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騰走了之後,皇帝現滿朝文武就沒一個看著順心的,年長的有經驗的白須眉,半只腳都邁進了棺材,仍不肯告老還鄉,講話都說不利索,看著就礙眼。那些年輕力壯的原本剛入朝為官的時候也都是豐神英俊的好男兒,為官沒幾個年頭,就變得腦滿腸肥,一副昏官模樣,皇帝就更加念起王子騰來。
恰在皇帝感嘆人生孤單寂寞冷的時候,何方這個青年才俊進入了皇帝的視線,他先是王子騰的義子,現又是當朝第一文武狀元,參加殿試時,是皇帝親點他當的新科狀元,因他是王子騰的義子,瞧著也比旁的進士要年輕俊朗許多,老皇帝破格讓他去戶部領個實差,是不是人才,能不能賺錢才是檢驗的唯一標準。
何方真沒有辜負皇帝的期望,在戶部待了不足一月,就寫了部如何增加國家收入的章程來,皇帝費了一夜時間研究章程,第二日下了早朝,就留下何方與他好好探討章程,何方給皇帝一一解惑,又描述了一番美好前景,令皇帝拍手叫絕。
之後何方被下派到地方當官,將沿海地區作為新策的試點,何方因地制宜展當地經濟,展漁業、海產養殖業、提高商人待遇,增加稅收分類,進行稅收差異化征收等等一系列措施,何方在地方一待就是三年,任滿回京後,將自己的理論與實踐經驗整理成冊,在皇帝的支持下印成冊,作為地方官員的學習教材。
何方被調回戶部,直接升任戶部侍郎,何方的賺錢之道不似和珅那般搜刮民脂民膏,雁過拔毛、蒼蠅腿上也要刮下二兩肉的剝削方式,而是推行經濟政策,大大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既強了國家,又富了百姓,百姓安居業,商人的社會地位也大大提高,更加積極地為國家創造經濟價值,第二年何方升為戶部尚書,成為皇帝眼前的大紅人,風頭無兩。
皇帝年歲漸老,也如先帝一般好大喜功,喜歡大興土木,因何方賺錢有道,又通曉建築之道,何方設計的宮殿園林別致新奇不說,在建築材料上面也采用新型材料,既美觀又經濟,皇帝更是對其信賴有加,授其內務府總管之職,正二品。
何方為官*載,仍是孤家寡人一個,看那薛蟠前幾年娶了英蓮為妻,在成親當日毒誓自己終身不納妾,只愛英蓮一人,薛夫人自然是大大地不贊同,但薛蟠年紀見長,翅膀硬了,人變得越強勢,讓下人們都稱他老爺,稱她為老夫人。
寶釵最終沒能嫁入皇家,薛家招了個入贅的女婿,原是薛蟠手下的得力助手,為人老實能干,模樣也不差,是寶釵自己相中的,薛蟠作主給寶釵定了親事,薛夫人為此時絕食抗議了一日,最後見事情無法挽回,只得答應。
再說那賈寶玉,現在已經是京城的婦女之友,在何方的指點下,創立了自己的品牌,擁有自己的經營店,還在京城之外開了幾家連鎖店,生意越做越大,林黛玉日子過得順心,身子也調理的好,給賈寶玉生了一對龍鳳胎。
賈政這幾年一直郁郁不得志,在何方的極力倡導下,百姓不再輕看商人,賈政也對賈寶玉有了新的看法,見他這幾年上進能干,心中安慰,對自己的孫子孫女也是日日想念,還偷偷跑去看過幾回,被林黛玉現後,在林黛玉的撮合下,賈政父子坐下來化解了心中矛盾,听到孫子孫女甜甜地喚他爺爺,賈政摟著兩個孩子老淚縱橫。
何方在百忙之中去參加了王子騰長孫的婚禮,王子騰頭已然有些花白,五十多歲的年紀,但他精神仍好的很,他現在住在一個大莊園里養老,每日騎馬打獵,喝茶釣魚,賞花賞月,時不時邀請幾個牌友一起打麻將,日子輕松愜意。
皇帝見何方孤身一人,府上也是人丁稀少,有意將自己最小的女兒許配給他,讓他做皇親國戚,這乃是天大的顏面,卻被不知好歹的何方給拒絕了,問其理由,何方答曰,不想抬個菩薩回家供著。
這個時代,公主嫁人之後要住在建造的公主府內,不和駙馬生活在一起,在家里公主是君,駙馬是臣,駙馬每日要向公主請安,想睡公主還得請示,我今天能和你睡覺不,還得寫成奏章,這哪里像夫妻?
