未說完的話,「已經緣盡就不要再有牽扯了,各自安好吧。」

虢國年紀大了,沒听出里面的門道,只是呵呵直笑。一下抱了兩個孫兒,還是一對龍鳳胎,這對老人家來說可畏莫大的喜事。

可惜,母親沒有這樣的福氣……

如果……

沒有如果,一切假設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送走霍炎,她算了算日子,馬上又要過年了啊。每一年的除夕,是越來越冷清了。前年母親雖然臥病沒有出席,大哥也身在北疆趕不回來。可還有榮安表姐,還有剛從永寧寺出來的諸邑,今年,什麼都沒有了。

表姐難產而亡,諸邑避世搬去了行宮,母親也不在了,父親至今蹤跡不明。少年的歡樂時光,再也回不去了,它成了她對的一種緬懷,甚至是哀悼。

念奴卻突然急匆匆趕來,面色晦暗不明,看得她心里一滯。還有什麼是她經受不起的?

「中書令崔浩被監察御史彈劾,朝中大臣聯名上奏請求將他處死!」

「怎麼會?」她驚訝不已。大哥沒了,崔浩就成了元乾在朝堂上唯一的舊人,他是得罪了什麼人?竟能讓人不惜付出觸怒聖顏的代價,也要置他于死地。

「御史台呈上來的全都是朝臣們附議的折子,他們要陛下……處死崔大人!」念奴亦不清楚事情的經過,只把自己知道的都說了出來。

是世家要報復了嗎?提出科舉選士,令世家大敗,他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所以他們一定要置崔浩于死地?

可罪名呢?

妖言惑眾?蠱惑陛下?

簡直荒謬!

年關將至,卻出了這樣的事。雖然身處高位難免惹人妒羨,但那麼多人請奏,必定不是尋常之事。

阿芫于是吩咐念奴:「你去看看,若沒有大礙就罷了,若有變故即刻回來報我。」

只過了片刻念奴就回來了,神情較剛才還要急切。

她頓時就有了不好的預感。果不其然,念奴氣喘吁吁地說:「是……是崔大人在運河沿途的石碑上,刻了大逆不道的字……」

自大運河開通以來,南北商業漕運發展得越來越快,沿江的百姓因此大受裨益。但元乾一直在著人完善運河各主干支流,這項工程從沒有停止過。而運河修成後,戶部計劃要在沿途豎幾座大石碑,用來記錄這一前所未有的壯舉。這件事也是由崔浩在負責。

他到底刻了些什麼?竟引得整個朝堂都恨不能殺了他?

念奴道:「听說連王相都上了折子了。」

連一貫對漢人士族頗多照顧的王相都站在鮮卑貴族這邊?「你有沒有打听清楚,到底刻的什麼字?」

「說是什麼草原上的風俗人情,奴婢也說不準……」念奴有些不解地說。

草原風俗?如果真的只是刻些風俗人情,怎麼會激起整個朝堂的公憤?她忽然明白了什麼。

崔浩是故意的——

他一早就知道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

第二天崔浩就被下獄,隨之而來的就是排山倒海的憤怒和指責。他把元氏歷代元祖未入關時,在草原上如野獸般的歷史全都命工匠細致地記錄在石碑上,例如「叔娶寡嫂」「子承父妾」這樣在如今漢化已久的世人眼中禽獸不如的野蠻行經,全都一一記錄在上。

巨大的石碑佇立在運河兩道邊,南北往來的人無不指指點點,原本應該歌功頌德的石碑變成了受人唾棄的存在。更有甚者,編出了「潑墨漢家子,走馬鮮卑兒」的歌謠,來諷刺元氏皇族只是粗鄙的蠻夷出身,再怎麼和漢人聯姻,骨子里的野性還是擺月兌不了。

從前慕容部、宇文部老牌的鮮卑貴族頓時覺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漢人士族又因為先前科舉一事對崔浩恨之入骨,而朝中忠心耿耿如王相這樣的老臣更是將帝朝的顏面看得比性命還重要。因此,滿朝文武,竟全都上表要求元乾立即將崔浩處死,一並株連清河崔氏九族。

御史台堆積的奏折元乾看還沒來得及看,馬上又有新的一批送了上來,全都是朝臣們對崔浩憤怒的指責。

監察御史甚至陳列出崔浩「褻瀆皇族」「侮辱先祖」「動搖國本」「危言聳听」等一十八條罪狀,樁樁致命。

這一次,崔浩似乎真的是,逃無可逃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