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五十八章 西征漢中

漢天佑元年十月初,黎陽城。

魯肅匆匆走入周瑜的大帳,見賈詡、陳宮都在,便向二人拱拱手,對周瑜道︰「主公,我部已經集結完畢,即將出發了!」

周瑜哈哈一笑,上前拉著魯肅的手道︰「子敬,此次西進關中,事關大局,這副重擔非你莫屬啊!」

魯肅神色間略有些沉重,沉聲道︰「主公之命,便是赴湯蹈火,肅也在所不辭!按主公之吩咐,肅駐軍長安,以鐘繇、裴茂兩位大人為助,外結蜀侯劉璋、涼侯馬騰、安侯韓遂,厲兵秣馬,只待時機一到,便出兵漢中,迫使張魯投降!」

周瑜明白,魯肅此行暗藏凶險。司州刺史鐘繇、別駕裴茂,是忠于漢室的臣子,魯肅以朝廷討伐張魯的名義駐軍長安,他們即使內心中有不滿,但也不至于會反叛。馬騰和韓遂都被封為列侯,平分涼州,表面上是漢室的臣子,實際上是獨霸一方的諸侯,此二人對于魯肅大軍的進入,肯定持懷疑態度,懼怕周瑜對他們動手,將涼州真正納入統治之下。此等情況下,他們表面上會做出配合,暗里地有什麼勾當,就很難說了。

蜀侯劉璋,心軟手弱,無外擴之野心,約他同伐張魯當會同意。但其手下張松、吳懿、張任、黃權等人皆巴蜀英杰,必不願漢中落入江東軍之手,恐會橫加阻攔。此亦會生變。

張魯統治漢中日久,假以宗教之名。利用五斗米道牢牢地控制著漢中百姓,根基甚深,加之以陽平關之險要,若是強攻並無勝算。欲要張魯主動投降。亦是很難。

這麼困難的事,在周瑜看來,也唯有魯肅可以勝任了。

周瑜知道,魯肅臨事不苟,大智大勇、臨危不懼、多謀善斷、坦蕩豪爽、能言善辯,堪稱一代豪杰,且此人性格忠烈,決不會有反叛之意。將數萬大軍交給他,足可放心。

賈詡施施然走上前,沖著魯肅施了個禮,道︰「子敬。官渡之戰後,袁紹元氣大傷,但他也不簡單,回到鄴城後迅速安撫了部眾,雖心氣郁結。但強撐著派兵掃滅了冀州幾處的叛亂,足見其根基之深。興霸將軍見無機可乘,無奈也只得退出了南皮,率水軍駐守蓬萊。袁譚被擊敗。逐出泰山,率殘部奔鄴城。被袁紹安置在南皮,青州已為我軍所有。如今。袁紹尚據有冀幽並三州,兵力仍較雄厚,急切間難以圖之,且官渡大戰後,我軍亦有一定損傷,耗費糧草錢財甚巨,當下,休養生息為最佳策略。」

賈詡是周瑜手下第一謀臣,他所說的話自然是事先與周瑜商量好的,魯肅听話之間頻頻點頭,表示贊同。

賈詡接著道︰「然天下大勢變數仍多,尤以西部的變數為最大。韓遂馬騰據有西涼,明面上听朝廷號令,實則擁兵自重,更有羌人、胡族雜居,局面復雜。關中一帶魚龍混雜,懷柔以外,亦有匪亂,需有得力軍隊駐守方可彈壓。巴蜀劉璋,漢中張魯,皆是坐擁重兵之諸侯,一旦聯手,則西部難平。當今之策,對劉璋,以撫為主,對張魯,以打為主。故子敬此去,肩負西部數州之任,其責可謂重大!」

魯肅臉色凝重,沖著周瑜和賈詡施禮道︰「如此重任,肅雖肝腦涂地,亦無悔矣!」

一個時辰之後,魯肅的大軍自黎陽出發,浩浩蕩蕩地向西而行。在這支軍隊中,有魯肅親領的東城營一萬五千步卒,有趙雲新擴的颶風營五千騎兵,其中重甲騎兵八百,有張遼、徐晃的並州營一萬人,共計三萬人馬。這三萬將士盔明甲亮,全部配置了江東軍中先進的武器,攜帶了充足的糧草,一路上旌旗招展,隊形整齊,吸引了沿途百姓的眼球。當百姓們得知這是朝廷的兵馬,是江東軍時,便有些人自屋中提出甘冽的清水,放于路旁供士卒們飲用。

由此可見一貫軍紀嚴明、秋毫無犯的江東軍在百姓中受歡迎的程度。

一日之後,周瑜任命高順為主將、程普為副將鎮守黎陽,統領陷陣營、豫州營、忠義營、長沙營共計四萬人馬,同時,周瑜以郝普為主將,選擇投誠的河北軍一萬,又于黎陽一帶招募流民一萬,在附近擇荒地屯田,這樣既就地解決了大軍的糧草問題,又可為鎮守黎陽的大軍提供後備兵員。

三日之後,周瑜親領余下諸軍及剩余的投誠河北軍,自白馬渡過黃河,一路往秣陵進發。

官渡一戰,可謂是江東軍的一場完勝。破河北軍二十余萬,俘虜近十萬,收得投誠的河北士卒六萬余,佔據了青州全境以及通往鄴城的咽喉要地黎陽,自此在戰略上居于主動地位。

此役過後,隨著實力的大減,袁紹的雄心壯志煙消雲散,牢牢守住冀幽並三州的基業已成了他最為迫切的想法。故此在身體有恙的情況下,他頑強地堅持了下來,分派指揮蔣奇、馬延等將領兵撲滅了冀州境內的十余處叛亂,迫使甘寧的水軍退出了碣石,終于將局勢穩定了下來。

局勢一定,袁紹的身體卻再無無法支撐了,長期郁結的心氣終于發作,不斷地纏繞在身體之中,上沖大腦,導致他日夜難寐,精力不濟,人很快便消瘦了下去。又過了月余,一場突如其來的嚴寒鋪天蓋地而來,袁紹染了風寒後,疼痛難支,臥榻不起。

袁紹這一倒下,便再也沒起來過。

作為袁家的頂梁柱,袁紹之病可讓其家人著急,其後妻劉氏一面四處延請名醫,替袁紹治病,一面暗中召集逢紀、郭圖等人,籌劃後事,以防袁紹一旦過世,能順利地扶持袁尚上位,而駐軍于南皮的袁譚自然是首要打壓的對象。

在袁紹一家表面的忙亂和暗中的潛流之中,新的一年悄然來臨。

在長江之南的秣陵,早已張燈結彩,全城盡歡。這一年的新年沒有下雪,溫度也合適,百姓們趁著難得的好天氣,紛紛走出家門,走親訪友,在互相的拜年聲中,獲得自己的那一份喜悅。

作為新朝都城的秣陵,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才俊、富商自四面八方而來,他們帶來了新的知識和文化,卻又融入了秣陵城原有的氣質之中。

秣陵,已經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聖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