皇帝听了允許何方享有特例,公主下嫁給他,就是他的妻子,任憑處置,這總以了吧,對于皇帝這麼積極地賣女兒行為,何方很懷疑,那公主是不是又老又丑嫁不出去啊。
何方仍是拒絕,理由是沒見過公主模樣,怕娶回去不滿意,皇帝氣得笑了,竟也不和他計較,還覺得他這種人才,腦子肯定是要異于常人的,這也是何方有個性的一面,為了打消何方的顧慮,皇帝安排了機會,讓公主與何方偶遇。
公主長得不丑,還好沒有隨皇帝的長相,但是年紀太小,也就十五六歲的年紀,在何方看來還未成年,對未成年下手,何方有罪惡感,因此以年紀懸殊有代溝為由,再次拒絕了皇帝的賜婚。
何方沒看上公主,那春心萌動的小公主卻對何方一見鐘情,求著皇帝給她賜婚,還給何方寫了封情書,說什麼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之類的話,何方看了真是哭笑不得,要是知道自己會教壞未成年,他當初就不該寫那些肉麻的戲文,誰讓皇太後就愛看那個調調呢,尤為喜歡以悲劇結局的愛情故事,每次哭得老淚縱橫第二天腫著眼還是要看戲。
何方猜想皇太後年輕時是不是沒能和相愛的人在一起,所以才見不得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戲碼。
皇帝金口玉言答應了何方不干涉他的婚姻大事,這皇帝越是要進棺材了,對自己的臉面越重視,不能做出打自己臉的事情來,所以何方並未將公主的事放在心上。
那公主卻心心念念她的偶像何方,能寫出那麼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定是心思細膩,文采斐然的人,打听之下,知道何方是自開朝以來的第一位文武狀元,文武雙全,很得皇帝喜愛。那一日偶然相遇,見何方相貌堂堂,完全符合她對愛情故事里的男主角的所有幻想,公主對他更加傾心。
公主求不到賜婚,女扮男裝去府上找何方,想問他為什麼不願娶她,被何方戲文洗腦的公主似乎並不覺得一個姑娘家逼婚有什麼不對,我這是戀愛自由,追求愛情,有什麼不對,所以她理直氣壯,覺得自己是新時代女性的楷模。
但沒踫到何方,卻在何方家里踫到了一個女子,何方這個主子不在,下人們就將公主帶去見了紅鸞,何方不在家的時候,家里都是由紅鸞打理的,下人們對她的態度非常恭敬,將她當作當家夫人一樣對待。
公主見紅鸞周身的氣度都有當家主母的風範,即使公主的態度很驕橫無禮,紅鸞也淡然處之,態度不卑不亢,談吐大方。
公主嫉妒這個女人,將她看作她和何方之間愛情的絆腳石,被愛情沖昏頭腦的公主派人擄走紅鸞,一個失貞的女子即便再委屈再無辜,也不會被世人接受。
何方查出幕後黑手是公主之後,很干脆地給了公主兩個耳光。
這事確實錯在公主,但何方打了公主,那就是打了皇家的臉面,要是傳出去,皇帝的臉往哪擱,所以必須懲治何方,連那個受害者紅鸞也要一並抓來,不能走漏風聲。
皇帝並沒有將此事放在朝堂上討論,而是作為皇家私事放在了御書房里,公主的臉還腫的老高,眼淚止也止不住,看到何方哭得更凶了。
紅鸞一見到公主就磕頭向她謝罪,求她不要怪罪何方,何方將紅鸞從地上拉起來,看也不看那公主一眼。
小小年紀,心思歹毒。這是何方對公主的評價,紅鸞失了女人最寶貴的東西,只打了她兩巴掌算是輕的,紅鸞伺候何方這麼就,盡心盡力,要是不替紅鸞討回個公道,他何方就不能算是個男人。
何方態度強硬,沒有錯何來知罪,公主哭得萬分委屈,也不知自己錯在何處,嘴里喊著我愛你難道錯了嗎?瞧瞧,這是個姑娘家說的話嗎?這還是一個公主應有的樣子嗎?
最終是紅鸞以頭撞柱血染御書房了結了此事,何方木然地將紅鸞的尸首抱回去下葬,墳前立著一塊碑︰吾妻紅鸞之墓。
這件事之後,皇帝並沒有因何方之前的無禮而疏遠他,何方一路升遷,朝廷里的官員大換血,年老的被迫辭官回鄉,無能的被派到虛職上,提拔上來的皆是年輕才干,這些人多是何方的校友,又是何方親自提拔上來的,自動自地和何方坐在一條船上。
何方權勢滔天,在朝堂上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老皇帝也擔心自己百年之後,自己的兒子登基後難以掣肘何方,反倒成為何方的傀儡,是以在傳位詔書之外又留了封聖旨,聖旨上封何方為一等侯,撤掉他所有職務,將他打到邊塞戍邊去。
皇帝自知命不久矣,早朝之上,讓太監總管宣讀聖旨,先是將皇位傳給四皇子,另一個聖旨的內容卻變成了令何方為顧命大臣輔佐新帝,協理政事,新帝事事詢問何方意見再處置。
皇帝听聞大驚,氣急攻心吐出一口血來,朝堂鬧成一片,皇帝張嘴想要說話,何方上前緊緊握住他的手,「皇上,我一定會盡心輔佐新帝,您就放心吧。」
皇帝這才後悔早該除掉何方,心中又悔又怕,眼楮一翻昏厥過去,不到一個時辰就去了。
皇帝駕崩,四皇子順理成章登上皇位,在皇位右手邊擺放著一張椅子,那是顧命大臣何方之座,何方的攝政之路由此開始。
作者有話要說︰唉呀,終于把紅樓篇完結了,下面的原創世界看作番外,是穿到末日世界,篇幅不會很長的,不喜歡末日殺喪尸的親以等幾天看下一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